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90章 第 90 章

能工巧匠(工) 第90章 第 90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永明五年的正月初二,杨绦依旧跟着一起去了李家姥爷家拜年。

一年的时间,李鸣宴在军器局应役,以及在经营自家的铁匠铺之余,抽空弄出了杨绦需要的弹簧。

杨绦把弹簧拿在手里压了压,感觉弹性不错,按压后恢复原状也算快,应该能运用在飞梭织布机上。

而李鸣宴在过去的一年里,也已经开始用弹簧这东西上赚钱了。

“绦表弟你说的把弹簧装在车轮子上,我试了几次都没成功。然后我就把弹簧铺装在了车厢底板上,上面再放一张厚蒲草席子,席子上再铺褥子,坐着就真像是坐在云端一样了!”

“去年已经有好几家富贵人家,找我去改装马车了。后来我又依着你说的,做出了床垫和坐垫,每月赚的银钱比我平常打铁赚的还要多二三两呢!”

“可真是好事,恭喜宴表哥。”杨绦恭喜过李鸣宴,顺势下单:

“宴表哥有空闲时,可否帮我打造五十根这样的弹簧?我先付你一半的订金。”

“我这弹簧生意都是绦表弟的功劳,不过是打造五十根弹簧而已,哪还能要你的银子?!”李鸣宴不要杨绦的订金,甚至也不要他付钱。

“我们属于军匠的铁匠匠户,购买生铁方面比寻常铁匠要更容易,价钱也要更实惠。”

“五十根弹簧而已,我不收你钱!”

杨绦和李鸣宴两人你来我往,再三推拒之后,终归还是没有要钱,免费给杨绦打造五十根弹簧。

李鸣宴受杨绦指点,才捣腾出了弹簧这门生意,李家姥爷姥爷还有李家舅舅和舅母等人,都是知道了的。

所以这次杨绦跟着一起到李家姥爷家来拜年,受到了更为热情的款待。

得知李鸣宴答应免费给杨绦打造五十根弹簧的事情,也没有不高兴,反而直夸李鸣宴做的对,懂得人情好歹。

杨绦从李家姥爷家拜年回来之后,就只按惯例,在正月初八这天摆了五桌酒菜,来了一个‘年会聚餐’。

在这之后,就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了。

按部就班地做着布匹生意。

筹备下一季的新款布匹,和李绒确定染线相关的事情,安排工匠开织新布,代言站台推出新布……

最后就像之前的许多次一样,毫无疑问地又造就了爆款。

要说区别,无非是大爆,或者一般爆。

……

与此同时,杨谚在二月初三这日,正式下场科考了。

在这之前家里已经有杨谦,去考过童生试了。这次杨谚再去考,全家人就都有了经验。

准备起来时,也都忙而不乱,没有出任何差池。

不过就算是杨家人这边出了差池,学院先生们也会为杨谚安排好的。

只因学院先生是真的重视杨谚。

杨谚是不同于杨谦的,学院先生只把杨谦当做一个勤奋刻苦的寻常学子,但是杨谚不一样。

以前的时候,先生们还只叹一句:杨谚是极为聪慧的一个孩子,可就是没有定性、少年顽劣,也不知什么时候能长大……

可渐渐地,学院先生们就发现,杨谚这个学子竟然‘嗖嗖’地就成长起来了!

不管是性情、还是学识,都迅速成长了起来,‘小神童’的名声,也越来越名符其实。

更甚至,还有一两个学院先生认为,‘小神童’之名或许都不足以表达了。

杨谚天赋是真的高,学得快、记得牢、悟性也高,这一点就决定了,他能比寻常学子学的更多。

近一年来,杨谚广认师父。

他不再拘泥于只向教授他课业的先生请教,下至蒙学先生,上至学院的山长,学院里的所有先生,他都去请教过。

起先先生们还担心,但当看过杨谚做的课业和文章之后,他们就发现,完全不必担心他学得杂了、学成个四不像。

与之相反,杨谚把学来的东西,给完全融会贯通了!

以《四书五经·永明新解》为核心,将学来的东西糅合、精炼、提纯,变成了他自己的学识。

‘永明新解’刊印以来也有三年了,一些似假似真的消息,也就传了出来。比如,春闱阅卷官,似乎偏爱这部书上的观点。

学院先生都是士林中人,也都知道这些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而难得的是,杨谚他竟然已经把这部书钻研得很深了。

相比现在才察觉到(甚至是还没察觉到)的学子,可谓占尽了先机!

这样一个学子,名符其实的小神童,性情愈见通达,言行也讨人喜欢,运道更是不错。

这些真正志在教书育人的先生们,如何能不喜欢他?不看重他?

