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年轮 > 第4章 第三章:各自飘零 (1970年 - 1976年)

年轮 第4章 第三章:各自飘零 (1970年 - 1976年)

作者:蜡笔小花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8:27:27 来源:文学城

1. 宋宇的城

回到北京的宋宇,并没有感受到预期的喜悦。城市熟悉又陌生,工厂里机械的轰鸣替代了山间的鸟鸣,规整的宿舍替代了漏风的木楼。他被安排在技术科,工作不算繁重,但精神上感到一种巨大的失落和空虚。

他按时给家里寄钱,照顾母亲,生活按部就班。家人和朋友开始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都被他以各种理由婉拒了。他的心里,被一个远在黔西南的身影填得满满的,再也容不下别人。

他坚持给夏小果写信。一开始每周一封,后来每月一封。信里,他小心翼翼地避谈政治,只描述工厂的生活,北京的变化,询问她的近况,叮嘱她注意身体。他不敢流露太多思念,怕给她压力,也怕信件被审查带来麻烦。

回信很少,而且总是迟滞。夏小果的信和他的一样克制,只报平安,说些屯里的琐事,孩子们的趣闻,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刻意维持的平淡和距离。但从那偶尔流露的、对一本旧书的怀念,对某种北方吃食的提及,宋宇能读到那深藏的痛苦与思念。

1972年,他得知夏小果因为表现良好,被推荐到县里的农机站做了一名工人,离开了月亮屯。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至少,她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一些。

他默默地积攒着一切可能的力量。工资的大部分都被他存了起来,他钻研技术,和工友、领导搞好关系。他像一个耐心的猎人,在等待一个不确定的、但必须去争取的未来。他的爱,在漫长的分离和等待中,没有消减,反而沉淀得更加深沉、更加固执。

2. 夏小果的劫

宋宇离开后,夏小果的生活仿佛失去了颜色。她更加沉默,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劳动和之后在农机站的工作中。她用身体的疲惫来麻痹内心的痛苦。

她感激宋宇的来信,那是她灰暗生活中唯一的光亮。但每一次读信和回信,对她都是一种甜蜜的煎熬。她爱他,深刻而绝望地爱着。正因为爱,她才更不敢将他拖入自己不确定的未来。父亲倒下的身影,是她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魇。

在县农机站,她遇到了一位姓林的技术员。林技术员为人温和,对她颇有好感,明里暗里表示不介意她的家庭背景。周围的人也劝她,“小夏,现实一点,宋宇回了北京,那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林技术员人不错,是个可以过日子的人。”

夏小果动摇了。不是因为她爱上了别人,而是因为漫长的等待和无望的未来让她感到窒息。她太累了,渴望一个安稳的、可以停靠的港湾。也许,接受林技术员,是对自己、也是对宋宇的一种解脱?

1974年,她给宋宇写了一封信,内容异常地长。她详细描述了林技术员的情况,以及周围人的劝说,最后,她写道:“宋宇,忘记我吧。你应该有更好的、更安稳的生活。我们……就像两条交叉的线,在那个特殊的点相遇,然后,注定要奔向各自不同的远方。不要再等我了。”

信寄出去后,她病了一场,高烧不退,在病榻上反复喊着宋宇的名字。病愈后,她像是换了一个人,更加沉默寡言。她最终也没有接受林技术员。那封信,仿佛用尽了她所有的力气,也切断了她对幸福最后的幻想。她决定独自承受这一切,这是她的命。

3. 无声的守望

收到夏小果那封近乎“诀别”的信时,宋宇正在车间调试一台新设备。他躲在工具箱后面,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封信,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他理解她的挣扎,她的恐惧,她的“为他好”。他没有立刻回信反驳,也没有愤怒。他知道,任何语言在现实的沉重面前都显得苍白。

他做的,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积极地“活动”。他通过父亲逐渐恢复的关系网,小心翼翼地打听关于夏小果父亲案件平反的可能性。他相信,只有彻底卸下她身上的政治枷锁,才能让她真正获得心灵的解放。

他继续写信,不再提感情,不再催促,只是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分享他的生活,他的见闻,他读到的书,他对一些技术问题的思考。信的末尾,总是那句不变的话:“安心工作,保重身体。我一切都好。”

他的爱,从最初的炽热冲动,化为了细水长流的、无声的守望。他像一棵树,把根深深扎进时间的土壤,耐心地等待着云开雾散的那一天。他相信,只要他等得足够久,只要他的心意足够坚定,总有一天,他能跨越千山万水,再次走到她的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