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娘娘要上位 > 第1章 初入樊笼

娘娘要上位 第1章 初入樊笼

作者:清弦无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3:43:28 来源:文学城

昭徽五年,储秀宫正殿,烛火通明。

两侧宫人垂首肃立,殿中秀女按序跪成两排。怀瑾跪在青砖地上,低着头。

那砖三尺见方,拼贴无缝,中间光洁如镜,能照出人影。四周琢磨着四喜如意云纹,线条流畅,一看便是上好的工匠所制。

“抬起头来。”太后威严的声音响起。怀瑾缓缓抬眼。高台上,太后端坐左侧,深紫凤袍,面容清癯,捻着紫檀佛珠。右侧是当朝宣宗皇帝萧景焕,玄色暗金云纹常服。他姿态慵懒地倚着,却像收拢锋芒的绝世名剑。轮廓深刻如削,剑眉斜飞入鬓,鼻梁高挺如峰。

他的目光掠过秀女,尊贵疏离。落在沈怀瑾身上只一瞬,他倚着的身子微微一顿。

沈怀瑾心口像被什么撞了一下!这皇帝为何如此眼熟?仿佛在记忆最深处见过,却又一片混沌空白。她慌忙低头。

她偷眼瞥了一眼旁边,看到有几名秀女双手微微发抖,脸色发白。

“皇上,”太后忽然开口,“你今年都二十九了,这已是即位后第二次选秀。五年了,后宫还这般空,总该……”

“母后。”皇帝打断她,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不急。”

太后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尖细的唱名声打断了怀瑾的思绪:“纪初珩,年十五,户部侍郎纪鸿之嫡女。”

“臣女纪初珩,叩见太后娘娘,叩见皇上。太后娘娘万福金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声音清越,不卑不亢,每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

沈怀瑾微侧目。一位身姿高挑的少女盈盈下拜。月白云锦宫装素雅贵气,羊脂白玉簪清雅。她容貌古典,柳眉明眸,举止优雅从容。三品大员嫡女的气度,沉静如水。

太后点点头:“看着是个大家闺秀,可有什么才艺?”

纪初珩声音不大不小:“臣女自小练琴,愿意为太后陛下献上一曲《平沙落雁》。”

纪初珩莲步轻移,走到殿侧的古琴前。

她在琴前坐下,整理了一下裙摆,手指轻轻搭在琴弦上。

琴音便流淌出来。

清越,空灵,像秋日的风吹过平沙,又像大雁掠过天际。

怀瑾听着,心里愈发紧张。

她手指下意识地在裙摆上摩挲,自己从小跟着祖父泡在军营里,懂的只有兵法、骑射,弹琴、舞蹈这些闺阁女儿家的事她是样样不通。容貌也并非多么出众,家世更是比不上……

一曲终了。

殿中一片安静,只余琴音的余韵还在回荡。

太后颔首,皇帝也点了点头,眼中闪过纯粹的欣赏。

萧景焕点头,太监立即会意:“江南道监察御史纪鸿之嫡女,纪初珩,留牌子。” 纪初珩沉静眼底漾开极淡涟漪,姿态完美谢礼。

唱名声再度响起:“秀女沈怀瑾,年十六,洛曜人士,七品知县沈明德之嫡女。”

她心头一跳。

到她了。

沈怀瑾稳了稳神,上前跪拜:“臣女沈怀瑾,叩见太后娘娘,叩见皇上。太后娘娘万福金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抬起头来。”太后声音平和。

沈怀瑾抬头,目光恭敬落在太后座前地毯。

“你可有什么才艺?”太后问道。

她深吸气,自己已经打定主意要在宫里闯出一个天下,此时便要好好表现,不能被纪初珩比了下去。虽然心里打鼓,但她定了定神,眼角瞥见殿角梅瓶,有了。

“臣女沈怀瑾,才疏学浅,唯自幼喜观山川风物,略通方位。今日斗胆,为太后、皇上献上一首《寻梅》。”

“寻梅?”太后似有微讶。

“是。”沈怀瑾定神,踱步吟诵:

她看向殿角的梅花,“朔风卷地白草折,欲问寒梅何处栽?莫道城阙锁春色,且看宫墙一枝开。”

她目光越过宫墙:“非是孤芳恋朱户,”

“心系……” 她顿住,声音微沉,目光投向远方,“心系落鹰峡外雪,”

她声音转柔,目光落回梅花:“愿化清香报春来!”

吟诵毕,沈怀瑾垂首静立。

太后沉默片刻:“落鹰峡……你一个闺阁女儿,怎知此等边塞之地?”

沈怀瑾心跳如鼓:“回太后娘娘,臣女祖父曾在军中效力,家中存有旧时舆图手札。少时翻看,见‘落鹰峡’地势险要,名字奇特,便记住了。今日见寒梅傲雪,想到戍边将士亦如寒梅,守护家国,心有所感。若有僭越,请恕罪。”

“哦?沈骁的孙女?”太后目光扫过她颈间微露的红绳,“倒是个有心的。家学渊源,难得。”

萧景焕目光微动,淡淡道:“‘心系落鹰峡外雪,愿化清香报春来'。镇国公的孙女,倒是与旁人不同。”

沈怀瑾脸上腾热,慌忙低头:“皇上谬赞,臣女惶恐。” 那目光让她心慌意乱,那莫名的熟悉感如同深水漩涡。

太后转向皇帝,“皇帝瞧着如何?”

