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青凤朝纪 > 第14章 14、真情鉴倾心立誓,密室谋断义图穷

柳盈月的话语轻盈温柔,却坚定无比,在文季洁冰封的心湖中坠下了一滴永远温热的暖雨。她心中荡开一层涟漪,随后她的一切心防都在最后一轮波纹漾至岸边之际,猝不及防轰然倒塌。

她本能地低下头去,修长的睫羽受惊一般剧烈颤抖着,她耳边嗡鸣作响,脆弱的心脏此刻跳动得几乎要令她窒息,她只好以手按住试图平抑,但那过于剧烈的搏动震得她双手也战栗不已,甚至无暇去顾及自己通红滚烫的脸颊。

她或许得到了一个期待着的答案,但这个答案却反而令她越发混乱困惑不已。

“为什么……殿下为什么要……如此待我?为我这么一个……身若飘萍、心似败絮之人,做到如此地步……”

一滴热泪不受控制地滑落,滴在她按在心间的手背上,晶莹地映着池中折来的清光。

柳盈月的心被那滴泪烫了一下。她并未急于靠近,而是几近庄严地坐着,语气清晰而坚决。

“飘萍?败絮?季洁,你怎可这般妄自菲薄?”她轻轻摇头,仿佛听到了最荒谬的言语。“身若飘萍,岂有烛火洞明之慧,心似败絮,怎怀赤诚灼烈之贞?冰玉蒙尘,仍不掩孤绝之质,琉璃易碎,更能映天地清辉,这才是我看到的你。你当得起这世上的一切,而我能为你做的,不过其中万一。”

文季洁彻底怔在那里。她有一股懵懂的直觉,意识到公主的话蕴含着某种远超“赏识”和“信任”的、极其危险又极具诱惑,但对她而言全然陌生的东西。她本能地又想逃离,却无论如何挪不开脚步,一种阔别已久的、被全然接纳的暖流,缓缓地涌起并淹没了她,令她无法自拔。

“冰砚……多谢明瑾殿下。”她艰涩开口,白皙几近透明的面色依然未退潮红,仿若一枚冰底芙玉。

柳盈月欣然一笑。厅中一时静默,案上残酒映着渐斜的日光,映出一种奇异的安宁。

二人相对无语,无需谈论波诡云谲的朝局,那会唐突了此刻来之不易的会心静谧;也同样无意吟风弄月,一切诗文辞藻在此刻亦都只显苍白。

她们只是偶尔举杯,似乎千言万语都已说尽,但又仿佛一切才刚刚开始。文季洁的心弦在柳盈月坦荡而温暖的目光中悄然舒缓,跳动不已的搏动逐渐变得平稳,与对面那人沉静悠长的呼吸隐隐应和。

待酒馔罄尽,天色将晚,文季洁才意识到时辰不早,不该继续久留。她站起身来,向公主深深一揖,道:“明瑾殿下,今日承蒙厚意,叨扰已久。冰砚……该告辞了。”

柳盈月并不挽留,她起身绕过案几,走到文季洁面前。

“季洁,”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今日你肯来,于我便已胜过千言万语。但有些话,我并非要你回应什么,只望你心中安稳,不要徒增烦忧。”

她微微前倾,注视着文季洁那双因浅醉而仍带着些许迷离的杏眸,语气坚定一如磐石:“我,柳盈月,在此向你言明。柳湛之流,不过色厉内荏、土鸡瓦犬,我绝不会与之为伍。我既身为大齐长宁公主,自当竭心辅助大王与储君,廓清朝局,匡扶社稷,此志不改——”

言至此处,她眸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冷光,竟举起右手,三指并拢,直指窗外渐沉的天色与隐约可见的初星。

“若我胆敢负此社稷,则此生所求不得,所信成空,众叛亲离,孤辰寡宿[1],永不得安!”

文季洁闻言,眼中迷离尽散,只剩惊悸动容:“殿下!何至于此!冰砚岂会猜疑殿下,万不敢发此重誓!”

柳盈月却笑了,笑容里洋溢着她与生俱来的狂傲与偏执。

“这是我给你的誓言,季洁。既我与你倾心相交,你敢剖心沥血、至死方休,我又有何不敢?”

