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第二部 > 第4章 宿命

梦千年 第二部 第4章 宿命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18:16:02 来源:文学城

武德二年二月,朝议散去,群臣退下,殿中只剩李渊与李世民父子。外头风吹帘动,金色帷帐微微荡起,香烟袅袅。

李渊目光沉稳,看着跪下的李世民,缓缓道:

“世民,你心思缜密、谋略过人,朕甚慰之。只是——你提议与突厥郡主成婚,究竟意在何处?”

李世民抬头,目光沉静如水,却藏着火焰。

“儿臣非为情私,而为国势。”

他一语定调,顿时让李渊微挑眉。

李世民起身,手持一卷地图展开,指尖轻点大漠以北:“突厥分为两部,如今始毕可汗病重,其弟阿史那奚纯乃主和派,能以和为贵。若得其心,北疆可安;若失之,则其三弟阿史那咄苾必趁隙而动。此婚——非儿臣求一女子,而是求百年之稳。”

李渊沉吟良久:“你言有理,但此郡主……毕竟出身异族。朝臣多反对,何以服众?”

李世民沉声一笑,眼神闪过一丝锐光:

“郡主非徒以美闻,她晓兵略,识汉制,曾助儿臣筹策兵马,解围雁门。此女非常人,可助大唐治国安边。”

他顿了顿,语气微转,带着少年罕见的柔意:

“若得此人相伴,儿臣无忧无惧,必将为唐开万世基业。”

李渊微微眯眼,心中既惊且叹——他知儿子志向远大,却从未听过他如此笃定地谈一名女子。

“你是说,她既可为妻,亦可为相?”李渊试探道。

李世民低头拱手:“是。她可为我之贤内助,亦可为大唐之贤臣。”

殿中一阵沉默。

片刻后,李渊缓缓开口:“既如此,朕允之。但此婚,需突厥正式遣使为证,不得私定。”

李世民恭敬叩首:“谨遵圣命。”

当他转身离开时,阳光从殿门斜照而入,照亮他一半的面庞——少年的锐气与隐忍的笑意交织,他知道,棋已落下。

同年二月,始毕可汗已逝,刚刚即位不久的处罗可汗收到唐朝李渊的和亲文书,夜色笼罩突厥王庭,帐中火光跳动,映照在处罗可汗深邃的眼眸里。

他坐于席上,眉头紧锁,看着跪下的女儿。

“舒涵,”他沉声开口,“你自请下嫁大唐太子,究竟意在何处?”

舒涵抬头,神色镇定:“儿不是为己求安,而为国求稳。”

处罗可汗的目光一凛,语气冷了几分:“和亲之事,本是唐人的手段。你可知此去中原,身入他族?他们若反覆无常,谁来护你?”

“父王,”舒涵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和决心:“始毕可汗已逝,部众未稳,东部势紧。唐若愿以和为约,我们得以整军息战,保草原不乱。若拒绝,他们借机东进,我突厥反要自乱。”

处罗可汗沉默片刻,冷冷道:“你以为嫁一人,能换天下安宁?”

舒涵的声音依然平稳,却带着一丝坚决:“儿不敢言能定天下,只愿稳住一隅。此行不是求荣,而是求生路——为父王,也为部众。”

火光映在处罗可汗的脸上,他看着女儿,神情复杂。

“你自幼不爱针线,却爱翻战图。如今倒真成了草原的谋士。”

舒涵低头一笑:“儿若能替父王分一忧,便不负所学。”

处罗可汗微微叹息:“你是我女儿,不是我的臣。若此行有变,叫为父如何自处?”

舒涵抬起头,语气温婉又带着倔强:“父王放心,儿自知分寸,若我能换来突厥与唐的岁月无战,便算此身不枉。”

帐中静了一瞬,只余火焰的劈啪声。

处罗可汗的眉宇间闪过一丝犹豫,随即缓缓点头:“好,既然你已决意,为父不再拦你。但记住——你是突厥的女儿,不是唐人的人。”

舒涵起身,深深一拜:“谨记在心。”

风从帐口灌入,火焰摇了两下。

处罗可汗的声音低沉而远:“去吧,舒涵。愿你所求的和平,不负这片雪原。”

舒涵转身而出,身影被风雪吞没。

那一刻,她不再只是女儿,而是突厥的桥与刃。

几日后,王庭夜深,风声裹着雪。营中火堆渐熄,哨鼓未停。

什钵必自外归,披甲未解,面色凝重。

舒涵正在营帐中批阅文牍,见他神色,抬眼问道:“出了何事?”