那真是喜爱得不得了,生怕杨家人不能安排好,生怕出了差池。恨不得杨谚的读书科举事宜,由他们来接手!

虽然学院在浙江、在杭州颇有名气,但却没真正出过享誉朝野内外的学子,学院山长和先生们,可就指望着杨谚了呢!

杨绦再如何精明,因他前世的离家出走,他也没真正经历过高考,没见识到真正的学霸。

他只知道杨谚读书天分高,至于高到哪种地步,他是联想不出来的。

他也只是在临近二月时,学院里的先生陆陆续续来了好几个,无不是关心杨谚的考前生活状态,叮嘱杨家人别影响到杨谚,这才朦胧认知到:或许杨谚的读书天分,比想象中还要高些……

事实也正如学院先生们和杨绦预料的那般,杨谚以十三岁之龄,第一次下场科考,二月县试便得了第一名!

两月之后,四月府试时,杨谚再次得了第一名!

等到六月份杨谦回到杭州参加乡试时,杨谚就已是童生了。

杨谦在京城去住了一年多,见识广阔之后,性情也养得更加温和大方了。开玩笑道:“说不定,三弟还要比我先考中进士呢。”

杨谦的这句玩笑话没有成真,但也相差不远了。

因为杨谚和杨谦是同时考中进士的,兄弟两成了同科进士,不过成绩排名嘛……有一截差距。

……

八月份,前后相隔没几天的时间,杨谚和杨谦两人先后下场开考。

前者去府学考院试,后者去贡院考乡试。

榜单张贴出来,杨谚以院试第一也就是院试案首的成绩,考中了秀才。

仔细一想,杨谚县试、府试和院试的成绩都是第一,那就是‘小三元’了!

对此,杨家人很高兴,学院先生更高兴。

没过多久,乡试榜单也出了,杨谦榜上有名,考中了举人功名。

虽然成绩排名在中游,但终归是考中了。

这双喜临门的大喜事,杨绦也没在压着李桃花他们了,甚至前后一手操办,包下一家中等的两层酒楼,楼上楼下一共摆了二十来张的宴席,为杨谦和杨谚庆祝。

未来亲家李仙工家,合作很久的钟二叔家,袁宁和倪仙黛夫妻(没错,他们两在杨绦之前成亲了……),以及提前去接来的李家姥爷家和李家舅舅他们,还有杨管工和周管工以及相熟的工匠。

凡是有点交情的,杨绦都请来了。

城中有名的几家富商,像是东太平坊内的王家和赵家,也都派了家中晚辈来凑了热闹。

而且县令也派了管家和小厮前来祝贺,也算是很有排场和面子了。

杭州城里不比其他小地方,出一个童生都能惊动县令,这城中告老辞官归乡的进士都有好些个,秀才和举人也并不多稀奇,所以县令能让管家来也算是很给面子了。

家里庆祝过之后,杨绦又让杨谦和杨谚拿了钱,自己去宴请各自的同窗好友,登门去拜谢先生师长。

杨谦他们一起的八个好友,这次也依旧一起考中了举人,杨谦和他们在一起去吃了几场酒席,又在家待了几天,就提出打算离家到京城去。

杨绦觉得,杨谦这么急着到京城去,多半是受不了李桃花的唠叨。

毕竟从杨谦回来之后,李桃花时不时地就会拉着杨谦问:

在京城有什么难事没?和柳小姐相处得还好吗?柳大人对你还好吗?你和柳小姐的事情怎么说?……

据杨绦观察,杨谦和柳小姐相处得应该还好,但柳大人家也是官宦世家,家教规矩想来不差,像李桃花透露出的‘生米煮成熟饭’的情况,应该是没有也不会发生的。

最终他要和柳小姐成亲,还得在杨谦考中进士之后。

杨谦想要离家进京去,强留也无用,而且他明年二月还要在京城参考会试,让他早点进京去让柳大人多指点一番也好。

杨绦开口劝说,杨谚也附和,于是老爷子和李桃花也松口了,不再执着于留杨谦过完年再上京去。

又过了几天,杨谦就收拾收拾离开家,进京城去了。

很快翻过一年,永明六年二月,杨谦参加了在京城举行的会试春闱。

放榜之后,很遗憾,杨谦榜上无名,没能考过。

杨谦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时,没有出现《贱籍首辅》中的江南舞弊案。

倒是和原文中写的一样,杨谦在十九岁时,考中了举人。

如此一来,不管是杨谦还是杨谚,下次下场科考,就都是三年之后了。

……

然而,三年时间也是一闪而逝。

在这期间,杨绦明面上还是在安安分分地做着布匹生意,城南小山包上进展不大。

也就是挖几条沟渠,造几座水筒车,把上下深潭里的水引了上来。

再在小山包上栽种了行道树,砌上花坛栽种些花草灌木,把山上面营造得更生机勃勃。

在暗地里,杨绦找了李仙工,旁的木匠他不敢信任,但李仙工不一样,说到底他们终将是一家人。

杨绦只说他想改进纺纱机和织机,给了李仙工图纸,雇他开始钻研、打造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

