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梦里红妆 > 第23章 动乱

梦里红妆 第23章 动乱

作者:殷橘柚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5-11-04 11:13:53 来源:文学城

清晨的宫禁雾蒙蒙的,宫道两侧汉白玉石灯柱里的蜡烛还未来得及熄灭,一抹鱼肚白就慢腾腾地翻了起来,在前面引路的宫人提着灯笼,身前身后都是一行三三两两的赴宴之人,共同前往今日摆宴的多极殿。

皇宫太大,宫道太长,白羽走的全身发凉,出马车时拢着一披风严严实实的热气,都逸散在身后的道路上,回去捡也来不及了。

转头一看,牡丹比她冷得还严重,只是维持着礼仪风度没有缩起来。

走了能有两三刻钟那么久,她们终于随着灯笼停在了一处大殿门前。

白羽仰头看到了泼墨挥毫的三个漆金大字——“多极殿”。

太平无事,百岁多极。

求得也不多。

在殿前又等了一刻钟,众人才按照身份地位依次进殿,由宫人带领着去自己的位置安坐下来。

殿内也冷,即使两侧摆放了一排火炉,在这能容纳数百人的空旷大殿里,仍像一瓢滚烫的水泼进了汪洋大海里,连只鱼都烫不熟。

好在热汤热茶先上来了,冷了一早上的王公大臣、贵妇官眷们僵着的脸也慢慢软化下来。

白羽倒了两杯热茶,端起来边喝边暖手,这才有心情观察殿内陈设和坐席位次。她的身份因为慕五十分靠前,再往前面应该就是皇室宗亲,正前方那个最显眼的位置是皇帝坐的,左右两侧应该是太子和太后、皇后,后面就是嫔妃、皇子公主了。

另一边是文武官员和内眷坐席,能进宫赴宴的都是有爵位或者三品以上在京大员,看着都有些年纪了,至于身后的官夫人们,白羽离得远就看不清了。

辰时初,钟鼓楼报时,钟声响彻在皇宫禁内,慢慢扩散至皇城四通八达的御道上,声音传达至整个长安城上空,钟声覆盖的地方就是皇权所辖的宇内。

所有人都到齐了,就剩后宫那几位大人物了,白羽耐心地喝茶等候。先是太子到了,身边跟着内监和东宫官员,白羽见到了入京后就没碰过面的钱方,穿着一身官服,坐在东宫官署的席位上,太子则走向最前方,坐在了左下位置上。

随后,帝后和太后一起入场,太后身边跟着一身金玉装饰的慕五,慕五扶太后入座时,经过白羽的席位,偏头看了她一眼,太后瞧见了笑着拍了拍他的手,慕五立马收回眼神,低头走路。

帝后受完众人礼拜,入座后,宴席迅速摆上,歌舞也开始入场。

白羽饮尽杯中热茶,她知道快轮到她上台唱戏了。

果然,她刚放下杯子,就听座上皇帝问道:“我们小五的未婚妻子在哪坐着呢?上前来给朕瞧瞧。”

自有宫人前来领着白羽去皇帝面前见礼,白羽站定后按照皇后侍女教的礼仪,规规矩矩地给帝后、太后和太子行礼。

皇帝叫了起,白羽站起来抬首垂眼,任人打量,皇后的侍女不让看座上人。

白羽心里正不耐烦,就听见皇帝叫慕五也出列跟她站在一起,让他们俩抬起头来。

白羽抬眼直视座上之人,只见皇帝是个约摸天命之年的中老年男子,身形还算高大健壮,王冠之下的两鬓皆已斑白,看着跟皇后不像是同龄人。面容威严,此刻却展着笑容,他满意地点头,口中说:“不错,如皇后所说是个端正秀丽的姑娘,配得上我们小五。”

皇后看起来也喜气盈盈的,她可能是真的高兴,便也打趣道:“吾怎会骗陛下,小五也是我的孩子,自然是要给他寻这天下最好的女子做妻子,何况他们俩年龄相仿,又有一路同行、生死与共的情谊,这将来啊就是‘少年夫妻老来伴’了。”

“说得是,”皇帝拍了拍皇后的手,思索后道:“两个孩子年龄还小,婚期不如就定在两年后吧,也给小五的府邸留出修缮时间。”

“好啊,白姑娘的娘家远在永州,以吾之见,不如就让她留在京城待嫁吧,就住在慕家。一来熟悉京城风物人情,二来也能经常进宫陪我,与小五也有时间相处,陛下看如何?”

