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零年代:娶媳妇从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开始 > 第10章 第 10 章

党支部办公室是一排砖瓦房里的一间,陈国强敲门后推门进去,几个生产队长、党支部李书记等人正围着一张木桌开会,桌上摊着笔记本和几张报表。

显然,他们正在处理昨天塌方事件的后续以及生产安排。

“报告!”陈国强挺直腰板,声音洪亮的喊道。

李书记抬起头,“是小陈啊,什么事?你师傅情况怎么样了?”

“报告书记,林医生说师傅腿骨折了,得养一阵子。”

陈国强赶紧汇报。

“书记,队长,我来是为了运输任务的事。师傅没什么大碍,就是开不了车,车和货都还停在仓库里,任务时限紧,耽误不得啊!”

“这事我们知道,正愁着呢。王师傅在省城没回来,你们车队还有没有能顶上的?”

“就是没有啊!队里就我跟着师傅跑了几趟,可我还不会开车,不过……不过有个人说她会开!就是昨天救了我师傅的杨知夏同志!”

“杨知夏?”

杨知夏所在的二队队长连忙说道:“是我们队的知青,就是我说过昨天救人时表现突出的那个。”

“她会开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她是知青,不是车队的人,而且那是国家财产,万一出点事……”

“她真的会!刚才还去试了车,我看着,启动、挂挡、转弯都像模像样的!”

陈国强生怕领导不同意,连忙补充:

“杨同志说了,她小心点开,慢点没关系,保证把物资安全送到!师傅也说了,只要开过车,原理都一样,让我在旁边盯着路,提醒她!”

李书记没有说话,拿起桌上的烟盒,点了一支烟,深吸了一口。

过了一会儿,李书记才缓缓开口:“杨知夏同志昨天表现很英勇,是值得表扬的好同志。但是,开车送货,这是两码事。她一个女知青,胳膊还带着伤,让她去开一辆大货车,风险太大了。”

三队队长也插话:“是啊,老李说得对。这不是不相信杨知夏同志,而是要对国家财产负责,更要对她的人身安全负责。”

陈国强急道:“书记,队长!那批物资是县里调拨给其它公社的,耽误了政治任务,问题更大啊!”

二队队长看向李书记:“老李,你看这事……小陈说的也有道理。任务确实紧急。要不,我们把杨知夏同志叫来,当面再详细问问情况?如果她确实有把握,手续上,我们得严格把关。”

李书记沉吟半晌,终于点了点头:“也好。小陈,你去把杨知夏同志请过来。记住,只是先了解一下情况,不要给她太大压力。”

“是!书记!”陈国强如蒙大赦,立刻转身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杨知夏跟着陈国强来到了党支部办公室。

“李书记,队长好。”杨知夏进门后,礼貌地打了招呼。

李书记示意她坐下,语气和蔼:“杨知夏同志,你的伤怎么样了?小陈说,你愿意帮忙完成这次的运输任务?”

“报告书记,伤不要紧,已经处理过了。”杨知夏坐得笔直,认真回答,“是的,我听说任务紧急,赵振武同志又因公负伤,如果组织上信得过,我愿意试一试。我在家里……以前跟长辈学过开车,我刚才也熟悉了一下车辆操作,有信心能够安全驾驶。”

队长追问:“你开过这种路况吗?雨后山路很滑,有些地方可能还有塌方危险。”

“没有完全一样的路况经验,”杨知夏坦诚地说,“但我知道轻重,一定会加倍小心,低速缓行,遇到不确定的路段就下车察看,或者请强子同志帮忙指引。一切以安全为前提。”

李书记和队长又低声交换了几句意见。

最终,李书记下了决心:“杨知夏同志,你的勇气和担当精神值得肯定。鉴于任务紧急,组织上同意由你临时担任驾驶员,执行此次运输任务。”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严肃:“但是,必须按照规定办理手续。这不是正式调动,是临时指派,你需要签署一份安全行车责任书,明确职责和纪律。”

“请组织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杨知夏应声道。

折腾了一个下午,拿到正式的派车单已经是傍晚了,第二天一早杨知夏和陈国强正式出发。

车轮碾过农场入口泥泞不堪的土路,颠簸感瞬间传遍全身,让她不得不更用力地稳住方向盘。随着车子驶离农场核心区域,视野骤然开阔。

连绵的农田褪去了夏日的浓绿和秋收时短暂的金黄,呈现出一种辽阔而疲惫的土褐色。

上了县道,路面稍平整了些,两旁开始出现低矮的土墙房,偶尔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农民,他们穿着清一色的蓝布衣或灰布袄,补丁叠着补丁。

