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89章 第 89 章

能工巧匠(工) 第89章 第 89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杨绦早在之前过年之后,就已经起了让李家宴表哥给他打造弹簧的主意。

虽然他现在厂房还没建成,但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这两种能让他大富的机器,他却是一直都在琢磨着的。闲来无事时,他都会用一截小棍儿在地上写写画画,之后再用脚抹掉痕迹。

而且飞梭织布机上要用到的弹簧,得用弹簧钢做,用一般的生铁或熟铁必然不行。

那个幼时放狗吓他的宴表哥,名叫李鸣宴,今年十六岁——比他大三岁,今年开春就能正式由幼匠转为正匠,可以替李家舅舅的班了。

多年没见,杨绦发现这宴表哥早已和原身杨二记忆中,狞笑恶劣面孔不一样了。

李鸣宴长得高大敦实,面膛黑里透红,有着大多数铁匠有的特征。

大概是这些年被李家姥姥念叨得狠了,在杨绦寻到机会单独与李鸣宴说话时,李鸣宴第一时间就为年幼贪玩,对他道歉了。

杨绦接受了李鸣宴的道歉,并顺势就提出了‘赔礼’条件:“宴表哥,我认识的人里都没有很好的铁匠,你是家传的铁匠,定然能解决我的难事……”

“若真将弹簧做成了,那可就是一桩赚钱的生意了。

装在马车轮子上,能给马车减震。排列固定好,再用棉絮和布缝成床垫或坐垫,坐卧之时就能宛如坐卧在云端……”

杨绦在让李鸣宴给他研究并打造弹簧时,顺道给他指了一条致富之路,以增加他研究打造的积极性。

李鸣宴答应了。

上一次过年,小姑来拜年时就炫耀了谦表哥和谚表弟如何如何会读书,并顺嘴提了一句绦表弟会赚钱。

去年时,小姑先后传信回来,说大表哥一举考中秀才,并拜了一位高官大儒做师父。

而二表弟每季推出的新款布匹,不用小姑传信,他们也都能时常听到相关消息,因为已经传到他们这里来了。

李鸣宴不管是为了向杨绦赔礼道歉,还是被杨绦勾画出的赚钱愿景所说服,总之是答应了。

之后杨绦又与李鸣宴交流了一些关于打造弹簧的想法,这方面他只是泛泛而谈,李鸣宴是专业的铁匠,他知道如何实现那些想法。

“……总之就是炼钢嘛,虽然我平常在军器局里只打造铁箭头和枪头,但有时也会接到给某某将军打造一把好刀好剑的指令。

要想打造出来的刀剑被看上眼,生铁熟铁都不行,还得是钢。你说的弹簧钢,多试试应该也能成。”

弹簧不是三五日就能打造出来的,杨绦与李鸣宴说定之后,余下的就是等待了。

在李家姥爷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回了家。

……

转眼就到元宵节灯会。

杨绦和李绒,袁宁和倪仙黛,再带上杨谚和李络两个电灯泡,又去逛了清河坊的灯会。

这次再没有上一次时的那些糟心事了,因为在出发之前,杨绦便把丑话说在了前头:

“络络,如果你这次还像上次一样,那到时就别怪我又像上次一样,大庭广众之下不给你留脸面!若是你走丢了,又没找到你、你出事了,那你就自认倒霉!”

“如果走丢后找到了,那就别怪我去李姨父面前,好好说道说道……你接下来年估计就别想出门玩了!”

李络弱弱地答了:“是,杨二哥,我知道了。”

现在她爹最满意的人就是杨二哥了,简直比他们几个亲生的还喜欢。如果他去向爹告状,说不得她就真别想出门了。

这次的元宵灯会,杨绦能名正言顺地与李绒挨着走在了一起。

时不时地,还能牵一牵手腕、牵牵手,动作亲昵自然,并不刻意甜腻。

众人站在花灯摊子前,杨绦握了握李绒的手腕,说的话也是情意绵绵:

“绒姐,去年的那盏美人灯还挂在我的床头呢,你的那盏呢?我们今年也买成双成对的花灯吧?”

