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谋臣 > 第42章 第42章 君心

谋臣 第42章 第42章 君心

作者:半山听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3:50:43 来源:文学城

他以为自己是对方的战友,是倾盖如故的知己,如今细想才发现,他从未听林修远提起过家人,从未听他说起过故乡。逢年过节,他似乎也总是独自一人,或在翰林院当值,或在凝晖园那方小院里独自看书,未见过他归家省亲。他就像一片无根的浮萍,孑然一身飘荡在这深宫宦海之中。

而这一切的表象的背后是那血腥的过往,是整个家族轰然倒塌发出的悲鸣,是那场烧毁了一切的大火,连同他原本的名字与身份一同化为灰烬,只剩下一个叫林修远的躯壳行走于世间。

他将那只微凉的手握的更紧,天光微熹,透过窗棂照亮榻边二人。

第二日午时过后林修远才悠悠转醒,额间传来温热的触感,他艰难的睁开双眼,只见玄钧手执一方素帕,动作轻柔地为他拭去虚汗。

他张了张口想要说话,喉咙如吞了刀子一般,疼的他一个字也说不出,只能发出嘶哑的气音。

玄钧见他醒来眼底掠过一丝喜色,小心的将他扶起靠坐在床榻边,又为他垫上软枕,端起药碗欲要喂他。

林修远伸出右手接过药碗,皱着眉头一饮而尽。玄钧略感失落,目光不经意间掠过林修远刚被药汤浸润的薄唇,伸手接过空了的药碗放置一旁。

“先生感觉如何?”说着便用手背去试林修远额间温度。

林修远下意识想躲,却因浑身乏力未能避开,嘶哑着声音开口:

“还好,臣这是……怎么了?”

玄钧见温度正常,收回了手:“先生昨夜起了高热,一直烧至后半夜才退去。”

林修远的意识慢慢回笼,原来昨夜那欲将他焚烧殆尽的大火是由高热引起,那些仿若亲历的画面一幕幕在眼前闪过。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也总是做着不一样的梦,有他冲出衣柜去搜寻家人时的一剑穿心,有兄长牵着他的手带他逃了出去,更有甚者,他看着面前的玉冠华服的谢铭两相对峙,相顾无言。

他垂下眼眸,掩去眼底的情绪:“劳殿下费心了。”复又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转移了话题,“几时了?”

“未时三刻。”玄钧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疲惫。

林修远抬眸看向玄钧眼下的乌青:“殿下圣驾已至,该入宫面圣了。”

玄钧点点头,作势起身,林修远又开口:

“殿下,京中流言四起,陛下震怒,臣……昨日与陛下献策,由殿下您彻查苏家旧案。观陛下言行,似有犹豫,殿下切记谨言慎行。”

玄钧才走至门口,猛地回身:“你说什么?!如此冒险的事,你!……”

他两步走回,坐回榻边圈椅上压低了声音,“昨日献策时只有父皇吗?是父皇要杀你?”

林修远摇头:“还有……梁冀。”

玄钧横眉冷竖,眼中杀意尽显,林修远却说:“然殿下不可真查苏家旧案。”

玄钧:“…………”

林修远声音微弱:“陛下此次意不在查案,而是在看,是谁在背后闻风而动,昨日臣斗然献策,夜里就遇袭,若不是陛下出手……”他抬起眼看着强压怒火的玄钧,玄钧已然会意。

玄钧面色阴沉道:“学生知晓了,学生知道该如何处理。”而后声音又放缓了些,替他掖好被角,“先生好生休息。”

说罢起身快步出了屋子,往寝殿更衣入宫,独留林修远一人靠坐在床榻上担忧的望着玄钧离去的背影。

这一切都古怪的异常,背后搅动风云之人又是谁。

昨日流言四起,皇帝便急召了林修远入宫,他跪在冰冷的地砖上听着皇帝不冷不热的试探。

“林卿,今日城中流言,你可听说了?”

