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第二部 > 第49章 风信

梦千年 第二部 第49章 风信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55:54 来源:文学城

晨风微寒,天色未亮。北地的河尚未尽融,冰层间流动着细微的水声,如琴弦轻弹。

李明书披着浅青披风,独自立在河畔。她的马拴在远处,鬃毛上还沾着昨夜的霜。

她伸手掬起一块残冰,指尖被冻得微红,却仍忍不住笑了笑。

——这一方天地,真与长安不同。那里的花气太浓,风太软,连心思都被裹得不透可这里,风吹来就像在问你:你是谁?你在想什么?

“殿下起得好早。”

身后传来一声温润的笑。她回头,见卢晏之正牵马而来,青衫掩在披氅之下,发间沾了几粒雪,气息清淡如晨雾。

“公子竟也来了?”她微微一愣。

“昨日殿下言要看冰化,晏之不敢失约。”

李明书轻轻一笑,眼底有光:“你倒记得清。”

两人并肩立于河畔。风吹起水面薄冰,裂纹处流出细流,带着低低的声响。天地极静,仿佛连远处的马群都屏住了呼吸。

“在长安时,”明书轻声道,“我总以为天下不过宫墙与御街。可自出此门,才知原来山河这样宽。”

卢晏之微侧目,看着她的侧影。晨光映在她发间,隐隐透出一层暖意。

“殿下能见此宽,便是真正懂天下的人。”

她笑着摇头:“你懂得太多,又太客气。我不过是个被哥哥宠坏的妹妹,哪懂什么天下。”

“可殿下愿行此远路,已胜过许多人。”他顿了顿,语气低缓:“能离宫墙而行一步者,便多一分真意。”

明书怔了怔,忽然低下头去,拢了拢披风。

“卢郎——你总是这样,说得我都不知如何回。”

他微笑,声音如风:“那便不回也罢。”

两人相视一笑,寒风从远处吹来,卷起细碎的雪粒,散在衣袖上,化得极快。

那一瞬,她忽然觉得,这北疆的风,也有几分像卢晏之——冷,却不刺骨;远,却不拒人;能让人清醒,又不舍离开。

远处忽传来一阵笑声。凌瑶与苏鲁娜骑马而来,后头还跟着贺逻鹘。

苏鲁娜扬鞭笑道:“我就说这二人一早便要出来赏冰,果然如此!”

李明书脸一红,转身欲辩,凌瑶却上前笑道:“殿下莫慌,我们只是路过……恰好看见两位在‘观河’。”

她语气温婉,眼中带着几分善意的调笑。

卢晏之微一躬身,神色如常:“多谢王妃体谅,晏之与殿下不过谈地势而已。”

“地势?”苏鲁娜挑眉,“北疆的冰化得好快,情势也化得快——晏之公子怕是不止看地势吧?”

贺逻鹘哈哈一笑,解下腰间的酒囊:“算了算了,别为难这位书生!来,今日风好,便以此为由,夜里设篝火宴,算是替公子洗尘如何?”

李承风闻讯赶来,笑着看向妹妹与卢晏之,眼底深意难明。

“也好——这北地的风大,正好让人清醒。”

夜幕渐起。篝火燃在草原中央,火光映照众人。歌声与胡笳在风中缠绕,烈酒在火光里闪烁,似乎连天地都醉了。

李明书坐在火边,听苏鲁娜唱着突厥旧曲,余光却总落在不远处的青衫身影上。

那人安静地端坐,目光专注于火焰,神情温淡,却不知何时,也抬眼看了她一瞬。

火光在他们眼中交织,像是说不尽的千里旧梦,也像初化的冰,在春风中,悄然融化。

夜深,风渐止,星光垂在天幕,像雪后的河面一样清澈。篝火烧得只剩余烬,红光跳动间,有酒香与歌声的余韵。

李承风独坐火侧,披着玄色狐裘,手中捏着半截银杯。

卢晏之在旁,静静添了一簇柴,火光映上他的青衫,竟显得比白日更安然。

“卢公子,”李承风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探意,“长安那边,可还记得北疆的风?”

卢晏之微笑:“记得。只是北疆的风比我想象的更广。若殿下许我说真话——我想,长安的风太小了。”

李承风看了他一眼,笑意里多了几分赞赏:“敢言,倒与我当年相似。”

“殿下当年若不敢言,也不会有今日北疆之地。”卢晏之语气平缓,眼神却不避,“只不过……晏之非殿下,晏之只是个读书人。”

“读书人?”李承风轻轻一笑,“我看你胸中,怕藏着不止诗书。”

卢晏之神色未变,只道:“读书人若只藏诗书,也枉读书了。”

火光在两人之间微微跃动。那一瞬,李承风似乎看见了当年的自己——锋芒隐在温文之下,礼数中藏着胆魄。

他低声道:“我妹妹信你——我也信她的眼光。北疆虽寒,但我希望你留下几日。”

