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陪夫郎流放琼州 > 第22章 家奴

陪夫郎流放琼州 第22章 家奴

作者:李飞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4:01:46 来源:文学城

陈家峒到县城的新路要修好了,黎人们也是高兴,柴郎君说了,今年他就收各种山货、野果子,走这条大路也不怕丛林野兽,比之前的小路安全多了。

陈象知道柴玉成要回县城去忙,主动担下了其他峒到陈家峒的修路之事,他还派了人去修通隔壁三县的路。虽然他早觉得柴玉成是要亏本的,但修了这么一条大路,还有粮食运过来,他也忍不住希望柴玉成亏得少些。

柴玉成不晓得他在想啥,扬扬手:

“走了。”

“舅舅,阿祖,阿弟妹妹,我也走了——”

忆灵和他们挥挥手,忆灵阿娘擦着眼泪。忆灵当场拿了二两银子,就要收拾东西走,她放心不下,还是自己走到陈家峒来找阿父弟弟们商量,结果阿父是第一个同意的,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儿平安,可是家里……确实需要那二两银子,那么多张嘴,光靠她和忆灵干活,根本就喂不饱。

柴玉成把修路的汉人也托付给陈象了,他带着忆灵和一包袱的山货,牵着马回县城去了。

他到的时候正是深夜,早上起来去吃早饭,才发现钟渊和魏鲁身后多了好几个壮汉,那些汉子脸上都有刺青,是个“罪”字。

钟渊见他回来:

“路修好了?”

“大路修好了,剩下的就让陈象弄了。我赶着回来。甘蔗可还够?”

“只够三个月的。”钟渊打量着跟在柴玉成身后的小哥儿,有些面熟,小哥儿也不怕人,也瞧他,“若是收不到多的甘蔗,到四月糖厂就该停了。”

柴玉成挥挥手表示没事,他先把忆灵叫过来给钟渊介绍了一番,钟渊知道对方是照顾自己,他是不习惯人贴身照顾的,但……一个半大的哥儿,还视他和柴玉成为恩人,倒是能用上一用。

钟渊让魏鲁先带忆灵和其他人下去,他和柴玉成细说了那几个汉子的事:他们就是姜勤的手下,本来都是铁骨铮铮的士卒,流放到陵水去已经少了一半,剩下的三十多个汉子,加上他们的家人差不多有七八十人,全都被钟渊和王树用假身份、银两买了下来。

姜勤三个副官,直接被问斩了两个,还有一个叫许昭的副手没有被赐死,他还跟着姜勤出席过宫宴,一眼就认出了钟渊。钟渊问他姜勤叛逃的时,他才吐露真相。

姜勤根本不是叛逃,当日他们被契丹围困,姜勤被契丹王抓走,平卢节度使姗姗来迟,还指责他们这些姜勤的余部都是反贼,他们正待上书澄清,可一道圣旨下来……

“姜家满门抄斩,连累了超过上百将士。昏聩!实在太过昏聩!”

柴玉成摇摇头:

“这个平卢节度使,是何居心?”

“没了都督,他可尽占东北军权。”

柴玉成嘶了一声,又来一条狼啊。他又问起了安置情况,魏鲁正在物色县上的宅子,如今有了王树给的假身份,他们自然不用拘束于罪民身份,可以在县上买宅子把他们的家人安置好,其中不少还在病中。另外他们也成了家奴,那么自然派去护卫出海商队、糖厂等地方都是可靠的。

“你再去其他地方,便带上他们作护卫。”

柴玉成一笑:

“我们倒是互相为对方添人了。即使不在同一地,也算得上是互相牵挂?”

钟渊瞥了他一眼,这人说完正事,就有点油嘴滑舌了。

柴玉成赶紧从袖子里掏出几个小木头模型:

“喏,我在山里买的,看看,小巧精致。你没事的时候,可以把玩一番。不用急缺钱的事了,商队这个月派出去了。等两个月天热了,我们再卖冰,还不是银子如流水。伍家如何了?”

钟渊神秘一笑:

“全县的甘蔗都叫你搜罗来了,他们现在高价抢买了不少甘蔗。”

“哈哈,让他们买!亏不死他们!”

