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92章 第 92 章

能工巧匠(工) 第92章 第 92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杨家虽户籍在杭州,祖籍却是京城。

京城,代表着的是杨家曾经的辉煌,以及未来的崛起希望。

而杭州,对于杨家来说,只有挣扎生存、卑微求活,日子好过些也只是近六七年的事。

何况杨家一直是租屋居住的,连一套完全属于他们的房子都没有,很难让他们有家和家乡的归属感。

如今杨谦和杨谚双双考中进士,又授官留任京城,早就在想着日后回到京城的杨家人,早已是迫不及待了!

当然,这之中不包括杨绦。

当一切人际应酬基本结束之后,杨家一家人难得像五六年前一样,吃过晚饭之后,整整齐齐地坐下来,闲聊消食。

“如今可算是苦尽甘来了。谦儿和谚儿如今高中进士,以后必定前途无量。”

李桃花很是感慨,情绪一到是眼含热泪啊!“我吃苦受累操心半辈子,终于是把你们拉拔出头了啊!”

“……”杨谚一时无话可说。

毕竟娘她于他确实有生养之恩,无需质疑他也确实是她最疼爱的孩子,他再说什么,就都显得底气不足。

但他心里总是明白,从他十岁那年起,这近七年的时间里,实则全是二哥他在吃苦受累操心一家生计。

二哥他什么话都不说,不诉苦、不表功,娘却这副模样……

杨谦自从永明三年十月,拜了柳大人为师并离家进京之后,就只永明五年参加乡试考举人时,回家呆了小半年不到。

从永明三年到如今的永明九年五月,五年多时间,有五年是没在家里的,和家人之间稍显生疏了些。

杨谦就只好顺着李桃花的话,附和道:“是啊,苦尽甘来了,以后的日子也会更好过的。”

要说杨谦到底是原男主呢,即便他与杨家人之间生疏了些,却也记着家人的好,并没有被京城的荣华权贵迷失了良心。

杨谦一直记着杨绦的好,他每季都会向京城寄新款布匹,每每都让柳小姐很高兴。

在寄布匹的时候,也会捎上十两银子。让他吃住都在柳府的情况下,不必还去向柳府讨要零花银子,没让柳府下人看了他的笑话。

一季十两银子,每月平均就是三两多银子,不算多。但以前他们家一月都没这么多的进项,再者他是去读书的,也不与旁人攀比,一个月三两银子也够用了。

杨谦看向杨绦,“二弟,这些年也让你吃苦受累了,三弟专心读书,家里的事情全劳你操心。”

有人将自己的付出看在眼里,并且道一声辛苦,心里当然是受用的。

杨绦没像李桃花那样诉苦表功,那就落了下乘。

“只是各阶段,家中各人的任务不同罢了,不必纠结于谁轻松、谁辛苦。你们之前以读书科举为重,我便多挣钱养家、让你们无后顾之忧。”

“如今大哥和三弟你们,双双高中进士,必定前途无量。那以后杨家更多就要靠你们两人支撑着了,我的重担就会慢慢减轻。”

杨绦没诉苦、没表功,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事实,但功劳却显露无遗。

而且,自然而然地,他就在让杨谦和杨谚以后多多照拂他,还丁点都不刻意。

杨谚以前性情不成熟,到现在十七岁便‘六元及第’,成为朝野热议的少年英才,几乎可说是受了杨绦的影响和调.教。

否则,杨谚读书天赋高归高,却不会如此勤奋、早慧,多半会按照话本子里所写的那样,在及冠之年考一个进士,虽也称得上年少成才,却不会像现在这样,竟然能掩盖住原男主杨谦的光辉。

说一句杨谚是在杨绦身边长大的,杨绦于他如兄如父,都没有异议。

杨谚毫无疑问是聪慧的,他如今又已经明白事理,对杨绦的感激是由心而发,不掺半分假。

“二哥,你放心,之前是你教养我,为我辛苦操劳。以后就轮到我庇护二哥了!”

