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村破土动工后的第七天,梨璐带着写生本再次来到工地。秋日的阳光把脚手架染成金色,打桩机的轰鸣声惊起林间的鸟群。她在工地边缘找了处安静的角落,刚铺开画纸,就看见风檐戴着安全帽从临时工棚里走出来。
“我猜你就会来。”他递给她一顶白色安全帽,帽檐下他的眼睛带着笑意,“今天在测试地基强度,噪音会比较大。”
梨璐戴上安全帽,尺寸刚好:“你连这个都准备好了?”
“上周就交代了安保组,”他自然地接过她的画具包,“你的安全帽要单独存放,不能和其他人的混放。”
这种细致的关照让梨璐心头一暖。她注意到风檐的工装裤上沾着泥点,手上拿着结构图纸,显然是刚从施工现场出来。
“要不要看看进度?”他指向那片已经完成平整的土地。
他们沿着临时通道走向工地深处。秋风卷起泥土的气息,混合着远处桂花树的香气。风檐详细讲解着施工进展,偶尔停下来为她指出特别的技术细节。工人们见到他们,都会恭敬地点头致意,眼神里带着对这位总设计师的钦佩。
走到预定建造主楼的位置,风檐忽然蹲下身,从泥土中拾起什么:“看这个。”
那是一块淡青色的碎瓷片,边缘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圆润光滑。阳光照在瓷片细腻的纹理上,折射出柔和的光泽。
“应该是从前这里的居民留下的。”他将瓷片放在梨璐掌心。
瓷片还带着泥土的微凉,但被他握过的部位却残留着温度。梨璐小心地擦拭着瓷片表面的泥土,忽然灵感闪现: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发现的旧物都收集起来?将来可以做成一面记忆墙,记录这片土地的历史。”
风檐眼中闪过赞许的光:“很好的想法。我让施工队特别注意保存这类物件。”
这时,一阵强风掠过工地,卷起梨璐摊开的速写本。纸张在空中翻飞,她急忙去追,风檐已先一步脱下外套,精准地罩住了那些飞舞的画纸。
“抱歉,”他整理好画纸,忽然注意到其中一页上的素描,“这是...?”
画纸上是他某天在工作室伏案工作的背影,窗外是城市的夜景,桌角的台灯在他身上投下温暖的光晕。梨璐脸颊微热——这是她前晚凭记忆画的,没想到会不小心夹在写生本里。
“只是练习...”她轻声解释。
风檐仔细端详着画作,指尖轻轻抚过纸面上的线条:“你连我衬衫第二颗纽扣没扣都画出来了。”
这个细节让梨璐耳根发烫。她确实记得那天他工作到深夜,解开领口纽扣放松的小动作。
“因为我观察力太好。”她试图用玩笑掩饰心跳。
风檐将画纸小心地夹回速写本,目光温柔:“是我的荣幸。”
施工的噪音突然停止了,原来是到了午休时间。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向食堂,整个工地顿时安静下来。
“要不要去个地方?”风檐忽然提议,“离这里不远,走路十分钟。”
他们沿着工地后方的小路前行,穿过一片开始染上秋色的枫树林。路的尽头是一处缓坡,坡上长满柔软的狗尾草,在秋风中摇曳如浪。
“这里原本不在项目用地范围内,”风檐拨开草丛,露出一个老旧的石碑,“但我打算把它保留下来,作为艺术村的后花园。”
石碑上刻着模糊的字迹,依稀可辨“清泉”二字。梨璐蹲下身,发现石碑旁确实有细小的水流从石缝间渗出,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
“是泉水!”她惊喜地用手接住一滴水珠,沁凉的触感让她精神一振。
风檐指向坡下:“泉水汇成小溪,正好流经艺术村西侧。我调整了设计,把这条小溪纳入景观系统。”
梨璐望着眼前这片被秋色浸染的坡地,忽然明白风檐带她来的用意——他不仅要与她分享设计成果,更想让她参与每一个充满灵感的决定。
她在泉边坐下,打开速写本开始画这片即将被保留的天然景观。风檐没有打扰她,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偶尔为她指出的光影变化。
“看那片云,”他忽然指向天空,“像不像你画展请柬上的水墨晕染?”