卢晏之一怔,旋即起身一揖:“殿下信任,晏之不敢辞。”

帐外风声起。李明书本在外头听着,心口“咚”地一跳,几乎撞到帐柱上。

她连忙屏住气,听见哥哥淡淡的笑声传出——“只不过,若你欺她,我便亲自送你回长安。”

卢晏之的声音也随之响起,仍旧温和:“殿下放心,晏之不敢负她。她是天光,我是尘。”

这句话轻轻落地,如雪融于夜。

李明书抿唇,心中忽然一阵酸甜。她想笑,却又不敢;风掠过她的鬓发,带走了一缕火光,也带走了她藏在心底的怦然。

远处的苏鲁娜正同凌瑶低语,见她神色慌乱,轻轻一笑,递过一盏热酒:“我们的小公主,可是被谁的字句烫着了?”

李明书脸一红,摇头不语。

凌瑶轻声笑道:“若真有缘,风自会替你传话。”

风又起,吹得火星飞舞。那一夜,李明书几乎未眠。她在帐中写下一封信——没有称呼,也没有落款,

只有一行小字:“北地无花,唯风作信。若有归期,愿再共听一场冰化之声。”

她把信放进风口的小木盒里,让风带走。

她不知道它能否抵达卢晏之手中,但她相信——那人若真记得北地的风,必能听见她的心意。

长安,夜深如墨,宫灯低垂,烛火映在金漆龙案上,微微跳动。风从殿外吹入,卷起几页奏章,沙沙作响。

李世民独坐,盯着案前那一叠折子。最上方一份,是长孙无忌的手笔:“北镇军饷疑有亏空,请命中使彻查,以肃边政。”

他看了很久,指尖在那一行字上轻敲,神色平静——却安静得可怕。

良久,他低声笑了一下,像是在笑自己,又像是在笑天下。

“肃边政……肃的,是边政,还是朕的儿子?”

他伸手取笔,蘸墨。笔尖在纸上停顿片刻,终于写下七字:“察其心,不察其数。”

墨未干,他却已轻轻放下笔。语气极轻,似自言:“查账之人若真懂这七字,便知朕意。”

内侍小心翼翼地上前,行礼问:“陛下,是派李福前去吗?”

李世民不语,只抬眼望着烛火。

片刻,他淡淡道:“李福忠慎。此去,不可惊北疆军,不可扰燕王政。”语气温和,却无可违逆。

内侍叩首应声:“喏。”

殿中再次归于寂静。烛光摇曳,映出李世民的身影——半是帝王的威仪,半是父亲的孤影。

他伸手按在那份奏折上,缓缓阖眼。良久,喉间低低一叹:“风若不折,终成龙。若折,便是朕亲手毁了他。”

他抬眼看向窗外。月光如霜,洒在宫墙上,照出那片他熟悉的方向——北疆。

那是他儿子的疆土,也是他不敢直视的良心。

夜色低垂,营帐中的火光在风中微微摇曳。

卢晏之独坐案前,案上摊着兵图与策纸,笔旁的铜灯燃得很低。

自到北疆后,他奉命协助燕王整顿边防、修复驿路。昼时见兵,夜间阅卷,然而这一夜,他的心却意外地静不下来。

风自帐外掠入,吹翻了几页文案,也带进一张被雪润湿的信纸。

卢晏之下意识伸手按住,展开一看——那纸上只有寥寥一行字,笔迹纤细,似少女的手笔:北地无花,唯风作信。若有归期,愿再共听一场冰化之声。

字迹微涩,似经了寒风,却笔笔带力。

他凝视良久,眉间那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慢慢浮出。

他当然知道是谁。那日篝火之后,她在帐外的影子,他早已看见。那一双眼,像北地最清的星,藏不住光。

他轻轻叹了口气,将信折好,放入怀中。火光摇曳,他目光渐深。

“殿下若见此信,恐怕要笑我多情了。”他低声喃喃。

他记得她说的第一句话——“卢公子可还记得太学的风?”

他也记得她眼中那份明亮,像初化的冰,清而未泯,冷中带暖。

他从案侧取过琴,指尖轻轻拨弦,琴声不疾不徐,似风行草上,似雪融无声。

营外传来更鼓,万籁俱寂,唯有那一线清音,顺风传出营帐,流入远夜。

火光渐弱,他抬头,看向帐口那一点风动的帘角。那一刻,他忽然有了一个极轻的念头,若这北地的风真能传信,愿它告诉那位小公主:

“我已听见你说的那场冰化之声。”

他将琴放下,复又展开地图。然而笔尖落在纸上,画出的,不是疆界,也不是军阵,而是一朵极小的、未开的花。

定襄之夜,风声如涛。雪原寂静,唯有营火在寒色中微微跳动。

李承风披着玄色斗篷,立于营帐之外,目光越过连营的火线,落在那间孤立的帐幕上。

那是卢晏之的营帐。他来北疆已月余,不言倦,不邀宠,政令清简、行事明快,连老将们都暗暗服气。

然而李承风察觉到——这位范阳公子近来笔下多了“风”“雪”“花”之语,少了“兵”“策”“计”之辞。

他轻叩帐门:“卢卿,未寝?”

