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九州瀚海之东,有一古国,唤做金乌国。
其国土面积沿海伸展,不过五六城,民众十万余人,盛产海珍异兽,国主仁善,民风淳朴,颇为富庶。
金乌国上至国主下至民众,无一不是虔诚的修道信徒,信奉仙神,国主过五代,金乌国存世已过四百多年,传至这代,国主爱民如子,勤勉政务,十分受人爱戴。
某日,金乌国国主午憩之时,醒来,见自己寝殿之中白雾莽莽,金光闪烁,仿若仙境。
他一起身,见一白衣飘然,银发垂肩的青年,端坐案边。
此人美的雌雄莫辨,仙风道骨,不似凡人。金乌国国主心下大明,此乃神明降世,慌忙俯身便拜。
那青年并未动作,而他已不受自己控制施施然站起坐在了那青年对面。
此一举,更奠定了国主心里这人并非凡人的念头。
那青年给他倒了一杯茶,讲明了来历——
金乌国世代信奉神明,终于感动上天,此番是为金乌国安危而来,不惜窥视泄露天机也要告诉他的消息——
海面上浮,二十年后的今日,金乌国疆域将全数沉入瀚海,不复存在。
金乌沉海,非凡人神明之力可抗,唯有溃逃。
国主醒来,见侍女侍从端立两侧,香烛微动,不过才入睡一瞬。
得知如此噩耗,金乌国国主连忙组织大臣商量对策。
谁也不想就这样离开自己生活了几百年的故土的,有一部分人怀疑这只是国主的昏梦臆想,但大部分人都觉得是金乌国诚心感动上天,神明入梦预告未来。
事已至此,还能如何?
要么求留,要么一战。
和金乌国相邻的是扶桑国。
扶桑国疆域颇大,但居民不多,王孙贵胄颇骄奢淫逸,国主昏庸,只沉迷酒色,民众疾苦,怨声载道。
金乌国国主亲自前往扶桑国,姿态做足,言辞恳切,愿意舍弃金乌国国号,奉上全国之力,求扶桑国收留百姓。
扶桑国国主终日沉迷在花言巧语之中,自觉国力强盛,民众安康,现在这人明明白白的要带人住进自己家里,谁会这么好心?
金乌国国主受辱,险些命丧扶桑。
金乌国国力强劲,府库充盈,又全民修道,上下一心,求留不成反受其辱,那便只有——
战!
此一战,按金乌国国力,应当很快就会有分明。
但真的打了几场,变数横生,扶桑国有一将军,手挽大弓,身背长枪,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号射日侯,后也称坠日将军。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硬生生将这场胜负一目了然的仗拖着打了十七年之久。
眼见期限将至,金乌国在海岸的国线愈埋愈深,水面上涨,已淹灭了许多小渔村了,所有人都知道了,金乌沉海,并非国主臆想,战事愈发繁密。
某日,两军交战正酣,遮天蔽日的黑影笼罩战场,鯈鳙妖兽支起巨大的头颅,大快朵颐,人肉成糜,人血做水,黑潮妖气漫上战场,正是人间炼狱。
■■■■■
彼时,正是傍晚,天上红霞漫天,海鸟呼啸,金浪朵朵,美不胜收。
海风将衣袍吹的猎猎飞扬,千乐歌手搭在额前,往下眺望,看着那下面的石碑上金乌国国界几字,诚恳道:“可算到了。”
牧云抱着星辰剑从她左侧站出来,同样看着,短发连同黑衣吹的纷乱,一双清亮的眸浓墨重彩的拓在飞扬发丝之后:“要不是千歌入瀚海之时一时兴起非要走另外一条路,我们应该早到了。”
山钎捂着脸在艰难呼吸,扯着嗓子灌了一嘴风道:“我们一定要站的这么高说话吗!!这里风好大,说话——咳咳咳,很难!!”
