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93章 第 93 章

能工巧匠(工) 第93章 第 93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杨绦盘算着杨家的家产:“我往家中挣了多少钱,家中又用出去了多少钱,我心中都有数。我们家现在的存银,约莫在八百两左右。”

“至于房屋田产,我们家都没有,只有城南的三百亩荒山的土地。

再还有,就是大哥和三弟考中进士之后,那些乡绅富豪送的许多贺礼,约莫能值个一二千两银子。”

“那贺礼……”李桃花只刚来得及开口,就被早已料到她要说什么的杨谚瞪了一眼!制止了她继续往下说。

虽然李桃花意会错了杨谚的意思,但她忽然意识到,如果她说那贺礼是谦儿和谚儿的,和旁人没关系。那么,家中那七八百两的银子,还有三百亩荒山,就也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而且,说不定惹恼了老二,他还会和她算谦儿和谚儿读书科举的花销。

李桃花闭上了嘴。

再过不到半月,李桃花就要进京去了,在这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了,杨绦懒得理她。

“我虽然也还没成亲,但在这桩事上的花销,会比大哥和三弟你们少上很多。所以我没有你们急需用现银。”

然后,杨绦说出了如何分家产的建议:

“不如……现在家中的银子,便全分给大哥和三弟吧。”

闻言,杨谚立即问道:“那二哥你娶绒姐呢?那你不就没有银子了吗?”

杨绦笑了笑,不在意道:“不怕,我晚成亲一两个月,甚至是在年底成亲就可以了。我还做着布匹生意呢,积攒上几个月的利润,成亲的银子也就有了。”

接着,杨绦继续分家产:“至于那价值一二千两银子的贺礼,我一样都不要。”

杨谚真的是生怕他二哥吃亏,“怎么能不要!?二哥你是不是……”生分客气了?

不过还没等杨谚说完,杨绦就再次拍拍他的头安抚道:

“二哥不是和你客气,只是那些贺礼用箱子好好地装着,也能带到京城去。到时你和大哥分一分,拿出去送礼就正好,不必花钱另外去置办了。”

“收礼时我看过了,那些贺礼大多很有江南特色,你们便是拿到京城去送人,也不会显寒碜。”

杨谦在一旁听着,再次感叹他这二弟,想事情真是周到细致。

“我在京城里看了这么些年,发现京城里好些个东西,其实都没有我们江南的精致,那些贺礼拿去送人,是绝对拿得出手的。”

老爷子在一旁点点头,夸奖道:“老二,你想的很周到。”

对于老爷子的夸奖,杨绦并不在意,不过还是敷衍一声:“都是生于一家的亲兄弟,自然要为大哥和三弟多想些的。”

杨谚忽然发现:“家中所有的现银,所有的贺礼,都分给我和大哥的话,那二哥你呢?!你可以分到什么?”

杨绦似是故作轻松一般,向杨谚眨眨眼:

“我还能分到城南的三百亩荒山啊,以及这家中不好搬去京城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棉絮被褥。”

“我们这屋子是租来的,一直想着总要搬走的,里面根本没置办什么东西。而且东西都是用好些年了,破破旧旧的,恐怕加起来都不值十两银子!”

杨谚急了,他二哥这是要吃亏:“再者说,那三百亩荒山才值多少啊!”

杨绦不等李桃花开口来算账,他自己先算了:“那还是值不少的。买那三百亩荒山时,前后花了大约一百七十两银子呢。

之后清理荒山、砌围墙、修房屋、平整地面、造水车引水、种树栽花……前前后后的,也投进去了将近五百两银子呢。”

“这么一算,城南的那个小山包,加起来也值近七百两银子呢。”

“但是……但是那只是投进去的钱,生意还没开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赚回来呢。”杨谚尽管很信任他二哥的经商能力,但还是有些担心。

不止杨谚,老爷子和李桃花他们其实想的也是一样。他们觉得,就算那地方能挣钱,却也不是三五十个月,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赚回本的。

时候久了,便多了很多变数,万一无法回本呢?

所以,如果是与小荒山同等价钱的真金白银,他们肯定是选真金白银,而不会选那么一个小山包。

杨绦像是故意吹嘘以便让人放心一样,说着豪言壮语:

“我以前之所以将城南小荒山搁置着,主要是为了挣钱让你们安心科举,并不是我没把握赚到钱。”

“日后等我把这事拿上手,一旦开业赚钱,要不了多久就能把钱都赚回来的。而且还是翻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杨绦说的是实话,一旦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全速运转起来,回本十倍都太少了。回本百倍千倍,也只在六七万两至六七十万两银子之间。

所以其实百倍千倍,也是可能的。

但现在杨谚他们都不信啊:“二哥,不管你以后凭那小山包赚多少钱。总之目前来说,我和大哥分去的家产,大概各有一千二三百两银子,这可是二哥你分得的家产的两倍了。”

“这样不行,这也太不公平了!”

