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第二部 > 第2章 秘密

梦千年 第二部 第2章 秘密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18:16:02 来源:文学城

十二月二十一日清晨,李建成寝殿内的烛火像受惊的鸟,忽明忽暗。殿门外,一队侍卫面色苍白,衣袍被夜风撩动却无心整理。宫人们低声而匆忙,声音像被压在了布底下,断断续续。

李渊踏入寝殿时,先是愣住——残香、案几上的棋子、靠枕上的折痕,此刻像是一张破碎的旧画,变成凌乱的片段。李建成斜卧在软榻上,眼睛闭合着,面色蜡黄,却没有痛苦的扭曲,像是被命运轻轻取走了最后的呼吸。

李渊的手在玉笏上用力,一时间碎裂的心绪像被冷风撕成碎屑。他走上前,跪下去,声音干涩而沉重:“建成……建成儿……”

李世民在殿外站得直直的,脸色比夜还冷。呆滞的双眼里有太多复杂的东西——兄长的死、父亲的沉痛、以及不明的真相。

李元吉闻讯而来,脸色刷白,手指在衣袖上无意识地搓动。他的心中既惶恐又焦虑,明白这不仅是兄长的死亡,更是朝局风暴的序幕。

宫中很快传出各种版本:有人说是夜间突发病症;有人说是酒席上误食;还有人低声说起了“暗杀”,谣言像干草上的火星,从屋檐缝里窜出,越过长安的瓦片,直奔朝堂而去。

几日之内,朝中震荡:旧臣谨慎、权贵试探、部曲收紧。李渊对外沉着,命人彻查;对内,他的眼神一次次越过侍从落在李世民身上,像是在衡量一个新的棋子。李世民的沉默像一柄刀,削去外界的喧嚣,也在暗自计划着自己的未来。

真相在夜色里缩成一个不可触及的点。有人在暗处低声祈祷,有人在朝堂上悄悄调整盟友。长安的风继续吹,吹散了烟火,也吹不散那些被历史裹起的疑云。谁握着线索谁就有筹码,但谁也查不到任何线索。

月光像水一样洒在长安城内这间小小客栈的窗外,冷得刺骨,却掩不住舒涵心里的寒意。

“到底值不值得……”舒涵轻声念叨,声音低得连夜风都听不清。风带着长安城的寂静吹进她的衣袖里,像是在提醒她——选择已无法回头。

“这是为了李世民……为了大唐。”她轻声对自己说。理智告诉她这样做是必要的,但心底的空洞像夜色一样无边。权力的味道,比她想象的更苦涩,也更孤独。

手指紧握衣袖,舒涵闭上眼。她并不害怕死亡,她害怕的是——即便活着,她也无法摆脱这一切阴影,无法抹去这份无法言说的孤独与负罪感。

长安的晨光透过宫殿的窗棂,洒在太和殿宽大的地面上,年幼的皇帝杨侑坐在龙椅上,注视着殿下诸位官员们整齐却略显紧张的身影。大丞相李渊的神情沉稳而深沉,手指敲着玉笏,像是在衡量每一个音节和每一个眼神。

“诸位可知,世子之事,朝中不得轻信传闻。”李渊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既不慌乱,也不显示出完全的悲痛。

一名老臣轻轻颔首,道:“唐王世子突发不测,百官震惊。有人传闻宫中或有不轨之事,臣等恐未能分辨真伪。”

李渊的目光一扫全场,冷静而审视:“传闻与真相,朝廷自有查明之法。臣已命兵部、尚书监官各尽其职,彻查一切可疑线索。不可因人言惑乱。”

李世民站在殿侧,衣袍整齐,却无一丝轻松。他的目光在父亲与群臣之间游走,心中涌动着复杂情绪——兄长已去,父亲悲痛未显,而权力的真空正悄然形成。

一名权臣轻声说道:“如今世子已不在,诸位是否当考虑继承之策,以安民心?”他的话未明言,却在无形中透露出试探与野心。

李渊轻轻摆手,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天下安危大于一人之私。继承问题,我自有定夺。任何擅作主张,皆为乱朝之举。”

李世民静静站着,眉眼间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明白,父亲的这番话既是训诫,也是给他一个暗示——机会已经到来,只是时间未至。