杨绦最初其实是把更多的投资,放在杨谦身上的,因为那时杨谦的性情比杨谚更佳。

但世事果真难料,如今竟然有一个在他身边、他看着成长起来的‘六元及第’进士,真心实意地愿意做他的靠山,说要庇护他。

“好,以后如果有人敢欺负二哥,二哥便进京去找你,然后你给二哥找回场子。”

杨谦越长越硬朗而沉稳温润,杨绦棱角长开后,则越来越俊美——不掺女气的俊美。

而杨谚,则是少年风华,中和了杨谦的硬朗、杨绦的俊美,长成了符合时下主流审美的一副好样貌。

不必杨谚拍着胸脯再做保证,杨绦已经相信他说出口的、‘庇护’二字的份量。

于是立即地,杨绦抢在杨谚之前,把话题掌握在了手中,促狭笑道:“三弟这个年纪,这般英才,尤其是还有这般样貌,难怪会被人抢了亲。哈哈哈!”

杨谚被榜下捉婿这事,其实他是自愿的,如今却让二哥拿来取笑他,“二哥!你就笑我吧!你还说我呢,你这般样貌,不也引得那些小姑娘专门蹲守布店,就为看你一眼吗?”

杨绦摇摇头,“不不,其中好些小姑娘都已经成亲生子了,她们纯粹是看我好看,来瞅上一眼,可没想着要把我抢回家去啊。”

“我总是说不赢二哥的。”杨谚放弃和他二哥斗嘴了,转而解释道:

“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姐,我曾在街上与她有过一面之缘,样貌温和似水,并不多突出。但确实是一个温柔明理的女子,应该会是一个宜家宜室的妻子。”

“而且国子监祭酒袁家,家族清贵,不得帝宠、不掌重权,没有太多势力纠葛,我娶他家的女儿为妻,便没有那么多的麻烦。

再者,袁家并不嫌弃我出身匠户,也不嫌弃我家贫,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杨绦心中只觉着感慨:没想到当初那个耿直的小孩儿,如今也已经能考虑到方方面面了。

“你能思虑得如此周祥,二哥便也放心了。”

而且杨谚和那袁小姐,听起来确实很般配。杨谚即便不是对袁小姐一见钟情,既然见过面,那也是心有好感的,有感情基础。

并非是端碗吃饭、放碗骂娘,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杨绦觉得杨谦和柳家小姐的亲事,就不如杨谚和袁小姐的。

柳大人手握实权,而且杨谦授的官——户部办事中书,正在柳大人手底下,这两件事好、也不好。好处显而易见,就不必说了。

而不好的则在于,杨谦和柳小姐成亲之后,岳家势大,又在岳父手底下做事,就极易引起不良情绪。只希望杨谦能一直端正心态吧,别影响了夫妻情感……

而且插句题外话,如果杨谦有闯劲、有抱负,其实相比在户部做一个底层小职员,还不如做一地知县更好。

在地方上勤勉用心,慢慢地积攒政绩,未必不能升入京城。有地方任职的资历和政绩,可是有很大优势的。

杨绦一直注意调.教杨谚,让他懂得人心险恶、利益权衡和人际交往,如今看来收效不错。

“不过你最好是一直保持住这一份谨慎,一直思虑周祥,别因为吹捧你‘六元及第’吹捧得多了,你就得意忘形了。”

杨绦就怕杨谚年少轻狂、一吹就飞。

虽然他以前在这方面也下了功夫,但他没想到的是,杨谚竟能‘六元及第’,和先前的预防——不因被叫‘小神童’而骄傲怠惰,不在一个层面啊。

万一杨谚被吹捧着,变得不知天高地厚了,那本来好好的前途,不定什么时候就毁了。

杨谚点头,“嗯,二哥,你放心吧,我知道的。你以前告诫我的,我都记在心上。”

闻言,杨绦也放心了。

他再多说,想着等之后寻个方便的时候,再与杨谚、就他们两人,好好促膝长谈一番,让他注意约束老爷子他们就是。

“国子监祭酒,掌管我朝最高学府的人物吧?必定是鸿学巨儒,堪为天下文人之师,怎么竟来了场榜下捉婿?”

