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青灯古卷赋辞章 > 第17章 同穴同衾案【一】

青灯古卷赋辞章 第17章 同穴同衾案【一】

作者:鸢墟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21 21:06:28 来源:文学城

自枯骨鸣冤案后,“逆秽宗”这三个字便如同阴霾,沉沉压在天宪司的卷宗之上。据典簿令褚玄度统计,过去三年间,各地呈报的悬案中,带有逆八卦标记的已逾三十起。这些案子无一不是血仇深重,手法狠戾,至今仍是大片未解的谜团。

天宪司后衙的灯火,彻夜未熄。

直至晨光透窗,司宪大夫蔺无诤才将一枚黑檀木令牌沉沉按在铺满舆图的长案上,嗓音带着疲惫的沙哑:“即日成立逆秽案专办,由宆法官亓官沂、喻卿舟、沈崎、江懿郗、楚与和、祝祈佑,骨酎尉赵鸣筝、舒望,及典簿令褚玄度,协同侦办此案。”

他取过案头一方旧砚,缓缓研墨,墨色浓重如夜。

亓官沂默默接过那枚镌刻密文的铜钥匙,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江懿郗与沈崎低声交换着意见,一个将新拟的权限文书仔细收好,一个已开始清点随身携带的验尸器具。窗边,赵鸣筝的目光冷冷扫过嫌犯名录,而褚玄度无需多言,早已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旧档之中。

“此案关系重大,望诸位同心协力,不负圣恩,不负黎民。” 蔺无诤以笔杆轻点卷宗上“逆秽宗”三字,“务必查明真相,将此等祸乱纲常之辈,绳之以法。”

越州。

深秋的越州,菊黄蟹肥,晨曦微露时分透着几分清寒。婢女采薇端着铜盆热水,沿着抄手游廊缓步走向新房。廊下尚未熄灭的大红灯笼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将她的身影映得明暗不定。

她停下脚步,望着庭院里散落的彩纸和花瓣,昨日那场轰动全城的婚礼又浮现在眼前——

卯时刚过,沈府便忙碌起来。她亲手为小姐穿上那件苏绣嫁衣,金线织就的凤凰在正红缎面上展翅欲飞。小姐端坐镜前,凤冠上的珍珠流苏轻轻晃动,衬得眉眼愈发沉静。

采薇手持玉梳,立在沈知微身后。铜镜中,映出一张精心妆点过的容颜。

小姐的肌肤本就白皙,此刻薄施脂粉,更显得莹润如玉,透出淡淡红晕,恰似初雪映照朝霞。柳叶般的黛眉被细心描画,舒展如远山含翠,眉宇间却依旧凝着一缕书香门第浸润出的清雅之气,与这满室喜庆略有疏离。

最动人的是那双眸子。眼尾被浅浅晕染了一抹胭脂色,平添了几分平日未有的娇媚。但眸色本身却依旧沉静,如同深秋的潭水,清澈却望不见底。长睫微垂,在眼睑下方投下小片浅浅的阴影,偶尔抬起时,眸光流转,沉静中便骤然焕发出一种令人心折的光彩。

鼻梁挺秀,线条优美。唇上点了饱满的朱红口脂,是极为正宗的红色,与她身上嫁衣的色泽相互映衬,紧紧抿着时,显露出几分不易察觉的紧张,也勾勒出大家闺秀的端庄与克制。

墨染般的青丝已被尽数绾起,盘成繁复华丽的发髻。沉甸甸的赤金点翠凤冠稳稳压在其上,两侧垂下细密的珍珠流苏,随着她细微的呼吸轻轻晃动,珠光温润,柔化了凤冠本身的夺目光芒,也柔和了她清晰的轮廓。

采薇看着镜中人,觉得小姐今日美得惊人,却也有些陌生。那不只是脂粉钗环堆砌出的华美,更像是将她骨子里那份清冷与书香,与眼前这极致的热烈与喜庆,巧妙地融在了一处,成就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属于新娘的风致。

"小姐今日真美。"她忍不住赞叹。

沈知微浅浅一笑,指尖轻抚嫁衣纹样,未曾言语。

辰时三刻,迎亲队伍抵达。宋家的排场果然不凡,光是聘礼就占满了整条长街。新郎宋清墨骑着高头大马,一身喜服更显俊朗。采薇站在小姐身后,看见他下马时望向花轿的眼神,满是不加掩饰的欣喜。

最令她难忘的是拜堂时分。宋家正堂红烛高烧,宾客盈门。当赞礼官高喊"夫妻对拜"时,她看见新郎深深揖礼,姿态郑重得近乎虔诚。而小姐微微欠身时,凤冠流苏相触,发出细碎的轻响。

