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赵山林家之前,陈国强也去找了几个人,不过确实如他所说,胆子不大,和他也没熟到这个地步,都不太愿意帮忙。
而赵山林则是痛快多了,他听完杨知夏的来意,沉思片刻,便点头应承下来:“成,这两天我问问看。”
赵山林说话向来实在,有一句是一句,既然开了口,就会放在心上,他答应的事情,多半是靠谱的。
杨知夏看他答应得爽快,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知道这事八成问题不大了。
后面赵山林又问了一些要求和价格之类的问题,杨知夏也都一一回答了他。
等到三天后,杨知夏再一次来到赵山林家时,赵山林果然给她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一头一百六十多斤的猪,膘肥体壮。
这个重量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粮食紧缺,人都吃不饱,何况猪呢,给猪吃的一般都是一些猪草啊野菜之类的,养上一年,能增重120多斤就很不错了,交生猪任务,最低的要求就是生猪120斤。
至于价格,赵山林却说人家想要面议。
当即,两人便由赵山林领着去了一户人家家里。
“老栓!老栓在家吗?”
“谁啊?”
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应声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赵山林,招呼道:“山林来啦。”
“嗯,带了两个朋友过来看看。”赵山林说道:“瞧瞧你家的猪,成不?”
“哎,好,好,在圈里呢,刚喂过食,正精神着。”老栓连忙引着三人往猪圈走。
猪圈是用石头和土坯垒的,还算结实。
走近了,一股混合着各种味道和牲畜的气味扑面而来。陈国强下意识吸了吸鼻子,杨知夏倒是面色如常,目光直接落到了圈里那头猪身上。
正如赵山林所说,这猪确实不错。个头不小,一身黑毛,油光水滑,背脊宽阔,屁股墩子也厚实,走起路来身上的膘还微微晃荡。
“咋样?这出肉率绝对不低,够得上三等了。”
杨知夏这几天特意了解过,原本生猪收购是按照膘肥和斤重来定的,后来改成了出肉率,通常五等是在57%至60%,特等72%及以上,出肉率越高,收购价就越高。
杨知夏虽然不太懂怎么看猪的膘情,是不是能到三等,但光看这猪的体型,就知道老栓一家确实没少下功夫喂养。
“是头好猪,就是不确定是不是三等。”
“半个月前,我刚交了一头生猪上去,跟这个差不多,稍微重点,有一百七十六斤,就是三等。”
杨知夏点点头,问道:“什么价格?”
老栓没说价格,而是问:“猪饲料和化肥能不能折现?”
杨知夏被问得一愣,猪饲料?化肥?
赵山林见状,知道她不懂,解释道:“是这样的,现在把生猪交到收购站,除了给钱,国家还有奖励政策,好像是四斤猪肉给一斤饲料粮来着?”
老栓纠正道:“三斤给一斤,每头猪再给15斤的化肥。你们要是私下买,这部分的损失,得算进去。”
杨知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一层。
饲料粮的价格杨知夏并不清楚,化肥的价格她倒是知道一点,去农业公司的时候看到的,零售价好像是两毛多一斤,十五斤怎么也得四块钱了,再加上五十多斤的饲料……
不知道老栓打算要多少钱,她直接说道:“没问题,你看看折现成多少。”
老栓说道:“要不是我家小子要结婚,急等着用钱,我真舍不得卖,再养俩月到年底,还能再长二十斤呢,哎……这样吧,一斤猪肉六毛五,除这个价格外,再额外加十块钱,算是折现的,你看行不行?”
特等的收购价五毛多一斤,最次的五等是四毛二一斤。
老栓要价也不高,卖给私人总得比收购站有利可图才愿意吧。
0.65元一斤也在杨知夏可接受范围内。
至于这十块钱,合情合理,看起来似乎也没怎么多要价,杨知夏也能接受。
就是这一头猪还要额外多支出十元,是之前她没想到的。
她跟陈国强对了个眼神,知道陈国强对这个价格没有意见,便拍板决定:“成,就按这个价格。”
老栓脸上瞬间笑开了花,连声道:“好!好!我这就去找抬秤!”
“不着急,不着急。”
杨知夏连忙拦住了他:“你先再养两天,过来我来拉。”
老栓说道:“没问题,指不定到时候还能再长两斤肉呢。”
跟老栓付了二十块钱定金,定下后,几人离开了老栓家里。
杨知夏询问赵山林第二头猪时,赵山林却摇了摇头。
赵山林只能找到这一头。
不过他给出了个主意:“要不,你们去集市上碰碰运气?”