什钵必压低声音:“义成公主今夜遣使往东部营地,私下传令,说是我父汗的遗命,要众部推举叔父阿史那咄苾为新主。”

舒涵心头一紧,起身道:“遗命?叔父去世之时,她并不在身侧,怎会有此事?”

“传信的使者言之凿凿,还持有我父王的旧印。”什钵必顿了顿,语气更沉,“若不早止,天亮之前,恐东、西两部皆乱。”

舒涵沉默片刻,转身取披风,语声冷静:“她要借叔父之名,逼父王就范。此事若成,突厥将自乱。她在何处?”

“仍在外帐,与随侍共处。”

舒涵提灯出帐,风雪扑面。她回望一眼帐内的什钵必,眸色深沉。

“二哥,你留守营地,防止消息外泄。此事不宜惊动父王——我去见她。”

三月的北风如刀,割痛脸颊。身后王庭的灯火渐渐暗下去,像极了她心底的冷意和杀机。

留守营地的卫士已调动。消息不会外泄。一切,都在她掌控之中。

义成公主帐外雪未融,风如刀,烛火静燃。舒涵立于席前,披着素裳,神色平静。

义成公主坐在案后,衣饰华丽,神情温柔而从容。她的笑里有几分怜惜,也有几分高傲的冷。

她轻声道:“公主深夜造访,可是为那封密信?”

舒涵不语,只将一枚玉佩放在案上。那是始毕可汗的佩印。

义成公主的笑意微顿。“原来如此……你终于知道了。”

舒涵说道:“你以为我父王不察?你借旧隋之名又借先可汗之名挑乱部族,只为让草原再起战火,好替你那早已死去的天下复仇。”

义成公主缓缓起身,语气依然温柔,却带着刺。

“你可知我为何要这么做?因为天下负了隋,李氏负了我。突厥若不动,隋室血脉便彻底断绝。”

她抬眼看舒涵,笑意忽转冷。

“而你呢?你要嫁给杀我家国之人——你以为这是和平?这是投降。”

烛光摇曳。舒涵的神情极静。她抬眸,眼底有泪光,却不退。

“我嫁他,不是为唐。是为草原。我背负的,不是爱情,是生灵。”

舒涵缓缓上前,声音低而稳。

“你想让天下再起刀兵,但我父王的血不能再流。你要的,是复仇;我要的,是延续。我们的路不同。”

义成公主盯着她,忽然笑了——笑中带着彻骨的哀意。

“延续?舒涵,你以为你能保全谁?那李世民登基之后,突厥还会是什么?你不过是他手中的棋。迟早,他也会弃你。”

舒涵轻轻合上眼,叹息如风。

“也许吧。但哪怕他弃我,我也要先让他有弃我的资格。”

两人目光相接,烛火在中间跳动,像在燃烧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终于,义成公主收回视线,缓缓笑着摇头。

“你赢了,舒涵。你比我更懂如何用命换局。”

风忽然灌入帐中,火焰摇成一线。

烛影里,舒涵的目光淡淡落在义成公主身上,似悲似怜。

“天下的女子,都该由自己决定命运。”

她的声音极轻,却让风都为之一滞。

义成公主闭上眼,泪水滑下。她知道——她的局终结了。

舒涵走出帐门,没有回头。身后,风吹动帘幕,烛台倾斜,火星散落在地,营帐付之一炬,仿佛一场无声的诀别。

雪停了,草原上覆着一层浅霜。她抬头望向那抹光,呼出的气化为白雾,在风里消散。

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在风口上放风筝,总怕线断;而如今,她亲手割断了所有线。

“父王,您该无恙了吧。”

她在心里轻轻说,声音几乎被风卷走。

远处传来马蹄声,有卫士候在帐外。

她神情平静地上马,鬓发被风掠起,眼底却空得像月。

什钵必远远看着她,没有出声。

他心中一动——那一刻,他突然明白,她已不再只是记忆中的妹妹。那个依靠他嬉戏、天真无邪的女孩,已经消失。

眼前的舒涵,是突厥的公主,是草原命运的掌舵者。

舒涵在他身旁停下,淡声道:“那封密令,我已取回。义成公主——不会再有所动。”

