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娘娘她说要当大女主 > 第33章 夫妻

娘娘她说要当大女主 第33章 夫妻

作者:浣月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2:45:50 来源:文学城

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世人向来喜欢强调嫡庶正统,家族的财富与底蕴沿着血脉传承,从不会流向旁支,而皇室不仅拥有数不尽的财富,最让人眼红的还是那至高无上的权利。

自本朝以来,兵权和政权都只在帝王和最为亲近的人手中,成国公程将军和定国公萧将军是陪着圣祖攻下皇城的大将,也是除了弘文帝外唯二有号令千军之力的人。

内阁作为政治中枢,有与帝王一道议事的资格,但也只有参考的意义,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与前朝和圣祖相比,弘文帝更加看重自己手中的权利,若说是圣祖平定乱世打下了天下,那弘文帝则是奠定了天下。

他从一众兄弟中杀出重围,继位后不仅手刃了与他争位的两个弟弟,连一些想冒头的旁支都没放过,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毫发无损活下来的只有他的胞姐庆安长公主。

这般决绝的手段在读书人看来无疑是不光彩的,哪怕圣祖传位的旨意上有着清晰的玉玺之印,弘文帝也依旧受到不少诟病。

在他刚刚继位的那几年,没少有人借着暗讽他的诗词在文坛中博名声,所谓法不责众,总不能把这些书生都给砍了吧。

但很快,弘文帝便不顾外界的议论,将科举之事真正握在了手中,一手提拔得他青眼的人才,他亲自主持的第一届科举中的状元正是如今权倾朝野的左相,曹屿。

“相爷”一词,如今便成了曹屿的代称,毕竟右相之位空悬,左相又是内阁之首,不少读书人初次来到京城,都会想方设法地去拜见这位相爷,其在读书人之间的地位,几乎仅次于孔夫子与何太傅。

李承明从弘文帝身上学到的第一个帝王之术便是“行己雷霆之事,岂恤蚍蜉之议”,无论他这个太子之位在外人看来如何微妙,都要淡然地面对众人的评价。

小喜子虽不知道殿下今日与陛下又说了什么,但师傅悄悄同他递了话,叫他多劝着殿下宿在太子妃房里。

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好事,贵妃肚子里那个压根没戏,圣心还是在自家殿下身上不是?可殿下的态度无疑又是不高兴的,小喜子是最清楚的,殿下和他平日里云淡风轻的样子截然不同。

“殿下,太子妃娘娘身边的……”他小心翼翼地推开明德殿的正门进来传话,还没说完就被冷冰冰地打断了。

“从哪来的就回哪去。”

门外的采蘋面色涨红,这句毫不留情的嘲讽如同一个巴掌甩到她脸上,打得她不知如何是好。

小喜子蹑手蹑脚地退出来,冲她赔着笑,“早些我叫人去递了话,殿下今日有公务在身宿在明德殿,想来是底下人做事不当,我一会儿好好教训这帮小的。”

这话就有些深意了,东宫的人怎么可能怠慢喜公公传的话?采蘋心里门清,话肯定传到了,可太子妃娘娘还是叫她来请殿下,想来多半是觉着殿下不会驳了她的面子,谁知道正好叫她撞枪口上了。

不知为何,听着屋外两人刻意压低了声音的谈话,李承明心烦起来,将手中晕了墨迹的宣纸揉成一团。

凭心而论,他并不讨厌太子妃,也不想当众给她没脸,只是近来事情纷扰,他也厌倦了她对地位的狂热追求和事事计较的态度。

但他没资格去斥责她,他终究是对不住她的。

今日父皇明示他嫡子的重要性时,他不可能说出口,他和太子妃至今仍未圆房。

她的心太大了,将野心和算计写在脸上的人在宫里是活不长久的,即使他贵为太子,不也是用温和的面具伪装自己吗?

母后早逝,他只能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母后是个极其温柔的人,像一汪水一般柔柔地将锐利的父皇包裹着,同张扬的萧贵妃是两个极端。

在外人眼里,他完全继承了母后的好性子,可在父皇看来,身为男儿,温和便代表着懦弱和胆怯。

那么,父皇心仪的会是萧贵妃那样性格的孩子吗?不,父皇考虑得只会更多。

母后并非出自名门,几乎没有外戚之忧,这恰巧也是他这个太子当得孤立无援的缘由,既没有母族的扶持,妻族又没有实权。对于帝王来说,他是个很好拿捏的太子,事事只能等待父皇的施舍和恩赐。

而萧家手握兵权,一旦贵妃诞下皇子,朝中的格局又会改变,那些伺机而动的人闻着风向就会倒戈。父皇一定不会看着萧家独大,届时才是他该出手的时刻。

可他的太子妃同他却不是一条心,满脑子都是钻营如何从贵妃手中分权、在后宫立威,丝毫没有意识到整个东宫何时易主也只在父皇的一念之间。

他看得透彻,若是有个嫡子,父皇或许会更看重东宫几分,可他不想让孩子变成巩固地位的工具,成为太子妃手中算计的筹码。

所以他不会也不可能给她孩子,去助长她的气势。即使有着父皇的提点,他也不会掉以轻心,毕竟现在待他尚且和颜悦色,谁知道过阵子是不是就变了天呢?

