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108章 暗桩与明棋

泥阶 第108章 暗桩与明棋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县里的“紧箍咒”很快传遍了柳湾乡。生态互助小组的晚间会议上,气氛一度压抑得如同暴雨前的闷热。听说试点被限制规模,严禁扩大,刚刚燃起希望的养殖户们脸上又蒙上了一层阴霾,议论声里充满了失望和不解。

“为啥不让搞了?不是弄得好好的吗?” “肯定是有人眼红,去上面告状了!” “是不是王老五那塘子又出啥幺蛾子了?” “周乡长,这……这算怎么回事啊?我们刚看到点盼头。”

王老五更是急得脸红脖子粗,猛地站起来:“周乡长,我王老五拿身家性命担保,我们绝对按刘站长教的做,一点没胡来!县里不能这样啊!”

周砥抬手压下了众人的嘈杂。他的表情平静,看不出刚刚经历了一场县里的风波。“大家都静一静。县里不是不让搞,而是要求我们更稳当地搞。”他将马副县长的指示,换了一种更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大家,“省里的专家说了,任何好技术、好方法,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县里这是对我们负责,对柳湾河下游所有的乡亲负责。要求我们先把现有的这几个点做精、做扎实,把每一项数据都记录清楚,证明这条路不仅效果好,而且长期安全可靠。这不是坏事,是好事!基础打牢了,将来推广起来才理直气壮,谁也挑不出毛病!”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所以,不是停了,是进入了更关键的阶段。从今天起,我们互助小组的每一个塘口,都是重点观测点,每一项操作都要更规范,每一次投料、每一次测水质,都要详细记录。农业站的刘站长他们会全程指导监督。我们不仅要养好鱼,还要给县里、给所有怀疑的人,拿出一份漂漂亮亮的成绩单!大家有没有信心?”

周砥的话,像一阵风,吹散了部分迷雾,重新凝聚了人心。虽然前路多了限制,但目标反而更加清晰——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

“有!周乡长,我们听你的!” “对!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不就是多记几个数嘛,没问题!”

会议结束后,周砥又单独留下了刘茂才和王老五等几个核心成员,细致部署了接下来的数据监测、记录规范以及与省专家团队的对接事宜。他强调,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小心翼翼,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安排完这一切,回到乡政府宿舍,已是深夜。周砥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不仅来自身体,更来自心神。他知道,县里的限制令背后,绝不仅仅是环保风险考量那么简单。钱斌局长的质疑虽然专业,但时机和力度都透着不寻常。马副县长的态度也颇为微妙。

正当他凝神思索时,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来自市报那位记者林静的短信:“周乡长,冒昧打扰。我们关于柳湾乡生态养殖破局的初稿已经完成,主编看了很感兴趣,建议可以做一期深度报道,希望能补充一些您个人在基层推动创新的思考和遇到的阻力,不知您是否方便通个话?”

周砥心中一动。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或许能在外围形成一股推动力,抵消部分来自内部的压力。但他必须格外谨慎,不能授人以柄,说他利用媒体向县里施压。

他斟酌着回复:“林记者您好,感谢关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个人微不足道。报道请务必聚焦技术和群众实践,客观反映成效与仍需完善的方面,避免主观褒贬。如有需要核实的信息,可随时联系乡农业站。”

既表达了配合,又划出了界限,将焦点引向工作和群众。

几乎同时,另一条短信悄然涌入,来自那个县委办的“熟人”:“小心环保局钱斌,他与县里某位老领导的公子关系密切,那位公子在本地代理一家品牌渔药和饲料,销量不小。”

短信言简意赅,却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迷雾中的某个角落。周砥猛地坐直了身体。原来根子在这里!生态养殖的推广,尤其是中草药和益生菌的运用,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奶酪。所谓的环保风险,很可能只是一层冠冕堂皇的外衣,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争夺。

这就解释通了。为什么环保局的检查如此“及时”和“深入”,为什么质疑如此“专业”又“尖锐”。这不是简单的观念保守,而是利益驱动下的精准打击。

周砥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但随即又被一股更强的斗志取代。如果只是理念之争,他可以耐心说服,用事实磨。但若是利益之争,那就更没有退路可言,只能更坚决地向前走,用更扎实的成果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来武装自己。

他删掉了那条短信,心中却已了然。接下来的路,既要明修栈道——继续严格按照县里要求,把试点做精做细,搞好与省专家的合作监测,积累正面数据;也要暗度陈仓——更广泛地团结和发动群众,积蓄力量,同时更要小心谨慎,避免直接冲突,不给对方留下任何攻击的借口。

第二天,周砥表现得一切如常。他甚至在乡党委会上,主动就生态试点工作做了检讨和反思,承认前期有些急于求成,对潜在风险估计不足,表示坚决拥护县里的决定,将集中精力做好现有试点,夯实基础。他的态度诚恳,姿态很低,让一些原本准备看笑话或趁机敲打他的人一时无从下口。

暗地里,他加快了另一项工作的部署。他找到乡里几个口碑好、头脑灵活、对生态养殖感兴趣的年轻养殖户和返乡青年,让他们以个人身份,多去其他村“串门”、“取经”,看似交流养殖经验,实则潜移默化地传播生态养殖的理念和西山沟试点的成效,了解其他养殖户的真实想法和困难,悄然播撒种子,等待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

他还指示刘茂才,在严格遵循县里规定不扩大试点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无限度地“开放参观学习”,欢迎全乡乃至外乡的养殖户来西山沟“看看”、“聊聊”,让事实自己去说话,让王老五他们自己去“炫耀”。

一时间,西山沟那几个被限制的塘口,反而成了柳湾乡最热闹的“技术交流中心”。这种无形的、自发的传播力量,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渗透,绝非一纸行政命令所能完全禁锢。

周砥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他知道,自己埋下的这些暗桩,撒下的这些火种,或许暂时无法形成燎原之势,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等待勃发的生机。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四个字:厚积薄发。

桌上的电话响起,是门卫老赵:“周乡长,大门外有几个人,说是李家洼的养殖户,想找您反映点河水的问题,看着情绪不太对……”

周砥眉头微蹙,李家洼位于柳湾河下游。他立刻道:“请他们到接待室,我马上过去。”

新的波澜,似乎又在酝酿之中。他整理了一下情绪,迈步向外走去。基层的日子,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