杨谚有些好奇。他在电视剧里或网文里看到的,榜下捉婿好像都是武官,文官尤其是先国子监祭酒这样的文官,都是很矜持有礼的。

杨绦的这个疑问,由杨谦接话解答了:“袁祭酒很欣赏三弟的才学,再者三弟与袁小姐才情、样貌都很般配,又有大半把握能‘抢亲成功’。这成了,便是一段佳话。

就算有酸儒议论两句,但大多数文人都会觉得这是一桩雅事。”

“原来如此,三弟与袁小姐的姻缘,竟会成为一段佳话,那以后你们可得好好相处,和和美美的,不然就会被天下人议论了。”

杨绦看着李桃花,他这话本来就是说给她听的。

别以为杨谚是被榜下捉婿,就以为是袁家上赶着招婿,就低了他们一头,然后就做成了一个恶婆婆。

杨绦觉得李桃花这些年日子过得好了,眼下又是两个儿子同时考中进士,怕是心里早已飘得很了,多半觉得天上地下就她最厉害了。

李桃花本性里就有三分恶婆婆相,若不敲打,她十成十就是一个恶婆婆了。

李桃花虽然不知道杨绦是在警告她,但她听了这番话,也打消了一些心里的得意。

虽然她还是觉得,袁小姐是上赶着要嫁他儿子,但她也想着不能太过分,不然会连累她的心肝儿被天下人议论。

杨谚也已学会了察言观色,立即便明白杨绦的意图,心下感动非常:

“二哥,你放心。因为我这‘六元及第’的名声虽盛,却也不全是好事,盯着我的人不知凡几,稍有不慎就会被议论、被攻讦。至少在私事、家事上,我不会让人抓住把柄的。”

二哥这是给他提醒,他们进京去之后,他也会注意着别让娘她惹事的。

果然,李桃花听见杨谚这么说,神情稍微又慎重了些。差不多歇了她之前想的,进京之后要在媳妇面前立一立规矩的心思。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儿子……

至于杨谦那里,杨绦是不担心的,杨谦那性情应该能帮忙处理好婆媳关系的。

杨绦的话渐入正题:“如今,三弟你和袁小姐已在京城百姓的见证下,算是与袁小姐结为夫妻了。只等爷爷和爹娘进京去之后,再正经上门拜访,以后两家就是亲家了。”

“大哥的话,进京之后就要请媒人去柳家提亲了,走完三书六礼也就成家了。”

“至于我,也早已定下了亲事。”

“我们三兄弟,转眼就都将要成家了……”杨绦神色感慨道。

杨谦和杨谚科举脱籍成功,三兄弟又各自(即将)成家,杨家分家立户的事情,就要摆上台面来了。

因为杨绦处在弱势,如何分家的话,由别人说出来,就显得那人不仗义了。

老爷子也感叹,“是啊,转眼你们三个,就都要成家了。”

杨绦一直以来都很明事理,索性也不差这一回。

“我们之前便说过了,大哥和三弟科举脱籍之时,必然得分家的。

大哥和三弟这次回来,时间紧迫,索性早点把分家分户的事情办了,也免得误了回京赴任的大事。”

杨绦说的这话,是眼下杨家人必须面对,并且要尽快办妥的。

……

出乎意料的,没等得及杨绦接着往下说,反而是杨谚率先开口了:

“二哥,我和大哥科举脱籍,户籍自然是要另立的。虽然世间多是分家不分户,但我们为何就不能分户不分家呢?

二哥,你便跟着我们进京城去!至于织造局的工役,每月花上二三两的银子雇人代役就是。”

杨谚这话一出,杨谦也赞同道:“二弟,三弟说的对,分户的事情可以办,但分家就不必了,你跟着一起进京去就是。”

尽管老爷子和李桃花脸色不太好,但杨绦确实被杨谦和杨谚感动到了:

“大哥,三弟,你们的心意我懂。但这事我们以前便讨论过了,我会留在杭州。”

这事在杨绦说服老爷子买城南小荒山时,就已经拿出来说过了,之前也都说了留在杭州的原因。

杨谚还欲再说,杨绦摆摆手制止了:“三弟,我会留在杭州,至于原因,我们之前便已经讨论过。”

“而且匠户工役的事,虽可以雇人代役,但这事正经论起来也是违法的,‘民不举、官不究’而已。但若真被人揪着了,这事我们也不占理、不占法。”

见杨绦这样坚定,老爷子和李桃花的脸色又变好了。

但杨绦并不在乎他们两个,如今杨谦和杨谚的态度让他很满意。

可见他之前的诸多投资,目前看来是稳赚了的。

杨绦接着说:“既然要分家分户,那这家怎么分,便要说一说……”

“二哥你挣钱供我读书科举,已经为我花过多少银子了?家里的家产不管多少,反正我是不要的!”杨谚很坚定。

“我如今已经有官职了,以后有俸禄拿。分家的家产我不要!”

