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重重,宫道迂回。
青白随一位小宫女缓步行走,穿过层层朱墙翠瓦,脚下是打扫得纤尘不染的青石砖路,两侧种植着形状规整的腊梅与海棠,皆未盛放,枝干肃穆挺立,仿佛也在守着这清冷的宫规。
终于,一座气势恢宏的正殿出现在视野之中。
立政殿。
朱红宫门巍然高耸,两侧鎏金铜钉在日光下泛出冷峻光泽,似有无形威压自门扉之间袭来,令人心生敬畏。殿顶覆以翠绿色琉璃瓦,檐角高挑如展翼凤凰,镶嵌其间的金脊兽昂首怒目,无声地宣示着帝王不可逼视的威严。
小宫女低声道:“大师稍候,奴婢去通禀。”
她躬身推开殿前小门,轻盈而入。片刻后,殿中传来一阵细碎脚步,伴随着衣袂轻响。一位身穿锦衣、面容白净的宦官步出殿门,身后随一队太监宫女,仪容整肃,气氛肃穆。
宦官步至近前,微微拱手,口中道:“青白大师,这边请。”说话的是皇帝近身总管李宁吉,声音恭谨却分寸得当,既无逢迎,亦不傲慢。
他微顿一瞬,又补了一句:“宫中规矩繁多,大师此来只是拜见帝后,不必为旁的事费心。”
青白双手合十,平静道:“自然,多谢公公指引。”
她缓缓抬步,随李宁吉步入正殿。
殿内金碧辉煌,檐上雕梁画栋,处处透着皇家气派。正中央设九龙金案,案上宝物琳琅、纹饰繁复,九条金龙腾云驾雾,各自神态不同,活灵活现。两侧巨大的双耳香炉正燃着龙涎香,青烟袅袅,香气清沉,弥漫在空气中,与殿中静穆氛围浑然一体。
帷幔自高窗垂下,选用上等湖色丝绸绣以云龙纹,金线缠绕,若隐若现,仿佛光也不敢直射其上,只肯借一缕斜晖,落于檀木桌案、地上金砖之间。
青白站在殿中央,望着前方两道帝后高座,恭恭敬敬俯身跪拜,声音清正有度:
“贫尼拜见皇上、皇后娘娘。皇上、皇后娘娘万安。”她低头合十,目光未敢抬起。
片刻后,帝座上传来低沉的声音:
“起来吧。”
是皇帝百里煜的声音,声线不高,却有种毋庸置疑的威权。
青白应声而起,依旧低眉顺眼:“谢皇上。”
高位之上,皇后沈清轻声开口,语气温和如春风:“你便是裕宁庵来的青白大师?”
“贫尼不敢当‘大师’之称,”青白谦逊答道,“不过是在裕宁庵修行多年的青白罢了。”
沈清微微一笑,抬手掩口,语气不疾不徐:“先前宝华殿的大师年岁已高,辞去职务。这回由皇上召你入宫,不知你可愿担任宝华殿住持?”
青白心中虽知此行本是智明师太安排,无从推辞,却仍须斟酌措辞。她沉静片刻,才缓缓答道:
“贫尼愿随天命,应皇后娘娘之召。”
百里煜听罢,语气淡然:“如此,便先回灵山等候。不日朕会下旨召你入宫。”
说完,他未再言语,只微一挥袖,拂然起身。身边太监立即躬身跟随,一行人无声退去,只留下沈皇后尚未起身。
青白这才轻轻抬眼,望了沈清一眼。
她身着湖蓝宫装,绣有仙鹤乘云之纹,色泽如晨雾轻岚,端庄大气而不浮艳。发间只簪一支攒丝黄翡凤凰簪,几朵琉璃珠花点缀其侧,清淡之中尽显身份尊贵。她的容貌不施浓妆,眉宇温婉,然那双眸中,却藏着几许不易察觉的疲惫。
沈清微微颔首,道:“青白大师,你回去吧。本宫也回寝宫歇息。月皎,送大师出宫。”
言语之间,礼节得体,温婉如水,却始终保持着皇后应有的从容与距离。
门帘外,一位身穿浅绣宫装的年轻宫女闻声而入,福身应道:“大师这边请。”
青白再次躬身合十,目送沈清起身离去,才随着那位名唤月皎的宫女慢步出殿。
宫道依旧曲折绵延,层层高墙隔断着重重深宫。青白略觉乏力,却未露声色,只默默跟在月皎身后。
月皎年纪尚轻,眉眼清秀,虽是皇后贴身宫女,却言语温和,行走间也不似其他宫人那般规矩僵硬。她忍不住开口道:“青白大师,这些年皇后娘娘越发笃信佛法,几乎每日都要去宝华殿诵经祈福。前些日子没了那位大师,娘娘只能在凤仪宫抄写佛经解心。”
青白闻言,心中微动,不禁对皇后心生几分敬意,合十道:“阿弥陀佛。皇后娘娘诚心可感天地,贫尼日后入宫,定会为娘娘开光一枚护身符,求神佛庇佑。”
月皎闻言顿时喜道:“那可太好了!我们娘娘自从……自从皇长子与大公主殁了之后,整个人就……”
话未说完,她猛然住口,面露懊悔。
青白垂眸,装作未闻,心里却悄悄记下。她脚下步伐不变,仍与月皎一臂之距,安静随行。
微风从宫墙之间穿过,吹动檐下风铃,清脆如碎玉。阳光落在她们衣袂之上,一明一暗,一动一静。宫门在望,宫墙渐远,一步之内,已然是尘世与修行的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