车真正开起来了,杨知夏感觉也还好,这车让她侧方停车或者倒车入库她肯定是不行,但开在路上问题不大,一路顺顺利利的。

杨知夏一只手轻搭在方向盘上,另一只手稳稳地搭在换挡杆上。

她觉得有种久违的自由。

陈国强在一旁为杨知夏指路,中午时分,终于抵达第一站,青山口公社。

车子稳稳停在公社供销社门口,陈国强跳下车,跟接待的干部寒暄几句,办完交接手续。

杨知夏正坐在驾驶室里歇脚,她就瞧见陈国强走到一个背着竹筐的老农面前,低声说了几句。

然后走到了驾驶室,从工具箱里拿出块肥皂,又走了回去,老农点点头,从筐里倒出一袋核桃递给他。两人迅速交换,陈国强把核桃抱进怀里,转身就走,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杨知夏心道,自己正打算以后这么干的,没想到陈国强已经这么干了。

这小子,是个潜在的同道中人?

不过至少,这说明她的想法并非异想天开,这条路上早就有人走过,甚至可能已经是某些人心照不宣的常规操作。

物资匮乏的年代,信息闭塞,地域差异巨大,穿梭在不同地方之间的司机,天然就有着做点小买卖的便利。

杨知夏前世看过资料,这种以物易物的灰色交易,在六七十年代的城乡之间早已悄然成风,供销社的运输员、铁路工人、邮递员等等,用城市里的工业品,换取农村的农副产品补贴家用。

别说现在了,就是几十年后,一些跑长途运输的司机,也难免会顺手捎带点东西,网购普遍之前,跨国代购还多得很呢。

但不知道陈国强是偷偷干的,还是车队里某种默许的潜规则?

杨知夏心里琢磨着,等陈国强上车,她打趣道:

“强子同志,你这是……搞副业啊?不合规定吧?”

“嗐,没事,这叫工农互助,他们缺肥皂火柴,咱们缺吃的,互通有无嘛。”

“你也属于国家职工吧,怎么还缺吃的?”

“我学徒工一个月才十八块,上面一个老娘,底下还有四个弟弟,就我挣钱,光吃饭都不够。”

四个弟弟?这家阳气可够旺的啊。

“可要是被人举报了,你这工作怕是就保不住了。”

陈国强咧嘴一笑,毫不在意:“举报?谁举报?再说了,我这又不是倒卖国家物资,只要不碰计划内的粮食棉花,这点小事连队长都默认的。”

“之前你师傅他们也是像这样,嗯,弄点额外的?”她斟酌着用词,不好直接说倒买倒卖。

陈国强闻言,嘿嘿一笑,摇了摇头:“我师傅?他可不会干这个。”

“为什么?”

“风险是一方面吧,主要还是划不来。”陈国强解释道,“我师傅跟咱们不一样,他每月工资加出车补助有小五十块呢!

他媳妇也有工作,家里就一个三岁的闺女,两口子的定量加上孩子的,日子过得宽裕着呢。为那三瓜两枣的,冒风险,不值当。”

司机的工资按照五级十等,最低的副五级月工资也有40多元,可比普通工资高多了。

“那……其他司机呢?总有像你一样需要贴补家里的吧?”

“有啊,另外一个司机王师傅他经常这么干,他家里也是五六个孩子,每次带的东西多着呢,什么米面蔬菜肉的,往外能卖不少钱。”

那杨知夏就奇怪了,她怎么从来听其他知青说起过啊。

按理说,知青里也不乏有钱的,要是有能买吃的机会,就算自己买不起,肯定也有其他知青去买吧。

陈国强嘿嘿一笑,说道:

“不是我说知青不好啊,不过,反正有些人思想比较活跃嘛,我们跟你们知青不住在一起,又不了解,到时候有人为了表现自己主动举报了怎么办?你不一样啊,你天天跟他们待一起,谁嘴严,谁嘴松,总比我们清楚吧。”

此话一出,杨知夏想到了陈明洲。

她磨了磨后槽牙,把他那副嘴脸甩出了脑后。

看来这事能干,很能干,油水很大。

不过现在她只是临时性的,如果想要这么干,必须要长期稳定的能够出车才行。

想到这,她问道:“进你们车队需要什么条件啊?”

陈国强应道:“你想进车队?我看难。”

“为什么?”

“你不是职工编制,咱们农场车队,那是场部后勤处直属的,吃的是商品粮,拿的是固定工资,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工人。

你们知青是农业户口,下来是接受再教育的,算集体所有制,跟咱们两码事。”

杨知夏真想仰天长叹,为什么不给她穿越到八十年代后啊,还要她顶着知青的身份要在农场里打熬这么久。

要是八十年代,她一个倒买倒卖,先挣它一个小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