相比杨谚,杨谦在京中生活了五六年,最是知道京中生活不易。好些像他们这样的小官,靠俸禄根本都养不活一家人,当官一辈子,甚至都只能在京中租房住。

虽然他相信他们兄弟两,不会那些人一样一辈子碌碌无为,连一个容身之处都买不起。

但刚开始的时候,若没有一点银子在手,确实会很难开始生活……

老爷子心中有想法,但他已经养成了轻易不开口的习惯,免得万一说错了失了一家之主的威严。

但李桃花就没那么多顾忌了:“谚儿,你傻啊!你怎么就不要家当了,你也是家中儿子……”

“我长这么大,前十年是靠爹娘养活,后七年是靠二哥挣钱养我——甚至是养我们全家,我又没给家中挣家产,我哪来的脸分家产?!”

杨谚不愿听李桃花说下去,直接打断。

李桃花一时语塞,顿了顿才又劝:“……一家人分得这么清楚做什么,再者说了,你们是三兄弟,分家自当一碗水端平,家产平分啊……”

“你一碗水从来都没端平过!你一直在偏心……”杨谚忽然觉得,和他娘以及他爷爷再来说这些,也没意思了,他们并不会觉得错了。

老爷子自诩一家之主,分家这样的大事,当然是要他说了算的,正想开口时……

杨绦就像杨谚还小的时候一样,伸手拍拍他的脑袋,说:“三弟你的一番心意,二哥真的很感动。不过分家这事,你还得听我的。”

“二哥……”

“三弟,我只问你,你进京之后要住在哪里?即便你可以暂时找袁祭酒借一处房屋住着,但你和弟妹的衣食和人情往来呢?你要伸手去向岳父借吗?

那既然到时都需要旁人先帮你一把,何不分家时拿了你的那一份家产呢?你即便觉得心里过意不去,难道你欠着二哥的,不比欠着旁人的更自在?”

杨绦真是见识到了,虽然杨谚这孩子看着圆滑了很多,但骨子依旧是一眼的耿直,是非分明、对错清楚。

李桃花也跟着附和:“就是就是!谚儿啊,你二哥说的是啊。万事开头难,进京去之后要花银钱的地方多得是呢!哪能没有……”

杨绦不理李桃花的话,继续说:“三弟,虽你和袁小姐已经拜堂成亲,但到时爹娘还是要正经去拜访过的。不说补上多厚的聘礼——想必他们也知道我们家的家境,但一套头面金饰得给袁小姐吧?还得给袁祭酒家送礼吧?

这可是不能等的,稍等半日都是怠慢,你们一进京就要去办了这事的。这不得要银子?这你总不能去找袁祭酒借吧?”

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杨绦就又趁机教导杨谚两句:

“三弟,你以后除了在公务大事上用心之外,还得放点心思在这黄白经济上面。金银确实是俗物,但没有这俗物,你便不能生活。知道了吗?

还有,硬气的时候,也得看看硬气的后果,以及是和谁硬气。和二哥我硬气,你用得着吗?”

杨谚乖乖受教,“……是,二哥,我晓得了。那分我些银钱家产罢,足够我展开生活就行,以后……”会还给二哥的。

但这话他没说出口,他记在心里就是了,说出口就显得生分了。

杨绦欣慰地点点头,“对嘛,这样就对了。”

看杨谦的神情,杨绦就知道他会要分家的家产。

但既然都和杨谚说了这番话,那和杨谦当然也得一样客气一番的。

杨绦对杨谦说到:“大哥你也是,你甚至比三弟还要更加急需用钱。”

“三弟是被‘抢亲’去的,省了许多用钱的地方,但大哥你到时是要请媒人去柳家,把‘三书六礼’的嫁娶礼仪都要走全的。并且,之后也还要和三弟一样,面临一家的衣食问题。”

杨谦听了,心中感动:“二弟,你为我们想得很周到……”

老爷子终于插上话:“老二说的是,谦儿和谚儿,你们还没正式成家呢,分家不分点家产,要怎么过日子呢。”

杨绦爱财——或者说是爱挣钱,但他不吝啬。而且,他都已经在杨谦和杨谚的读书科举上,投资了那么多,九十九步都走了,不差这最后一步。

银子他分分钟就能再挣,没必要在最后分家这件事上,对杨谦和杨谚抠抠搜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