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青凤朝纪 > 第15章 15、陶太傅冷眼论计,陈德辅力谏释疑

太子柳政派遣文冰砚去结交长宁公主一事,也很快传到了尚书省中。户部尚书赵之澈甫一得知,顿觉如坐针毡,忙知会了尚书仆射冯攸,两人快步赶往令厅去见陶玄。

陶玄正秉笔判署各州府与寺监呈上的奏抄,执笔从容,勾画利落,举重若轻。其精神之矍铄,于权柄之执着,即使是年轻的赵之澈也自愧不如。

一本又一本奏抄迅速而精准地落入不同的函匣中,被令史们转往六曹,整个齐国的朝局运转就这样在他朱笔的毫末中被轻而易举地左右。

赵之澈率先躬身长揖道:“学生之澈,拜见恩相。”

冯攸亦拜:“下官冯攸,叩见太傅。”

陶玄抬头看他俩一眼,手上朱笔一搁,似是寻得了公务中一丝小憩的间隙,缓缓直起了身子。

“载清,仲固,所来是为何事,竟令你二人这般沉不住气啊?”

赵之澈心知陶太傅心中应已有数,但还是细说来意:“恩相,近日东宫与长宁公主府往来日益频繁,太子素来仁弱优柔,加之公主性情刚愎自用,若长此以往,东宫出令均为公主左右,只恐绝非天下清望之利、社稷之福,故我二人冒昧前来,恳请恩相明断。”

陶玄并不动摇,从容答道:“太子既然仁厚,当不致纵容骄兵悍将侵夺天威。大王那里想必也是这个意思,何必杞人忧天。”

冯攸见陶玄仿佛漠不关心一般,一时摸不准他作何打算,也只得进言道:“陶公,话虽如此,但边军干政绝非清明气象。倘若他日太子纵容过度,以致边军尾大不掉,岂非养虎为患?不若由下官及早向大王进言,以求圣断。”

陶玄清了清嗓子,开口依旧慢条斯理:“仲固,你素习礼法,当知‘疏不间亲’之理。公主虽统边军,却终归是大王爱女,大王心中自有分寸。你若贸然进言,岂非公然离间天家骨肉,徒然引火上身?”

冯攸闻言,也只得抿唇拱手:“陶公思虑长远,是下官草率。”

而赵之澈则有些耐不住性子,焦急道:“恩相,明眼人均已看穿,是东宫先派了文冰砚往公主府去,此事或是太子一力主张,只怕……”

陶玄眼神忽地转冷,抬手制住他接下来的话,目光转向冯攸,语气沉下几分:“仲固,今日事务繁杂,你身为省台副贰,还是且暂回厅中主持机要,莫要误了事情。”

冯攸知是陶玄故意支开他,也不再多言,只是长揖拜退,令厅中只剩陶、赵师生二人。四下帷幕昏暗,而太傅陶玄眼中冷光更甚,仿若一头年老蛰伏的黑豹。

“载清。”他语意深长,其中却染上几丝危险的气息,“你是自何时起,以为太子真正信用过我等啊?”

赵之澈打了一个寒颤。

“……人君岂有全然信用臣下之理。但起码还念着师谊之情……”

“师谊之情,三分罢了。”陶玄冷笑,“七分,是他柳政没这个胆魄。载清,看在陶赵二族世代根系攀绕的份上,我今日且再点你一句,与我青州士族同盘而弈者,自齐国公柳锟东巡以来,向来都是整个齐廷,是这青齐之地的大势!”

赵之澈顿觉冷汗直流,无话可说。

陶玄站起身来,负手来到他身边,继续言道:“正因如此,才不能计较一城一池之失,反而成了他人的劫材。朝堂布局,生死攸关,一切当以势为要。若真要下手,便定要下那必须由我等来下,且一击必杀的死手!你身为先君元从赵其筹的子孙,当不会理解不了这个道理罢?”