林修远声音平稳,可脑中却如一团浆糊似的团在一起,想不通是皇帝新布下的陷阱,还是有人意图浑水摸鱼:“回陛下,臣入宫前,于街市巷陌间,确有听闻些许骇人听闻之语。”

皇帝倚靠在榻,那双平日里尽显帝王威仪的锐利眉眼半阖着,岁月在他脸上刻满了纹路,他忽然咳嗽两声,枯瘦的手握成拳,绷出皮肤下蜿蜒的青筋,声音依旧不咸不淡。

“连林卿都听闻了,看来这流言传播之广远超朕之所料。”

林修远一刻也未敢放松,反而更警惕起来,“流言无稽,荒诞不经,意在扰乱民心。臣以为此等诛心之论,非但污蔑圣听,更是动摇国本之恶行。当务之急是查明流言来源,严惩造谣者,以正视听。”

皇帝颔首,目光紧锁着林修远不放:“那林卿以为,这件事究竟是谁在得利?又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

林修远恭敬垂首:“臣等不敢妄议,然臣以为这流言所指,直指陛下圣德,对臣与七殿下并无益处。”

皇帝忽而一笑,伸手拿过参茶啜饮两口继续道:“你倒是心急,一下把你俩都撇清了。”

“朕上次交代你的事情,你办的很好。林卿觉得,这两件事是否有关联之处?”

林修远沉思片刻:“臣斗胆了”

皇帝:“讲。”

林修远:“京营器械一事虽让太子殿下头痛不已,但臣以为,太子殿下……为人……”他犹豫了一下,斟酌着措辞“为人谨慎,未必有此胆魄。三殿下年轻气盛……难保不会铤而走险,做出些过激的举动……然,此乃臣之拙见,仍需陛下圣心明断。”

皇帝轻笑:“钧儿离京日久,你当真还知道他如何想?”

林修远言辞恳切:“陛下将七殿下托付于臣,臣不敢怠慢,时刻谨记陛下所托。虽殿下不在京中,但臣坚信殿下品性纯良,况且殿下离京日久,又与朝堂涉世未深,恐难有所作为。”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倘若真是七殿下所为,污了陛下圣德,便是臣教导之过,臣愿以死谢罪。”说完又深深叩首。

皇帝换了个姿势,轻哼一声:“话别说太满,你的脑袋,朕暂时安放在你肩上。”

他手指轻敲着榻边,目光望着窗外那湛蓝的天空,似感叹又似询问:“林修远,朕有时真是想不明白,你说老七品性纯良时,究竟是你天真未泯,还是大智若愚。”

林修远只是叩首并不回答,此时门口的太监进来禀报国舅爷梁大人求见,皇帝微微颔首,目光还望着窗外,还沉浸在刚刚自己那番话的思绪中。

来人一袭月白便服,冠发端庄,由内侍引入殿中,先行一大礼后站定,声音沉稳恭敬,与当初刚走出冷宫时瘦弱怯懦的模样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身姿也愈发欣长挺拔起来。

“儿臣奉旨回京。叩见父皇,恭请圣安。”

“离京半载,见父皇清减了些,可是近日朝务劳神?儿臣虽在庄田,亦心系父皇安康,望父皇保重圣体。”

“儿臣在怀柔庄田数月,勘验水利、清点粮册,方知民生多艰。今岁春旱,儿臣已督造水车十二具,另垦荒田七十亩……此乃明细册录,请父皇过目。”

玄钧兀自说了半晌都没见皇帝回应,他抬首看着出神的皇帝轻声呼唤道:“父皇?”

皇帝恍然收回昨日思绪,坐直些许,刚要开口又轻咳两声:“老七,平身吧。朕听闻你昨夜遇险,险些遭了歹人的毒手?伤势如何?可曾受惊?”

玄钧神色不变:“回父皇,昨夜事发突然,若非林先生舍身相护,儿臣恐已难见天颜。”

皇帝拿过玄钧递来的账册细看,状似随意的问询:“嗯,无事便好。听刑部说案发地点在京城西南的一条巷道里,离你府邸不远。朕记得旨意是命你今日抵京。怎么昨夜便到了?可是庄子上出了什么急务?”