喜宴更是极尽奢华。越州名肴自不必说,连岭南鲜果、西域美酒也一应俱全。宋老爷携子逐桌敬酒,满面红光。她在偏厅伺候时,听着满堂贺喜,看着往来侍女手捧珍馐,饶是见惯了场面,也不免暗自惊叹。

采薇推开虚掩的房门,脸上还带着一丝昨日闹洞房残存的笑意。

下一刻,铜盆“咣当”坠地。

热水在地上蜿蜒,倒映出床上那对身着大红喜服的“新人”。新房内红烛依旧高燃,窗上喜字鲜红如初。宋清墨与沈知微并肩躺在婚床上,身着大红喜服,双手交握,姿态安详得令人心悸。

然而细看之下,却是毛骨悚然——他们的面部皮肤被完整地对调缝合——他们的面部皮肤被完整地对调缝合——新郎的脸缝在新娘身上,新娘的脸缝在新郎身上。针脚细密整齐,犹如一道诡异的装饰。更骇人的是,两人的胸腔被纵向剖开,心脏被取出,互换位置后,用红色的丝线重新粗略缝合。

昨日,她亲眼看着小姐戴上凤冠,宋公子如何郑重地揖礼……而此刻,小姐的脸却缝在了宋公子身上,宋公子的脸……

那股甜腻的异香猛地钻进鼻腔,与她记忆中婚宴上的酒肉香气、小姐身上的胭脂香恐怖地重叠在一起。

阙都,天宪司。

楚与和立在廊下时,他总像一幅留白得当的淡墨山水。

他身量颀长,肩背挺拔如青竹,身着素色衣袍,本应显得冷硬,但那衣料上却用同色暗线绣着疏落的兰草纹,行走间便带起一阵书卷气的清风。面容是清隽的,肤色白皙,却非病弱的苍白,而是如同上好的宣纸,蕴着温润的光泽。鼻梁高挺,唇形薄而线条分明,唇色偏淡,常带着一抹若有似无的弧度,看似在笑,眼底却并无多少暖意。他的眉眼生得极好,眼若寒潭映星,瞳仁是纯粹的墨色,看人时目光沉静专注,仿佛能滤去所有浮华喧嚣,直抵本质。情绪波动时,那眼底也不会掀起惊涛骇浪,至多是潭水微澜,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锐光。一头墨发用一根简单的青玉簪整齐束起,额前不见半分乱发,严谨得如同他批阅的卷宗。他整个人站在那里,便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宣告着理性、秩序与不动声色的力量。整个人的的确确像个从画中走出的儒雅君子。

“翯灵,这是新案子的卷宗,谒引司正在准备车马,稍后便启程去越州。”褚玄度将一叠青缎封皮的卷宗递了过来。

楚与和接过,略微翻阅,便抬眸问道:“有劳守静。不知此次办案,人员如何安排?钟府一案中,那位喻卿舟喻公子见解非凡,若他能参与,或可多一个得力臂助。”他语气平和,却参杂着些棋逢对手的愉悦。

褚玄度捋了捋袖口,笑道:“你说喻公子啊,确实才思敏捷,令人佩服啊。不过他与盛宁昨夜已动身前往岭南,核查另一桩要案了。”他顿了顿,朝西厢房方向示意,“此次越州之行,清泉与你同去。你们素来熟稔,配合起来想必更为顺手。”

楚与和闻言,微微颔首:“原是如此。清泉心思活络,自是极好的搭档。”他收起卷宗,神色如常,“我这就去寻他,商议此行细节。”

转身之际,他心下不过一念掠过:钟府那惊才绝艳的年轻公子,未能在此案中再度联手,确是有些可惜。

走进西厢房,祝祈佑的确坐在里面读卷宗。

祝祈佑生着一双任谁初见都要恍惚片刻的眼。那双眼,眼头微垂,眼尾却轻轻上挑,是标准的桃花眼廓,看人时总似含着一汪春水,漾着恰到好处的温柔与专注,仿佛你是他此刻唯一的珍宝。瞳仁颜色偏浅,像浸了光的蜜糖,轻易便能让人沉溺。他的肤色是常年养尊处优润出的白玉光泽,眉眼如精心绘就的工笔画——双眉修长,尾端微扬,天然含着三分缱绻。鼻梁高挺,下方是薄而唇线分明的唇。据说生着这样唇形的人,多半凉薄。他常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既引人探究,又拒人千里。他不说话时,那笑意也未曾全然褪去,仿佛对世间万物都怀着一份多情的怜惜,可若细看,便能察觉那笑意并未真正抵达眼底。他惯用一根简单的白玉簪束发,几缕墨发散漫地垂在颊边,更添几分随性的风流。当他处理公务时,比如说现在读卷宗时,那份随意与周遭的肃杀格格不入,仿佛误入刑堂的翩翩佳公子。

