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那时花开 > 第1章 锦溪老宅

那时花开 第1章 锦溪老宅

作者:景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0:04:13 来源:文学城

光绪三十三年的腊月,锦溪的湿冷能钻进骨缝里。

茅家老宅的天井中,那株曾祖手植的石榴树在寒风中瑟缩着光秃的枝丫,底下立着的刻了“榴实盈枝、籽繁嗣旺”朱红字样的石头,此刻也被薄雪覆盖,没了往日的醒目。

七岁的宜秀已经是懂事的年纪,乌黑的头发梳了双髻,穿了一身立领滚细银丝、大襟盘翡翠扣的水红色暗花软缎小袄和同色宽脚棉裤,端着放了两杯热茶的茶案,小心翼翼的穿过回廊,走动时裤脚镶着的白绲边便轻轻荡荡随风飘着。

回廊转过去便是书房,茅老太爷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穿透棉帘:“鸿文,你是长子!传承香火是你的首要之责!兰芝既已不能再育,纳一房妾室,有何不可?难道要看着我茅家长房绝后不成!”

父亲茅鸿文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压抑着痛苦:“爹!儿子读的是圣贤书,懂得‘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兰芝为我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孝敬双亲,并无过错啊!在这个家里她待谁人不好,对哪个宗亲长辈不敬?爹您何苦非要逼着儿子剜她的心?”

“你…你个迂腐的蠢材!让你娶个小,又不是让你休了她!” 茅老太爷的斥骂伴随着拐杖顿地的闷响。

宜秀听了这话顿时红了眼睛,抿起唇,却没有进去,缩在廊柱后。

继祖母陈氏轻缓的声音响起,打着圆场,却像软刀子:“老爷息怒,鸿文是个重情义的孩子。只是…我们茅家也是这锦溪数一数二的人家,这大家族终究讲究个枝繁叶茂。兰芝孝顺、待人好,可是她就不要一个儿子傍身?两个囡囡以后嫁人了也要娘家兄弟撑腰啊。我瞧着周家那姑娘就不错,性子软和,定能与兰芝和睦相处,早日为茅家开枝散叶…” 她口中的周家姑娘,是她娘家的远房侄女。

“我不需要!” 茅鸿文的声音愠怒又倔强:“我和兰芝有宜秀宜慧两个孩子足矣!若这家里容不下兰芝和两个女儿,我们…我们分出去过!”

“放肆!” 茅老太爷勃然大怒,“你敢用分家来威胁你老子!”

“秀儿,怎么在外面冻着不进去?”争吵声引来了人。二婶周氏牵着她的两个儿子走过来,嘴角噙着一丝看热闹的凉薄。她挑帘进屋,扬声,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大哥,都快过年了,何苦惹爹生气呢?多个人伺候,多几个儿子承欢膝下,那不是福气?爹要不是儿子多,我们茅家大儿读书二儿营商三儿种地规矩哪里来的?我们鸿武在外面奔波营商,三弟成日操心那些田里庄稼户的琐碎事,不也是希望茅家越来越好么?说句玩笑话,大哥您要不是有两兄弟忙营生,能安安心心一门心思闭门读书?这就是兄弟多的好处,祖宗留的多子多福石头,还在石榴树下立着呢。大嫂是多明事理的人,偏大哥您这拧着劲儿。”

茅鸿文一时语塞,周氏的话夹枪带棒,他却发作不得。他和二弟三弟不是一个母亲,本就隔了一层。周氏也说的是实情,他确实只管读书,不问营生。可这不是罪过,早些年他中了秀才,更是茅家的得意事儿。只是世道变了,朝廷废了科举。虽说新添了章程叫甄别考试,只要遴选过了,也可以在衙门里担一个一官半职。可是除了国学外,他于算术和格致半点不通,便被甄别出了仕途,忽然就看不见了前程,这两年二弟走南闯北,生意做得却是越来越好,爹也渐渐也不将“鸿文是家里的顶梁柱”这话放在嘴边了。

屋内一片死寂。

楼上东厢房的窗户“哐当”一声被推开,宜秀扭头抬眼看去,母亲沈兰芝煞白的脸出现在窗口,她死死咬着唇,眼眶通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定定瞪着书房的方向,随即又猛地将窗户关上,那声响,像心碎的声音。

宜秀虽然年纪小,却也知道母亲被人欺负了。

忽然茅鸿文一言不发从书房冲出来,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他抬头看了一眼紧闭的东厢房窗户,又看了一眼廊下神色各异的众人,目光最后落在迎面的宜秀身上,低头勉强笑道:“秀秀,好孩子,给阿爷阿婆送茶?”。

“嗯!”宜秀闷声答应了,却抿紧嘴不想说更多的话。

“秀儿,你再不进来茶可凉了。”里面周氏挑开了帘,笑着打趣宜秀。

宜秀没应声,只抿紧嘴巴,挺着背端端正正的端着茶进了屋。

“秀秀来了啊。”茅老太爷看见宜秀进屋,顿时和缓了脸色。宜秀是他第一个孙辈,七夕节落得地,满月的时候摆酒,抱出来已经是粉雕玉琢的玉娃娃,十里八乡来吃酒的人都恭维他,说是天上仙女投的胎,那必须是,怎么不是?

