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 第5章 布局

梦千年 第5章 布局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5:25 来源:文学城

李世民走后我并未返回突厥,而是去了醉香楼,醉香楼的老板实际上是突厥人,我上次在酒楼远远一见他的五官便猜测他并非中原人。于是后来让人调查了一下。

醉香楼的老板名叫穆苏,其实出身突厥部落,少年时随父亲来往晋阳经商,后来父亲死于商路抢劫,他被晋阳当地一位乐坊主人收留。穆苏聪慧机敏,又懂得草原胡乐与中原雅乐之长,渐渐在晋阳立足。

十余年前,他娶了一位晋阳女子为妻——此人出身普通小户,却颇有姿色与才情,温柔善良。她帮他打理生意,也让他彻底扎下根来。因夫妻二人精于经营、擅交际,醉香楼渐渐成为晋阳最负盛名的乐坊酒楼,往来之人有达官贵人,也有江湖豪杰。

穆苏外表看似只是个逐利商人,但骨子里仍旧保留着草原人的直爽与敏锐。

我未说明我的身份,只说是想在中原弹琴,穆老板便收留了我,我打扮一番,戴上面纱,弹起了前世就比较擅长的琵琶,在酒楼的第一场演奏,我弹奏的是现代改写李白诗句的《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我每日都是弹琴、观人,偶尔与胡姬们闲谈,学她们的舞步与歌喉。夜幕下的楼阁灯火如海,香风拂过,琵琶声与丝竹相和,像是把整座城都染上了柔光。我自称李三娘,言谈中没有半点突厥口音,没有人怀疑我的身份。

第十日这一晚,醉香楼比平常热闹得多,原本只是小楼雅集,却因为一曲《九洲同》引来不少达官显贵和江湖才俊。我抱着琵琶,坐在台上,微微低首,指尖轻拨弦音。二胡,笛音,古筝伴奏。琵琶声时而急促如风,时而舒缓如水,像讲述一段江湖往事,又像轻轻触动人心底的柔软。

“今日这曲……妙不可言,听来竟是盛世之音。”楼下有人高声赞叹。

“这曲是何人所作。”有人好奇探问。

醉香楼老板穆苏回应道:“今日的曲已经弹完了,谢谢诸位捧场了。”

第十一日我继续教醉香楼里会弹古筝和琵琶的姑娘弹奏《水龙吟》,我吹笛子。老板亲自拉胡琴。

第十五日,一首胡琴,古筝,笛子,琵琶合奏的水龙吟技惊四座。

晋阳李府书房里,李建成正襟危坐,埋头算着晋阳宫营造的钱款。门口一阵喧哗,三弟李元吉大摇大摆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酒气。

“大哥,我刚从醉香楼回来,听到一首曲子,真是惊心动魄!要不是我亲耳听见,真不敢信有人能弹得这么妙!我真想亲眼瞧瞧这位三娘姑娘的模样”

李建成抬头,瞪了他一眼:“我让你去晋阳宫监工,你倒好,跑去醉香楼喝花酒。姑娘的真容有什么好看的?八成是长得一般,才故作神秘。”

李元吉笑嘻嘻:“哎呀,大哥你不懂。这位姑娘虽说不知道好看不好看,但她每隔几天就来一首新曲,好像都是她自己写的!你说这才叫真本事。下次不晓得又要拿出什么惊艳的曲子来。”

李建成摇摇头:“你啊,就是成天流连勾栏酒肆。倒是世民这几天影儿都没见着,不知跑哪去了。”

李元吉忙接话:“听说啊,二哥跑去救一个叫刘弘基的盗马贼。真是搞不懂,好几天没看到他了。”

话说那日从惠明寺别过之后,李世民心绪难平,暗暗压抑着心中波澜,转而投身于侠士往来之中。

数日后,他在城中与一位旧识相见,那人低声告知:

“世民公子,你可听闻刘弘基之事?他前些时被家人赎出牢狱,亡命江湖,官府到处缉拿,如今正在晋阳城外躲避,以盗马为生。”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震。刘弘基名声他早有耳闻——少时轻侠,性情豪放,虽不守法度,却仗义疏财,颇具江湖义气。他当即决定前去相见。