赵之澈抹一把额角,恭敬道:“恩师教训极是,是学生火候不到。”

“知道便好。自作聪明、轻举妄动,最是要不得。做好你分内之事即可,这局势如何,我心中自有谋算。”

赵之澈长出一口气,躬身告退。

陶玄返回书案前,却并不再拿起朱笔,而是稍一捻须,几不可测地再次冷笑一声。

“文冰砚……文雪绫。很好。只是不知你那聪明脑袋,还能真的聪明到几时。”

“毕竟,小女儿家,最易为情所困,哼哼……”

——————————

齐宫觉阳殿中,太子柳政正立在父亲病榻之前,恭敬地禀告今日所理的诸般要事。齐王柳仲武半倚在凭几上,精神不佳,半闭眼睛,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心思似乎不在此处。

太子对此见得惯了,却毫不懈怠,恭谨依旧,把事情梳理陈述得井井有条。

齐王漫不关心地点着头,不时冒出一句:“好”“依你之见”,似对长子处置日常政事的熟稔和慎重颇为放心。

随着汇报将毕,齐王却缓缓地睁起眼睛。他的瞳仁灰暗,边界模糊,但慵懒涣散中折着一股利斧重钺般的精光,几乎能将那些视他老病昏聩、而未能察觉于此之人即刻斩下。

“政儿。”他不再有耐心听那按部就班且日日恭肃如一的汇报,“我有话问你。”

柳政即刻揖道:“儿臣洗耳,请父王示下。”

齐王的眼睛完全睁开了,瞳色灰厉如古铁。但语气依然慵懒,似是随口一问:

“听说,盈儿与文散骑,最近走得很近?”

柳政不觉心下一抖。他似乎在某个人口中听过这句话的前兆。

他尽量按下心中的不安。虽他没有太多信心在父王面前瞒下事情,但保持他所习惯的恭谨,挑一些无伤大雅的事实告诉父亲,想来也不算欺君。

“是,父王。文散骑受儿臣之托,与盈儿在一些事情上参赞谋划一二。”

他想了想,又补一句:“前些日子,郭尚书、夏中丞和周少卿,也同盈儿和文散骑一道,来东宫处议事了。”

但实际上,那只是他们在偏厅一叙,稍稍表个态度而已,并未议论什么要事。

“是吗,郭谦……他倒是有趣。”齐王漫不经心回他一句,“其他人呢?比如,王甫正?徐远?”

柳政察觉自己竟一时出不了声。王、徐、陈三人那日围攻文冰砚一事,夏延玉早已向他禀明。但他那时爱惜自己声名,不想当这个被徐州士人泄愤的出头鸟,也乐见文冰砚去见柳盈月,索性听之任之。

没想到,这所有他自以为不会发生的一切,都早被文冰砚一一言中。

他背后渗出冷汗,这朝局巨变,难道就在今日?

沉默片刻,强定下精神,太子依旧恭敬道:“儿臣近日庶务繁忙,并无暇会见王给事和徐府丞。不过夏中丞和周少卿那里倒是一切如故。”

齐王以手支颐,语调平淡,又问:“心秀的课业呢?可曾落下?”

太子忙道:“文散骑一如既往来东宫侍讲,心秀的课业颇有精进,《仓颉篇》与《急就章》都已滚瓜烂熟了,《孝经》也能诵读几篇。”

齐王阖上眼睛,目中光芒收敛入眼皮下,缓缓点了点头。

“好,很好。政儿,你处事确实周到,未负孤之所望。今日若无旁事,你回宫休息去罢。”

柳政见齐王看不出喜怒,仍是一副慵然乏力的模样,自以为搪塞过去,如蒙大赦,忙朝齐王躬身一揖,整理衣袍退出殿门。

太子刚走,齐王双眼忽又睁开,寒光非但未退,反而凌厉更甚。

“……萧谭!”他运起底气,哑喝一声。

老内侍忙快步上前:“大王,老奴在。”

“……喊陈元纲来。”齐王的声音染上几丝不悦,“另外,叫人搬张案在这里,笔墨纸张全都备上,去罢!”

萧谭垂目思忖一番,便道:“老奴遵命。”匆忙忙地踏出了寝殿。

见萧谭走开,齐王嘶哑地清清嗓子,重重干咳一声。另一位内侍慌忙上前,往火盆中添上几块银炭。

齐王裹了裹大氅,在凭几上寻个更合适的角度倚着,闭目养神。殿中只回响着炭火燃烧的噼啪声。

过了两刻有余,陈元纲随着萧谭匆匆进殿,向齐王拜道:“老臣拜见大王。”

齐王并未动身,隔空向那已布上文房四宝的桌案凛然一指。

“德辅,为孤草诏。”

陈元纲心中有数,方才在来路上,萧谭已将今日之事与他细细道来,更兼前日文雪绫来访府上,那番承诺他仍记于心下。他不急于入案,只是又施一礼,问道:“不知大王欲拟何诏?”

