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明朝花落知多少 > 第12章 第十二节

明朝花落知多少 第12章 第十二节

作者:prophet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28 11:37:10 来源:文学城

夏去秋来,朔风转凉。

自南城一路向西疾行三十里外,便到了京郊军营。此地是朱翊钧选得址,原先一大片是武清侯李伟搜刮京郊良田得来的庄园。几年前朱翊钧借口不法事,削夺太后政柄时,也顺势斥责李伟侵害民田,夺地留爵,统统收回做了皇庄。以至于东宫归政之后,朱翊钧平日里去慈宁宫晨昏省定,李太后都决不主动看他一眼。

马车里朱翊钧闭目养神,张贤正襟危坐,竟是无话。

离营一里外,远望就见一个戚字的旗帜高高飘扬,马车只停下了片刻,陈矩递上一块玉牌,检查后才放行。走了没多远,便有好几回被拦下。张贤透过车帘,见五步一哨,十尺一岗,把守极为森严。终于来到营地门口,朱翊钧同他下了马车,却不先走向片由木栏围起的重重军帐,而是伸手一指那顶高高的中军营帐,对张贤道:“你去会会戚继光,朕就不去了。”

张贤一怔,称是后,心中却泛起惊涛骇浪。

身前一身短谒戎装朱翊钧脚步一拐,朝东侧隐约传来喊声的操练场行去。陈矩连忙对周边人使了一个眼色,对张贤一拱手,匆匆追上皇帝。

“大人,请吧。”边上一位身着铠甲的将领抱了抱拳。张贤目送朱翊钧消失,转过头时,神色已恢复如初道:“有劳将军了,请。”

脚踏砾石,穿过营房,军中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股肃杀。一路有人相随,到了门口,亲兵帮张贤掀开帐帘,却见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将军正坐在军帐中央的虎皮椅上,身上穿着白银锁子甲,红色披风挂在右边木架上,大营左边则搁着一柄精铁长枪,因是皇帝御赐,之上覆着黄锦。见有人入内,便抬起头来,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张贤心底一震,勉强压下思绪,低头掩袖行礼道:“见过戚帅。”

戚继光爽朗一笑,颇为温和地道:“不必多礼,此处是军营,倒没这么多繁文缛节,先坐吧。”说着指了指眼前的椅子。

张贤走近坐下,听见戚继光又问:“戚某不在朝中行走多年,许久不见年轻俊杰,敢问大人是?”

张贤抬起头来打量着他,见戚继光虽仍精神矍铄,却掩盖不住眉间疲惫。廉颇终是老矣。望见故将白鬓苍然,张贤忽觉心中翻转的千言万语,只余下一片伤怀。

他答道:“在下新科进士张贤,草字孟龄,现拔翰林院庶吉士。”

戚继光拢了拢白须,若有所思得看着他。

张贤不免想起,昔日二人信件往来,殊为密切,他入阁后,不顾朝野反对,将北方燕蓟重地托付给谭纶、戚继光二人。可惜谭纶于万历五年早早病逝,军国重任,便统统压在戚继光的担子上。而这位曾经扫清东南倭寇的名将不负重托,踏踏实实得拱卫了北国安定长达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这是何等功绩。

回京后,张贤曾想过是否来拜见这位旧属…最终仍作罢。却不曾料朱翊钧今日却把他带了过来。

而朱翊钧又有什么用意?想到此,张贤的心里不由划过一丝凉意。

戚继光道:“既然如此,我便称你一声小友吧。”张贤行礼推却道:“实不敢当。戚帅威震寰宇,仆亦闻名已久。”戚继光笑了笑,示意人端上茶来,端详着张贤神态间从容不迫,隐隐有一丝似曾相识。便问道:“小友今日来我军中,见之如何?”

张贤称赞道:“纪律严明,几近细柳。”

昔日周亚夫治军严明,连汉文帝巡细柳营时,也拦于营外一里下马。闻言戚继光心中高兴,颇为受用,却推脱了去:“戚某哪里比得上条侯,小友既知兵事,那依你来看,这用兵之道在乎何?”

