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107章 第 107 章

能工巧匠(工) 第107章 第 107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10 04:11:33 来源:文学城

杨绦的织云纺织厂,二月份布匹产量是两百零三匹,因为布幅是布市上布匹的两倍宽,故而能算作是四百零六匹。

当然,在交货给袁宁时,杨绦并没将一匹布均分裁作两匹,如此来计数。只是价格按照两匹的份量来算,口头上‘大匹’作单位,用来和布市上的布匹作区分。

两百零三大匹的布,根据签订的本年经销合同上的价格约定,一大匹布为一两三钱银,两百大匹布共计二百六十两银。

三月初一时,根据约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袁宁付清二百六十两银货款的六成之后——剩余四成将在下次拿货时或一个月后结清,就把布匹运走了。

拿到六成货款,杨绦就有了一笔流动资金,于是把工人的工资、上月内一直在打造机器的木匠的酬劳,以及打造那些机器所需的木头和包裹铁皮的货款……等等一应不能长久拖延的欠账,给付清抹平了。

然后剩在手里的银钱也就不剩多少了,不过如同袁宁在杨绦这里拿货时是分期付款一样,杨绦从孙藏那里进购棉花的货款也是分期支付的,如此一来,杨绦手里的流动资金也勉强能应付过去。

如今时机正好,把资金捏在手里就是在浪费,杨绦既然在做生意就不会不敢冒险——何况风险还是可控的,所以他把赚来的钱又大都投了进去。

如今在初期,正是壮大扩张的好时机!

所以到三月份的时候,纺织厂内的机器数量,已由最初的各二十架,增加到了各四十架!

在杨绦的计划里,四月份的时候,机器数量将达到各七十架,在五月份时达到各一百架。

若是一帆风顺的话,希望今年结束时,机器数量能增加到各两百架……

如此一来,杨绦的织云纺织厂就算完成了壮大的第一步。

今年的年度发展壮大目标,杨绦早在开业之前便已在心中定下来了,如今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着。

纺织厂开业初期,杨绦必然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其中,监测布匹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人、巡视检修机器……等等,一个纺织厂厂长的这些职责,都要他去履行,做到对纺织厂的一应事务都稔熟于心。

后世小说里写的那些霸道总裁,只用把握集团的战略发展之类的大方向,其余琐碎杂事都有属下各司其职去解决。但杨绦如今可还不是呢,他只是一个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厂长,大多事情都还需要亲力亲为。

自开业以来,杨绦每日驾着一辆驴车,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

或是去城南山上的纺织厂,或是去处理机器的打造过程中的杂事——购买木料、铁皮等,总之是没个停歇的时候。

这日难得回家还算早,杨绦把驴车交给迎上来的看门小厮石柱,吩咐道:“石柱,驴车拉去后院,卸了车架,再把驴子喂好。”

“诶!好的老爷。”其实不必仔细吩咐,石柱也已晓得要做这些事了,不过吩咐了,他就要听着然后更加用心才是。

杨绦进了门,绕过影壁,进了一进倒座房前,看见小丫头梨花正在院子里,“梨花。”

“诶!老爷!”小丫头梨花清脆地应了声,小跑着上前来,“您有何吩咐?”

“最近换季天暖了,成日里在外面跑有些上火咳嗽,你记着让你娘抽空煮一壶甘草茶,灌进水囊里,我明日要带着出门。”

“梨花记住了,立即就去厨房和我娘说!”

杨绦吩咐过梨花煮甘草茶的事情,就又过了二门垂花门,进入正院。

院中杨温正坐在石桌前,借着夕阳余光数着钱,闻声看向杨绦招呼道:“回来了。”

杨绦走近石桌,“嗯,今日忙完了事情后还比较早。”

虽然同样是早出晚归,今天算是回来的早了,以前几乎是天色黑尽了才回家来。“今天去送货了?”

“嗯是,我先把该给每家的货款数出来,顺便把账记上。”

杨温仔细数着银钱,数好一堆后就用草纸包上,然后用炭黑在纸包上做个记号:画两竖,再画五个黑点,就代表二两银并五十文钱。

然后在纸包上用浆糊贴上一个纸条,上面写着‘王·’,代表这钱是给王织匠的。

另一家姓王的工匠,杨温看见过杨温写的是‘王··’,别人看得莫名,杨温自己心中是有数的。

杨温不识字,但他脑子倒是很好使,记性也不差,就用了这个笨办法。死记硬背认会了账本上的姓氏,又捏着便于用力的炭黑棒,依样画葫芦能画出来各个姓氏。

而至于名字,就只能用黑点代替了。

杨绦没再多说,“嗯,你忙,等你忙完了就吃饭。”

“嗯,快好了,还有十来家就包完了。”

杨绦进了正厅,然后拐进与正厅相通的卧室外间,李绒已经从染坊回来了,正坐在椅子上低头沉思,听见脚步声后转头看向杨绦:“回来了,今天倒比平日要早些。”

杨绦过去坐到李绒旁边的椅子上,“今天从厂里散工之后,只去袁家找宁兄说了几句话,再没其他事情忙,就直接回来了。”

“你在想什么呢?”

