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七种语言与一盏家灯 > 第6章 天平的两端

七种语言与一盏家灯 第6章 天平的两端

作者:辰华予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1:40:24 来源:文学城

一九八六年秋天,日内瓦万国宫被薄雾裹着,莱蒙湖面平得像镜子,映着阿尔卑斯山的雪顶,冷得透人。

可宫里却挺热——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正酣,各国代表为了利益,话里话外都是交锋,空气里混着咖啡香和紧绷的味儿。

陈致远坐在中方代表团第二排,桌上堆着厚厚一叠文件:欧美国家的立场草案、国内部委的意见、他连夜整理的对策,还有本翻烂的《英汉经济贸易大词典》。

他已经三天没睡够四小时,耳朵上的同传耳机压得头疼,里面的英语、法语像走马灯似的过,他得全神贯注,漏一个词都可能出问题。

左手在“农产品补贴”草案上滑,右手拿红蓝铅笔划——红的是要坚决反对的,蓝的是能商量的,旁边还写着小字备注。

身边的对外经贸部专家老吴凑过来:“对方想模糊‘黄箱’‘绿箱’的界限,‘特殊与差别待遇’的措辞也藏着坑,要架空我们对敏感农产品的保护。”

陈致远点点头,红笔在那行字旁画了个尖三角,又打了个问号。

太阳穴突突跳,他知道,这不是翻几句话的事,是为刚开门的中国争生存的空间。

谈判到第四天下午,卡在了工业制成品市场准入的过渡期上。

欧美代表坚持要中国五年内大幅减税、开放市场。

“五年够慷慨了。”美方首席代表约翰逊身体前倾,语气慢却带着压人劲儿,“保护期太长,只会耽误你们经济调整,最后害的是你们自己。”他特意把“调整”俩字说得重。

陈致远心里一紧——这是在影射国企改革,想逼中国彻底开放。

他赶紧写了张纸条:“‘调整’可能影射国企,意在施压全面开放”,悄悄推给团长。

团长看了纸条,面不改色,慢悠悠说:“约翰逊先生,过渡期得看产业的实际情况,不是拍脑袋定时间。中国现在最想的是发展,培育自己的产业,不是被动听人安排。我们要的是公平的贸易体系。”

就在这时,机要秘书小王快步过来,贴在他耳边说:“陈翻译,北京来长途,林静同志生了,母子平安,部长办公室让转达祝贺。”

陈致远手里的笔“啪”地掉在文件上,脑子懵了——他当爸爸了!

可下一秒,他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是国际谈判桌,不能露半点情绪。

他对小王点点头,用气音说:“知道了,谢谢。请转告部里和她,我尽快回电。”

小王拍了拍他的肩走了。

陈致远捡起笔,指尖却在抖。他想集中注意力听约翰逊说话,可脑子里全是林静的样子——她躺在病床上会不会疼?孩子长啥样?

他错过了最该在她身边的时候,心里像被针扎似的。

接下来半小时,双方吵得挺凶,陈致远还在记要点、递纸条,可心早就飞远了。

他想起离家前林静浮肿的脚踝,想起她夜里强忍抽筋的样子,想起她送他出门时说“别担心我们”——她一个人扛下了这么多。

“陈翻译,分析下对方‘出口限制与知识产权挂钩’的提议。”团长的声音把他拉回来。

他立刻进入状态:“团长,对方表面是绑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其实是想利用我们技术弱,在高技术领域筑壁垒,得防着他们后续提苛刻条款。”

专业劲儿暂时压下了情绪,可初为人父的激动和对妻儿的牵挂,还在心里翻涌。

傍晚六点,磋商终于结束。

陈致远第一个冲出去,往保密电话间跑。关上门,他手都在抖,拨通北京的号码,“嘟”声像敲在心上。

“喂?”林静的声音传来,有点弱,却带着笑。

“小静……你还好吗?疼不疼?”陈致远的声音哑了,话都说不利索。

“都好,是个男孩,六斤八两,哭声可响了。就是折腾到现在,让你担心了。”林静还在安慰他。

陈致远的眼泪差点掉下来:“辛苦了,小静……对不起,我没能在你身边……”

“你那边顺利吗?别操心我,好好工作。”林静总先想着他。

“顺利,你别担心。等我完事,马上回去看你们。”挂了电话,他靠在墙上,觉得浑身力气都没了。

晚餐时,老同事看出他不对劲,过来问:“家里有事?”

“我爱人今天生了,是个男孩。”陈致远勉强笑了笑。

“恭喜啊!”老同事拍了拍他,又叹了口气,“干我们这行,最对不起的就是老婆孩子。我家老大出生时,我在联合国开会,回去时孩子都满月了,见了我还哭。”

陈致远心里酸酸的——选了这行,就意味着欠家里。

晚上回房间,他没看谈判材料,铺开信纸给林静写信。

他写自己有多激动,有多愧疚,还说给孩子取名“陈帆”,盼他一帆风顺,也盼他能乘着国家开放的风,见更广阔的世界。

写完信,他又拿彩笔画了只小帆船,旁边写:“给冬冬(他私下叫的小名):爸爸在日内瓦给你画的船,很快就回去讲好多故事。”

看着画,他笑了——再累,想到家里的娘俩,就有了劲。

后面的谈判挺难,中方顶住压力,在核心利益上不让步,在非关键处适当让了点,终于换来了更长的过渡期和技术支持。

当主席敲下槌子,陈致远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一步。

回国后,他冲进家门,看见林静半靠在床上,怀里抱着个裹着蓝襁褓的小婴儿。

午后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幅画。他轻手轻脚走过去,第一次看清孩子的脸——小脸红扑扑的,睫毛长,呼吸轻得像小猫。

“他像你。”林静抬头笑了。

陈致远伸出手,碰了碰孩子的手背,软乎乎的,心里一下子满了。

可日子长了,他才知道难——他总出差,冬冬见了他总躲,还叫过他“叔叔”。

有次他出差俩月回来,冬冬指着他喊“妈妈,那个叔叔又来了”,他的心像被揪了一下。

林静后来告诉他,他走后,冬冬常问起他,发高烧时还喊“爸爸”,她只能指着地图说“爸爸在国外工作”。

陈致远听了,心里更不好受。

他开始攒着在家的时间陪冬冬——给孩子洗澡,用各国邮票编故事,还学着做饭,哪怕菜炒糊了,冬冬也说“爸爸做的好吃”。

他还弄了个小“工程”——每次出差,就给冬冬画张卡片,画当地的标志,比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旁边写“爸爸在这里开会”。

回家后,就给冬冬讲外面的世界。

慢慢的,冬冬不躲他了,还会问:“爸爸,你去有很多国旗的大房子,是告诉世界我们中国很厉害吗?”

陈致远蹲下来,认真说:“是,爸爸要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会越来越厉害。”

冬冬似懂非懂地点头:“那你快点回来,给我讲大房子里的事。”

陈致远摸着儿子的头,心里又暖又酸。

他或许不能做个天天陪着的爸爸,却想做儿子眼里的英雄,在他心里种下为国努力的种子。

而林静,永远是他最稳的后盾,让他能安心在外交场上拼。

国家和家,像天平的两端,他得小心平衡着。

每一次离别,每一次重逢,每一次看见儿子眼里的光,都让他知道,这份平衡难,却值得——因为他守护的,不仅是国家的明天,还有家里的小幸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