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零年代:娶媳妇从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开始 > 第11章 第 11 章

其实还有一些原因,陈国强没有说,或者说陈国强自己也不大清楚,毕竟他也去到车队没多久。

那就是在当时的观念下,卡车司机是典型的重体力高风险的男性职业。

虽然宣传上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但在实际操作中,像司机这样的岗位,女性凤毛麟角。

路况复杂,加上车辆也容易出毛病,领导在考虑人选时,会本能地优先考虑男性,认为其更能吃苦耐劳、应对突发状况,比如换轮胎、修车之类的体力活。

司机的待遇好,也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岗位真的有空缺,也大都被走后门的预定了。

“不过呢。”陈国强看见她垂头丧气的,话锋一转说道:“借调性可以,就比如这次,算临时帮忙,不占编制,但跑一趟,多少能出来见见世面,能像我刚才那样,挣点额外的补助。”

杨知夏眼睛一亮:“我可以?”

“你不是因为救人表现突出嘛,加上我师傅一时半会儿骨折也好不了,咱农场里总归是缺一个司机,等培养出一个新的暂时也来不及。等回去你问问呗,我也帮你问问我们车队队长,不过还是那句话,不算编制。”

杨知夏听明白了,意思就是,转成正式职工是别想了,但如果不图非农户口,继续以知青的身份临时性帮忙,还是可以有可能的。

这时候非农户口和农业户口差别相当大,非农户口,也就是可以吃商品粮的户口,这时候农村的想花钱转户口就要几百块钱,再过几年价格还会上涨的更高。

但杨知夏不在乎这个啊,她知道知青返城后,户口也会转回去,就算转不回去也无所谓,改革开放的时候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她还在乎户口的事情干什么?

她要的就是能借助司机外出的机会,挣点小外快,为之后下海做准备。

毕竟,这年头可不兴个人贷款,中国专业银行体系在1984年刚建立,但此时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和集体单位,直到1999年央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才能展开个人消费贷款。

想到这,杨知夏高兴起来,别嫌这些外快小,有一才有二嘛,她来到这个世界至今,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没有空间,原本还想着也许只是来的晚了点呢,虽迟但到也可以嘛,但眼看着这么久过去,还是没动静,就知道是没戏了。

再加上她前世也不是什么以一敌十的特种兵,或者什么医学世家的博士后,这不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嘛。

这时候,还不流行吃公家饭,所以公社给提供了一壶热水,杨知夏和陈国强就着热水,拿出了自带的干粮,咸菜窝头,啃着吃了。

饭后,继续上路。

陈国强倒是嘴里说个不停,一方面是给司机解闷儿,怕司机疲劳驾驶开车开到一半睡着,另一方面也是陈国强确实能聊,一趟车下来,车队的情况,陈国强家里的情况,乃至周围邻居的情况,杨知夏都听了个门儿清。

两个人也迅速熟稔起来。

陈国强也不容易,家里弟兄五个,他是老大,他娘是农业户口,平时有活的时候帮着下地挣点工分,全家就靠他一个人挣钱,半大小子饿死老子,他那四个弟弟正是嗷嗷叫长身体的时候,家里粮食根本不够吃。

也难怪赵振武受伤后,无法开车,完不成任务时,陈国强比赵振武还要着急。

到了傍晚,顺利到达另外一个公社,一切交接好后,两人被安排至公社招待所单间。

所谓单间其实也是土坯房,提供热水和简单被褥。

晚饭是公社提供的两个红薯一碗粥,和公社内其他人员吃的都一致。

隔天一早,她们就要出发回农场。

回到农场,杨知夏推开车门,她抬手活动了下,胳膊其实也就看着糊弄人,实际上没什么大碍,至少一路上都没什么影响,也没觉得疼什么的。

陈国强也跳下车走过来。

“这趟可真是多亏了你了,要不然,还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我师傅腿伤着,我一个人干着急也没用。”

“革命工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

杨知夏对自己这句话满意的点了点头,她这句话也有一股儿这个年代的味道了。

“给你的。”

陈国强把东西不由分说地塞进她手里。

杨知夏低头一看,一块肥皂和一盒火柴,心里顿时明白了,这是他私底下攒着换东西的物品。

她立刻推回去:“这我不能要。你自己留着用吧,”

“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要不是你,我和师傅都得背处分,这不算什么。”

杨知夏还是没有收下,现在她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调到车队当临时工,如果不能,这东西对她用处不大,顶多在农场里跟别人换点针头线脑什么的。

虽然这时候很流行自己织衣服,织围巾什么的,但这个技能点杨知夏不会。

陈国强思索一会儿,从后车厢拿出一个袋子。

“嗐,别推!”陈国强咧嘴一笑,“这是我跟其他人收的,也不值钱,这你总不能不要吧?”

