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孟二姑娘生活日常 > 第2章 想家

孟二姑娘生活日常 第2章 想家

作者:大南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9 12:35:42 来源:文学城

孟玉宁愿意学,高氏乐意教,学制香的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学手艺,是得在人家这里住下的,孟卫行就把闺女的行李从骡车上拿过来。

高氏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和一个七岁的外孙,还雇了个浆洗做饭的媳妇。

外孙没跟他们老两口一起住堂屋,而是单独住了一间西厢房,两间的厢房,正好还余一间,孟玉宁学艺期间就住另外一间。

浆洗媳妇住的是对面柴房。

冯青莲给孟玉宁铺好床铺,新房新家具,住的条件比家里都好,但是孩子第一次离了身边,冯青莲还是不放心。

高氏见冯青莲依依不舍的,就道:“学这个主要在记背上,制作反倒是最容易的,先让孩子在这里熟悉熟悉香料,等记背的时候可以回家记。

制香大多也是根据时令制作,只要制作的时候在这里跟着学,其他时候想在哪都行。”

冯青莲听完果真放心多了。

孟卫行对高氏的态度和行事满意的很,直接道:“以后孩子住这里,就麻烦婶子了,正好我一个表弟在县衙里做衙役,待会我请他过来认认门,以后家里有什么事,也好让他帮忙给照应着。”

高氏听了大喜,赶紧去院子里对守着门店的孙世财喊:“老头子,卫行的表弟待会过来,你去谷丰酒楼要一桌席面回来。”

孙世财麻利的应了。

孟卫行客套道:“自家亲戚,您这么客气做什么!”

高氏:“就是因为自家亲戚,我才没当外人。”

高氏说的情真意切,在这里他们单门独户的,她是真心希望孟卫行就是自家的亲戚。

孟卫行去请表弟的时候带上了孟玉宁。

今日天气晴好,哪怕是春里,临近午时也有点热了,去县衙的路上,孟卫行为闺女挡着阳光,让她走在自己的阴影里。

孟卫行带孩子从来都是这样,孟玉宁小的时候,最喜欢在父亲影子里蹦跳。

那时候年龄小,父亲又高大,不管怎么跳都跳不出父亲的身影。

现在自己长大了,又是在临近午时的时候,孟玉宁觉得自己只需要跳一下,就能跳出父亲的身影。

她在心里跃跃欲试,但是在起跳前,又放弃了。

十三岁了,在这个女孩十五岁就成年的时代,已经算是大姑娘了。

但是古代的人都喜欢说虚岁,出生就是一岁,过个年就算两岁了,孟玉宁又是秋天出生,其实前世这个年龄还在上小学呢!

前世总觉得时光太慢,一心只想着快点长大。

到了今生,时光又太快,小孩子还没当够,就要成大人了!

孟玉宁正感慨幼年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时候,听爹爹跟自己说:“这次我带你认认路,以后你自己在县里,要有什么事直接过来找你表叔就行。”

父亲的表弟叫张大元,他祖母的娘家是孟家庄的,跟自家在门嗣上其实并不近,真要算起来,都不知道是出了几服的表兄弟了。

两家能走动,是因为张大元祖母娘家已经没人了,当年他祖母去世出殡的时候,孟氏族里有人故意刁难张家,祖父看不过,替张家出头说了话,那位老姑奶奶这才顺利出了殡。

自那之后,张大元他爹和祖父就没断了走动,张大元和父亲年龄相仿,血缘虽不近,关系却亲近。

孟玉宁听完父亲的话,应了声:“知道了。”

孟卫行又接着交代:“跟着高婶子学制香,她要真心待你,咱就真心跟人家走动,她要只是面子情,你面上也别表现出来。

不管怎么说,学制香是有门槛的,只看在她把你领进门的份上,你也得记住这份情谊。”

孟玉宁明白,真心走动,就是通家之好守望相助的关系,记住人家的情谊,算是欠了人家的人情,以后对方有事了帮回去,这个人情就算了啦。

父亲为人厚道,高婆婆是外地人,老两口带着个幼年的外孙,家里也没个壮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定居,这要是别人,就把引荐表叔这件事,当成换取对方教自家孩子学手艺的人情了。

但是在爹爹看来,引荐表叔只是举手之劳,更何况人家以后和表叔走动,那是需要备着厚礼的,只是中间引荐一下,实在抵挡不了教手艺的人情。

孟玉宁点头表示明白爹爹的意思。

孟卫行看闺女:“真明白了?”

孟玉宁就道:“我知道爹爹你的意思,出门在外要留个心眼,不能对谁都掏心掏肺的,但是也不能随意与人为敌,要多记别人的好,真要是不好的,远着就是了。”

孟卫行听完就笑了。

妻子总觉得孩子小,舍不得放手,但是孩子大了早晚要出门的,就算这两年不出来,以后也是要出嫁的。

要是老二和她姐姐的性子一样,脾气柔和不与人计较,孟卫行还真不敢让她出来。

但是老二是个不吃亏的,这样的性子出门受不了气,但是只一味的掐尖要强也不好,让她出来一段时间,离了父母身边,她那要强的性子也能学会掩藏了。

孟卫行路上又买了一盒点心,到了县衙小侧门口,先给了门口当差的衙役一盒。

因为他经常来找张大元,和衙门里当差的衙役和小吏们都熟了,过来又从不空手,所以在衙门口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孟卫行把点心递给守门的一个衙役,先对闺女介绍守门的衙役,让她喊了一声叔,然后又问了张大元的行程。