什钵必抿唇,想问又止。她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此事不必声张。草原的雪太深,留一点白,便够了。”

风声渐远,马蹄踏过积雪。舒涵的背影被黎明吞没,像一缕剪不断的命运。

两人一路无言地回到王庭。

火光自帐中透出,处罗可汗仍未安寝,案上地图未收。

舒涵行至殿前,俯身施礼。

“父王,东部之乱已平。有人借先可汗遗命行私令,儿已查明。”

处罗可汗抬起头,眼中掠过一抹锋光:“是谁?”

舒涵低头:“是义成公主。她欲以隋旧名义立他人,挑动部族。密信与佩印皆在我处,已无后患。”

处罗可汗沉默半晌,问:“她如何?”

舒涵静静道:“她知罪已伏。”

帐中静得只剩火声。风撩起门帘,吹得地图轻晃。

处罗可汗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了几下,缓缓开口:“此事不传。草原不需再流血。”

舒涵低声应诺:“儿明白。”

处罗可汗望着她,神色复杂:“舒涵,你已长大。你做得对,也做得冷。”

舒涵微微一笑:“若要守一片天,总得有人冷些。”

那一刻,火光在她眼底跳动,像夜色中唯一未灭的星。

四月,天未亮,营地外的风已经起来。

舒涵站在马上,披着白色的狐裘,发间插着一根银羽。她要去的方向,是西南,那里有长安。

什钵必从帐里走出来,没穿战甲,只披了件旧斗篷。风掀起他鬓角的发,带着夜里的寒意。

“走得这么早?”他的声音有些低,像怕惊动什么。

舒涵回头,笑了笑:“风顺,早走些也好。”

他们对视片刻,都没再说话。那沉默里,有太多东西——不舍、骄傲、还有一点无奈的明白。

什钵必走上前,递给她一个用皮绳绑好的小袋子:“这是我母亲留给你的护符。你小时候不肯戴,我替你留到了现在。”

舒涵接过,指尖轻轻摩挲那粗糙的纹理,鼻尖微酸:“我会带着的。”

他点头,声音压得极低:“我知道你要做什么,也知道你不会后悔。只是——”

他顿了顿,喉结动了动,“别太辛苦,好吗?”

舒涵抬眼看他,风吹得她眼角有些湿。

她轻声说:“二哥,我从不觉得自己一个人。”

什钵必笑了,那笑很淡,却让人心碎:“傻丫头。”

他伸手替她整理了披风的领口,像很多年前她还小的时候那样。

然后退后一步。

“去吧,舒涵。风会带你去该去的地方。”

她点头,没再说什么。马蹄轻轻一拨,雪屑飞起,她回头时,什钵必已经站得远远的。

风卷过草原,吹散火堆最后一缕青烟。

他站在风里,看着她的背影一点点远去,直到那身白衣融进天光。

四月,长安的春天总是来得比草原早。

宫墙的朱漆在阳光下明亮刺眼,檐角的金铃随风轻响,像在提醒她:这里是她该回来的地方。

舒涵端坐在殿中,手里捧着那道婚书。

诏书上书写的是她的荣宠——册封突厥公主阿史那舒涵为太子李世民侧妃,赐金百锭,封仪仗,迎入东宫。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那几行字,指甲划到纸面时,发出极轻的声响。

她没哭,也没笑。

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上头的“太子”二字,心口微微发烫。

侍女低声道:“殿下说,迎亲的仪仗将在三日后启程,太子亲自前来。”

舒涵的睫毛动了一下,却依旧平静。

“亲自?”她轻声问。

侍女点头:“是。”

她低声道:“好,我知道了。”

然后,她将婚书轻轻放回案上,动作几乎温柔得像在对待一首曲。

那笑容,淡淡的,却让侍女看得有些发怔。

——那不是欢喜的新娘之笑。那是一种终于抵达宿命的平静。

窗外,宫铃声声。她合上双眼,心底却浮出草原的风。

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还听得见什钵必的声音——那句“别太辛苦,好吗”,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回荡。

她轻声道:“二哥,我不辛苦。只是——有点冷。”

[让我康康]我的cp终于修成正果,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宿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宿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