宜秀不吭气,将茶盘放到茶几上,却将第一杯茶敬给了继祖母。

“这茶怎么不让下面人端?我们秀儿真是好孩子。”陈氏笑着接过茶打趣道;“怎不先给爷爷?秀儿还是喜欢阿婆。”

茅老太爷呵呵的笑:“是么?秀秀不喜欢阿爷,喜欢阿婆了?”

宜秀生气茅老太爷还能问出这问题,走到茅老太爷跟前,将两只小手背到身后,只看着他,脆生生大声道:“是,秀秀不喜欢阿爷了,因为阿爷也不喜欢秀秀,阿爷只喜欢男孩!”

茅老太爷顿时变了脸色。

二婶周氏忙拉了一把宜秀:“哎呦,这是什么规矩,秀儿你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事,别瞎参和,一码归一码,阿爷可最疼你!”

祖母陈氏也哄宜秀:“秀儿你可冤枉阿爷了,这么多孙男孙女,阿爷最疼你了,你长这么大,阿爷可是一句重话都舍不得对你说呢,继宗继祖他们哪个不是十天八日的就挨你阿爷一棍子?”

周氏生的继宗只比宜秀小几个月,听了这话却是不服气了,伸着头道:“因为女孩是娇客,迟早是别人家的人,就是客人,所以阿爷才对你最客气!”这本来是每次他在宜秀跟前吃瘪,周氏背地里哄他的话,周氏听了气得,转身就在继宗背上拍了一巴掌,喝道:“茅继宗,你也跟着胡说什么?!”

宜秀终于绷不住了,她也一直以为阿爷最疼她啊,可是阿爷却逼父亲再娶一个,只因为她和妹妹都是女孩,却理所当然的觉得这事和她没点关系。宜秀扁嘴哭了出来,委屈又疑惑:“女孩就不是茅家的人么?”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紧紧盯着茅老太爷,眼泪却扑簌簌的往下落,像断线的珍珠。

茅老太爷年轻的时候也看人这么哭过,那就是茅鸿文的亲娘。

“谁说的!”茅老太爷厉声喝道,重重一掌拍在了茶几上,掀翻了茶案,心里这么多年却第一次有些无力感。儿大不由爷娘,都有自己的成算,鸿文是,鸿武鸿斌何尝不是?连七八岁的娃娃,都是一个不服一个,家和,才能万事兴啊。

茶盏落了地,碎片茶水溅了一地,也溅湿了宜秀的鞋袜。“秀儿,没烫着吧?”周氏连忙俯身抱住宜秀,宜秀却一把挣脱了她,就跑了出去。

“这孩子!”陈氏忍不住抱怨,却连忙噤声转头去看茅老太爷。

茅老太爷长叹口气,微仰起头紧闭双目,眉间挤出了一个大大的川字。

年关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中捱过。爆竹声也驱不散茅宅上空的阴霾。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家宴也吃得冷冷清清。饭后,茅老太爷将所有人都唤到正厅,族老也在座。他仿佛一夜之间老了许多,声音疲惫却带着决断:“树大分枝,人大分家。既然长房去意已决,我也不再强留。”他看了一眼低头不语的陈氏继续道:‘’鸿文分得升州米铺、油坊、醉仙酒楼,城外五十亩水田。鸿武、鸿斌各得…”

宜秀搂着妹妹坐在一堆大人里面,并不清楚正发生的事情意味着什么,她只看到父亲紧握的拳头,指节泛白;看到母亲将头埋得极低,单薄的肩膀微微颤抖;看到二婶周氏眼中掩饰不住的喜色;两个叔叔正襟危坐,目光却放在别处,似乎心思也不在这里;而继祖母陈氏,则垂着眼睑,捻着佛珠,一副悲悯模样,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依旧是照常的笑模样。

分家文书签订那日,茅鸿文按下手印时,手抖得厉害,从此便是另立门户了。到了快走的日子,他在茅家老宅转了一圈,最后去了一次天井,在那株石榴树下站了许久,伸手摩挲着干枯的树皮,喃喃道:“榴实盈枝、籽繁嗣旺…呵…” 笑声里满是涩意。他生于斯,长于斯,年少时也梦想过日后金榜题名,再衣锦还乡。如今却是因为生不出儿子,被逼出户。

宜秀是个小人精,看出父亲样子不开心,便进了东厢房找娘亲和妹妹:“娘,我们真得都要离开茅家,离开锦溪了吗?”