齐王见他并不行动,眉头一锁,冷冷道:“公主近来行事有些过火了。你拟封敕令,就言长宁公主在京参赞机要,幽冀军府各个紧要军务,今后不必再经公主府,一律直报五兵曹中,呈中书门下决断。”

陈元纲听得清楚,这是要把柳盈月遥控边军的权力收归禁中,便答:“大王,那下一步,是否便要进封公主为太尉、另指都督、调换将官了?”

齐王冷哼一声:“你倒是明白。怎么?你要说我无端猜忌功臣,恐寒将士之心?”

陈元纲神情肃然,拱手道:“我大齐将士以报效社稷为重,自当心向大王。不过,依老臣愚见,若唐突处置长宁殿下,只恐于东宫颇为不利。”

“嗯……?”齐王重重蹙眉,不悦和疑惑在眉心拧作一团,“此为何意?”

陈元纲心中早有应对,娓娓而道:“大王素知太子仁厚谦冲,既为其德,亦是其短。如今朝堂诸党相争,太子虽居中转圜有余,但正因其不偏不倚,亦少真心辅佐之近臣。大王此举,无非察觉公主结交士人,或有喧宾夺主之嫌。但公主所交之徐州士人,素以清廉寒士、报国纯臣为主,即使为公主所用,始终还是心向太子社稷。若听之任之,任由才俊均为青淮二党所纳,岂非更是为渊驱鱼?”

言至此处,他抬眸看向齐王。齐王眉头松开几分,道:“说下去,德辅。”

“谢大王。”陈元纲继续道,“其二,公主素有大王之风,其麾下幽冀边兵,更是血勇剽悍。若公主领兵支撑太子,则是国之双璧,更能震慑宵小、收服众心。若夺其军权,将帅不睦,值此内外交困之际,倘他日又逢三年前阳泉之败,岂能再降将星、力挽狂澜?”

齐王只是不答。陈元纲知他动摇,又乘机道:“其三,公主终是大王、太子血脉至亲,岂是陶、赵等外姓诸臣可比?若大王无端草率下令夺去公主兵权,虽意在敲打而非决裂,但以公主刚烈性格,万一自此心灰意冷,甚至行不测之举,则父女兄妹之情,岂能再有转圜余地?老臣只望大王细作思量,再下敕令不迟。”

齐王长叹一声,似在自语道:“话虽如此,话虽如此啊……可盈儿她,与政儿之间,都为了那一个……唉!”

此时,萧谭上前两步,在齐王耳边低语:

“大王,长宁殿下虽因旧日那桩憾事,心中或有芥蒂,但她终究是公忠体国、顾全大局之人,岂会因旧情而误国朝根本?若过于捕风捉影,只恐将来后果,更过昔日之事百倍!再者,太子殿下对那旧事内幕一无所知,又待长宁殿下素来友慈,长宁殿下岂会草率生出二心?还望大王以家为重,以国为重啊!”

齐王沉默,垂头不语,陈、萧二人也不再出声。

良久,齐王才抬起头来,语气中混杂了几丝疑虑、惭愧和不甘。

“咳……既然如此……萧谭,还是劳烦你一趟,去公主府把盈儿喊来。我还是要当面交待她几句。”

萧谭见状,当即领命。踏出齐王寝殿时,他暗自长出了一口气。

半个时辰后,长宁公主亦随萧谭来到觉阳殿。陈元纲仍未离开,见公主到来,以长辈身份向她微微颔首。

柳盈月向陈元纲莞尔回礼,快速地轻声道句:“陈公安好。”随即面向卧榻上老病的父亲,敛衽长拜道:“儿臣盈月,拜见父王。”

齐王望她一眼,一半是疼爱怜惜,一半是失望猜疑。那目光几乎要隔着三年的时光,将这个被威名、责任、爱恨、伤痕层层包裹的女儿一眼洞穿。

他冷不丁发话:“盈儿,你应当多谢谢陈公。”

柳盈月一怔,看向同样愣住的陈元纲。而齐王缓缓接道:

“若不是陈公在此,今日我已去了你的兵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