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农家四时(种田) > 第12章 第 12 章

农家四时(种田)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砚栖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19:13:30 来源:文学城

犁过菜地撒上肥,又逢天阴,江离带着菜种去种秋菜,有牛老头帮忙,菜垅起的直溜又板正,菘菜、青萝卜 、胡萝卜都起垅种,芫荽、菠菜却是不用,平地撒肥后直接撒种子就成。

江离却不像其他人一样直接撒菜种,剩下的空地一分为二,中间用一小小土沟分割,芫荽、菠菜种子分别和在敲打的细细的粪土中,然后均匀撒出。

天正好阴着,菜地也不用浇水,江离收拾了一份礼拎着去大姨家,商量回南郑的事儿。

这次天晴后晒几日就能收豆子高粱了,旱地还能种一茬冬小麦,江离不想耽误地里活,计划着来回最多花五天的功夫。

“成,到时候赶着驴车也快。”黄氏觉得五天一来一回没问题,再者这段时日都忙地里活,丈夫也没接木活,待收豆子种麦后怕是要忙,好些人家说儿女亲事定家具的会多起来。

“不用驴车,到时候请阿骞哥大伯赶马车送我们到县里,从县里租一辆马车。”

“那多费钱啊·······”黄氏心疼花用,自家就有驴车呢,哪就要白花那租车的钱,奈何做不了外甥女的主。

江离不仅打算租车,连给大伯二伯几位姑姑家的礼,都打算到南郑县了再买,反正是“打狗的肉包子”,她不打算置办重礼。

去借马车时,听她要回南郑老家走礼,谢怀睿拍板:“有你大姨姨夫陪着也成,不过你大伯大伯娘也跟着一道,你爹可是阿恒的正经夫子。”

柳树湾在她爹学堂里念过书的人不少,穆家两房几个大的都是她爹的学生,只是穆子桓、穆子骞读书尤为出色,很能沉得下心,因此她爹特意多照顾了几分。

她爹病重之际,为了不耽误几个优秀学生的前途,专门给写了推荐信,穆家两房都有,只是最后只穆子桓一人去了县学。

这几年因着一些风言风语,里正便以舒童生是大孙子敬茶磕头拜的老师为由抬高舒家身份,为她挡了很多麻烦,也帮了好多忙。

江离心里清楚,即便穆沧海、花氏一道去也改变不了什么,可他家主动出面给她撑腰,这份衷心,重逾千斤,她吸吸鼻子,笑道:“家里活儿多地里也忙,太耽误大伯······”

“就这么说定了。”穆怀睿根本不给江离说话的机会,“以后你跟阿骞成亲,穆舒俩姓是秦晋之家,少不得要走动,正好让你大伯、伯娘认门认人。”

末了还给江离置办礼品出了些主意。

天放晴等了两日,路面终于不泥泞,车轮碾过不陷不沾泥了,穆沧海赶着马车带妻子和江离出村。

江离给穆子骞留了钥匙,要他帮忙照顾家里牲畜,晚上住下帮忙看门,白日左右邻居有人,院里又有狗,小偷想翻墙得掂量掂量,晚上家里没人可不行。

西乡县到南郑县走官道,坐马车一天半的功夫就能到,当晚住客栈,江离要了三间中等房,给马要了一份六十文的上等饲料。

次日早起简单吃过继续赶路,进南郑县城时,刚过午时。作为经米仓道入蜀的起点,南郑比西乡繁华,城门口商队尤其多,车马成行。

毕竟在南郑县城生活了五六年,江离还算熟悉,只是到底是伤心之地,循着记忆选了次街一家清净的客栈,又给小二十文跑腿费请他在附近有名的饭铺子叫了南郑的特色菜一桌。

“我们不用出去,那家店做好会送来,咱们正好歇歇 。”江离请四位长辈先回屋歇息,饭菜送来至少得两刻钟,她看着客栈小二去喂马。

四位长辈也没异议,听她做主安排,估摸掌柜见她一闺女做大人的主,上前搭话:“客人好眼光,橡子凉粉、泡姜鸡、盐菜炒腊肉一般客人都不知晓哩。”

“以前在县里住过一段时间。”江离也不嫌烦,借着与掌柜说闲打探舒家消息。

“咱们南郑啊,别看离府城远,一年南来北往入蜀出川①的商队不知几何,只要勤快些就能攒下家业,不过子孙不成器败家也快······”城南舒家就是败家快的代表,往前三十年那稳稳舒半城呀,南郑一县的财富舒家占半城!

可现在哩······唉,现在也不错,仍是县里富户,就是没以往那么巨富了。

“不知姑娘家和舒家是······”见这女客对舒家尤为好奇,掌柜猜测是不是亲戚。

“嗯,远亲,好些年没走动了。”

听江离这话,掌柜以为是来打秋风的穷亲戚,心有不齿,却还是热心地劝了一回,“亲戚情分在就成,咱们县里机会多,扛大包搬货一天都能得个二三十文,只要肯出力就不怕吃不饱,看你家大人都是青壮,找个稳定的营生不难。”

江离知晓他误会,也没多解释,只是吃过饭歇了歇下半晌不晒了上街置办礼品回来后,掌柜的眼神变得幽怨。

亏他还当人是穷亲戚,结果人是不差钱,不过想想也是,能置办一桌南郑特色菜饱腹的人,哪是差钱的喔!