“皇后安排得极好,就依你的想法去办。”

白羽和慕五一句话没说,这夫妻俩都给他们安排好了,白羽在心里“啧”了一声,想着皇后要她住进慕家,这不就是她的娘家,慕五的外祖家吗?

不行,得想个办法赶紧把婚退了,否则真一辈子都离不开京城了。

白羽这厢脑子里计划着退婚,慕五站在她旁边乐呵呵地笑,一直拿眼睛偷瞄她,他想着,白羽日后住进他外祖家,出宫找她玩就方便多了,京城好玩的地方可多着呢!

皇后看着慕五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笑着摇了摇头,把孩子养得太天真单纯了可怎么办?

不过回过头来又想到,罢了,有她和太子在,只要太子能顺利登基,小五就会永远保持这份纯真无邪的心。

皇后说:“陛下让两个孩子都回座吧,以后有的是时间叙话。”

皇帝摆手后,白羽和慕五依次退下,回到各自的座椅上。

白羽刚坐下,牡丹就靠过来说话:“我可陪不了你在这里待两年,明年春操办完凡间的春花宴,我就该回去了,你自己可怎么办?”

白羽摇摇头,低声说:“不会那么久,明年春天之前,我会想办法退掉这场婚约,届时就能离开京城了。”

牡丹扪心自问,有那么容易吗?

刚想问她有什么想法,就看见等了一早上的“主角”上桌了——腊八粥。

这碗粥是桌上饮食中唯一冒着热气的食物,其他菜肴端上桌的时候都是半死不活的,唯独这碗腊八粥有“锅气”。

牡丹二话不说拿起汤勺就是喝,宫中御厨手艺不赖,牡丹尝到了炖的软烂的各色原料,稻米、小米、黄米细滑,红豆、芸豆、绿豆软糯,核桃、栗子、莲子、杏仁、百合、桂圆清甜,红枣、葡萄干、银耳香甜入味,各种食材融合得很好,一口吃下去,全都是丰收的喜悦。

白羽尝过也觉得味道不错,冷了一早上的胃,渐渐暖和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歌舞也欣赏得差不多了,时至巳时末,宴席到这里也就快结束了。

白羽和牡丹坐在一起,欣赏宫宴即将落幕时最后的平静,场中舞姬配合得更加默契,腰肢旋转得几乎要原地起飞,却突然被一声唱和打断,她紧急停下来,白羽都害怕她扭到腰,她却稳稳地落在地上。

紧接着,那唱和的宫人回禀,一个身披甲胄的侍卫上前说:“启奏陛下,吴王殿下回京,言在城外看到了叛军踪迹,臣不敢不来回话,请陛下恕罪!”

叛军竟然在京畿现身了!

殿内凡是听到这个消息的文武百官、皇室宗亲无不起坐惊惶,都指望着皇帝能给他们解决,眼神期盼地望着他。

皇帝也很震惊,他连忙问:“吴王何在?宣他上殿,朕要问清楚,也好让臣民们安心。”

“回禀陛下!”那侍卫一抱拳,朗声道:“吴王殿下已经入城,此刻正在赶来的路上。”

皇帝摆手让他先退下,消息不明,也根本不敢让宴席上这些人走,万一走漏风声,恐怕会引起动荡。

于是,宫宴一切照旧,只是大家都没了玩乐的心思,鸦雀无声地等待吴王给个最后通牒。

时过正午,白羽和牡丹又在宫里用过午饭,刚收拾下去,就听宫人禀报:“吴王觐见!”

殿前阶下,一年轻男子拾阶而上,风尘仆仆地赶来,身穿朱红色衣袍,肩部、肘部和腰腹部褶皱重叠,那是连日以来骑马造成的,颊边和下颌处有黑色胡茬隐隐冒出,眉眼间暗含疲惫之色,明显是赶路辛苦,未洗风尘就来上前跪拜。

此刻,却没人敢说他仪容不整,御前失仪。

都等着听他给叛军踪迹下个定论。

皇帝没让他把见君的礼仪行完,就直接问道:“萧将军说你在城外看到了叛军,是真的吗?叛军果然已到京畿重地了吗?”

吴王收起拜礼,稍微过脑一思,就立马组织了话语,他大手一挥,笑得有些无奈,说:“回父亲,儿子在汉阴走道回京的时候碰到了罪臣娄氏一行,又往前行遇见了青州军押送的几名叛军反贼,谁知‘一传十,十传百’,传到萧将军耳朵里就成了儿子在城外看到了叛军踪迹,这可真是无稽之谈!叛军已被诛灭,我朝长治久安,永保太平!”