帐内的烛光微动,随即传来温和的声音:“殿下请入。”

帐中书卷未整,琴弦未收。火盆里的灰烬还带着一点余温。

卢晏之起身行礼,李承风抬手止他,微微一笑:“孤不是来查营,也非问事。”

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案上一张尚未干透的信纸上。纸上只写了两个字——“北风”。

李承风眉梢一挑,语气淡淡:“北风,可是寄信的风?”

卢晏之怔了怔,眼底闪过一抹慌乱,却很快镇定下来。

“殿下所言,属实。”他微微一笑,依旧文雅从容,“北地多风,信难寄,此言本无他意。”

李承风看着他,未答。他端起桌上那壶温酒,缓缓斟入两盏。

“你我都是风中人。”他低声道,“不同的是,你写风,我却借风而行。”

卢晏之垂眸,接过酒盏,神色一动:“殿下此言——似有深意。”

李承风轻笑,眼神温而锐:“晏之,孤知道你聪明,也知道你有心思。”他顿了顿,语气转柔,“只是——明书还小。”

卢晏之手中的酒微微一颤,随即苦笑:“殿下误会。”

李承风看着他,不言不语。风掠过帐外,拂起两人的衣角。

良久,卢晏之低声道:“她是光亮,殿下。光本无主,风过处,便成思念。”

李承风眸色微变,随即叹了口气:“你说得真像她母亲。”

他举杯一饮而尽,抬眼时,神情已平静。

“晏之,你若真心待她,孤无阻。但——你需记得,她是大唐的女儿,也是孤的妹妹。”

卢晏之郑重起身,拱手一拜:“臣谨记。”

李承风微微一笑,转身欲出。走到帐口时,他忽然回头,看向那盏摇曳的烛光。

“风若传信,孤希望她收到的,除了情意,还有你的克制。”

说罢,他披风一展,踏入夜色之中。风声猎猎,雪花卷起,李承风的背影被月色拉得极长。

帐中,卢晏之久久立于原地。烛火微颤,他低声呢喃:“殿下放心,我明白——风可以传情,但不能伤人。”

他收起那张未寄出的信,投进火中。火光跃起的一瞬,仿佛有风掠过,带走灰烬,也带走那一缕尚未出口的柔情。

夜色深沉,风雪再起。营帐外的旌旗猎猎,火光摇曳。李承风独立在案前,指尖在地图上轻轻滑动。

那是一张手绘的北疆军图,线条极细,连河流走向都分毫不差。

“殿下。”幕僚阿史那协低声进来,神色凝重。

“朝廷遣使,奉旨查军饷与边账……还带有陛下的手谕。”

帐内静了半晌。火光映在李承风的脸上,眉眼清俊如雕,神情却极静。

他伸手接过那封诏,缓缓拆开。一行墨迹,笔力沉稳。他一眼就看出——那不是御笔,而是父亲亲写的手信。

上面只有七个字:“察其心,不察其数。”

承风的手在微微颤,但他很快稳住。他低声读出那行字,唇角泛起一抹几不可见的笑。

“他还是那样。”语气里有无奈,也有温柔。

幕僚犹豫道:“殿下,是否要……提前整理账目?”

承风抬头,神色平淡,语气淡得近乎冷:“不必。”他走向火炉,轻轻将那封诏放入火中。

火光瞬间吞噬了纸页,黑烟卷起。他背对着众人,声音低沉:“父皇若要查我,不会派李福。既然派了李福,便是不查我。若我刻意防备,反而令他寒心。”

阿史那协沉默半晌,终是叹道:“殿下,陛下……终究还是在护您。”

承风微微抬眼,望着那团火光:“护,也是在试。他要我明白,帝王心与父子情,从来不是两回事。”

他语气淡然,却字字如刀。火光映在他眼底,像一抹未尽的雪光——冷,却燃烧着某种倔强。

“备酒。”他忽然开口,语气淡得像夜风。

阿史那协一怔:“殿下,此刻——?”

他转过身,眼底那抹光如同月下寒星:“敬这风,敬这局。父皇落子,我接着走。”

火光一闪,映出燕王单手负在身后,立于帷幕前的身影——孤冷、坚定、锋芒如铁。

他与远在长安的那人,不约而同地,在这一夜微笑。一个在宫灯下,一个在雪原中。他们都知道——这一局,还远未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