梨璐抬头,果然看见一朵极富诗意的卷云,在秋日湛蓝的天空中缓缓舒展。她迅速用画笔捕捉这个瞬间,笔尖在纸面流淌出灵动的线条。
“你让我注意到很多曾经忽略的美好。”她轻声说,笔下的云朵渐渐成形。
风檐看着她作画的侧脸,阳光在她的睫毛上跳跃:“是你教会我如何看见这些美好。”
午后的工地恢复了施工。梨璐在工棚里整理上午的写生,风檐则与工程师们讨论着施工图纸。偶尔抬头,她总能看见他在人群中专注工作的模样——安全帽下的眉头微蹙,手中的铅笔在图纸上快速标注,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明确。
“梨老师,”林薇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风先生交代给您准备的,说您午饭后容易胃凉。”
梨璐接过茶杯,茉莉花的香气扑面而来。她看向风檐的方向,他正背对着她与施工方交谈,却仿佛背后长眼睛般,在她看向他时突然回头,对她微微一笑。
这种无处不在的默契,让梨璐心里泛起细密的甜。
茶喝到一半,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梨璐走出工棚,看见风檐站在基坑边缘,面色凝重地盯着下方的积水。
“降雨量超出预期,排水系统要提前安装。”他对工程经理说,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通知施工队,今晚加班安装临时排水泵。”
“但是风先生,这样会增加很多成本...”
“艺术村要在这里伫立几十年,不能在地基阶段就留下隐患。”风檐的语气坚决,“按我说的做。”
梨璐站在不远处,第一次见识到风檐在专业领域不容妥协的一面。他查看水位的专注眼神,下达指令时的果断姿态,与平日那个温和体贴的他判若两人。
处理完突发状况,风檐朝她走来,眉宇间还带着未散的严肃:“抱歉,吓到你了?”
梨璐摇头:“很佩服。你坚持对的事情时的样子...很耀眼。”
风檐微微一怔,严肃的表情柔和下来:“因为这是我们的艺术村。”
“我们的”这三个字,让梨璐的心轻轻颤动。
傍晚时分,施工暂告段落。夕阳把工地的钢筋水泥染成温暖的橙色,工人们陆续下班,整个场地渐渐安静下来。
风檐带着梨璐登上工地旁的小山丘,从这里可以俯瞰艺术村全景。地基已经初具规模,纵横的沟壑在夕阳下像大地的脉络。
“明年这个时候,这里就会完全不一样了。”风檐指着下方的土地,“主楼会建在那里,画室区在东南侧,公共广场在中心...”
随着他的描述,梨璐仿佛看见艺术村在眼前拔地而起。她拿出速写本,快速勾勒着想象中的景象——错落的建筑群,蜿蜒的小径,还有那些未来将在此创作的艺术家们。
“这里,”她在画面上添上一座小亭子,“可以留给来访者休息,也能成为户外创作的场所。”
风檐认真考虑着她的建议:“很好的想法。东侧正好有棵老树,可以在树荫下建亭子。”
他们在山丘上席地而坐,看着夕阳缓缓沉入远山。秋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风檐很自然地脱下工装外套披在梨璐肩上,外套上还带着他的体温和淡淡的松木香。
“冷吗?”他问,手指轻轻拂过她肩头飘落的一片枫叶。
梨璐摇头,将外套裹紧了些。这一刻的亲近如此自然,仿佛他们已经这样相伴多年。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她忽然问,“你在画廊里看那幅《晨雾中的小巷》。”
风檐微笑:“记得。那天你穿着浅绿色的连衣裙,站在我身边时带着淡淡的松节油香气。”
梨璐惊讶于他的记忆:“你连这个都记得?”