李绒摇摇头,“没想其他的,就在心里默了默最近染坊的账目是否对得上,最后确认没问题,都对得上。”

三月份开始,李绒染坊所需供应的纱线,就开始从杨绦的纺织厂进货了,账目上要另立一本记账,所以李绒才琢磨账目上的事情。

若是计划无误,下半年即七月开始,李绒染坊所需的原胚布,也会开始从杨绦的纺织厂中进货。

有关于给李绒染坊供货的事情,早在和袁宁签订的经销合同里,就已经排除了约束。

虽然袁宁是织云纺织厂在江南地区的独家经销商,而杭州又包含在江南之内,但李绒开办的是染坊而非布行或布庄,所以是没问题的。

这一点杨绦也早已和袁宁说过,他们夫妻之间扶持一二、照顾照顾生意,是再正常不过,又有李绒的姐妹倪仙黛在其中说话,袁宁自然没有异议。

杨绦端起李绒面前的茶杯,咕咚咕咚把半盏茶喝光了。

李绒斜了杨绦一眼,“真就渴得这般厉害?竟等不到茶上来的时候?”硬是要把她喝过的剩下的半盏凉茶,给咕咚咕咚地灌下肚去!

做夫妻也有三四个月了,还是这样没个正经,时不时地就要撩逗她一回。

“为夫是真渴得厉害了。”杨绦眼中带笑,神色戏谑中带魅惑,邪气得很,“而且啊,我和绒姐之间,还需讲究授受不亲的规矩吗?”

“……”果然不管多少次,这杨绦总是能撩逗到她,让她又羞又囧,恨不得一手盖住他的眼睛,看他还能撩逗地看她!

杨绦拿捏分寸真是精准,撩逗完就转移话题:“今天去找宁兄问了问布匹的售卖情况,在杭州城内的三家布店,已经上架了纺织厂的大幅布匹,一大匹布能当两匹用,但价钱上却少了两百文钱,即一大匹布卖一千八百文钱。”

“这样可谓物美价廉的布匹,虽和每季新推出的新款布匹不同,只是原胚布,但也都是过日子必需的布匹,日子拮据的人家更青睐,所以卖得还不错。”

李绒听着,道:“实惠的东西,向来是不愁卖的。”

“嗯,没错。”杨绦的纺织厂出产的布匹,想要迅速打开并占领下市场,要么物美、要么价廉,又或是两者兼备。

他的纺织厂出产的也只是原胚布而已,‘物美’也没美好到多明显,最多就是经纬细密布匹紧实。那么,‘价廉’上就要多下些功夫,所以他和袁宁商定的零售价就会比布市上便宜一成——相当于是长久地打了九折,在价钱上很有优势。

如此一来,也能说物美价廉了,名符其实的。

“二月份的布匹有两百多大匹,相当于正常的四百匹出头。货量不算大,宁兄还只在杭州府内铺货,杭州城内和府内其他州县内的分店,每家都上架了几十匹。”

杨绦说到:“只是寻常的原胚布,货量又不太大,悄无声息地便流入了布市之中,还引不起当地布行的注意。”

不止杨绦,袁宁也是一样,在发展初期注重讲究一个低调,以免太高调了被机警的同行给扼杀在摇篮里。

袁宁和杨绦两人凑一块儿一再论述过了,双方互相通气配合,第一步计划就是把市场从杭州府,扩张到浙江。再扩张到闽地和两广,最后再到合同中规定的整个江南地区,一步一步地顺利将市场占领下来。

就像杨绦计划今年结束时,机器数量要达到各两百架一样,袁宁今年也有目标:那就是成功布局整个浙江的市场,每个府的府城必需开设一家袁氏布店的分店,以及府之下的富庶州县也得开设分店。

杨绦没打算第一年就实现纯粹的盈利,袁宁也一样,他也已打算将赚取的利润、从前的存款,投入到创业初期的扩张之中去,先将市场布局完整,之后的银钱自然是大把大把地来!

袁宁没有接受过后世的现代企业管理等系统化知识的熏陶,但经商的智慧天生就卓越,无师自通地,没有选择做一个单纯的经销商——说白了就是一个二道贩子,而是选择了自己铺设渠道——在各地开设分店。

他敢于冒险,图谋的是以后。流动资金不必攥在手里太多,首先是将生意做大。

“听仙黛妹妹说,从徽州休宁袁家来了一个族兄,帮着她家料理生意。也不知还靠谱吗?”李绒忙于染坊的事情,相比以前少了和倪仙黛的相处时光,消息都滞后了。

杨绦答道:“是有这回事,宁兄的这位族兄到底继承了徽商血脉,于生意一道上很有几分天赋,听说人也勤奋本分,宁兄用着很趁手。现今挂着‘管事’的名头,跟着宁兄一起在负责开拓嘉兴府和湖州府的生意了。”

袁宁经商的能耐突出,收服人心的手段也不错,从休宁袁家来的那位族兄如今已是对袁宁死心塌地了。据说正在写信回族里,介绍他亲近的两个族兄也来投奔袁宁。

日后袁宁在占领市场途中,应该不会怎么缺人手的。

李绒如今也培养出来几分商业敏锐来,“这样就好。在这初期时,你没有其他倚重的合伙‘经销商’,只以宁兄为重,那么宁兄生意做的顺利、我们才能都顺遂。”

合作共赢,休戚与共,就这么个道理。“你说的是。好的是,我们现在一切进展都很顺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