“殿下……”

文季洁喉间哽咽,万千思绪涌上,最终却说不出什么,只得应道:

“殿下之心,皎如日月,冰砚……永远感念于心。”

柳盈月伸出手去,有些心疼地为文季洁理了理她方才因激动而微乱的鬓发。

“回去路上,定要小心。无论何时,这长宁公主府永远候着你。”

文季洁再次躬身行礼,这一次,带着发自内心的敬重与一丝难以言喻的眷恋:“冰砚谨记。殿下……保重。”

她转身离去,脚步却轻捷了许多。秋日的夕阳将她的身影拉得长长,投入那渐浓的暮色之中。

——————————

这一日,二王子柳湛府上一间里进侧厅,门窗紧闭,屋内仅燃着几盏昏黄的铜灯。

柳湛负手立在一张卧虎图前,手中紧攥着一封密信,指节甚至因用力而泛出青白。

画中猛虎盘踞于嶙峋山石之下,身躯伏低,仿佛假寐。但一双琥珀吊睛半睁半闭,巨爪粗壮,肌肉虬结,掌间爪刃半露,似乎随时要暴起噬人。

沈升和程麟垂手站在他身后,面对着狰狞可怖的虎影,此刻柳湛沉默的背影反而令他们更加惴惴不安、冷汗直流。

良久,柳湛缓缓转身,手上狠劲一抖,那封密信便倏地旋落在书案上,啪地一声脆响。

“哼哼……好,好得很。”柳湛的冷笑低沉沙哑,“我这三妹,果然巾帼不让须眉。回都这才几日?不声不响,就把我们所有人都当猴儿耍了。”

“你们看看!她又去了东宫!还有郭谦、夏延玉、周巡、文冰砚,当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个不落!”

沈升慌忙上前一步,躬身道:“殿下息怒!或许……或许只是寻常兄妹叙旧,长宁殿下她……”

“叙旧?”柳湛声音陡然拔高,猛地打断他,“在东宫,拉着一群朝臣和文冰砚那个半女不男的家伙一并叙旧?沈尚书,你是觉得本殿眼睛是瞎的,还是觉得柳盈月和她那个太子哥哥都是只喜欢热闹的傻子?!”

程麟也赶紧接口:“殿下,犒赏雁关军的钱粮第一批已经拨付,后续正在加紧筹措!还有那三百副精铁马铠,工坊正日夜赶工,只要物资到位,长宁殿下或仍可回心转意,绝非臣等敷衍塞责之故……”

“够了!还马铠?你自家里留着用吧!”

柳湛厉声断喝,不耐烦地猛挥袍袖:“她现在眼里还有这仨瓜俩枣吗?她想要的,是东宫那位未来齐王的支持!是文冰砚背后整个徐州士人的投效!我们这点钱粮,在她看来,怕是连塞牙缝都不够!”

他几步走到沈、程二人面前,逼视着他们,语气阴沉:“你们还没看明白吗?柳盈月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真心跟我们合作!她真正的目标,从来都是那个好大哥手里的权柄!监国太子与镇国公主,放一起听倒是顺耳得很!”

沈升和程麟噤若寒蝉。柳湛见二人模样,冷哼一声,强压下怒火,重新走回案后坐下。

“事已至此,懊恼无益。”柳湛的声音恢复了冷静,但更添几分狠厉,“她柳盈月可以靠刀把子说话,那我们也少不得自己的刀把子。边军靠不住,那就自己养!”

他看向沈升:“沈度支,国库钱粮,你再给我想办法‘省’出来,加大力度,豢养死士!出身人品一概不论,亡命之徒更不打紧,我要敢刀头舔血,肯为我卖命的那种!”

随即,他阴鸷的目光扫过程麟:“程尚书,你掌左民,天下户籍、田亩、工役皆经你手。那些不得志的寒门军官,其家眷宗族在地方的田土徭役,那些武备工坊的匠籍头目……这里面的文章,你不会不懂怎么做吧?”

二人连忙点头称是:“臣等明白,谨遵殿下吩咐!”

“至于神武卫和临稷戍军……发动你们的眼线,给我摸清每个人的底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不偷腥的猫!只要价码够高,心思够巧,总有能撬动的人!”

沈升和程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被逼上船的无奈。钻营取巧、弄私舞弊自是他们的老本行,但这其中靡费……二人不愿再想,肉疼不已。

而柳湛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望着外面完全暗下来的夜空,似乎那是他一切谋算最好的帷幕。

——————————

而几乎与此同时,临稷城的另一隅,太傅陈元纲的府邸灯火昏黄,沉静肃穆。

卧房中,一盏青瓷灯发出温润的光色,陈太傅尚未安寝,而是就着灯火,正慢慢翻阅着一卷《后汉书》。书中所载,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争斗不休,最终董卓进京,天下大乱,至今已一百五十余年。虽晋高祖太武皇帝司空黎曾带来过二十年的短暂一统,但这太平却也很快随着太武帝本人的猝然崩逝,顷刻崩塌于漠北烽火与遍地叛旗之中。

陈元纲悠悠长叹一声,不忍卒读,合上了书卷。

那字里行间透出的祸乱之象,边军、宗室、权臣,竟与当今齐廷错综复杂的党派之争,隐隐形成了一种诡异而讽刺的呼应。

他揉了揉酸涩的眉心,欲唤人熄灯就寝。此时,门外传来轻微而恭敬的叩门声。

“主公,府外有客求见,乃一女子,称有机要之事禀告。”门外是一名典签[2]的声音。

陈元纲颇感荒谬,但还是本能回绝道:“你告诉她,夜色已深,不便相见。有何要事,明日依制递谒不迟。”