“……我那盏也还在。”李绒只觉得,这花灯摊子上点燃的花灯也太多了,烤得她脸都发热了!“你说买就买吧……”

一旁的袁宁也丝毫不逊色,轻轻揽住倪仙黛的肩膀,温声询问:

“黛儿,我们买这对玉兔花灯吧?传言说月宫里的玉兔,都是成双成对的,多好的意头啊。”

经过李绒介绍的林大夫的诊治,倪仙黛身子虽依旧纤弱,但身上的先天之疾已经好了大半,好全也只在半年一年之内了。

她这会儿精气神也好,看着这一个两个的 ,心里泛甜之余又觉得好笑,“好,你说买就买吧。”

杨谚:“……”都成双成对的……

在随后的‘猜灯谜得花灯’的游戏之中,吃饱狗粮的杨谚化悲愤为胜负欲,一路席卷而去,把整条街上的灯谜都给猜了出来!

最后得到的花灯太多拿不下,杨谚索性就原地摆摊,把花灯低价又给了街上的摊贩,最后竟然赚了近一两银子!

这场元宵灯会从头到尾都逛得很顺利,并无波折发生。

元宵灯会结束了,永明四年的这个年,也就过完了。

……

之后杨绦又恢复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轨道上去。

维持布匹生意,监督小山包的砌墙工程,以及每月应役十天。

杨绦也已经习惯了,每次有事或无事到李家去时,总会给李绒带点小礼物。

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有时甚至是外面采来的一束野花,总会给李绒带点什么去。

慢慢地,李绒对杨绦也有了些转变,从一个合适的成亲对象,变成了一个能让她展颜开心的合适未婚夫。

两人之间,自然而然地越来越亲近了。

在永明三年二月份时,杨绦照常推出了三款春夏季新布。

新布采用了‘滴染’和‘扎染’相结合工艺,最终效果类似于抽象水彩画,大片大片的颜色泼洒开来,绚丽鲜艳,炫目变幻!

整个春夏季节,都让整个杭州城洋溢着多彩活力。

毫无疑问地,又成了爆款。

而杨绦依旧连任了袁氏布店的‘代言人’之职,因为感觉冬季代言时似乎吃亏了,杨绦直接开价一百两银子的代言费!

杨绦摆出了无可辩驳的事实:“如今因为我而到袁氏布店来买布的客人,相比去年冬季增加了不止一倍!这是其一,其二:冬季是一季,春夏季是两季,时间翻倍,站台的银子翻倍不是很正常?”

