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朝状元郎穿到九零年代考大学[古穿今] > 第3章 立志读书

在宁大海期待的目光中,捻了一颗放进嘴里,“爸,这柿子真甜。”

从她受伤以来,这是宁昭第一次喊他爸,宁大海心里门清,她脑子撞坏了,不记得事情,也不记得他这个爸,如今听到她愿意喊爸,心里别提多开心,龇牙傻乐。

宁昭又捻了一颗递到宁大海面前,“爸,您尝尝。”

宁大海笑得合不拢嘴,低头一口全咬下去,充沛的汁水瞬间在嘴里炸开,太甜了。

宁昭在他低头咬柿子时,顺势把他头发上的荆棘刺一个个拿下来,他额头还出血了,得回去消毒。

宁大海和他一起走在田间小路,对这点小伤不甚在意。

宁昭三十岁的灵魂,头一次有了小孩子脾气,“夫安全者,身之常所须也。”

宁大海听不懂,只觉得宁昭站着不动,教育他的样子很受用,直点头,跟在她身后往家赶。

到了家,太阳已经完全下山,小屋里窗户不够明亮,黑漆漆的,借着外头的月光,宁大海点起灶台,他不让宁昭帮忙,宁昭也不愿看他一个人忙,抱着一捆柴,一屁股坐在灶下,开始烧火。

宁昭不是什么贵族少爷,早年丧父丧母,除了读书外,他还要学会洗衣做饭照顾自己,这样才能剩下银子赶考,烧火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宁大海简单烧了一个菜,有荤有素,一斤肉加上冬瓜烧了满满一大盆,在这个家家吃不上肉的年代已经算美味佳肴。

宁昭吃得心满意足,吃完饭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宁大海这次死活不让她洗碗,宁昭也感觉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只好从命,乖乖泡起脚。

桐乡的冬季空气湿湿度大,舒舒服服泡个脚别提多惬意,躺在床上昏昏欲睡,宁昭打起精神,开始盘算家里收支。

据她观察,这个乡里的人也才刚刚吃饱饭,生活水平算不上高,她家只靠宁大海在镇上盘下了一个小吃店,卖卖早点和午饭,赚的也不算少,但原主之前是个大手大脚花钱的主,三天两头从店里拿钱,宁大海又宠着她,所以没存下几个钱。

她在心里默默记着账,算了下自己住院的花销,估摸着把宁大海的老底都掏空了。

读书是很费钱的事,她现在要省钱,还要帮宁大海学会理财,这才能让她没有后顾之忧读书。

想着想着困意来袭,朦朦胧胧中宁昭睡着了,这一觉睡得很舒适,除夕这天早早就起床,宁大海洗漱时看见她还吓了一跳。

赖床的懒汉破天荒地起大早,宁大海都以为她脑子是彻底坏了,都打算往后多存钱,为她早做打算。

在床上躺了这么久,好不容易可以活动了,她又恢复上辈子的习惯,晨起打打太极,练练五禽戏。

拥有好的身体才能全身心投入科考,不至于倒在考场上,即便现在的科考方式变了,她也认为身体健康是为第一要素。

练了一个小时,身体微微发热,宁昭终于结束,她拎着牙膏牙刷开始洗漱,感叹现在的生活用品大大方便了百姓,她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简单吃过早饭,宁大海就带着宁昭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杀鱼洗肉,摘菜,她们家没有种地养猪,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从老乡那买的,弄起来也不麻烦。

宁昭熟练地一一洗净切好,动作利索干净地像个老手,宁大海诧异之余,想到她撞坏的脑子,只觉得天意弄人,这也算因祸得福了。

父女两人贴对联时,曲护士拎着一只鸡赶来,“宁叔,给您送只鸡,杀好洗净了,晚上炖给小昭补补。”

村里除了过年,就是坐月子也舍不得杀鸡,百姓刚经历过灾荒没几年,人才刚吃饱,也没点油水,哪里有余粮喂鸡,乡里几户养鸡的村民也是拿来卖钱的,舍不得吃。

宁昭还听孙红梅说,过年的大鸡腿要一天天轮下来,来客就摆着,不是给吃的,纯给看的,过了十五,都快馊了,一家的主力劳动者才能分着吃。

前几天在医院,曲护士就给宁昭送了一次排骨汤,她那时以为这里的经济条件就是这样好,吃得心安理得,后来宁大海告诉她,这是曲护士一年的肉量,全炖给她吃了,宁昭心里有愧,现在她又送来如此贵重的鸡肉,当然不能接受。

曲护士硬塞给她,佯装生气,“给你补身子用的,又不是天天给你吃,等你腿脚好了,想吃都吃不着。”

宁昭不接,宁大海从凳子上下来,“拿着吧,她犟,你不要她能犟一天。”

曲护士笑出声,把这只不大的老公鸡递过去,宁大海转身,从洗净的猪肉中挑了差不多一斤肥肉,用盘子装好,走过去,塞给曲护士。

“家里肉买多了,这一斤你拿走,还能熬点猪油,上次你把肥肉全换成了排骨炖给这小子,过年怎么能没点荤腥。”

曲护士死活不接,转头要走,宁昭拦在身前劝道,“曲姨,您拿着吧,等会打翻了盘子,肉就脏了,多可惜。”

宁大海也说,“拿着,又不是给你一个人吃的,孝敬大娘,过年我让她吃点荤腥怎么了。”

不容分说,强势地塞进曲护士怀里,曲护士真怕肉掉地上弄脏,抱着肉盘,埋怨两人切的太多了。

“家里还有一斤呢,昨天肉多,我抢到两斤,够打膘了。”

