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远回了绿河村,正是夜里歇凉的时候,村头大树底下有不少人坐着站着扯闲篇,看到邵远都招呼他。
刘大婶嗓门大,眼尖地头一个说话:“邵家二郎,听说你是去檀州修城墙,瞧着也没受什么罪啊,反倒是胖了呢,莫不是偷摸干什么好事了?”
这话说的难听,邵家大伯公的长媳秋梅嫂子是隔壁乡的,平日里就爽利护短,赶着出来替邵远回嘴。
“刘家婶,现在天气虽然变热了,可夜里风还大着呢,也不怕闪了您舌头,怎么左一句偷右一句摸的,邵远出去可是吃苦卖力气的实诚人,要不然当初征收怎么可能头一个报名?你家倒是也有四个儿子,却没见一个敢去的!再说我弟妹可跟着去了,肯定将他照顾的好,不少肉那不是应当的?”
说他胖了简直是睁眼说瞎话,邵远心想,他最多是没掉肉。
不怪颜娘,她每次要买好肉给他补,他都不要,最后只是挑下等骨、收铺子肉之类的,再不然就是买豆腐煎了吃。
他就是心疼钱,他挣的都要交公,那一两银子也花的七七八八,后头这几日用得是朱颜的工钱,有多辛苦他都看在眼里,那都是一个灯笼一个灯笼描画来的。
“这能一样?”刘大婶撇嘴,“当初去淳州回来瘦得只剩一把架子骨,修城墙多累多苦的活,他还能胖了,吃龙肉了不成?说出去谁信呢。”
邵远就趁机说话:“我秋梅嫂子说的对,这次是颜娘跟着我去的缘故,有人照料,每日都能吃上肉,当然不会瘦了。”
有人就啧啧两声:“到底是成了家,跟从前是不一样了,话都多几句。”
邵远就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招呼秋梅嫂子空了到家里玩,先一步回了村东的邵家。
田里的春耕早就结束了,现在田里都种上了稻子,邵家的几人每日只去一趟稻田拔杂草,查看水位,顺着稻田周边种一些葵菜和苋菜,旁的就是料理下菜园子。
因此这个时候全家都在,已经吃过了晚饭。
邵远刚进门,就看到邵近正要出东屋,看到他回来,漠然地扫了一眼,原本要出门的步子收了,转身回了东屋。
邵远不在意,先一步去了堂屋。
邵父看到他回来说不上多少喜色,杨桂花拿着一包银子却笑得眼睛都成了两条缝:“还是二郎有本事,才去个多月就能挣这些。”
说着喊了周四娘来,让她给邵远煮四个鸡蛋,多放酒酿和汤。
邵父砸吧了两口旱烟,抬眼看邵远:“你媳妇没回来?”
邵远不甘示弱:“当初说好的事,爹忘性这么大?”
被他这样呛,邵父难得没有发火,而是看了一眼他,慢慢腾腾地说:“你三弟的事我都晓得了,他没有你想的那样,只不过拗不过同窗去了两回,前后一共就用了十几两银子。再说花几个钱也算涨涨见识,你就别放心上过不去了。”
显然邵父是和邵堂之前对过口风的,所以若不是他今日去了夏衙内的宅子,又恰好遇到了邵堂,说了那些话,还不知这一老一少的这样合起伙来将他当傻子耍弄呢!
若不是他亲耳听到,邵远简直难以置信这样的话是从邵父口里说出来的。
花几个钱?难道他不知道他口中的那几个钱等同于他要流多少血汗,顶着多大的风险,用了多大的力气,才能挣回来?
一句轻飘飘的话,就抵消了老三的错,却将他的付出视若无睹,甚至理所当然。
邵远胸膛里都是怒火,可越是气,面上却越平静到了极点:“噢,我晓得了。”
邵父看他反应平常,心里嘀咕了一句,却以为邵远说到底还是从前那个性子,而且还巴望着沾老三的光呢,肯定不会随意闹事,于是彻底放下了心。
“我听人说,你媳妇在林老三媳妇娘家的铺子里做工?每个月多少钱?”
邵远没回答,反问:“你听谁说的?”
邵父不耐烦:“你别管,你就回答我。”
邵远不用继续问都晓得,肯定是林一和亲戚说了,邵父指使了大嫂去打听的,大嫂在村里口碑人缘都不错,妇人们也愿意和她拉家常。
他鼻子哼了一声,就答:“没多少钱,她是学徒,还在学手艺,没给师傅交学费都算不错了,也就管个吃饭。”
“你不是说她有女红绣花的手艺,去了随便都能找个挣钱的活?”