典签并未立刻离去,沉默片刻,复又开口:

“可是,主公,来人呈上了一件信物。”

随即,一件物事被缓缓地递入门缝。侍仆小心翼翼接过,呈上陈元纲案头。陈元纲定睛一看,是一枚长约四寸五分的青玉璜,玉质温润却因时年已久而稍显黯淡,其上雕刻着繁复而独特的灵芝云纹,象征着健康祥瑞。

他脸色骤然一变。十七年前,故友文景家中幼女诞生,他前往贺喜时,听闻婴孩虽安静可爱,但却生而孱弱,便将这枚特制的玉璜赠予了那在襁褓中的女婴。

“引她进来……至内室相见。”陈元纲声音凝重。

不多时,一名身着浅青色襦裙,身量娇小瘦弱的少女在典签引领下,踏入了太傅府的内室。陈元纲抬头望去,心中最后一丝疑虑消散。少女眉目间的柔婉与她母亲极似,但清冷决然的神色更似他那位举族许国的老友。

“员外散骑常侍,文冰砚。”陈元纲唤出来人的官称名姓,但很快又觉不妥:“不,老夫该称你……文雪绫。”

文雪绫敛衽行了一个女子礼,姿态优雅,气度从容。

“深夜贸然造访,惊扰世伯清净,雪绫万死。然事涉社稷,迫不得已,唯有以真容拜见,望世伯恕罪。”

陈元纲示意她随意坐下,目光却锐利地审视着她:“你倒是甘冒奇险,以女儿真容至此,所为何事?”

他已然猜到,此事定然与近日搅动朝局风波的那两位人物:太子和长宁公主脱不开干系。

文雪绫坦然迎上他的目光,径直道:“晚辈已受太子之托,在东宫与长宁殿下间来往。然此实乃非常之举,恐惊王上圣虑。如今太子仁孝,公主忠直,所求无非震慑宵小、巩固国本,绝不敢为大王添忧。晚辈恳请世伯,若他日大王因此事逡巡,万望念在大齐社稷之重,从中转圜一二。”

陈元纲闻言,沉默良久,书房内只闻灯芯轻微的噼啪声。

许久,他长叹一声,道:“也不知你是胆气过人,还是胆大鲁莽。你可知老夫如今虽位列三公,名为淮党之首,然陶玄势大,党羽遍布,老夫早已难掌其实?你就更不怕老夫将你扣下,或将此事呈于陶玄乃至大王驾前?”

文雪绫神色未变,语气却愈发恳切:“世伯与家父乃生死知交,家父生前常言,满朝公卿,若论及心存社稷、秉忠持正,首推陈公。如今朝局晦暗不明,二位殿下联手,实欲挽狂澜于既倒。晚辈深信,以世伯之明,必能以天下国祚为重,若能得世伯相助,雪绫纵粉身碎骨,亦不敢辞。”

陈元纲定定地望着面前的少女,仿佛看到了昔日意气风发的文景一般。

他又是一声长叹,半是欣许,半是无奈。

“罢了。不仅看在你父亲的情面,还有你这一腔……不知算孤勇还是愚直的胆识上,老夫他日在大王面前,自会斟酌言语,尽量施为罢。”

文雪绫面色依旧清冷,并未流露喜色,而是起身长揖:“多谢世伯。”

“且慢谢我。”陈元纲面色凝重如铁,“你既如此清醒,便应知陶玄其人,心思深沉,绝非凡夫可想。大王既当初默许你继敬行之衣钵,以冰砚之名立于朝堂,本身便是众人心照不宣之事。如今你主动卷入东宫与公主之中,更是临渊履危,陶玄虽未发难,但必是时机未至,或是另有他图,此间危殆难料,你当……好自为之。”

文雪绫站直身体,颔首长拜道:“世伯明鉴,雪绫亦岂不知欲盖弥彰之理,于此一事,心下自有准备……多谢世伯提点。”

陈元纲点点头,将案上的青玉璜轻轻推向她:“此物,你收好。睹物思人,见之……心绪难平。”

文雪绫恭谨地收起玉璜,再次躬身长拜,退出内室。

陈元纲独坐灯下,望着灯火跳动不息,喃喃自语:

“好个欲盖弥彰……文景,你女儿看得比谁都透,这局棋,她是决心以身入局了……”

思及此处,他目光落向那卷《后汉书》,叹道:

“前汉之祸,岂堪复见于今日乎……”

[1]孤辰寡宿:属于命理神煞的一种凶星,主极度孤独、永受寂寥。

[2]典签:三公府中掌管文书传达等重要事务的属官,地位较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