父皇老了,李承明垂下眼,想起今日御书房的场景,只有老了的人才会回忆过去。可他还年轻,他可以慢慢地等,等自己羽翼渐丰的那一天。

“进来。”听到传唤,小喜子轻手轻脚地进来。

“程侧妃的院子安排好了吗?”

“回殿下,太子妃娘娘将辟近崇文馆一侧的海棠苑划给了侧妃娘娘,正安排了人去清扫。”

海棠苑?看来太子妃也没有面上表现得大度,之前还大张旗鼓地张罗,现在倒是想把人往角落里塞了,李承明嘴角微动,隐去一闪而过的嘲讽。

“你亲自去,带人把关雎宫收拾出来。”

小喜子诧异地抬头,关雎宫可是按照正妃的规格建的,位置也同明德殿在一处。去年大婚后太子妃本要搬进去的,后来不知怎的瞧见殿下的明德殿,又挑了名字更称的显德殿。

主子虽有命令,他可不能不劝,“殿下,这不合规制……”

李承明闻言也不说话,只静静地瞧着他,眼神中的冷漠直盯得他心里发毛。

“奴才遵命。”小喜子弯腰更甚,领了命退下。

这些宫里的弯弯绕绕程曦一概不知,她正沉浸在全家团聚的喜悦里,乐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程宣放值回府看见妻子更是喜不自胜,顾不上母亲女儿还在一旁,拉着林心芸的手哽咽。夫妻二人的心境旁人无法理解,但这对有情人生离多年终于相聚的场景还是让不少人红了眼眶,其中又数宋嬷嬷更甚。

宋嬷嬷是老夫人身边的老人,从程宣到程曦,哪个不是她带大的?说句不合适的,若非实在是母女连心,程曦同她的关系只怕比林心芸还要深厚得多。

程老夫人这几日还琢磨着让宋嬷嬷陪程曦进宫,可她说什么也不愿意从祖母身边抢人,宋嬷嬷十六岁起自梳跟着程老夫人,为国公府鞠躬尽瘁,她哪能这样自私将嬷嬷带走。

而现在,宋嬷嬷瞧着这一家人的和乐,嘴角微微扬起。当年若不是小姐救了自己,她是绝不可能在前朝那样的乱世活下来的,在她看来国公府就是她的家,她不会容忍任何人搅了这一份温馨,毁了她的家。

一家人时隔多年又坐在一起用膳,程曦觉得这简直是自己从小到大最幸福的时光了,她甚至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婚期能再往后推迟一些,再多些时间陪伴家人。

程宣和林心芸用过晚膳后便携手回了院子,程曦则被祖母留了下来,程老夫人将她带到里屋,挥手屏退了所有下人。宋嬷嬷本要一同离开,却被老夫人唤住,“阿宋,你也一起听着。”

程曦不明所以地看着祖母,老夫人见她一脸迷茫的样子甚是可爱,点点她的鼻尖笑道:“莫要吓到了,只是有些事要交代。”

“你祖父回不来,原本今年过寿我只打算请些个亲朋好友来听个戏,再一道用膳。可你母亲既然已经放下心结,我想着怎么也得大办一场,在京城里放出消息才是。”

程老夫人慈爱地握住孙女的手,祖孙二人透过温热的掌心传递着暖意,“祖母知道你自小受了许多委屈,现在既是已经要嫁入东宫,该有的姿态还是要有,总不能被人小瞧了去。”

程曦低着头掩饰即将滴落的泪水,她没想到自己深埋在心的那些被嘲笑的往事还会再次被提起,更没想到祖母竟然将这等小事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京城里的闺秀们向来是要攀比的,在闺阁里比家世、比名声、比才情,定了亲出了嫁要比夫家、比男人,将来还要比儿子。而在她们的眼中,程曦完全是个异类。

饶是有着不错的家世,可她既没有亲兄弟姐妹帮衬,旁支亲戚也不怎么往来,更别提还有个那样的亲娘。

要说起来,工部右侍郎家二小姐的亲娘就因为生了她难产没了,甚至连她的亲祖母都没少给她白眼,说她命里带煞。

后来陈侍郎娶了续弦,这也是个面慈心苦的,专捡些老气又名贵的料子和首饰给她,哪怕众人皆看得出这姑娘备受磋磨,她也没处去说理。

亲祖母厌恶她,亲爹一根筋又耳根子软,陈姑娘便成了许多名媛明着接济的小跟班,在她们身边奉承两句就会收到许多半旧不新的衣裳首饰,而这些闺秀们也能得个好名声。

她们怜悯陈姑娘没了娘,却瞧不起程曦的娘不在身边。就连贵为郡主的永乐,大长公主唯一的女儿,也因着生父的出身和给程曦出过头被暗戳戳地排挤。

似乎在京城里,没人能接受一丝与常规不符的特殊之处,大家早已习惯了循规蹈矩的生活,像成国公府世子夫人这样成婚多年无所出,还使性子独居与婆母丈夫较劲的异类,注定是要成为谈资的。

而此刻,夜以继日走水路上京来探亲的林家人,正乘着马车经过城门。他们中途换了几次马,还砸重金雇了最顶级的游船,只为能在程老夫人寿辰前赶到京城。

远处的门楼上,少女举着形状奇特的西洋镜望向城门的方向,看见马车在进城后便挂上了林家的标志,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终于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夫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