杨谦也跟着说:“确实,二弟你分得少了。”

不管以后如何,至少在分家的这一刻,杨谦和杨谚是真不愿他这个二弟/二哥吃亏的。

杨绦心中有点受用,他之前表现出的真假参半的兄弟情谊,如今看来更是不会亏了。

“哈哈哈!好了好了,我向来只听说过,兄弟分家产时都觉得对方分多了而喊不公平,就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因为自己分多了而喊着不公平的。”

从来很少出声的杨温,出声道:“那就这样,老二也要娶亲了,就从那些贺礼里面挑拣几样东西,不管是拿去典当了换钱,还是成亲的时候自家用,也都能用得上。”

到这个时候,老爷子最后一锤定音:

“那就这样,城南那三百亩荒山分给老二,老二再从贺礼里面选几样用得上的东西。再有这屋子里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和棉絮床褥这些,也都归老二。

其余家中的现银和贺礼这些,我和你们爹娘分一小份之后,再由谦儿和谚儿两人平分。可以吗?”

老爷子他们必然是要随杨谦他们进京去的,到时多半会和长子杨谦住在一起,所以杨绦刚才分家产的时候,都没算他们那一份。

“可以,我没问题,就这样分吧。”

正好他先前收贺礼时,看到有几样东西不错,总共有三四十样呢,到时他就去挑三样。

杨谦作为长子,主动提出:“爷爷、爹、娘,等到进京去之后,你们便跟着我一起,我会好好孝顺奉养你们的。”

如今这世道,大多数是长子奉养父母,就算李桃花更喜欢杨谚,她也会跟着长子杨谦住。

高门大户里的嫡长子,分家产时都分大头——例如分七成、八成甚至九成的家产,但杨家之前只是市井平民,又没有所谓小妾生的庶子,三兄弟就是平分家产的。

而且依老爷子的意思,他们也是会分一小份家产的,到时他们的这份家产就是杨谦的。所以其实杨谦,也算是多分了家产的。

都同意了,就算杨谚还是觉得家产这么分对他二哥不公平,目前也只能这样了:“我也没问题。”

等到以后他手头不拮据了,他再来补偿二哥。就算没人说,他心里已经是记下了,总不会赖账的。

于是,这家就定下这么分了。

……

如今已经是五月中旬,杨谦和杨谚他们最迟八月份就要入职,而他们进京之后安顿下来了,紧接着又还有两门亲事要办,还要赶在入职前办妥。

所以,老爷子和杨谦他们最迟,也得要在六月中旬就到达京城。

那也就是说,六月初就要从杭州离开,乘船北上。

在这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杨家要把分家分户的事情办好,搬家的事情也得安排好,时间不宽裕了。

第二日,老爷子去寻了坊内一个算命先生,选了一个吉日——三日之后。

杨家也没有宗族族老,也就没有宗族到场见证,于是在这一天,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就把这个家分了。

分家之后,杨绦又重新得到了城南小山包的那张地契。

至于以前他在地契上动的那些心思,也不知杨谚在帮着递那张地契时,匆匆看的那一眼,有没有发现些什么。

看杨谚毫无异色的样子,杨绦觉得他应该是没发现的。

杨绦从贺礼里去选了三样,就算杨谦杨谚劝他再多选一些,他也坚持不再多选。

几张硝制得极为柔软也无异味的黝黑兔皮,可以送给李绒,用来做一条围脖和一双手套。

再有一个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银丝手镯,也刚好可以送给李绒戴。

还有一把精钢匕首,这是李鸣宴送的。自从李鸣宴炼出弹簧钢之后,似乎就爱上了炼钢,这把匕首就是他今年的得意之作。

不过这把匕首,杨绦就不打算送给李绒了,他要带在身边防身。

在这古代,女孩子遇见危险——或者被侮辱时,一把匕首或许不能把敌人如何,却多半能伤到自己。被玷污时拿刀抹脖子以保清白这样的事情,在这时候很常见。

杨绦只会多用心护着李绒,却不敢给她这把匕首。他不在意清白不清白——后世开放的社会里,在结婚时又有多少还是处呢?

他觉得还是有命在,才最重要。钱财和清白那些东西,都不如命重要。

分了家之后,老爷子和杨谦一起去了一趟县衙。

杨家一门双进士,如今正是风头大盛的时候,老爷子他们去办理分户的事情,没人吃多了撑着来为难他们。县衙吏员当场就给办好了。

然后杨绦就得到了一张单独的户籍黄纸。上面还只有他一个人,上面记录的财产则是‘城南云居山侧荒山三百亩’。

至于杨谦和杨谚他们的户籍,则会拿着县衙开具的迁出凭证,进京去之后在京城落户。

等到分家分户的事情办好之后,老爷子他们又赶紧去买来几大口能上锁的大木箱,开始打包进京的行李。

等到行李全都收拾好了,六月初五乘船北上的日子,也近在眼前了。

不过在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杨温去把包着他的个人物品的小包袱,从一大堆行李里找了出来。

并决定,眼前不打算跟着一起进京城去了。

杨温说:“虽然老二处事能干,我留在杭州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他成亲时,总归能有一个长辈在场。

你们去京城办老大和老二的亲事,也很够份量了,我便留在杭州,看着老二成亲。”

补之前欠下的一章,至此渣作者就还清欠债了。(浪里格朗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3章 第 9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