楚与和刚入天宪司时,确实对祝祈佑颇有微词。

祝祈佑虽说表字是“清泉”,但实际和这二字根本没有丝毫关系。他总穿着阙都最时兴的暗纹杭绸袍,腰间佩玉的络子都要比旁人精巧几分,举手投足间自带一段风流态度。司中上下提及祝评事,总离不开“玲珑八面”“红颜知己遍阙都”这类评语。在恪守礼法的楚与和看来,这人像一幅过于艳丽的工笔画,美则美矣,却失之厚重。

转机发生在那起“城南双尸案”。为追查线索,他们不得不夜访平康坊。楚与和素来不擅与三教九流周旋,正思索如何开口打听,却见祝祈佑已自然地坐在了坊主对面。

那坊主生着一双鹰眼,显然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楚与和正思忖如何切入,却见祝祈佑已自然地坐在了对方面前,一枚错金铜钱在他指间翻转如蝶。

“三爷,听说城南漕运鼎盛时,半夜的号子声能传出十里地去?”祝祈佑笑着执起酒壶,为对方斟满。袖口垂落的瞬间,一道深色的陈年刀疤恰落在那坊主眼里——楚与和心中一凛,那是卷宗从未记载的、老派漕运私枭才有的标记。

坊主眼神骤然一缩。

祝祈佑却已转开了话题,指尖轻敲桌面,哼起半阙不成调的《竹枝词》,那调子,赫然是漕帮接头的暗号。

待到告辞时,祝祈佑袖中已多了一卷用油纸裹着的货单。走出巷口,他将物件交给楚与和,眉眼在月色下格外清亮:“翯灵兄,下次要查漕运的案子,不妨直说。我幼时家中有天宪司官员在运河边当过卧底,这些门道还算熟悉。”

楚与和握着那卷还带着体温的证物,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总被说“倚红偎翠”的同僚。原来那身风流皮囊下,藏着这般缜密的心思;那些被传为谈资的交际应酬,实则是织就了一张无形的情报网。

从此天宪司少了个对祝祈佑有偏见的楚与和,多了个会在他被非议时淡淡说“清泉办案自有章法”的翯灵法官。

“卷宗我已阅毕,此案确有蹊跷。”祝祈佑合上手中卷宗,抬眸望向楚与和,唇边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整桩案子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倒像是……鬼魅作祟。”

“鬼魅虽可夜行,然其阴气与人间阳气相冲。”楚与和眉头微蹙,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击,“若要动及阳世之物,必会留下痕迹。可这案发现场……”

“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祝祈佑轻笑出声,随手将卷宗收入袖中,“只是真相究竟如何,还需亲临现场方能窥见端倪。不如现在就去查探一番?”

他起身整理衣袍,腰间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楚与和略一沉吟,随即颔首:“正该如此。不过……”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渐沉的暮色,“此时前往,怕是正好赶上宵禁。”

“无妨。”祝祈佑已行至门前,回眸一笑,“正因夜深人静,才更容易寻得这‘鬼’的蛛丝马迹,不是吗?”

越州。

楚与和先前的估算有误,待他们一路兼程,真正踏入越州地界时,天色已然大亮。晨光驱散了薄雾,却驱不散宋府上空笼罩的悲戚。二人未作停歇,径直前往宋府,一名面色凝重的守卫沉默地引着他们走向那间再无人欢笑的婚房。

婚房外的院落里,乌压压地聚着一群人,压抑的啜泣声低低传来。几位妇人以帕掩面,身形因悲伤而微微颤抖,从她们的衣着气质判断,当是新人的母亲。另有两位中年男子并肩而立,一位身形清瘦,身着看似朴素、实则剪裁精良、用料讲究的新制布衫,一派儒雅文士的风骨;另一位则体魄更为健硕,身着锦缎华服,颌下留着一缕梳理整齐的山羊胡,眉宇间带着商贾的干练。自昨日清晨惨案发生至今,这四位父母显然未曾合眼,人人眼下都带着浓重的青黑,面容憔悴不堪。