邵远脸不红心不跳地将预备好的说辞搬出来:“是啊,不过檀州那个地方灯笼业挣钱,现在没工钱,学成了做一单就能挣一笔,比绣花还好挣些。”
他忽然就想到了邵堂,他也是这样脸色不改地和自己说谎,他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竟然有种理解邵堂的怪异感。
不过这只是一瞬,他心里还是厌恶邵堂的做派。
正好杨桂花放了钱从堂屋旁的正屋出来,听到这话,就附和一句:“也是,当初你大嫂绣两方帕子拿去城里卖,才三文钱一方,说什么就是拿去汴京也是这个价,我只当是你大嫂手艺不行,村里一打听才晓得都这个价,有的还不如呢。”
“做灯笼可就挣钱了,去年灯会上,隔壁刘家老大给他家小子买了个兔子灯,那小兔崽子得意地跟什么一样,到处提着炫耀,结果得意忘了形摔破了。刘家的急得说那灯可值四十文,心痛地滴血,又不敢打孙子,只怕惹了媳妇不快,只能照着孙女打,孙女跑了,刘家的却跌了一跤摔了腰爬都爬不起来,愣是在床上躺了几个月,真是痛快极了——”
刘家的就是和杨桂花有旧仇新恨的刘大嫂,看她吃瘪比吃三碗鸡蛋汤还痛快,乐得杨桂花笑了好几日。
邵父正要说什么,听她这么一说,就收了口,转而道:“她什么时候出师?”
周四娘这时候进来,喊了邵远吃饭。
被打了岔,邵父很不悦地看了一眼媳妇,周四娘差点跌了碗。
“端给他吃,你出去。”邵父直截了当,一顿饭的功夫他也不想等。
邵远端了碗吃了起来,四个蛋也就是眨眼的功夫就下了肚,连带着一碗酒酿汤也喝了个干净,却觉得只是混了个三分饱,连半饱都没到。
“说不好。”邵远看了眼空空如也的碗,“这上头都是精细活,师傅又不是每一样都愿意全部传授,得靠悟性,靠时间,跟老三读书考试一样,不是一日两日就能练成的。”
看出他没吃饱,杨桂花别过眼扎鞋垫子,一副没看到的样子。
邵父看他变得圆滑说话,心里升起两分烦躁,忍着道:“难道学不成就不回来了?天天在外头住着,谁还知道你娶媳妇了?没谁家媳妇这样的。”
邵远看出不会给他再煮鸡蛋汤了,就起了身:“颜娘又不是去玩,每日起早贪黑地给师傅鞍前马后,这个苦换了咱们家谁都吃不了。”
反正都说谎了,他干脆将谎扯大些算了。
邵父被他噎地死死的,一点说话的缝隙都没了,正想冒火,转念一想,反正最多到七月下晚稻时,必须让她回来。
于是松了口不再问,让他回去睡觉,明日一早好去山上料理那十几亩下等地,已经买好了豆种,就等着他回来帮着翻耕下种。
往年四月中旬就会上山种豆了,今年却都闲在家里,非要等着他回来。
邵远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应了声就回了西屋简单洗漱,也顾不得床铺没铺有无灰尘,直接倒下就睡着了。
翌日,周四娘招呼邵远吃早饭,莲花也跟着喊二叔。
腿脚依然包着棍子的朗哥已经能在莲花搀扶下简单挪动两三步了,也在堂屋里吃饭,看到邵远本来想喊,但还是咽了回去,撇开头没喊没说话,只当没看到这个二叔。
对于老大家这父子俩,邵远已经没了从前忍让的心思,对方当他是空气,他也当这两人是透明,谁也不理谁。
吃完了饭被邵父招呼着拿上了翻地的锄头犁头等,先一步去了牛棚牵牛上山。
邵近大怒:“出去一趟,他就不把我这个大哥放在眼里了!”
杨桂花昨日得了邵远上交的一包银子,没道理帮着老大说话,转身去了屋子。
周四娘沉默着吃饭,更不知该说什么。
只有朗哥抬头看他爹:“爹,二叔出去一趟连糖也没给我带一颗,他肯定给二婶吃了!”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邵近出气地拍了一下朗哥后脑勺,憋闷道,“等你腿好了老子就送你去村学读书,你也给我挣个脸面回来,别等着受别人的气,让你爹窝囊一辈子!”
听到要去上学,朗哥顿时泄了气。
莲花却露出羡慕的表情,她也想上学认字,还想跟二婶一样可以想去哪就去哪。
“爹娘会点头吗?当初三叔读书可是花费不小,咱们家供不起两个读书人。”周四娘有些担忧。
邵近却冷笑一声:“供不起也要供,咱们两口子供养了这个家和老三这么多年,现在只是提这一个条件,爹娘要是不同意,我就去村东头宣扬老三去妓馆的事,看到底是谁丢脸!”
这和鱼死网破有什么区别,周四娘叹了口气,朗哥爷奶三叔丢脸,难道他们一家子就不丢脸了?
可她根本不敢明说,只是默默地扒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