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秦镜·镜中熵 > 第111章 扶苏请教

秦镜·镜中熵 第111章 扶苏请教

作者:偶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9:43:58 来源:文学城

春寒料峭的午后,咸阳宫东侧的听雨阁内,炭火烧得正旺。扶苏跪坐在案几前,面前摊开的不是他惯常诵读的《诗经》或《尚书》,而是一卷刚刚由少府送来的《频阳郡丁口田亩统计册》。这位以仁德闻名的皇长子,此刻正对着一行行数字发愁,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算筹间拨动,眉头紧锁如深秋的远山。

“殿下又在为这些数字烦恼了?”一个温和的声音从阁外传来,带着几分了然的笑意。

扶苏抬头,看见吴柒披着一件半旧的玄色斗篷站在廊下,发梢还沾着未化的雪粒,显然是刚从宫外赶来。他急忙起身相迎,衣袖不慎带倒了案几上的青瓷笔洗,清水在竹简上晕开一片深色。

“特使来得正好。”扶苏也顾不上擦拭,指着竹简上一处道,“这频阳郡去岁在册丁口较前年增长一成二,新垦田亩却增长三成有余。按《周礼》所载‘一夫百亩’之制,这数字实在不合常理...”

吴柒在扶苏对面跪坐下来,并不急着回答,而是先将被浸湿的竹简小心摊开晾晒,又取来新的绢布铺在案上。这个从容不迫的过程,让扶苏焦躁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

“殿下可知,为何要学这些枯燥的数字?”吴柒终于开口,声音如春风化雨。

扶苏端正坐姿,认真答道:“《礼记》有云:‘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通数术可知民情,察民情方可行仁政...”

“殿下熟读经典,令人敬佩。”吴柒轻轻打断,从袖中取出一卷精心绘制的帛书,“但请殿下先看看这个。”

帛书在案上徐徐展开,上面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出精致的图表。扶苏俯身细看,只见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频阳、太原、上党三郡去岁的各项数据——不仅是丁口田亩,还有赋税收入、粮食产量、工坊产出,甚至细致到每个月的米价波动。

“这是...”扶苏的眼中露出困惑,“这些琐碎数字,何须如此大费周章地绘制成图?”

吴柒微微一笑,取来一支特制的炭笔,在图表上圈出几个关键节点:“殿下请看,去岁五月,频阳郡米价突然下跌三成,而同月太原郡米价却上涨两成。若单看任何一个郡的数据,都难以理解其中缘由。”

扶苏顺着吴柒的指引仔细观察,果然发现了不寻常之处。

“但若是结合这个呢?”吴柒又展开另一幅图,上面标注着各郡驿道的通行量和运输成本,“去岁四月,咸阳至频阳的直道修缮完成,运输耗时缩短一半,成本降低四成。五月正是新麦上市的季节...”

“原来如此!”扶苏恍然大悟,“频阳新麦得以快速运出,故米价下跌;而太原郡因运输不便,新麦难以输入,故米价反升!”

“正是。”吴柒赞许地点头,“数术之道,贵在联通。单个数字如散落的珍珠,唯有串联起来,才能看出其中隐藏的真相。”

这时,一阵疾风吹开阁楼的窗棂,将几片残雪卷进室内,正好落在展开的图表上。扶苏正要唤内侍关窗,吴柒却抬手制止:

“殿下且看,这雪花飘落的轨迹。”

只见片片雪花在穿堂风中打着旋儿,最终在图表上留下湿润的痕迹。吴柒取来一把算筹,在案上摆出雪花落点的位置:

“看似随意的飘落,实则受风力、温度、湿度共同影响。若能精确测算这些因素,甚至能预测雪花的落点。”

扶苏怔怔地看着算筹组成的图案,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脑海中豁然开朗。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吴柒从雪花的轨迹讲到星体的运行,从勾股测量讲到水利工程,从统计图表讲到数据分析。他不仅讲解原理,更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将枯燥的数字与现实联系起来。

当讲到频阳郡利用新式水车灌溉梯田,使亩产增加五成时,扶苏忍不住击节赞叹:“不想这格物之学,竟有如此妙用!”

“学问本无界限,关键在于能否学以致用。”吴柒正色道,“孔子编修《诗经》,不也收录'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样的农事歌谣?圣人之道,本就在于学以致用。”

暮色渐临,内侍悄悄进来点亮宫灯。在跳动的烛火中,扶苏凝视着案上那些绘满图表的绢布,忽然问出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

“特使,若是以这些新学来治国,该当如何施政?”

吴柒沉吟良久,从怀中取出一枚特制的指南针放在案上:“殿下可知,为何这指针总是指向南方?”

扶苏仔细观察那枚在烛光下泛着铜泽的指南针:“可是磁石相吸之理?”

“是,也不全是。”吴柒轻轻拨动指针,看它颤抖着重新指向南方,“磁石相吸只是表象。更深层的道理是,这天地间自有一套运行法则。治国也是如此——不能单凭个人喜好,而要遵循客观规律。”

他铺开一张空白的绢布,用炭笔在上面画出一条波浪线:“譬如赈灾。若只凭仁心开仓放粮,而不计算存粮、不规划运输、不统计灾民数量,反而会酿成更大的灾祸。”

又在波浪线旁画出一条平稳的直线:“但若是预先测算粮食产量,建立平准仓调节粮价,修建直道保障运输,就能让百姓免受饥馑之苦。”

扶苏凝视着两条截然不同的线条,仿佛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之道。

送走吴柒后,扶苏独自在听雨阁中沉思。宫灯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在绘满图表的墙壁上。他取来吴柒留下的炭笔,开始在空白的绢布上绘制第一张属于自己的图表——咸阳城去岁柴薪价格的月度变化。

当他标注出冬季价格飙升的曲线时,忽然想起吴柒临走前说的话:“殿下,治国需要仁心,但仁心需要有智慧的指引。否则,好心也可能办坏事。”

夜深了,伺候的内侍已经在门外打起了瞌睡。扶苏却毫无睡意,他对着自己绘制的图表反复修改,试图找出价格波动背后的规律。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咸阳的夜空。扶苏没有抬头,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个由线条和数字组成的世界里。在那里,他仿佛能触摸到这个帝国最真实的脉搏。

当黎明的曙光透过窗棂时,扶苏终于放下炭笔。案几上,一幅精细的柴薪价格与天气变化的关联图已经完成。

他推开窗户,深深吸了一口清晨寒冷的空气。在这个春天的黎明,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不仅是他看待问题的方式,更是他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传令,”他对醒来的内侍说,“从今日起,每日的市价简报都要送到听雨阁来。”

内侍惊讶地看着皇子眼中从未有过的神采,躬身领命而去。

新时代的种子,就在这个平凡的清晨,悄悄破土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