曲护士这才放下心来,临走还说,“等我熬了猪油,给你们爷俩送些来。”

宁大海憨笑,这年代,猪油可太珍贵了,这两斤肥膘的猪肉还是他托老友排了好久才抢到。

昨天吃的肉差不多一斤,如今家里还剩下一小块瘦肉,加上这只鸡,晚上炖炖,留个鸡腿给宁昭她姥,剩下的全给宁昭补身子。

宁大海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宁昭看在眼里,知道他又在打给自己补身体的谋算。

现在家里只剩昨晚一点猪肉炖冬瓜,然后就只有这只鸡是荤腥了,瘦肉在这个油水匮乏的年代除了耗油什么用处也没有,还不如不要。

曲护士走后,父女两人把剩下的对联贴好,拾掇拾掇,宁大海开始准备年夜饭了,虽不富裕,可宁大海还是准备了三菜一汤,一只炖鸡,一盘白菜,一盘红烧鱼,一道瘦肉西红柿蛋汤,也算荤素搭配年年有余了。

菜不多,时间也充裕,宁昭就被赶出厨房,宁大海嫌她添乱,让她自己出去玩会。

宁昭无奈,不过到了这里也有小十天了,她还没看过这边的书本,这些天她想了很多,这里没有男女大防,不限制女子读书,那她以后肯定还是要继续读书的,即便不能走仕途,读个本科将来包分配混个铁饭碗也还是可以的。

宁昭在房间的简易书桌上看到一个背包,从里面翻出几本书,还有一个长方体盒子,书本封面很奇怪,色彩鲜明,绘画传神,她竟看不出是哪家大作,文字和大明时期的楷体也有区别。

宁昭心头升起一股不安感。

果不其然,翻开书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文字,颇有些熟悉感,但她都不认识,心沉了半截,宁昭不死心,又翻开一本,其中的算筹让她心头巨跳。

这和她在幻方所学的数字一样,在淮安做知府时,民间商人与外来者贸易多用此数字。

她仔细翻看许久,发现其中大部分文字和楷体形似,有些简化,但数字的书写还是和万历年一样,这说明这方世界的文化并没有脱离大明。

古往今来,从大秦到大明,字体的改变是随历史变迁的,也许这也是当今世界的一种主流字体,说不定如今还是大明的后世。

这太不可思议了!

宁昭合上书本,陷入沉思,久久不能平静。

“端菜了。”

宁大海一声呼唤拉回她的思绪,宁昭一激灵,从椅子上站起身,恍惚间才看清,这不是她的知府案板,她应了一声,走出去。

桐乡吃年夜饭不复杂,摆上碗筷,祭祖,再放个鞭炮就可以吃了,但宁家多了一道程序,宁大海信观音,年三十祭祖后,他还要等个整点烧香,烧完香磕完头才可以吃。

在一声声噼里啪啦中宁昭终于辞去旧身,父女俩相视一笑,随即而来的是村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乡亲们都站在门口笑迎新年。

宁昭看了一会,她三十岁的芯子,没兴趣和同龄的小伙伴一样出去捡鞭炮,溜进屋里,坐在宁大海为她准备好的火桶里,舒舒服服烤火,待宁大海烧完香,宁昭搓着手在观音像前老老实实磕了三个响头。

她原是坚定的非志异论,如今发生这么多光怪陆离的事,她对鬼神的敬仰愈发虔诚。

吃完饭,宁昭收到宁大海的封红,着实不少,新年里,宁昭没有推辞,按照大明的礼节给宁大海行了个跪拜父亲的大礼。

她前世就没有父亲,今生占了她人身份变成女子,反而得到父亲全部的疼爱,这种被人捧在手心的珍视感,她格外珍惜,总担心一觉醒来,一切不过黄粱一梦。

如今,她越来越不舍得离开这方世界。

宁大海没见过这种礼节,但他是开心的,女儿懂得感恩,这是好事,可高兴着心里陡然升起一股悲伤,宁昭的懂事是跳楼换来的,如今才过去九天,她整个人就大变样,以前认识她的人再见到她,哪里还能认得出来。

宁大海突然问,“小昭,翻过年,明天你就11岁了,年龄太小,除了读书,你也不能上街上鬼混吧,总得干点正经事。”

除了11岁年龄太小宁昭不认同,其他的她是非常认同的,11岁,宁朝已经在考举人了。

“要我说,你还是继续上学,学不会也没事,混个初中学历,不用像爸一样文盲,毕业了爸给你找个老师傅,教你修车,前几天你不是喜欢摩托车嘛,等你学会,爸送给你。”

宁昭摇头拒绝,“不,我不学修车。”

宁大海诧异,不学修车,难道她想继承他的衣钵?

宁昭把心中的想法和宁大海摊牌,“我要上学,考大学,读本科,将来分配工作,我带您一起走出农村。”

这比继承衣钵更让宁大海诧异,问,“你今天看过书没?”

宁昭点头。

“感觉怎么样?”

宁昭老实交代,“不认识。”

“但我可以学,以前是我混,跳楼的那一瞬间我就后悔了,我发誓,只要我活下来就一定好好学习。”宁昭怕他不让自己上学,说得真挚,“爸,我真的改了,以前没认真学,拜完年,我就开始学习。”

宁大海久久不语,宁昭这段时间确实变了很多,又懂事又听话,他也没听到吵着要去谢继之家了,好像真的改过一样,想起那一张张三分的试卷,宁大海咬咬牙,一狠心,答应了下来。

最后一次,不成就送她学手艺,哪怕是继承他的衣钵也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