夜色沉沉,他快马出城,果然在晋阳西郊的一处荒屋中见到刘弘基。只见刘弘基形容消瘦,衣衫破旧,却眼神炯炯。

刘弘基笑道:“听闻晋阳李公子志在四方,今日一见,果然气度非凡。若将来你有用得着弘基的地方,纵使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李世民心下暗喜,此人正是他所需之将,于是与之彻夜长谈,谈论天下大势。自此,二人往来甚密,甚至“出则连骑,入同卧起”,如兄如弟。

然而这几日,为避开官府耳目,李世民常常与刘弘基留宿郊外,直到十日风声过后方才回到晋阳。

回城后,他安顿刘弘基先住到惠明寺,寺中依旧香火缭绕,僧侣来往,但他心心念念的

人却不见踪影。李世民向住持询问,住持淡淡摇头:

“那位姑娘早已离开,多日不见了。”

李世民神情微怔,只觉得胸口一片空落。于是回到李府,父亲此刻正在河东征讨叛军,大哥和三弟正在书房。

李世民推门进来了,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神色:“大哥,我回来了。刘弘基已经让我带回城里了。府中最近还安稳吧?”

李建成见到他,脸色一松,笑道:“世民,你可算回来了!这么巧,我和你三弟刚刚还在说你这几天怎么不见人影呢。”

李世民解释:“我认识的一位侠士在城外遇了点麻烦,城里风声紧,我们躲过了风声才进城。”

李元吉赶紧凑过来:“二哥,你这十天不在,可错过不少热闹!醉香楼来了个神秘姑娘,蒙着面纱,弹琴弹得出神入化,如今整个晋阳都在传呢。”

李世民挑眉:“哦?那她弹的什么曲子这么厉害?”

李元吉眼睛都亮了:“今天新作《水龙吟》!之前还有《清平乐》《九州同》,一首比一首精彩,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二哥,明儿你跟我一起去听听,保准你不虚此行。”

李世民点点头,笑了:“行,那明天我请刘兄一块儿,咱们去醉香楼喝酒听曲。”

李元吉拍手:“好啊!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我点最好的酒,咱们边喝边听,那滋味——啧,赛过神仙!”

李建成忍不住摇头叹气:“你们俩啊,一个天天和江湖人厮混,一个天天就惦记着醉香楼听曲,真是让我操不完的心……”

次日傍晚,风和月明。李世民、李元吉携刘弘基同往醉香楼。

酒楼高挂朱灯,楼前车马熙攘,达官公子、江湖游侠皆聚于此。鼓瑟之声远远传来,酒香伴着丝竹弥漫整条街巷。

三人入楼,便被迎入上座。穆苏亲自出来招待,笑道:

“今日有雅集,几位贵客来的正是时候。”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却早已望向中央的乐台。

片刻后,灯火渐暗,只见一名白衣蒙面女子缓步上前,抱着一柄琵琶。身姿清瘦,眉目半掩,却自有一种安静而清澈的气息。

我轻轻拨弦,开头几声如风卷残云,接着如江水东流,铮铮声韵里带着浩荡与激昂。胡琴与古筝应声而起,笛声悠扬,合奏成曲——正是《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曲奏罢,我缓缓说道。

没有歌喉,却仿佛能在乐声中听见词意,豪情与悲慨在厅堂间回荡。

楼下众人屏息凝神,心神俱震。

有人忍不住低语:“这曲子,若非心怀天下,怎能写得出来?”

李元吉眼睛发亮,不住鼓掌:“好,好极了!这才是惊心动魄之音!”

刘弘基则沉声道:“这姑娘不凡,她胸中定有抱负,绝非寻常艺人。”

而李世民自第一声琵琶起,便怔怔望着台上的白衣女子。

她的身形,他莫名眼熟,她的声音,他更熟悉。

只是那层面纱隔着,让他不敢轻易确认。

李元吉忍不住要起身:“我是太原留守李大人的三公子李元吉,老板可否安排我见见这位三娘姑娘!”

穆苏拦下,笑而不答,声音却带了几分坚定:

“三娘姑娘不私下见客。诸位若是喜欢,来日再听便是。”

李元吉不满,却也不好与穆苏当场争执。

李世民按住弟弟的手,淡淡一笑:“三弟,坐下吧。曲已入心,不必见人。”

说着,他眼底却闪过一抹深深的疑惑与期待。

宴席散罢,醉香楼里渐渐安静下来,丝竹声已歇,只剩楼下零散的客人推杯换盏。烛火摇曳,散发着淡淡的蜡香。穆老板忽然请我到他那里一叙。

一间暗室,点着蜡烛,里面一方桌子,两杯茶盏,穆苏并未落座,只是等待着,见我缓步进来,目光微微一闪,低声道:“郡主请坐,您如今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留在此地并不安全,臣打算亲自送您回突厥。”

我落座,心中一动,抬眼看他:“你怎么会知道我的身份?”