萧景焕的目光牢牢锁在沈怀瑾脸上,笑意玩味而深刻:“沈怀瑾……?”他指尖的白玉佩无意识摩挲了一下,凤眸中的光芒锐利又了然,语气却依旧随意温和,“瞧着是个伶俐的,便留下吧。”

“洛曜知县沈明德之嫡女,沈怀瑾,留牌子。”太监唱道。

怀瑾脑子轰然空白。“我……能留下了?”还未曾来得及细想,她慌忙低头,依规屈膝,声音微颤:“臣女谢太后娘娘恩典!谢皇上恩典!”

“起吧。”太后声音淡淡。

殿门合拢,发出沉闷的响声。

怀瑾跟着引路太监走在长长的宫道上。

脚下是青砖,两侧是高墙。她抬头看了一眼,墙头积着雪,在月光下泛着银光。

寒风卷着雪花打在脸上,冰冷刺骨。

她抬手摸了摸颈间的血玉,温热的,隔着衣裳都能感觉到。

留下了。

她真的留下了。

前方的宫墙高高的,看不到尽头。红墙黄瓦,在雪中显得格外肃穆。

“留牌子了。”怀瑾坐下,长舒一口气。

雪盏忙倒了杯热茶递过来。怀瑾接过,看着殿外渐暗的天色,心里五味杂陈。这一夜,她几乎没怎么合眼。

*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尖细的唱名声在殿外响起:“圣上有旨——”

沈怀瑾忙整理衣裳,快步走到殿外,地上积了薄薄一层。怀瑾跪在青砖上,膝盖硌得生疼,寒气从地上往上钻,冻得她直打哆嗦。

太监展开圣旨,尖着嗓子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秀女沈怀瑾,品行端正,才思敏捷,着封答应,赐居撷芳殿东偏殿。钦此。”

“臣妾沈怀瑾接旨,谢主隆恩。”沈怀瑾依礼叩拜,面沉如水。答应?!这轻飘飘的两个字砸进耳朵里,让她心头猛地一沉。祖父是三品将军,父亲再不济也是七品知县。

她脑海中忽然闪过去岁那个雨夜。

*

阜安县的堤坝塌了,淹死了十几条人命。朝中震怒,有人上奏说是父亲贪墨银两,以次充好。圣旨下来的那天,父亲跪在正厅,脸色惨白,连话都说不出来。

“我……我真的没有……”父亲颤抖着说,“那些银子,我一文都没拿……”

可有什么用?账本上白纸黑字,父亲的印章清清楚楚。

祖父当夜便入了宫,跪在宫门外,从黄昏跪到天明。

第二天,圣旨下来,念在镇国公昔日功劳,从轻发落,罚俸三年,降为七品。

父亲保住了命,可“沈糊涂”的名声却传遍了洛曜城。

不过几月,李慕白便派人来退了婚。

怀瑾永远记得母亲那天的样子。她跪在佛堂,一遍遍念着经,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瑾儿,”母亲哑着嗓子说,“是娘对不起你……”

“娘。”怀瑾握住母亲的手,“不是您对不起我,是这世道对不起咱们。”

那一刻,她便知道——她必须入宫。

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让沈家重新站起来。

为了让父亲不再被人指指点点,让母亲不再以泪洗面,让祖父的功勋不至于随着时间被彻底遗忘。

*

“臣妾沈怀瑾接旨,谢主隆恩。”她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

雪盏扶她起身,脸色煞白,压低声音满是不甘委屈:“答……答应?小姐!您祖父可是……老爷再不济也是七品官啊 ……”她哽住,眼圈发红。

沈怀瑾立刻握紧她的手,目光沉静锐利:“雪盏!慎言!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允我入宫,便是天大的恩典。答应之位,合乎家世规矩。祖父功勋是祖父的,父亲是父亲,我是我。这话,到此为止!” 雪盏见她神色严肃,用力点头憋回眼泪,闷头泄愤般收拾。

*

午后,怀瑾在雪盏陪同下前往撷芳殿。

院门开着,里头是个小院子。青砖铺地,中央有两株老梨树,枝干虬结,枝条在半空交错,光秃秃的,只余几片枯叶还挂在枝头,在风中瑟瑟发抖。

“小姐,东殿在那边。”雪盏指着院子右侧。

怀瑾往那边看去。东偏殿,门开着,里头黑漆漆的。

她深吸一口气,往那边走去。

推开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

殿里很小,一床一榻一桌两椅,墙角堆着个熏笼,炭火烧得正旺,可还是冷得很。

她环顾四周——墙上的漆还没干透,散发着刺鼻的味道,混着潮湿的霉味。窗纸是新糊的,透着光,能看到外头的雪。地上铺着青砖,冰凉冰凉的,踩上去寒意直往脚心钻。

床上铺着新被褥,叠得方方正正,可那被面薄得能看到里头的棉絮。

桌上放着个茶壶,还有两个茶盏,都是粗瓷的,釉色暗淡。

这便是她往后要住的地方了。

“小姐,”雪盏放下包袱,声音有些发颤,“地方虽小,收拾干净也能住。”

她说着,已经开始收拾。

怀瑾走到窗边,透过窗纸往外看,对面,便是西偏殿。门关着,看不到里头。

“小姐,”雪盏小声道,“听说西殿住着陆常在,育有皇子,颇得圣心。”

怀瑾点点头,没说话。她深吸一口气,走到床边坐下。

被褥有些硬,坐上去咯得慌。

“小姐,您歇会儿,奴婢去取炭来。”雪盏说着,拎起角落空着的炭筐,转身出了门。

怀瑾坐在床上,看着殿外。

不多时,雪盏取了炭回来,小声道:“小姐,奴婢听说了,景阳宫那边,纪秀女封了贵人。”

怀瑾手上一顿。

贵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