殿外,宫人低声传递着命令,风吹动旗帜,殿内气息凝重如水。每一位官员都明白,这一夜之后,朝中格局将不可逆转。权力的天平倾斜了,谁站稳,谁倒下,全凭心智与手腕。

大业十四年正月,冬风未歇,宫阙间的檐角仍挂着前朝余烬的尘。长安的天灰得压人,仿佛整个城都在等待一个尚未揭晓的结局。

舒涵站在宫墙外的回廊,手中提着一盏未点的灯。她知道,这盏灯点与不点,代表的不是光亮,而是立场。

李建成死后不过数旬,朝中已生暗潮。李渊表面沉稳,暗中却频频召见禁卫,收紧内宫巡视;李世民一改往日锋芒,退居幕中,练兵不言,静观其变。两人的每一个举动,都像棋盘上缓缓移动的棋子——看似无声,却可能决定生死。

而舒涵清楚,自己与阿尔腾早已成为局外人。刀出鞘的那夜,他们便不再有退路。她以乐师的身份仍在宫内行走,微笑、演奏、致礼,如常;但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问候,背后都可能藏着怀疑的锋刃。

二月初,她终于得以换上一身寻常青衣,将琵琶用旧布包好,背在肩上。没有人注意她。她走出宫城那一刻,阳光正好照在她的侧脸上——温和、安静,仿佛只是一个要离城的乐人。

阿尔腾已提前安排好出城的路径,从西市的驿路绕行。那条路远、冷、少人,却最安全。两人未再多言,只在长安西门前短暂对视——

无须言谢,也无须告别。

“从今日起,我不是你主。”舒涵低声道,“你也不再是我的刀。”

阿尔腾点头,没有作揖,只深深一礼。那是草原人的诀别。

她的目光越过他,看向那重重城墙,那里有她改写的命运。

马蹄踏雪,尘烟起。长安的城门缓缓在她身后远去,隔绝了喧嚣,也封存了她的秘密。

她知道,李世民会走上他注定的道路;她没有回头,因为她清楚——能安然离开的棋手,才是真正的胜者。

二月下旬的草原依旧寒意未尽,风从远方吹来,卷起细碎的尘土,也吹动舒涵肩上的披风。

她踏下驿马,回到突厥的帐中,熟悉的帐幔和火堆让她感到一丝陌生的安稳——不再像长安那般压迫。

什钵必从火堆旁起身,笑着迎过来,身上还带着未散的鞍革气息。

“你瘦了,”他说,“但眼神比以前更亮了。”

舒涵笑了笑:“长安的风太冷,人容易紧绷。草原的风就好,吹到心里都松了。”

他点点头,递过一碗酥茶,火光映在他眼底。

“你不在的这几个月,”什钵必顿了顿,嘴角有点抑不住的笑意,“我遇到了一个姑娘。”

舒涵抬眼,神情静静的。

“她叫图尔娜,”他接着说,“比你我小一岁,会骑马、会唱歌。她笑起来的时候,连马都停下脚步。”

帐中只剩火堆轻轻的噼啪声。舒涵低声笑了:“二哥,是该有人和你并肩了。”

什钵必摸了摸后颈,有点不自在地笑:“我们啊,打算七月成婚。”

风掠过帐门,掀起一角帘布。舒涵看向外头,远处的草原正被夕阳染成一片金红。

“真好,”她轻声说,“长安的人都忙着算计,只有草原,还记得笑的样子。”

什钵必肩膀略微前倾,眼中带着少年特有的认真:“舒涵,你去长安……有没有见到那个李家少年——李世民?”

舒涵抬头看向他,火光映在她眼底,温柔却带着淡淡的笑意:“长安人多,事也纷乱。至于李世民,我只是见过一面,没能深入交谈。”

什钵必挑了挑眉,嘴角带笑:“一面也好,至少你没走错路。二哥只是担心你,将来……”他顿了顿,声音柔和,“将来要有人陪你,你也得慎重。”

舒涵轻轻笑了,声音平静:“二哥放心,我会自己看清人和事。长安的风再大,也吹不到草原上的我。”

什钵必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就好。你回来了,草原有你,这里才安心。”

舒涵微微一笑,望向远方渐深的夜色:草原的风吹着火光,她心底一片宁静。

而什钵必也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火光摇动,他们的影子落在地毯上,像一片慢慢舒展开的草。