“集市?”
“对,今天就是集,我记得上次满屯不是喊你们了,不知道你们去没去,那集市上说不准有人会卖,我遇见过,还有卖一整头活羊的。”
杨知夏和陈国强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一个苦笑。
她们岂止是去了,而且被人追得到处乱跑。
不过事已至此,去碰碰运气也行。
两个人跟赵山林告别后,径直开车去了上次去过的那个集市。
俩人还心有余悸,不过也长了个心眼,心想到时候大不了和买家说好下集私下交易。
杨知夏和陈国强在集市里逛了一圈,没瞧见卖猪的卖羊的,倒是瞧见了个熟人。
“哥哥,是那天那个姐姐……?”
杨知夏循声望去,那人站在集市边缘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面前的地上零零散放摆着几个编好的簸箕、箅子和一个小背篓,仔细一瞧,正是上次在集市遇险后遇到的少年。
而说话的,是那个少年身旁站着的怯生生的小妹妹,小手紧紧攥着哥哥的衣角,指着杨知夏对哥哥说的。
少年也向妹妹指的方向看来,眼神和杨知夏正好对上,杨知夏笑着打招呼道:“小弟弟,是你啊,你来卖筐子?”
“嗯。”少年点点头,“编了几个,顺便和鸡蛋一起卖,看能不能换点钱。”
杨知夏蹲下身,拿起一个编得紧密结实的箅子看了看,手艺相当不错。
“你娘怎么样了?药抓了吗?”杨知夏关切地问。
“抓了,吃了药,这两天好些了。”
“那就好,怎么样,你编的这些能卖的出去吗?”
少年摇了摇头。
这些东西太普通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编,愿意花钱买的人并不多。
杨知夏也清楚这些,问道:“你卖的什么价格?”
少年报了几个价格,都比集市上同类产品稍微低一点,显然是想快点出手。
杨知夏随手拿了两个筐子,说道:“这两个我要了,强子,你装山货正用得上,我送给你。”
陈国强也看得明白杨知夏是什么意思,说道:“别了姐,不用你送,我自己买两个。”
“那怎么行,说了我送就是我送。”
说着,杨知夏从怀里掏出了一块钱。
“这……我零钱不够找不开。”
少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没事,别找了,都给你了。”
少年连忙推拒道:“不行,这太多了,用不了这么多。”
“不多,你的手艺好,值这个价。正好我们也需要。”
少年看着手里比卖价高出不少的一块钱,嘴唇动了动,最终低低说了声:“谢谢姐姐。”
杨知夏看着他清瘦的脸庞和那双过早承担生活重担低矮的身高,问道:“对了,小弟弟,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我叫石冬青。”少年答道,又轻轻推了推身边的小妹妹,“这是我妹妹,石小草。”
“冬青,小草,好名字。”
石冬青看着俩人俱是两手空空,说道:“你们刚来集市是吗,姐姐,那边有卖鸡的。”
上次杨知夏见他时,手里便是提着鸡,所以石冬青自然而然地先把这个情报告诉了她。
杨知夏摇了摇头:“今天不是来买鸡的。”
“那你们要买什么,我给你们指出来在哪里。”
“我是来买猪的,集市上没有,我们已经看过啦。”
“买猪肉?嗯……我们村里前几天有个人杀了一头猪,已经卖了七八天了,现在应该还剩一些,买个几斤的话应该够。”
石冬青认真地说道。
杨知夏笑道:“不是买猪肉,是买猪,一头猪,我听说这集上偶尔会有人卖。”
在杨知夏眼里,石冬青虽然已经十六岁了,不过看起来岁数实在显小,个子又不高,所以她拿石冬青当小孩看。
不过这小孩上次表现还挺靠谱的,所以她也不担心石冬青拿这件事到处说。
至于让石冬青帮忙找猪,她没往这方面想过,毕竟石冬青也算个半大孩子。
不过石冬青青闻言,那双清亮的眼睛微微睁大,随即陷入了思索。
他认真想了一会儿,才抬头说道:“整头的猪……集市上肯定没有。不过,我知道可能有一个人家想卖。”
“嗯?”杨知夏意外道:“谁?”
“就是我们村的,有个李大叔,他儿子在矿上干活,前阵子出了点事,摔伤了腿,急等着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