“……”袁宁还价无果,最终同意了一百两银子的‘代言费’。

三月份时,杨绦结束了十天的应役,也就结束了他在染作为期半年的‘偷师学艺’之旅。

四月起他就会回到原来的织作第九织房去,到时就依旧和杨温一起上工了。

这次的‘偷师学艺’之旅,实则是长见识之旅。

虽然带教师傅陈五倾囊相授,杨绦也学会了染木红色和紫色,但因为他已经不打算开染房了,学会的这门手艺也就没有多大实际用处了。

也就是本着技多不压身,长了一番见识,以后和人聊天时能多些谈资。

相比这些,杨绦在第三染房结识的人脉,反而还要更有用一些。

不说其他,首先就给李绒的染坊里找了两个染色匠,陈五和同班另一个染色匠燕四斤。

没错,李绒和钟二叔合作的染坊在二月末时开起来了。

李绒出钱,在运司河边另租了一个院子宽敞的地方,开了染坊。把钟二叔原来的家庭式庭院染坊关掉,还给钟家安安静静的一个院子。

李绒负责出钱,找工匠,找顾客。钟二叔作为参与劳动的基层管理者,在染线和染布之余,就负责管理监督其余工匠。

事后利润两人八二分成,李绒八、钟二叔二。

钟二叔这么些年来,自家开一个小染坊,又操心又劳累,在家里占地方不说,有时还会没有生意做。

每月平均下来,也只能赚三两多银子,比以前杨家织布为生时要好,却也只是稍好而已了。

这一年多以来,钟二叔因为有李绒的这笔生意,才算是赚了些安稳又省心的钱。

存下了得有五六十两银子,至于赚的就要稍多了。

年前时李绒说要自己开染坊,而钟二叔又已经习惯了安稳又省心的日子,盘算一番之后,就和李绒合伙了。

钟二叔想着,有杨绦照顾李绒的染线生意,又有现成的袁氏布店四份之一的染布生意,总归是不会太差的!

之后也正如钟二叔所料,李绒的染坊在开工之前,就有杨绦帮忙找的两个染色匠,以及李仙工他们自己交好的三个染色匠加入了。

开业之后,连同钟二叔在内的六个染色匠,就没有一天空闲的时候。

第一个完整的月份——三月过去,盘点账目,最后在除去房屋租金、工匠工钱和各种原材料等成本之后,李绒的染坊三月盈利有近五十两银子!

钟二叔分了两成利润,即近十两银子,他非但没比以前赚的少,反而比给李绒染线时都还赚得稍多些!

钟二叔再没有不满了,打定主意跟着李绒合伙!

李绒的染坊一开业,生意便红红火火,和杨绦说起时也很高兴:

“……再还有两三个月,我投进去的一百来两的银子,就能回本了!之后的盈利就真正是利润了。”

杨绦也很为她高兴,然后给她好一顿夸奖:“果然,绒姐真的做起事情来,丝毫不比我、不比这世间任何男子差!绒姐你真厉害!”

李绒没被白花花的银子,以及杨绦的夸奖冲昏头脑,她还是很清醒的。

尤其是在去过城南,看过杨绦的已经砌好外围围墙的小山包之后。

“我有几斤几两重,我还是知道的。”她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也知道她目前的成功,都是得益于杨绦。

除了和杨绦的生意,以及杨绦给他揽来的与袁老板的染布生意之外,她还没有完全靠自己,去开发出一笔能撑得起染坊利润的生意。

杨绦开解:“做生意都是这样的,缺不了亲朋好友以及人脉的帮助——况且这不也是你的实力吗?

慢慢地,把生意做起来之后,稍微站稳脚跟了,再去向外慢慢壮大就是。到时不就得靠你自己了?”

有杨绦这样说,李绒也不气馁了,做起事情来更是浑身是劲,心中的想法越来越明确:她不仅得多赚银子、增长底气,她还要活得比这世间大多男子,都不差多少……

……

三月份时,城南小山包的外围围墙,高一丈半的石墙,完全建成。

而杨家家里的银子,又积攒的有近三百两了……

杨绦:‘很好,又可以往水里‘扔’一笔银子了。’

于是,杨绦修完围墙会后,又开始了修建厂房!

想着索性一事不劳二主,依旧是承包给了之前修建围墙工程队,以二百五十两银子的价钱。

“唉哟!刚存起来的银子,又没有了!……”当然,李桃花依旧念叨了一通。

但她念叨又顶什么用呢?

杨绦还是那句话:“若现在半途放弃,那打水漂的钱就真沉底捞不起来了,若继续往里面扔银子,以后还能捞起来更多呢。”

有杨谚帮腔,杨温默认(虽然他反对或赞同也没多少关系),再有老爷子杨英要摆出‘见识长远’的样子,说不出反对的话来。所以最后依旧是顺利实施了。

采石伐木,挖地基、砌石墙、上房梁、垒瓦片……

耗时四个月,小山包上修建起来了一丈高的坚固石墙厂房,共计十二大间,就跟后世常见的那种温室大棚似的一层大厂房一样。以及一座用来行政办公,偶尔留宿的二进院子。

看上去好大几片的房屋,沉默又威严地地卧在小山包上,看上去甚是壮观!