一夜,火堆在夜里烧得正旺,火光在风中跳跃,映出什钵必帐外两道靠得极近的影子。什钵必低声说着什么,图尔娜笑得轻,笑声里带着那种草原少女才有的明亮与羞涩。

舒涵站在不远处,静静看着这一幕。风从他们之间吹过,带来烤肉的香气与草的清凉。那笑声像一条细细的线,从她的心头划过,轻柔,却微微发烫。

她并没有上前,只是在原地停了片刻。

火光照到她的脸上,让那抹笑意看不清是慰藉还是寂静。

她不是不快乐,她只是——忽然明白了自己不会有这样的生活。

她的幸福,永远要藏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

什钵必回头时,正看到她。

“舒涵,怎么一个人在外头?夜凉,回帐吧。”

她笑了笑,语气轻得像风:“看见你们,就像看见春天来了。”

图尔娜红了脸,小声应着,低头去理鬓边的发。什钵必被逗笑,伸手添了柴火,火焰高了一点,照亮三人的脸。

舒涵在火光里坐下,静静听他们说话。

图尔娜讲着草原新出的羊羔,什钵必讲着猎鹰的趣事,舒涵偶尔插一句,声音温柔平稳。夜色渐深,风变得轻了,连天上的星子也似乎在倾听。

她心里忽然有一点安心——所有的笑声,干净、不问算计,也不关风云。

然而,草原之外的世界依旧风云骤变。三月,江都的杨广被杀,隋朝萧皇后远赴突厥避难;

四月,草原上的夜风带着草木的凉意吹过帐外,火光摇曳,映出帐篷斑驳的影子。

舒涵掀开帐帘走进去时,萧皇后正坐在火边,披着一袭褐色毡裘。她抬起头,目光如秋水一般,带着沉静与警觉。

“突厥郡主?”她的语气里有一丝审视,又带着疲惫的威严,“我听他们说,你还年轻。”

舒涵行了一礼,笑意淡淡:“草原的风大,吹得人早些懂事。”

萧皇后看着她片刻,忽然微微一笑,那笑里有冷意也有怜惜:“我以为突厥女子都爱马与弓,不料郡主却会在夜里来看一个亡国之人。”

舒涵目光落在火焰上,语声轻得几乎要被风带走:“我只是想看看……一个帝王之妻是什么模样。”

火光跳了一下。萧皇后沉默良久,才缓缓道:“帝王之妻?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也是最孤独的女人。她的喜怒哀乐,都不属于自己。”

舒涵的眼神柔了,隐隐有光:“那……若她爱那位帝王呢?”

萧皇后抬头看着她,那目光深沉而锐利,像看透了许多岁月的心思:“爱他?那就更该怕了。帝王最不信的,便是‘真心’。他们只信江山。”

风掠过帐门,火光微暗。舒涵直视萧皇后,声音低沉却清晰:“爱他,就是我的选择。剩下的,不属于我。”

萧皇后静静注视她,那一瞬,她看见了那双年轻眼睛里的东西——既不是草原的天真,也不是宫廷的狡黠,而是一种命运将至的沉默。

萧皇后忽然开口,声音轻,却带着那种久居高位的锋利:“你叔父——始必可汗,他要把你嫁给谁?李渊的儿子?还是西突厥的王?”

舒涵指间的动作顿了一下。火焰在她的眼底闪烁,像风要吹灭的光。她轻轻一笑:“嫁人,对突厥的女子来说,是一场盟约,不是选择。”

萧皇后盯着她的神色,微微眯起眼:“你说话的样子,不像一个愿意被命运安排的人。”

舒涵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添了一把柴。火焰倏地高了一些,照亮她的侧脸。她低声道:“我知道。也许有一天,我会像你一样,坐在别人的营帐里,看着自己的国灭亡。”

萧皇后怔了怔,神色微动,似笑非笑:“那你还会爱他吗?”

舒涵的笑意极轻,像风吹过草叶:“会的。若那人是他——”

她顿了顿,轻轻一笑,“我宁愿被吞噬。”

帐外的风渐静,远处传来牧人低低的笛声。两位被命运推到风口的女人隔着火光而坐,一个是被时代抛弃的帝王之妻,一个是将被帝国吞噬的草原公主。

火光摇曳,将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错在地上,她们隔着火光对视,仿佛看见彼此的影子在时间里重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