原计划随意置办点礼品了事,听掌柜说了一通,江离改了主意,置办了四样礼,一份糕点,一坛酒,两支毛笔,一刀纸,都是中等货,东西全放马车上,走一家整理一份,装礼的篮子只用备一个,重复使用。

晚上给其他两间房叫了两大桶热水,江离一个人一桶,美美洗澡洗头,次日换上了准备的新衣裙。

一大早出门时,四位长辈也是一身新,黄氏见外甥女头发不成,拉着人回屋梳了个配衣裙的。

江离惯用发带发绳,仅有的几个银制发饰还是她娘当年送她的,现在她已经长大不大适合了,黄氏见头上太素,拿出早备好的银簪,“本来给你当及笄礼的,幸好出门时带上了。”

江离摸了摸,抿嘴一笑,“谢谢大姨。”

她过得好不好不需要舒家老宅那些人惦记,不过大姨给她做脸,她承这份情。

就着客栈提供的早饭草草吃过,赶着马车出城去上坟,舒家祖坟在城郊五里外,那座山头都是舒家的,祖坟有专人打理,附近庄户人家都不往那座山头去打柴。

黄氏夫妻两知晓的多些,对上迎来的守坟老仆还算镇定,穆沧海、花氏二人却是震惊于阿离被尊称为“五小姐”,那人还给阿离跪下行礼,娘耶,只知道舒亲家是南郑县的城里人,却不知人家世这大······

江离叫起人,“我今年及笄,也出孝了,婚期定在十一月,大姨大姨夫和穆家大伯大伯娘陪我回来上坟走礼,这么多年,汪伯受累了。”

汪伯用袖子抹了一把眼睛,在旁边带路,“老奴有啥累的,倒是五小姐您······”

“六月里玲姑奶奶回来说您亲事早定,这两年成亲,族里都说您会回来,您果真回来了······”

汪伯神色激动,说话哽咽,可见是盼着她,可江离除了心头沉重,别无他感。

上坟祭拜过,留下给汪伯的东西,一行人赶在巳初回城,这次马车直接往城南去。

舒氏一族聚城南而居,祖宅依旧透着富贵相,不过现在只大伯一家住,舒长海、刘氏不见老相,儿女成家都已经抱上孙子。

对着不大熟络几近陌生的亲人,江离不想多待。

走马观花般东家进西家出,除了大伯二伯家,族里几家与她爹娘关系好的也走动一回,又打听了三位姑姑家的地址,大姑小姑一向看不想她娘,也是走个过场,倒是自小被送给族爷爷的二姑姑家,江离添了两匹棉布,又分别给四位长辈准备了给小孩儿的见面礼。

舒玲玲生下来没满月就被送给族叔家,族叔家日子没本家好,后来舒长河知晓有这么个姐姐后经常去看顾,她定亲成亲时这个弟弟也有出力,两人关系比较亲近。

江离特意加重礼,还给大姨他们准备了给小孩的见面礼,就是冲着爹和这位二姑姑的情分,见人留饭也没推辞。

三对夫妻见过面的,就是她爹六月的三周年,尤其穆沧海、花氏专门接待的舒玲玲和丈夫陈酒,一边是侄女夫家长辈,一边是侄女娘家近亲,都是关系亲近的,饭桌气氛很是融洽。

公婆早些年已过世,丈夫又是独子,舒玲玲早当家做主了,饭毕就要留侄女一行在家住。

江离婉拒,只言地里忙明儿就要回,从客栈出城更方便,舒玲玲没强留,“成,姑姑硬留你住下你也不自在,十一月姑姑早早过去,到时候让你表哥背你出门。”

回客栈时,江离神色淡淡,花氏却心有惴惴又庆幸不已,等丈夫安置好车厢、马,拉着人急急回客房,“这次回去你跟爹娘老太爷老太太说说,可别叫阿锦媳妇再胡咧咧了,这门亲事,咱家阿骞还真高攀了!”

对于舒亲家的门第,穆沧海也是真真切切看到了,以前只知是南郑县富户,可没人说是舒半城家呀,感慨道 :“阿骞也算能干,和阿离成亲后日子肯定兴旺。”

能不旺么,媳妇娘家多富呀,难怪舒亲家当年才到村里就张罗买地基盖青砖瓦房,只是······

“舒亲家祖上这富贵,当年咋想着搬去村里,还隔了县?”花氏好奇。

此间事,穆沧海倒是听二房堂哥说了些,不过只零星几句,叮嘱道:“莫要打听那些,舒亲家对阿桓那好,咱们可不能对不起舒亲家,再说那是舒家事儿,阿离主意正,咱们就不要掺和了。”

备注①:公元965年北宋攻灭后蜀后,设立了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总称“四川路”,简称“四川”。元代设“四川行省”,明代改称“四川布政使司”,清代沿用“四川”作为省级行政区名称,并沿用至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