“好!好!好!”皇帝一连说了三个好,也不知是说吴王会说话的“好”,还是叛军被诛灭,太平长安的“好”。

总之,吴王出尽风头,领了赏赐无数,而乱传话的萧将军也被军法处置。

既然并无叛军出没,已安民心,延长的宴会到此结束,皇帝点了太子和吴王以及几个重臣去了勤政殿议事,其他人都各自出宫回家。

皇后的侍女圆满完成任务,回宫复命去了。

马车上就白羽和牡丹两个人,说话自在了不少,白羽问牡丹:“叛军的事,你怎么看?”

牡丹抱臂思索:“可能真就像吴王说的那样?他只是遇见了被押送进京的叛军,结果被人误传成看到叛军踪迹,他不敢在大殿上撒谎的吧?”

“可他真要在大殿上实话实说,那才是要命的大罪吧?”白羽说。

牡丹疑虑:“这么说真有叛军?”

白羽摇头,“我不知道,慕五说过青州军抓捕叛军的时候跑了一部分人马,没抓干净,谁知道是不是这些人卷土重来了。”

和她们有同样疑虑的人不在少数,长安城是自古以来的交通要塞,这座城的历史比皇权的历史要悠久得多,生活在其中的人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处事法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有机警的人家已经收拾好了包袱细软,随时准备弃城逃跑。有说“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开玩笑,这是他们李家的江山,说不定叛军来了,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哪还管老百姓的死活。

城中车马人流都维持在一个乱象发生前诡异的平静中,白羽说好要出门看房子的打算也落了空。

等到晚上,四下里安静下来,只有巡夜的士兵马蹄与甲胄发出的声音,响彻在空旷寂静的街道上。

明明是雪夜,却一点风声也没有。

突然,冲天火光自城门□□发,喊打喊杀声渐渐传开来,一切发生得太突然,打了守城士兵一个措手不及。

受了仗刑伤还没好的萧将军被人挖起来指挥战局,又连忙命人给宫里递消息。

客栈里,掌柜的着急忙慌在外面敲响白羽的房门,因为白天的事,白羽和牡丹本来就没睡,此刻听见敲门声,立刻开了门打听消息。

“掌柜的,现在什么情况?”白羽问。

客栈掌柜摸了一把额头急出的汗,说:“叛军开始攻城了,宫里还没得到消息。小人是来请姑娘随我去地下躲一躲,这酒楼地下有个暗道,能直接通往城外,劳姑娘收拾好了去后院稍等片刻,小人还要去通知其他客人。”

老掌柜说完就转头去敲其他人的门,白羽和牡丹没多话,立刻收了包袱去叫杂耍班众人,收拾好后在后院等待。

聚齐后人也不多,总共二十来个人,这酒楼也不是专司住宿,只见掌柜的背了一个箱子,走到墙角后挪开一口坛子,再掀开一块遮盖的木板,下面赫然出现了一个可容一人进出的洞口。

掌柜的点燃一支火折子,率先下了洞,他在底下站稳后出声:“大家依次下来吧,最后一个下来的人,把坛子放在木板上,拉住木板底部的拉环,将洞口恢复原貌。”

白羽听完紧跟着下了地洞,牡丹紧随其后,之后就是贺六和杂耍班众人,最后一个是酒楼的小跑堂,他将洞口恢复后,大家点过人数,跟着掌柜的继续向前走。

甬道的高度和宽度仅容一人通过,白羽跟着掌柜手里的火折子光源走了许久,他才在一片空间更大的耳室前停了下来,举着火折子点亮墙壁上的烛台后,回头对大家说:“这里是一个停留点,大约在皇城西边,不好确定城外是否安全,还是请诸位在此多等两天再出去。”

烛光亮起,白羽才看到这间耳室的全貌。它在通道的水平上又往下挖了两丈余,总体高度有两人高,空间也很大,完全足够容纳这二十几个人。角落里堆放着几个木箱,用防水防潮的油布盖着,也有一些生活用物,还有铁锅和木柴。

掌柜的放下他身后背了一路的箱子,抬手去搬角落里的木箱,一边掀开油布一边说:“这里柴米油盐都齐全,本就是战时储备,我们的人也会时常下来替换新的粮食,大家放心在这里待两天。”

贺六看他搬得辛苦,忙放下手中包裹,帮着他一起收拾,杂耍班几个青壮年也上场了,在掌柜的指挥下搭起了暂时睡觉的床板被褥。

深夜,地下一片静谧无声,也不知现在是什么时辰。牡丹裹着被子靠在白羽身上昏昏欲睡,掌柜的起身看她还没睡,给她旁边的火盆里加了两条炭,白羽低声说:“也不知宫里现在是什么情况?”