厂房修建完成之后,杨家的存银就存到了近四百两之数。

可见,杨绦做布匹生意赚回来的有银子,比投到城南小山包上的银子,其实要更多。

杨绦:‘又能割一茬韭菜了。’

所以,他又打算要去平整地面了。

平整地面,不止是厂房室内的地面,还有厂房外面的地坝,以及连通各厂房以及通往外面的路面。

这项工程,杨绦依旧承包给了之前的那个工程队,以一百两银子的价钱。

到现在,李桃花虽然还是心疼钱,但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她竟然已经开始放弃挣扎:“相比上次的二百五十两银子,这次只需一百两银子啊,呵……”

杨绦故意气人:“是啊,一百两银子呢,是不是很划算?是不是没多少?”

李桃花:“……”

等到平整地面的工程完全竣工时,就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至此,杨绦在城南的这个小山包,就算是完全打整好了。

围墙、厂房、地面都已妥当,只要机器进厂、工人到岗,就能开工了。

但是,‘机器进厂’这一项,却并不比之前的建厂房更容易。

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这两样东西,并不是花钱买,就能买得到的,之后还得费杨绦好大一番心血和精力去把它们做出来。

不过杨绦也不急,因为杨谦和杨谚还没科举脱籍呢,他可以慢慢来。

而且太快了,过早显露出它的巨大赚钱能力的话,在之后分家立户的时候,就会多出一些无谓的争论——甚至是争夺出来,毕竟财帛动人心。

李桃花他们不必在意,但杨绦不想因此与杨谚和杨谦生出嫌隙,跟甚至于和他俩兄弟决裂。真那样,他的投资不就打水漂了?那可不划算啊。

……

再一转眼,就到了永明四年的年底。

某天晚饭后的聊天消食时,杨谚说出了他的决定,他要参加第二年二月开始的童生试,并已经为此全力备战了。

而在过年之前,杨谦从京城寄来的家书里又说了,他会在明年五月份时动身回来,然后参加八月举行的秋闱乡试,试试看能不能考出一个举人功名。

这一下子,家里就有两个明年要下场科考的考生了,杨绦也就借此时机,表达了想法:

“大哥和三弟明年都要下场科考,花销会更大。尤其是大哥,乡试通过之后,还得进京去参加‘春闱’会试,虽在京中有柳大人照看,但花销总不能缺了少了。”

“所以自现在起,城南小山包上的事情,我就先搁置下来,暂时以赚钱给大哥和三弟科举为重。”

杨绦终于停止大笔花钱,老爷子首先就感到很欣慰:“老二你这样想是对的,就家里如今这三四百两银子,供你大哥和三弟科举花销,或许勉强能行。

但万一有其他事情,像是有个风寒体热,或有那样没想到的其他额外花销,恐怕就会支挪不开了。”

杨绦的这个想法,全家人都很赞同。

杨谚读书天分很高,‘神童’之名已经得到了学院先生和同窗的一致认同。传得久了,又有‘绦公子亲弟’这一层身份在,现在就连杭州城里的不少百姓,都听说过杨谚的名号了。

学院里的许多先生都断言,只要不出意外,杨谚下场就能收获一个秀才功名!毕竟就连杨谦,当时也是一举就考中了秀才的。

尽管杨谦考秀才是十七岁,杨谚如今才十二岁,小了杨谦五岁。

杨谚通过童生试,考中秀才,再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进士、当官脱籍,应该会比一般人容易很多。

至于杨谦,如今他已经有了秀才功名,再者他有名师教导,之后考中进士、当官脱籍,应该也要不了多久的。

杨绦觉得,杨谦和杨谚科举脱籍的时候,绝不会遥遥无期的。

上一章末尾有大修,小天使们倒回去看一眼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9章 第 8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