千乐歌唰展开扇子,迎着风卷,眼睛被吹的有些干涩,她眨了眨,又眨了眨,没有好转,索性眯了起来,高深莫测道:“吾自有处。牧云,不要质疑我的感觉,是上天让我走这条路。”
山钎已被风吹的泪眼婆娑了:“阁主!!?风好大!!我要——我要呼吸不过来了!!下去再说不成吗!!!”
千乐歌举起扇子像在寻什么,而后顿在左边一处极突兀的乌云下:“看来,就是那里了。”
山钎抬着袖子朝那边看去,正是傍晚夕阳如金,那块地方却仿佛骤然笼罩着一层黑灰色的死气,头顶乌云笼罩,连阳光都照不进去。
片刻,三人御剑下行,落在了这片焦土之上。
山钎瞪大了双眼,环顾四周,颤声:“这这这这这也太——”
千乐歌面色凝重的看着四周残肢断臂堆叠而成的尸山,土地已被血染透成为铁褐色,踩在脚下一种奇异恶心黏稠的脆感。
空气中黑气弥散,头顶乌鸦成群,叫声凄厉短促,偶尔俯身而过啄一口腐肉,又哗啦啦飞走。
断戟折矢,白骨露野。
千乐歌拿着扇子扇了扇扑至面前仿佛纱似的黑气:“这般久了,妖气都显眼不散,这鯈鳙成此大恶,绝非一日之能。”
牧云侧着头像在看地面:“一城之大。所言非虚。”
定睛一看,地面有一巨大的类似水波的纹路,宽数十尺,源源不断的往前荡去,就像某爬行动物爬过,刮的坚硬的土地皮开肉绽,翻出一人高的土坡。
千乐歌盯着看了一会儿,合上扇子:“天色已晚,鯈鳙非战时不出,先找个地方休息吧。”
她回头看了看还在呆滞的山钎,像是有些头疼:“顺便给她找个防身的家伙什。”
金乌国闭界不能入,三人只得退回扶桑国国内,准备找个客栈住住。
一路从战场往里,路边无人收敛的枯骨无数,入目皆为焦土。
再往里走,走过小镇,村庄,不外乎都大门咣当,空无一人,鸡鸣狗吠都未曾有一声。
待弯月升空,死寂的洒在路上,一片死白,连虫鸣鸟叫都未曾有了。
此情此景已无法说出什么了,连山钎都一反常态闭紧了嘴巴,跟在身后一直赶路。
不知走了多久,才看见一座挂着灯笼的城镇,沉沉坐落在昏白的月色里,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和这一线之隔的死域荒地云泥之别。
三人避开守卫入了城,长街之上,灯火通明,游人阡陌。
一派怡然自得,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
城里悦来客栈的伙计正在大堂忙的热火朝天,汗流浃背。
“小二,上一壶酒加一盘炒海螺!”
“我的菜什么时候上——”
“哎你们说明天能瞅见射日侯的英姿吗?”
“兄台,你们也是来观坠日将军的?”
“兄台也是?!有缘有缘,同去同去!”
小二将该上的饭菜上了,拿着帕子擦了擦汗,正靠在柜台上歇气。
门外迎面走来三个人。
中间女子灰衣出尘,眉眼清漠,在月下清冷如玉石,生的好一副如霜似月,不可亵渎的谪仙之姿,手里松松提着一把绿松石银枝叶的扇子,一手背在身后,身影挺直,仪态端庄。
身旁跟着比她高出一个头的黑衣少年,短发垂肩,面罩一张形状奇异的银白面具,只露出轮廓姣好的苍白下颚和一双在暗夜里熠熠生辉的寒眸,怀抱一柄晶蓝的长剑,长身鹤立,气质凌然,走的十分悠闲懒散。
灰衣女子身侧,恹头搭脑拖着一个着青翠衣衫的圆脸姑娘,一双杏仁圆眼,撇撇嘴,唇边梨涡浅显,不同于灰衣女子那身不可近观的清漠,她美的更加柔和灵动,叫人十分想要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