掌柜的只当她担心慕五处境,口中安慰道:“姑娘别忧心,贵人们吉人自有天相,夜深了睡吧。”

白羽没再说话,安静地闭上眼。

第二天,依然在地下等待。

其实人在地下对于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此刻是白天还是黑夜,只是睡够了时辰自然就醒,饿了就动手煮饭吃。就这样睡了三次觉,吃过六七顿饭,他们决定换一个停留点。

几人与掌柜的合力把火扑灭,木箱和床板、被褥归置原位,熄了墙壁上烛台,掌柜背上他的箱子,带领大家继续往前走。

这次经过一个耳室停留点,商量过后,他们却没有选择停下,沿着甬道继续往出口走,又走了不知道多久,掌柜的在白羽前面停下,他摸向墙壁上一个凸起的石头,用力扳动,一阵“咔咔”声过后,众人眼前出现一条向上的石阶。

走到石阶尽头,掌柜的推开上面的木板,跨了出去,白羽出来后,映入眼帘的是郊外一所农庄的打谷场。

因为冬日,因为兵祸,因为此地偏僻,周围空无一人。

后面的人一个接一个出来,确定人都出来后,掌柜的重新封好密道出口,转身给他们说此地情况:“这里是酒楼名下的一个庄子,出城百余里,那些人暂时找不到这里,若要离开现在就可以走,若无处可去,可随我们住在庄子上。”

除了杂耍班和几个跑堂伙计,剩下的几位客人都是外地富商,来京城做生意,没想到遇上这场叛乱,好不容易离开,当然是各自回家或去投奔亲故更为便宜,也都一一和掌柜的致谢辞行。

他们走后,掌柜的带领白羽牡丹和杂耍班一行穿过晒谷场,来到一处农舍屋宇前,进门后,掌柜的招呼他们坐下,然后说:“诸位先在这里歇歇脚,庄子里都是我们自己人,稍后会有人送来食物和热汤,我去打探京中消息,回头告知各位,告辞了。”

掌柜的走后,没过多久果然有人送来了餐食和洗漱用的热水,炭火和一应日常用物都有。

房子不大,房间也不多,杂耍班男子彼此挤一挤倒没什么,就是潘大夫这里不好和其他人分在一起,于是她来了白羽和牡丹这里。

洗漱后吃饭的时候,潘大夫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白羽问起,她也只是说心疼自己收集了好多天但没带出来的药材。

白羽听后安慰她:“没关系的,等战乱平息后,我们帮你再收就是了。”

潘大夫听后勉强笑了笑,才又低下头继续进食。

刚才来人后,白羽一打听才知道今日是腊月十一,大约是午后申时,他们在地下待了将近三天时间。

三天,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

吃过饭没多久,掌柜的急匆匆跑来,一进门就给他们诉说外面的情况。

腊月初八夜里,叛军攻城,萧将军带病抵抗,同时使人进宫汇报军情。宫中议事未散,皇帝命禁卫司羽林卫死守京城四门要塞,并派人去京外三十里处调集京畿军里应外合杀退叛军。

腊月初九晨,经过一夜鏖战,守城士兵折损过半,京城四门守卫摇摇欲坠。午时过半,叛军攻破东城门侧门,双方在护城河里一番厮杀,层层叠叠的尸体垒得护城河河水暴涨三尺。是夜,东城门失守,百官劝皇帝退走长安城,走道咸阳,去往陈仓行宫避祸。

派出去调集京畿军的人马仍没有消息传来。

腊月初十晨,南城门失守,皇帝终于坐不住了,带领皇宫众人出逃,留下吴王率领剩余禁卫在城内击杀叛军,让太子带人去京畿军查探情况,若长安城沦陷,则带领京畿军夺回长安都城。

腊月初十夜里,皇宫众人顺利出逃,太子在亲卫的护送下成功突出重围,前往京畿军驻扎地。与此同时,各地勤王军正在统帅将军的带领下赶往京城救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各州突然爆发民乱,随时随地都有人揭竿而起,驻军们一边忙着调派人手赶往京城,一边要派兵镇压暴乱,忙了个四脚朝天。

好消息是太子成功掌控京畿军,重新编排作战计划,预备回京支援。坏消息是吴王不知所踪,京城已被叛军占领,同时有大批叛军人马包围京畿军,人数超京畿军三倍。

今日是腊月十一傍晚,太子被围困京畿军营一天,吴王失踪一天,皇帝出逃一天。

白羽听完,手一抖,手中茶杯不受控制地摔在地上,一碎八瓣。

之前还好好的,她还记得“太平无事,百岁多极”的题词,怎么突然间就江河日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