玄钧姿态更低:“回父皇,儿臣不敢隐瞒。庄上事务虽已大致妥帖,儿臣核该按旨意归京,然儿臣却在昨日午时过后收到了一张字条。儿臣惊惧难安放心不下父皇安危,这才摒弃车驾日夜兼程返京。行至南巷时,偶遇林先生车架,儿臣想问询林先生真伪,岂料异变突生,几个黑衣人手持利刃直奔儿臣而来,林先生为护儿臣,左臂为利刃所创,失血甚多,又因惊悸引发高热,至今昏迷未醒……儿臣心中实在难安。”他从袖中摸出一字条递给皇帝,那字条小小一张,字迹潦草难辨,看起来写的急切,上方只草草的写着六字‘京中波澜再起’。

“此事一切皆由儿臣轻信歹人,未遵旨意擅自提前回京,险些酿成大祸,还请父皇降罪。”

他这话说的滴水不漏就是皇帝也听不出真假,他捻着那张纸条看了又看,直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他疲惫的抬手揉按,玄钧见他面色不佳忙问询:“父皇可是身体不适?”转头就对着门外的内侍喊道,“快传太医!”

皇帝抬手阻止,“不必。”那内侍刚抬步小跑又被皇帝的命令阻止,只好静立在一旁。

他又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变化颇大的儿子,和蔼的一笑:“还得再练练,这么点诱饵便引的你方寸大乱,抗旨夜奔。身为皇子,行事当以稳为重,不可因一纸来路不明的字条便自乱阵脚。钧儿,你可知罪?”

玄钧:“儿臣知罪,儿臣日行事后定当反复思量,慎之又慎。”

皇帝颔首:“你关心则乱,朕可以体谅你这份孝心,但下不为例。”不等玄钧回复,他接着道,“京中流言可听说了?”

玄钧顿时冷汗涔涔,今日的述职,到了这会才是最关键的时候。

“儿臣今日确在街巷间听闻些许狂悖逆语。儿臣虽身为苏家血脉,然先为臣子后为苏家人。”

“儿臣离京半载,虽躬耕田亩,却无一日不感念父皇圣德。苏家旧案,自有父皇圣裁公断,此等诛心之言荒诞不经。儿臣闻之唯有震怒,如今有奸人捏造此等谣言,非但要撼动国本,更是要离间天家父子!儿臣恳请父皇彻查源头,揪出真凶,以儆效尤,以安天下!”

皇帝:“嗯,你能如此想,甚好。”而后他的表情又玩味了起来,“林卿没同你说些什么?”

玄钧:“林先生伤势过重还未转醒……”

皇帝颔首:“你这先生昨日跟朕谏言,由你负责彻查此番流言及……其背后所指的旧案。”

玄钧愕然抬首,满眼的不可置信:“什么?!先生怎么会……”随即他一撩下摆跪了下去,声音郑重而诚恳,“此案干系重大,绝非儿臣所能干涉!还请父皇三思。”

皇帝俯视着地上的玄钧,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两下,“这么说,林卿是看错人了?”

转而他话锋一转,已有了决断之意:“其实林卿所言,并不无道理。”

“流言如毒,攻心为上。它所伤的,不仅是朕的声誉,更是这朝堂的根基,天下的安稳!寻常朝臣去查,或畏于权贵,或困于党争,难免束手束脚,顾此失彼。但你去查,则不同。”

“此事朕已有思量。便由你与刑部一同办理。朕要看看,究竟是谁,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行此魑魅魍魉之举!也好让你历练历练,我会指派锦衣卫指挥同知张烈协助你,有不懂的可以问他。”

“然,此案意在查清主使,安天下民心。玄钧,你可明白?”

玄钧:“儿臣……明白。儿臣谨遵父皇谕示,以安定民心为首务,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

退出御书房后,玄钧松开了紧握的双手,指节上的板纸被他捏的汗湿,深深的勒进皮肉中,留下一个触目的压痕,他看着那红的发紫的痕迹,眸光冰冷。

那日书房的争吵,林修远失态的让他不要追查,原意在此。林修远当然绝口不提的压力来自最高权柄者的限制,他接受林修远的谏言也非真心纳谏,而是让自己这个苦主之子,亲自来为这桩疑案盖棺定论,亲自将生母家族的冤屈再次埋藏。

此举,何其狠厉,又何其精明!

那人的心中,没有什么骨肉亲情,没有什么沉冤昭雪,只有冷冰冰的权术与制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