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筠蕙出生在燕州市燕江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为了生计,她的父母在她出生后不久便离家外出打工,天南地北的到处奔波,为了节省车费,夫妇二人有时候两三年才回一趟家,柳筠蕙在十岁之前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九十年代的燕江还有很多夫妇在拼生儿子,然而柳筠蕙的父母却独独宠爱这一个女儿。
柳父柳母对这个唯一的女儿寄予厚望,从她的名字中就能看出一二。
柳母温柔地抱着还在襁褓中的柳筠蕙,眼神里藏不住的兴奋,“她爸,给咱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柳父虽然在那个年代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但是热爱诗词歌赋,对历史文化颇为痴迷,收藏了很多古籍。
他告诉柳母,“我早就想好了,我想给咱们的女儿取名柳筠蕙。
苏辙有言,‘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我希望女儿既有“翠羽”般超脱世俗的灵秀,又坚守“苍玉”般不为世移的坚韧,取‘筠’字,希望她能有松筠(竹)之节;鲍照说过,‘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取‘蕙’字希望她兰心蕙质,我们的女儿长大成人后会像竹子一样高洁、正直。”
“这个名字好”,柳母宠溺地看着可爱的女儿,“筠蕙,你以后就是爸爸妈妈最爱的筠蕙了。”
每当农活繁忙时,爷爷奶奶便把柳筠蕙放在各家的叔叔婶婶家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柳父柳母生育晚,柳筠蕙和哥哥姐姐们有着五六岁的年龄鸿沟,哥哥姐姐们喜欢的东西,柳筠蕙不喜欢,而柳筠蕙喜欢玩的东西,哥哥姐姐们又觉得幼稚,一来二去,柳筠蕙便很少去找哥哥姐姐们玩耍,在爷爷奶奶不在家时,她就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或者街道上,自己玩耍。
有时候,柳筠蕙希望被人关注,柳母给她买了一个会唱歌的粉红色毛茸兔子玩偶,她喜欢的不得了,时常抱着兔子来到大门口,坐在门口前的大石头上,拍一下兔子,兔子就会唱起歌来。
有时候柳筠蕙会随着兔子的歌声跟着唱起来,骑车路过的人便会寻着歌声望向她的方向,看见人们关注到她,柳筠蕙心里美滋滋的,但是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
偶尔几个亲戚看见后,会调侃两句,“筠蕙,你这么小都会唱歌了啊,唱的真好”,柳筠蕙听到别人在夸她,她会害羞地往家里跑去。
闲来无事时,柳筠蕙会跑进柳父柳母的房间,翻找柳父收藏的古诗词,她记得哥哥姐姐们教过她骆宾王的《咏鹅》,还有《春晓》,《静夜思》等古诗词,她觉得古诗词用几个字就能表现出那么唯美的意境,感到很不可思议。
对一个孩子来说,她着迷于这些她不曾接触过的东西,其他女孩子还在沉迷于过家家,扮公主时,她已经开始磕磕绊绊地读起了唐诗,遇到不会读的字会跑去问哥哥姐姐,会问路过的阿姨,会问所有她抬头看见的第一个人,六岁时她已熟读唐诗三百首。
有一次柳筠蕙摇晃着自己的小脑袋,正好读到初唐诗人卢照邻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跑去找大姐,她的大姐已经读小学六年级了,大姐读着诗句,耐心地给这个最小的妹妹解释起来,“这句诗啊,描写的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你看啊,作者用比目鱼和鸳鸯作比,表达了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柳筠蕙皱着眉头,发问道,“那爱情又是什么?可以吃吗?”
大姐只是摸了摸她的小脑袋,“你长大就知道了,就像诗人说的那样,爱情是一种美好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之疯狂。”
柳筠蕙大为吃惊,“发疯那种吗?”
大姐无奈的摆了摆手,“也许吧,我也不知道。”
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柳筠蕙时常不被人理解,爷爷奶奶觉得她太安静,太孤僻,每每看见她自己在读诗时,会问,“筠蕙,你识字了吗?真能看的懂?”柳筠蕙头也没抬,只是用力的点头。
当她自己在玩耍时,爷爷会走上前去劝说,“筠蕙,隔壁刘叔家的儿子跟你一般大,要不你去他家找他玩会。”听完,柳筠蕙会叉起腰来,“他们都是男孩子,我才不和他们玩。”
爷爷只能无奈的摇摇头,“筠蕙,你这样子可不行,男孩子怎么了,多个朋友多条出路,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多交朋友的重要了。”
奶奶及时劝解,“你跟孩子说这些干什么?小孩子怎么开心就怎么来呗,况且,筠蕙多让人省心啊,等她上学了自然会交朋友了。”
爷爷只能无奈的背过手,出门去了。
整个街道和柳筠蕙同龄的女孩子一个都没有,五六个同龄的全是男孩子,在柳筠蕙的童年里没有一个女孩子和她成为密不可分的好友,就连男孩子也觉得和她玩不到一起。
虽然柳筠蕙从小就体会到了孤独感,但是那时的她,并没有觉得孤独带给她痛苦,反而觉得那是一种清净,一种不被人打扰的悠然自得。
唯一让爷爷奶奶放心的便是柳筠蕙的功课,在哥哥姐姐偶尔的指点下,柳筠蕙对算数、唐诗、音标这些都有了基本的掌握,读书上爷爷逢人就夸,“我这个孙女不知道遗传了谁,从小就这么聪颖,长大了可了得啊。”
看着爷爷以自己为傲,柳筠蕙小小的心灵里便种下了努力学习的种子,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为自己而骄傲。
奶奶更是走哪都带上柳筠蕙,所有见过柳筠蕙的长辈都会夸赞,“这女孩真漂亮,将来一定会是个大美女。”
奶奶打趣道,“说不定,我们筠蕙将来会成为大明星呢。”
虽是玩笑话,但是柳筠蕙确实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让自已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为她带来的友善也带来了恶意。
特别的柳筠蕙深深地吸引了一个男孩子的注意,而这个男孩子的出现让柳筠蕙不再孤独,她也第一次体会到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这个男孩子就是宋锐,那个与柳筠蕙纠缠一生的男人,因为宋锐,柳筠蕙才彻底明白,“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到底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