穆苏神色郑重,俯身将左手按在心口,行突厥之礼:“在下冒昧,请郡主恕罪。我托人在突厥查过您的来历……不过真正让我确认的,是玉娘那天看见您随身佩戴的令牌。上面刻着突厥王族的纹饰。她是中原人,自然认不出,但告诉了我。”

我凝视他片刻,茶盏微微倾斜,映出烛光摇动的影子。唇角轻扬,我淡淡道:“无妨,我再过几日就会回去。只是——今日的宾客里,可有太原李府的人?”

穆苏明显松了口气,神色缓和下来,压低声音道:“今日确实来了两位李府公子。郡主可是要与他们相见?”

我不答,低头抿了一口茶,微苦的涩味在口中弥漫。我将茶盏轻放在桌案上,目光转向他,笑意浅浅:“你消息倒是灵通。其实你的身份,我也早有所料。我会出现在醉香楼,本就另有打算。”

穆苏眯了眯眼,神情一凛,却没开口打断。

我缓缓继续道:“我想与你合作。日后,希望你能暗中帮李家二公子李世民,还有刘文静,联络从突厥买马一事。”我轻轻用指尖敲了敲桌面,语气不紧不慢,“醉香楼采买牛羊、葡萄酒,本就是极好的掩护。借此偷运马匹,最合适不过。当然,此事风险极高——”

我说到这里,目光与他对上,眼神深沉,带着几分试探与逼视。片刻后,我低声补上一句:“但我会出重金酬谢。不知,穆老板可愿意?”

穆苏亲自送上香茗,神色凝重,压低了声音:

“郡主方才所言,穆某心中仍有一惑。为何偏要相助李府二公子?晋阳李府几位公子,大公子李建成稳重,三公子李元吉勇悍,郡主为何独看中二公子李世民?”

我拈着茶盏,指尖轻轻摩挲,半晌才道:

“大公子谨慎,却少了几分胸襟;三公子勇悍,却不识大局。唯有二公子,胸中有丘壑,眼中有天下。”

我抬眸,目光如水光般清冷:

“若他将来能掌权,中原与草原,或许还有一线和解之机。突厥不必年年南下,边境也不必再血流成河。”

穆苏神情微动,眼底闪过复杂的光。他沉默片刻,忽然苦笑:

“郡主,你与我一样,都是夹缝中人。既想守护草原的根,又想在中原立足。世事哪有两全之道?”

我定定望着他,语气却坚决:

“正因如此,我才要赌一把。穆老板,你醉香楼通商贾、接豪客,最适合暗中运作。若愿帮忙,我会让二公子和刘文静记你一份大功。将来世事有变,也能有立足之地。”

穆苏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推开半扇窗。外面月色如水,照在他粗犷的面容上。

他胸口微微起伏,似在权衡。

良久,他回过身,手掌贴在心口,以突厥之礼郑重说道:

“好。既然郡主已作此抉择,穆苏愿赌这一局。只望将来无论风云如何,郡主莫要忘了今日之言。”

我微微一笑,举盏与他遥遥相碰:“一言为定。”

烛火间,两人的影子交织在一处,仿佛在黑暗里达成了某种无声契约。

片刻,我轻声道:“还有一事,还需穆老板相助。”

穆苏挑眉:“郡主请讲。”

我将茶盏放下,语气格外缓慢:

“替我安排一次私下的会面,我想见一见李世民。”

穆苏眼神一凛,随即低声应下:“谨遵郡主之命。”

*说明一下:唐代很多非常著名的乐曲都在安史之乱后失传了,包括但不限于《霓凰羽衣曲》《秦王破阵乐》(破阵乐现在可以听原曲是因为曲谱在日本被保存了),所以本文让女主偷了关大洲老师的曲,并不违背不改史设定,请勿过于考据。

*《旧唐书·刘弘基传》

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尝从炀帝征辽东,家贫不能自致,行至汾阴,度已失期当斩,计无所出,遂与同旅屠牛,潜讽吏捕之,系于县狱,岁余,竟以赎论。事解亡命,盗马以供衣食,因至太原。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又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由是大蒙亲礼,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