杨知夏接了过来,看了一眼,的确是农产品。

这个倒是很有用处,民以食为天,现在又物资匮乏,多口吃的不是坏事。

“那我就不客气收下了。”

袋子里面估计有三四斤的样子,不多不少,算是够杨知夏打个牙祭吧。

接下来,关键的时刻就到了。

如何正式成为一个临时工。

她第一时间主动找到队长和李书记进行汇报。

想要申请成为临时工,就必须获得队长和党支部的支持与证明。

“报告书记、队长!运输任务顺利完成,青山口、柳树屯两个公社的物资都已安全送达,交接手续齐全,这是回执单。”

杨知夏将盖着两个公社红章的凭据递了上去。

李书记接过单据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杨知夏同志,这次你又立了一功啊!在赵振武同志负伤、任务告急的关键时刻,你能挺身而出,克服困难,安全驾驶,保证了革命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充分证明了你的觉悟和能力!”

“身体怎么样?胳膊伤没再加重吧?”

“谢谢书记关心,伤没事。”

队长在一旁也笑着补充:“是啊,这次多亏了小杨,胆大心细,是个好苗子。”

“嗯。”李书记点点头,“这次任务特殊,属于紧急临时指派,但你完成得不错,值得肯定。这事我会上报革委会,这在当前形势下,是立功表现。”

杨知夏等的就是这句话。

她深吸一口气,说道:“书记,队长,我有一个想法,想请示组织。这次运输任务让我意识到,咱们车队目前人手紧缺,赵振武同志短期内无法恢复工作。

我虽然是个知青,但确实具备驾驶技能,也熟悉了车辆操作。

我请求组织考虑,能否让我在赵振武同志养伤期间,作为编外人员,协助车队承担部分驾驶工作?

一来可以缓解车队压力,保证农场的运输需求;二来也能发挥我的所长,为农场多做贡献。”

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队长和李书记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过了片刻,李书记才缓缓开口:“你想进车队?”

“不是进,是帮忙。”杨知夏连忙纠正,“就像这次一样,临时性的。赵师傅腿伤要养一阵,车队人手紧张。我会开车,也能吃苦,不会给组织添麻烦。”

队长皱眉:“可你是知青,身份不一样。你主要任务是在生产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开车是技术活,也是国家岗位,不能随便安排。”

“我不要求正式编制岗位,也不要额外公分,义务帮忙。”

李书记问道:“一个女娃子,开车任务这么重,你为什么想跑车?说实话。”

杨知夏早有准备。

“报告书记,我想为集体多做点事,也想锻炼自己,最关键是,我认为,我们知青下来是来学习的,但学习不止在田里。路上的山川、人情、政策落实情况,都是学习。我愿意把所见所闻写成调查报告,交给组织参考。”

到底杨知夏的队长人也不错,这段时间杨知夏的努力也看在眼里,加上昨天的确是不顾个人声明安危的去救人。

这番话说的也算说得过去,既有政治高度,又有个人追求,队长扭过头跟李书记低声帮杨知夏说了两句。

具体说了什么杨知夏自然是无从知道,她紧张地等待着两人的谈话结束,最后只见李书记终于开口。

“这样吧,你这个请求,组织上记下了。但不能马上定。你要先写个书面申请,说明动机、能力、安全承诺。然后我们报到场部,看后勤处车队那边是否同意临时借用。”

杨知夏心中一喜:这是松口了!

“是!我马上写!”

杨知夏立刻借了纸笔,就在办公室角落的小桌子上,认认真真地写起了申请报告。

报告里着重强调了自己具备驾驶技能、此次任务顺利完成的事实,以及希望为集体分忧、继续发挥所长的强烈愿望,并郑重承诺将绝对遵守行车纪律,确保国家财产和安全。

写完后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才递给李书记。

李书记接过看了看,点点头:“好,我们会尽快研究。你先回去等消息,正常参加队里的劳动。”

“是!谢谢书记!谢谢队长!”

杨知夏知道这事急不得,领导需要时间讨论和上报,便敬了个礼,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当然了,这事儿没这么容易。

就算党支部和生产队长同意了,还需要车队队长同意接收。

好在这件事陈国强和赵振武都愿意帮她,杨知夏只是个知青,没有转正的机会,也不用担心她会抢了赵振武的职位。

况且赵振武的骨折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杨知夏这回帮了这么大的忙,出于种种情况之下,赵振武也会主动向车队队长甚至场部领导提及杨知夏的事情。

但这一切都跟杨知夏没什么太大关系了,她也不认识场长或者场部领导之类的,想要送礼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所以她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站在办公室门前,杨知夏抬头看了看天。

秋日的天空很高很远,雨后是清澈的蓝色,上面飘着丝丝缕缕的云彩,虽然还带着一点点萧瑟感,但很明亮。

该做的、能做的,她都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时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道理她懂。

她望着天边那抹疏淡的云,目光渐渐垂落,越过一排光秃的杨树梢,最终定定地投向远处供销社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