知道张大元今日在东街巡查,父女俩又转去东街,路上孟卫行又跟闺女说了出门在外的处世之道。

这些都是孟玉宁前世从未有人教过,现在父亲教导,孟玉宁都认真记住了。

孙世财去酒楼要的席面送到家,孟玉宁父女俩正好请了张大元过来。

张大元和孟卫行虽然血缘关系远,但是两人在身材上都长的高大。

孟卫行介绍张大元和孙世财夫妻认识,老两口热情招呼着大家入席。

高婆婆都五十多岁了,和张大元他娘年龄相仿,冯青莲又是他表嫂,两家常来常往的,孟玉宁是小辈,对张大元来说和自家孩子没什么区别,所以都没什么需要避嫌的。

一顿饭下来,双方的关系近亲了不少,张大元下午还得巡查,临走的时候对孙世财说:“孙叔,咱们自己人,以后家里有什么事只管去找我。”

孙世财心里大喜,应着他的话,又把人送到街口才回来。

孟卫行安置好闺女,又介绍了张大元和孙世财认识,来县里的事就算办完了。

冯青莲拉着闺女交代了一遍又一遍,孟玉宁做了无数个保证,冯青莲才在丈夫的催促中上了骡车。

送父母出了路口,看着骡车远去,孟玉宁突然鼻子一酸,她转过身,不让主街上人来往的人群看到自己的失态。

还没迈步往回走,一只小手递了个帕子到面前,然后耳边响起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你擦擦眼泪吧。”

孟玉宁接受了身边小豆丁的好意,接过了帕子。

小豆丁是高婆婆的外孙,七岁的宋继康,上午他一直在自己屋里描字,中午张大元过来的时候他才从屋里出来,除了叫人,孟玉宁都没听他说过别的话。

现在从他的行事上来看,这小孩还挺暖的。

……

孟玉宁第二天就开始了在万香阁学手艺的日子。

在来万香阁之前,孟玉宁没怎么接触过香料,在她的印象中,香料可是贵重东西。

直到现在开始认识各种香料,孟玉宁才知道,香料其实并不是样样都金贵,也有很多价格亲民的。

孟玉宁每天被高氏带着识香、辨香、还要背香谱。

在背之前,高氏先让孟玉宁抄写一遍,发现孟玉宁的字竟然写的还不错,就根据她字体的基础,找了合适的字帖回来让孟玉宁练。

高氏托张大元给宋继康找了个不错的学堂,宋继康去上学,家里的琐事又有雇来的媳妇去做,孙世财没事喜欢出去和邻居们拉关系,高氏就带着孟玉宁在店里。

香料铺子在前半上午根本没人,高氏就让给孟玉宁先练字,每日练上两刻钟的字,再把今天要认识的香料知识抄写几遍。

孟玉宁前世就不讨厌上学,心里最是清楚知识改变命运,现在遇到高婆婆愿意真心教导自己,恨不得拿出前世高三的状态来学。

但是高氏却不让她那样学,高氏认为,制香是个雅致的事,既从事雅致的事,学的如何先不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内心的安适与自在。

高氏说完这些,孟玉宁就知道,在制香上面,自己也是没有成为制香大师的天赋了。

孟玉宁清楚,自己就是一个俗人,不但俗气,还满心功利。

知道最终成不了制香大师,并不影响孟玉宁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和刺绣比起来,跟着高婆婆学制香,不但轻松,还有意思。

孟玉宁跟着高氏在门店里认识各种香料,高氏不但能准确的说出各种香料的产地、功效和用途,还跟孟玉宁细说各种香料的价格,还有这两年的上下浮动。

有客人来的时候高氏招待顾客,孟玉宁也细心留意着。

孟玉宁在这里的日子轻松又丰富,高婆婆对自己细致又耐心,孙爷爷也是个脾气好的,就连小豆丁宋继康也是个善良的小暖男。

没几日,孟玉宁初次离家的不适与彷徨就慢慢变淡。

虽然适应了在外学艺的生活,但是每到晚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孟玉宁还是忍不住想家,想爹娘,想姐姐,想弟弟们。

刚来县里的时候,孟玉宁因为想家,晚上躲在被子里忍不住哭了一次。

往后再想家想哭的时候,她就笑话自己:没出息,前世一个人去学校,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应付高考,也没像现在这样没出息的躲在被子里哭。

做了十来年小孩,真当自己是小孩了!

自己哄着自己,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

来县里已经半个多月,抄写完今天要记的东西,孟玉宁正想着要不要跟高婆婆请假的时候,张大元来店里说,今天下值后他要回家一趟,问孟玉宁要不要一起回去。

孟玉宁高兴的差点蹦起来。

张大元下值的时候已经是酉时,孟玉宁急匆匆的拎着包袱就上了他赶着的骡车。

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孟玉宁欢欢喜喜的从车上下来,还未敲门,就发现家里好像有点不对劲。

接档文《娘子看看我》求收藏

沈明窈身世坎坷,还未及笄就被生活磨砺的精明又世故。

卫储生在望族,却是旁支,出门风光家里拮据。

为了活得体面,两人靠着人脉一起经营了几个产业,也博得了几分名声。

沈明窈为自己选了一个出身好,家里日子过的舒服的公子。

卫储说:和草包生活久了,你也会变蠢的!

既然不行,沈明窈转身又看了个聪明的。

卫储接着反对:和他在一起,晚上不睁着一只眼,第二天你的家业就能成了他的。

蠢的不行,聪明的也不行,沈明窈干脆找个武将。

卫储咬牙:好不容易从边陲之地来到京城,你选个武将,是因为思念家乡么?

沈明窈叹气:选男人好难啊,我想缓一缓。

卫储把人挤在银库里,眼中的情意再无隐藏:你的眼睛只往别处看,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身边的人呢。

沈明窈手里的银子吧嗒落地:不是说好守望相助么,你怎么能想着内销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想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