“关于那天的每个细节都记得。”他的目光温柔,“你走过来问我是否喜欢那幅画时,眼睛像含着晨露。”
暮色渐浓,工地的照明灯陆续亮起,在地基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他们并肩坐在山丘上,看着下方的灯光如星子般点亮。
“艺术村完工后,”风檐轻声说,“我想在那里为你办个展,展示为这个项目创作的所有作品。”
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梨璐心跳加速。她转头看他,在渐深的暮色中,他的眼神认真而温暖。
“为什么?”她轻声问。
“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创造的记忆,”他的声音在晚风中格外清晰,“值得被永远珍藏。”
下山时,天已全黑。风檐打开手机的手电筒为她照路,另一只手始终护在她身侧。山路崎岖,梨璐偶尔踉跄,总能被他稳稳扶住。
“当心,”在一次特别陡的坡道,他自然地握住她的手,“跟着我的脚步。”
他的手掌宽大温暖,完全包裹住她的手指。梨璐任由他牵着,感受着掌心传来的安心感。这段黑暗的山路,因为他的陪伴而变得不再可怕。
回到工地停车场,其他车辆已经全部离开,只有风檐的车还孤零零地停在路灯下。他为她拉开车门,细心地将手护在车门框上防止她撞头。
车内还放着轻柔的古典乐,是梨璐喜欢的肖邦夜曲。她系安全带时,发现座位上放着一本精装的素描本——封面上烫金印着艺术村的logo。
“这是...”她翻开扉页,里面全是风檐为项目绘制的草图,每一页都标注着日期和设计思路。
“想让你第一个看到。”他启动车子,侧脸在路灯的暖光中格外柔和,“这些草图记录了艺术村从构想到落地的全过程。”
梨璐一页页翻看着,被其中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注释深深打动。在最新的一页上,她看见了今天下午他们共同讨论的亭子设计,旁边还标注着一行小字:“与梨璐共同构思于秋日黄昏。”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她的眼眶微微发热。
回程的路上,他们聊着艺术村的未来,聊着即将开始的施工阶段,聊着那些还在构思中的创意。每一个话题都让他们更加了解彼此的思想和灵魂。
车子停在梨璐的公寓楼下,这次风檐没有立即道别。他关掉引擎,让夜曲在车内静静流淌。
“今天谢谢你,”他转头看她,目光在黑暗中格外明亮,“陪我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
梨璐抚摸着膝盖上的素描本:“应该我谢谢你,让我参与这么重要的时刻。”
沉默在车内蔓延,但并不尴尬,反而充满温暖的张力。车窗外,路灯在秋风中摇曳,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光影。
“下周,”风檐轻声打破宁静,“施工要进入地下阶段了。你还会来记录吗?”
“当然,”梨璐微笑,“我要画下艺术村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这个承诺,让风檐的唇角扬起温柔的弧度。他伸手为她解开安全带,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衣领,留下若有似无的温度。
“晚安,梨璐。”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暖。
“晚安,风檐。”
她下车,在公寓门口回头。他的车还停在原地,直到她安全进入大楼才缓缓驶离。这个细微的举动,让她整晚都沉浸在温暖的幸福感中。
那夜之后,梨璐养成了每周至少去工地三次的习惯。她用画笔记录着艺术村的成长——从地基开挖到钢筋绑扎,从混凝土浇筑到墙体砌筑。每一幅画作都不仅是施工记录,更是情感的寄托。
风檐的工作依然忙碌,但他总会抽出时间陪她在工地散步,听她讲解最新的画作,与她分享施工中的趣事。他们的默契与日俱增,常常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意。
秋意渐深,枫叶红透的季节,艺术村的地下工程终于完工。在开始地面施工的前一天,风檐带着梨璐来到即将被混凝土覆盖的地下空间。
“想在这里留下点什么。”他递给她一支特殊的记号笔,“像时间胶囊一样。”
梨璐在承重柱上画下一枝枫叶,枫叶旁是艺术村的简易平面图。风檐则在旁边写下项目的起始日期和一句简短的寄语:“愿此处孕育无限灵感。”
他们的笔迹并排而立,像两个并肩站立的身影。
“等艺术村建成几十年后,”风檐轻声说,“如果有人修缮这里,会发现我们的秘密。”
梨璐看着柱子上交错的笔迹,忽然希望时光就停在这一刻——停在梦想刚刚启航的时刻,停在感情最纯粹美好的时刻。
走出地下空间,夕阳正好。施工队已经下班,整个工地安静得能听见风吹过脚手架的声音。他们站在艺术村的中心点,看着四周初具规模的建筑轮廓。
“明年春天,”风檐望向远方,“这里会完全不一样。”
梨璐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仿佛已经看见春日的艺术村——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艺术家们在明亮的工作室里创作,游客在广场上驻足。
而她和风檐,还会像现在这样,并肩站在这里,看着他们共同的梦想开花结果。
秋风拂过,卷起满地落叶,也送来他身上熟悉的雪松香气。梨璐悄悄靠近一步,让他的衣袖轻轻擦过她的肩头。
这个秋日,因为有了共同的期待,变得格外温暖。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