“是啊,我们要去升州城了,升州城啊比锦溪更好更热闹。”正和自己乳娘孟妈妈规整箱笼的沈兰芝停了手,将一双女儿都揽进怀里。茅鸿文为了不娶小,将家里闹了个天翻地覆,闹到了分家。她知道所有人都等着她出来说句话,让茅鸿文纳小,快崩溃时,她甚至怀疑茅鸿文也在等着她点头。可是她不能,她父兄都是获罪横死,她在这世上已经没有再多留恋,只有丈夫女儿了,她不肯,也不愿分丝毫给另一个女人。

可是茅家对她也是有不弃之恩的,当初她父亲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往日里溜须拍马的人都作鸟兽散,茅老太爷却因为受过她父亲点滴恩惠,感恩戴德得让茅鸿文娶了她,即使后来父兄横死,茅老太爷也没轻待过她,茅鸿文更是对她恩爱有加。可是经历过家破人亡,生离死别,她的心,终究是凉了。她可以对所有人都和煦有礼,可内里,她的心气神只够她在意的两个女儿和丈夫了。任谁也不能委屈她两个女儿,就算是曾经仗义接纳她的茅老太爷,甚至对她恩爱有加的茅文鸿。

沈兰芝轻叹口气,安抚的摸了摸两个女儿的头:“你们乖些。”便起身走到院里,站在茅鸿文身后柔声换到:“鸿文……”。

茅鸿文遽然回头,脸上尽是来不及掩去的茫然。

沈兰芝微笑启唇道:“明儿就走了,我想再去给阿爹磕个头。”

茅鸿文恍然:“应该的。”

面对来辞行的儿子媳妇,陈氏嘱托了两句便避了出去。茅老太爷和茅鸿文父子面面相觑,相看两厌。沈兰芝轻轻拽了拽茅鸿文的衣角,便一起恭恭敬敬的给茅老太爷磕了三个头。“阿爹,是媳妇不孝,对不住您老人家,媳妇给您请罪了。”沈兰芝诚心诚意的给茅老太爷告罪。

茅老太爷略眯起眼,打量着跪在地上的沈兰芝:“这事是鸿文的错,与你不相关。”他其实知道自己儿子的命脉捏在了媳妇手里,其实他也知道这也不是他儿子的错。

当初他帮儿子娶的不是同知的女儿,更不是一个快获罪的同知的女儿。当初沈父如溺水的人找浮木一般,求问:“令郎婚配否?”时,他也是听到传闻,也在挣扎怎么找托词时,沈兰芝刚好进去请安,他看了一眼,便知道这就应该是鸿文的媳妇。果然他们夫妻婚后,琴瑟和鸣,恩爱有加,是一对佳儿佳妇。可是万事最忌圆满,也没有圆满。沈兰芝先是几年不孕,他茅家求医问典,找人帮她调理了几年,终于有孕,却是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便坏了身子,再不能生养。

鸿文无男丁,茅家就不能交给长房。他逼鸿文纳小,却对媳妇无话。茅老太爷年轻的时候精通庄稼地里的事,养花种草也是行家。有些株儿颜色一般,但落地就能活,有些株儿颜色格外不同,长在了心尖尖上,便也格外不容易养活。鸿文早早便没了娘,他不想再逼死他媳妇。

一切都是命,茅老太爷黯然偏刻,开口道:“分家……,你们心里也别埋怨爹。”

沈兰芝讶然:“阿爹,这怎么会呢?”

茅鸿文忽然想起妻子是在升州长大的,回去于她许是高兴的事儿,便也松快了些:“是啊,爹您多想了……”

茅老太爷摆手打断了他:“鸿文,你是长子,这茅家原该是交到你手上的。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茅家这根扎在锦溪数百年了,能成为这一方的大姓,靠的不是一个两个惊才绝艳,靠的是祖祖辈辈家训谨明,子嗣绵延。你想关起门来只管自己的小日子,便接不了茅家这担子。分给你的家产不厚也不薄,够你们一家四口安稳过日子了,可是有句话爹要交待你,升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我们茅家在锦溪可以称第二没人排第一,可在升州只是沧海一粟。出门在外谨记夹起尾巴做人。升州的铺子生意都不错,用的也是你娘的娘家人,对你应该忠心,可是你也不能做甩手掌柜,鸿文,从此你是要撑门立户护佑妻儿的!”

茅鸿文此刻多少明白了父亲的心思,便也恭敬道:“是,父亲,儿子都记下了。”

终究是到了临别的时候,马车载着他们几车行装离开茅家老宅时,阖家相送。宜秀搂着懵懂的妹妹宜慧,依偎着爹娘,看着车窗外熟悉的街景一点点后退,消失。锦溪的根,连着那些压抑的、欢快的、争吵的、和谐的、委屈、包容的岁月,仿佛都被车轮碾断,留在了身后。

初春依旧寒冷的天气,前路是陌生的升州,等待他们的,是福是祸?年幼的宜秀无从得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