“两位想必是天宪司的大人吧?久仰,久仰!”那清瘦文士——沈知微的父亲沈克肃一见楚、祝二人走近,便急急上前躬身行礼,声音沙哑,眼中混杂着难以言喻的悲痛与近乎绝望的恳求,“小女……小女与婿惨遭不测,还望两位大人费心稽查,务必……务必抓住那狠毒的凶徒,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言语之间,这位痛失爱女的父亲几乎难以自持,全靠着一股保全礼数的意念,才强压下了放声痛哭的冲动。

“沈先生请节哀,保重身体要紧。”楚与和连忙郑重还礼,语气沉静而恳切,“沈小姐与宋公子遇害一案,天宪司既已接手,我二人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绝不让凶手逍遥法外。”

“不知二位大人如何称呼?”一旁身着华服的宋清墨之父宋恪也赶忙上前,他的声音同样带着疲惫与焦虑,眼神中透着一丝生怕耽误了办案时机的惶恐。

“在下楚与和,这位是同僚祝祈佑。”楚与和温和介绍。

“啊!原来是楚评事与祝评事!”沈克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微光,仿佛抓住了一丝希望,“二位年轻有为,名声在外,今日得见,小女之案……便有劳了!”

“沈先生过誉了,”祝祈佑轻咳一声,接过话头,他的笑容温和却带着审视的锐利,“分内之事,必不敢懈怠。眼下,我们需即刻勘查现场,不知……可否允我等入内细观?”

“自然,自然!二位大人快请!”宋恪忙不迭地侧身让开,连连摆手,神情急切,恨不能他们立刻便能找出线索。

婚房内。

昔日充满喜庆祥和的洞房,此刻虽红烛、喜字仍在,却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与诡异。楚、祝二人皆是办案老手,无需多言,便极有默契地分头细细勘查起来。他们检查了门窗、家具的每一处细微痕迹,审视着地面上可能遗留的足印或异物。

楚与和环视着这间本应充满喜庆与期盼的婚房,眉头渐渐锁紧。空气中甜腻的异香与若有若无的血腥气交织,更凸显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死寂。

“这洞房……未免太过冷清了。”他低声沉吟,目光扫过铺着大红桌围的圆桌,上面空空如也,不见任何糕点果品。

“确实反常,”祝祈佑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接口道,“按越州习俗,此刻桌上早该摆满寓意‘早生贵子’的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床榻被褥之下也定会撒上这些干果,图个吉利彩头。”

一丝疑虑在楚与和心中升起。他走向墙边那个厚重的梨花木立柜,抬手缓缓拉开柜门。目光所及之处,他动作微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更深的凝重。

“看来,这是凶徒刻意为之的‘安排’。”他沉声道。

只见柜内一层搁板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光洁的银盘。盘中,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被分门别类,仔细地堆成四座小巧的“山丘”,摆放得一丝不苟,整齐得近乎肃穆。这与外间床榻上那血腥残忍、充满疯狂意味的现场形成了极其诡异而割裂的对比。仿佛凶手在施行暴行之余,还怀着一种冷静到可怕的心态,特意“整理”了这些象征婚姻祝福与未来期许的物品。

约莫一炷香后,祝祈佑在那张沦为恐怖刑架的婚床前再次驻足。他俯下身,指尖小心翼翼地探入那对依旧鲜艳、绣着鸳鸯戏水图案的锦枕之下,轻轻拨动。下一刻,他动作停滞,目光骤然凝聚在枕下深处的阴影里。

“屋内未见明显凶器,”他直起身,手中却多了一物,“不过,倒是寻着了件有趣的东西。”

“何物?”楚与和闻声走来,挑眉问道。

“是一对娃娃。”祝祈佑将手中的物件展示给楚与和看。那是两个小巧的木雕人偶,一男一女,做工颇为精细,然而却被一种暗红色的、编织手法极为特殊的绳结紧紧捆绑在一起,缠绕的方式复杂而古怪,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邪气,“这模样……倒不像是寻常玩物,反像是某种……仪式所用之物,或者……是带着恶意的巫蛊之术?”

“如此形态,看着便觉瘆人。”楚与和皱了皱眉,凑近细看,鼻翼微动,随即又直起身,环顾四周,“此外,你可有察觉,这房内的熏香气味不同寻常?甜腻得过分,甚至……有些呛人。”

“的确,”祝祈佑经他提醒,也深吸了一口气,随即脸色微变,“这香气颇为古怪,我从未闻过类似的。不对……”他话音一顿,抬手揉了揉额角,“这香恐怕有问题,我才在此处待了这些时候,竟已觉得有些头晕目眩。需得立刻请仵作前来,仔细查验此香!来化验!”

不行了半夜写这个有点害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同穴同衾案【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