“治军,首在令行禁止,其次赏罚分明,先为不可胜,而后可以胜之。”

戚继光一怔,大笑道:“好,小友所言,果真见识洞卓!”

张贤却不置可否,微微一笑,曾经戚继光与他的书信间屡屡谈及此事,他只不过是说了对方的心底话。而见张贤蕴籍温良,气度修然,戚继光忽然长长叹息。

“戚帅,何故太息?”

戚继光看了他一眼,脸上略过一丝欣赏之色,道:“我与你一见如故,但叹息朝廷有小友年轻英才,我却垂垂老矣。虽蒙圣上隆恩,朝廷倚任,终是暮朽之人,脱发落齿,仍然恋位不去。陡让他人笑话。”

张贤一讶,心下一转,倒未想戚继光以为他是皇帝派上前来的,故而拐弯抹角得请求致仕。

实则两人心底都清楚,戚继光能有今日成就,发挥他的全部将才,坐重兵而不为朝廷所忌,都离不开张居正的鼎力支持。他曾对张居正谦卑至极,感其知遇之恩;而张居正亦对他照顾有加,托人书信嘱托,殷切之情,溢于言表。官场上凡与戚继光作对的文官,大多不动声色得被除了去。因而张居正去国后,戚继光见朝中局势大变,便才想抽身而去。

张贤却劝道:“昔日听戚帅有诗云,‘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世间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戚继光一讶,眼中泛起精光,话到这个份上,本也不必说的太透。后来又见张贤神色里,屡屡望向帘外,心念一转,试探地问道:“小友可是挂念皇上?”

张贤神色一动,请他告之。

戚继光却摆摆手:“若是如此,小友不必担忧。每次皇上来巡营,都是这般。”

张贤奇道:“皇上巡营却不来见戚帅?”

“初次来时见了,后来皇上说道,来此地,是为了瞧瞧新军的兵士们训练如何。让我安心军务,不得出门相迎,否则军法处置。一来二去,便成了惯例,我也不敢违背。每次皇上都要呆一晌午,同他们吃完饭方回去。此刻,皇上应正与那些新兵们一体共事,观演武场呢。”

张贤有些失语,半晌道:“可皇上在此地间的龙体安危……大为不妥。”

戚继光亦是苦笑,朝张贤拱手道:“如若小友能劝说皇上,熄了此念头,戚某感激不尽。”

张贤只好也与他相对拱手苦笑。

若是真能说动朱翊钧,他又哪里还会被一头雾水得带来此地。如今想来,小皇帝似果真变了个人,张贤知晓,若是往日那个奉圣贤书,爱惜自身的皇帝,绝对不会做出微服私访,与士兵其乐融融的事。不知怎么,张贤心中无奈之余,竟也觉得有几分陌生。

张居正待万历除了师生,大约真有那么一份待如亲子的念头。但世间历来讲究严父严师,便因此,他也从未将那份爱护说出口中。但却就见朱翊钧渐渐长大,与他越发疏远,后来敬变作畏,爱变作恨,那抹垂头间不经意飘过的戾色,终究让张居正明白,他已经再无退路。只能逼着朝局,义无反顾得走向那终点。

戚继光眼神落在他的身上,张贤觉察到其中的那份猜测。

而小皇帝为何又允许他来见戚继光?

张居正原先为翰林时,曾下过苦功,每每寻回京述职的各类关屯边吏,上门请教利害厄塞,方才熟知北国兵事局面。后来借重谭戚与俞大猷,为隆万朝苦心缔造了大明的边防体系。但是,凡为人君者,不可能不知道将相和的忌讳。昔日太祖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便是因他与淮西武将功勋串联一气,扣上通倭的大罪。然则执宰天下者,又绝不可以不知兵,这大约也是朱翊钧心中的矛盾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