就钟渊留在灶头上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调料、玩意,够他们琢磨、折腾好久的。

两人说了一番,心下畅快,柴玉成也就推着钟渊去整顿商队的事。他还在商队里意外看见了明清山,明清山朝着他眨眼。

“这一千斤的砂糖,估计卖两个多月就能回来了。可惜这海船太慢,来回都要一个多月了。”

明清山立刻大声道:

“柴郎君放心,我们临高商队,绝对快去快回!把砂糖的名号打出去,这样就算我们不去买,也有人来临高买。”

柴玉成嘻嘻一笑,他拍拍明清山的肩膀,钟渊又和十多个脸上刺字的壮汉说了几句,他们的妻儿都是钟渊付钱治病的,自然也是死心塌地。

柴玉成又给他们提供了几个小点子,例如当街品尝、买一赠一、打出临高砂糖的名号等等,明清山在一旁听得双眼发亮,只觉得自己求了阿父这一回,完全不算亏的。

“清山,我们年底糖厂能不能顺利分红,就看你们商队了。你虽然年纪小些,但有行商的经验,你代表的可是临高明家,等你自己打出了名号,让明家都以你为荣啊。”

明清山激动得连连点头,只觉得见到了真正的伯乐。

他们走出去了,柴玉成才从钟渊那儿得知明清山在商队的来龙去脉,原来商队里差一个领头的,钟渊如何物色也没找到满意的,买来的家奴都是士兵出身,干保镖可以做生意就不行了,而临高里真正有出海行商经验的少之又少。

“明清山在家里闹着非要来商队,他阿父也制止不住,他才来了?”

钟渊点头,柴玉成笑笑,他倒是想起来古代的海南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点,联通的是东南亚、 南亚、欧洲啊。这条商路不知发展的如何,现在要是能有一个这样的商队,那可能就是抢占先机。

不过目前他们要干的太多,钱太少,人手也远远不够。

商队置办好砂糖,又额外带了些果干、珍珠、海货等临高的特产,半个月后就从出海口扬帆出发了。

期间陈象还送来消息,说是新路已经修好,柴玉成请了县令写了一篇碑文,果然将陈家、明家和伍家的名号刻在上头,立于路边,李爱仁为这条路命名“黎汉路”,寓意临高的黎汉相通。

修路虽然不发工钱,但光是粮食支出也是巨大的,三个多月来差不多花费了两千两,糖厂的账目上除去工人的工资已然不剩什么了。

柴玉成当然知道钟渊着急,商队一出发,他就收拾了糖厂刚生产的三百斤砂糖,要去隔壁卖糖。临高的甘蔗是被他都收过来了,但西边的儋州、东边的海县和南边的陵水,肯定还有人种甘蔗的。

“就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我能把整个琼州岛逛遍,不用担心。”

柴玉成拍拍胸脯,上回钟渊让王树帮忙办空户籍,王树顺手把他和魏鲁、弩儿的身份都办了一份,如今他们可以用这个假身份行走四方。

魏鲁有些不放心:

“我听闻陵水的黎人穷凶恶极,如今王都尉就驻扎在陵水,郎君不要去陵水,去去儋州和海县就成。”

“没事,等我回来给你们带礼物。”

柴玉成跳进船舱里,使劲摇了摇手,钟渊和魏鲁、弩儿都来送他。他身边还跟着钟渊买的几个家奴,全都身强体壮。

船行五日,就到了西边的海县。海县临海之处比临高多多了,码头、渔船、渔民数不胜数,又因为山岭较少,大多数都是汉人,商业也比临高繁华,柴玉成甚至看见了几个外国人!

古代人一视同仁都喊他们番鬼,柴玉成见他们高眉深目,倒有些像欧洲人。他一下了船便找了客栈,吩咐赵良去打听打听这几个番人的消息,他则带着另外五个人把砂糖在街边摆开,又挂一面“临高砂糖”的旗,很快就吸引了来往的人。

“小郎君,砂糖是什么糖?你……你不是汉人?”

“大娘,我是汉人,我老家在北方。可甜了,您尝尝,不贵,才一百文一斤。”

“临高砂糖,物美价廉,百文一斤,保准你不吃亏不上当诶!”

几个跟着来的汉子,本来以为这位郎君是个贵人,不太会做生意,哪晓得一到市场上,比他们放得开多了。他们结结巴巴地说不出来话,人家就说顺口溜一样一大堆,听着就让人顺心。

“才百文?临高何时有了做糖的人了?”

“这糖这么细腻,又这么甜,不多说了,给我来两斤的。”

琼州岛上如今的石蜜糖是从岛外运来,便宜的都要一百二十文一斤,蜂蜜就不要说了,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如今赫然听见有百文,又品质这么好的糖,大家都不敢相信,亲口尝了,立刻就要买。

一开张,卖起来就极快了,几个汉子不得不让他们挨个排队,又收铜板数铜板,忙得不亦乐乎。一直忙到下午,市集都散了就剩些住在县里的人来买。

柴玉成一算,嘿,刚来就卖出去四十多斤砂糖,他带来的糖禁不住几天卖的。他们正在客栈里吃晚饭,出去打听消息的赵良回来了:

“郎君,他们是一个月前来海县的波斯人,听说如今正在大肆购买珍珠。”

柴玉成:嗨,小小广告,拿捏拿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家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