等到杨谦和杨谚双双考中进士之时,李仙工都已经按照杨绦的吩咐,在经历过好几次失败,报废了两三架不太合格的之后,终于打造出了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各五台。

这五台机器,放在李家自然是放不下的。杨绦用他的‘代言费’在外面租了一个宅子,专门存放着。

很快来到永明八年八月,杨谚参加乡试,以乡试第一‘解元’的成绩得中解元!

接着,次年永明九年二月,杨谚进京参考会试。

杨谦也第二次下场参考会试,兄弟两个一同参考。

放榜之后,杨谦和杨谚两人皆是榜上有名,只是杨谦只在榜单中游,而杨谚则在榜首。

即是说,杨谚考了‘会元’!

杨谚童生试时,县、府、院试三场都是第一名,得了‘小三元’称号。

而之前在乡试上他又考得了‘解元’,这次在会试上更是考得了‘会元’,这就已经是……连中五元了!

若是永明帝想要文治的功绩,那出一个‘六元及第’的臣子载入史书,就是很好的一笔了。

杨谚已经连中五元,而且并非是‘北榜’,而是‘南榜’的连中五元。从烟海般的江南才子之中杀出重围的人物,‘六元及第’也是名正言顺!

果不其然,在殿试之后,传胪大典之上,杨谚被钦点为状元,完成了‘六元及第’的成就!

而杨谦因在京城跟着柳大人见识了不少世面,练出了一身沉稳镇静的气质。

在殿试时,永明帝监考了大半场,还时不时在考生案边踱步查看,杨谦也没有像大多数考生那样受到影响,算是发挥不错。

最后在殿试中,从会试时的中游,爬到了前三分之一,堪堪排在二甲尾部,没有沦为三甲同进士之列。

杨谦和杨谚亲两人,竟同时考中进士,既是兄弟又是同科,也可传为一场佳话。

杨谦二十二岁考中进士,足以赞一声年少高才!

而杨谚,十六岁的‘六元及第’进士,已足以和史上那些年少成才的名臣名人相提并论了。

这样年轻高才的俊杰,不知多少女儿家愿意嫁给他们!

在跨马游街时,杨谚作为状元,打马走在最前面。

那些鲜花瓜果、帕子香囊,直往他身上扔,好险没把他砸出个好歹来!

十六岁的‘六元及第’进士,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不止一般富家女子奢想着嫁他,就是朝中高官家的女儿也愿意嫁他。

杨谚出身不显,相应也就没有势力纠葛,招他为女婿,便是招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毕竟是‘六元及第’,就算再如何不懂为官,皇帝为了在史书上多留下一笔功绩,也会将杨谚找一个清贵的位子养着。

况且,朝中那些大臣们眼睛利得很,哪里看不出那杨谚绝非草包,而且又很得皇帝青眼。

于是,跨马游街这一天,杨谚就遭遇了前后好几场‘拦路抢亲’,榜下捉婿的戏码。

如今不比以前,若是被抢新科进士真的不愿,直接喊前面开道的金吾卫就是。

金吾卫是护卫皇帝的军队,金吾卫出来阻拦,抢亲之人也不会僵持下去。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而且真正不管不顾,万一抢着一个有家室的怎么办?

之前遇到的几场拦路抢亲,杨谚都拒了。之后又遇到一伙抢亲人,来者报出名号之后,杨绦就翻身下马拱手行礼,然后被他们‘抢’了去。

继‘六元及第’状元跨马游街之后,国子监祭酒榜下捉婿之事,又在京城百姓之间流传开来。

身在杭州的杨绦他们,自然不会这么快就知道这事的。

等杨谦和杨谚金榜题名的喜讯传到,兄弟两回乡祭祖的时候,他们才能知道详细情形。

还欠一章,以后再补。(至于昨天为什么没补,因为更新之后发现竟然没人催,于是就……假装没人看见然后咕咕了→_→)

……

渣言渣语:这两章过渡章,真是写的本渣吐血,卡得一度想要弃坑不写了!但想想绦绦和绒姐的婚后生活和事业,又忍住了,坚信过了这两章之后我又会爱上码字的!

阿西吧,终于过渡完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0章 第 9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