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食旅行家 > 第7章 苏州的面

美食旅行家 第7章 苏州的面

作者:笑匠徽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2:32:54 来源:文学城

(上)

告别了**的南京夏夜,当苏晚踏上开往苏州的火车时,车窗外的梧桐叶已染上了浅浅的秋意。空气中少了几分燥热,多了几分清爽,江南的秋天,正以一种温柔而不动声色的方式,悄然降临。

苏州站那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园林式建筑,仿佛一个序章,预告着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精致与典雅。苏晚在平江路附近找了一家可以枕水而眠的客栈,推开雕花的木窗,窗外便是小桥、流水、摇橹船。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甜而不腻,让人心神俱醉。

她第一时间翻开了父亲的笔记,那一页关于苏州的文字,是她此行最大的执念之一。

【苏州:枫镇大面。“评:‘白汤’的奥秘在于那勺焖肉的‘老卤’,不知能否向老板讨教一二?”】

这碗被父亲郑重记下的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

她向客栈老板——一位举手投足间满是江南韵味的苏州阿姨打听。阿姨听了,略带惊讶地说:“枫镇大面啊?小姑娘,那可是我们苏州夏天的面,现在秋天了,好多店都落市哉。不过……”她话锋一转,“你要是想吃最正宗的,城南有家‘同德兴’老面馆,他们家坚持传统,只要市面-上还有青皮的黄鳝,就还做这碗面,算是给老食客们的一个念想。”

这个消息让苏晚的心瞬间提了起来。她不想错过这个能与父亲“隔空对话”的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她便按着地址寻了过去。同德兴面馆里,早已坐满了吃“头汤面”的苏州老人。苏晚有些紧张地点了一碗“枫镇大面”。

面端上来时,她的目光完全被那碗汤吸引了。那是一碗呈现出淡淡乳白色的“白汤”,清澈见底,表面飘着几片碧绿的蒜叶,香气清雅,与寻常的肉汤截然不同。面条是苏式经典的银丝细面,整齐地码在汤中,像一座小山。浇头是单独盛放的,几块晶莹剔-透、酱色温润的焖肉。

苏晚学着周围人的样子,先喝了一口汤。

入口的瞬间,她便愣住了。这汤,鲜美得不可思议!它没有浓重的肉味,而是一种极其醇和、清爽的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酒酿的微甜和香气。这股独特的鲜味,瞬间唤醒了她所有的味蕾。

她将焖肉放入面中。那焖肉炖得极其酥烂,用筷子轻轻一夹就散开了,肥肉部分入口即化,瘦肉部分酥而不柴,饱含着醇厚的卤汁。与面条和汤头一起送入口中,各种滋味完美融合,清爽、鲜美、醇厚,层层递进。

苏晚吃得心满意足,结账时,忍不住向下面师傅请教那白汤的奥秘。老师傅看她是个真心爱吃的姑娘,便笑着透露了几分:“这汤,不用酱油,靠的是我们店里那锅焖肉的‘老卤’提鲜。最关键的,是吊汤时加了活的黄鳝骨和酒酿。鳝骨增鲜,酒酿去腥增香,这才有了这碗汤的魂。”

原来如此!苏-晚恍然大悟。她终于明白了父亲笔记里那句“不知能否讨教一二”的背后,藏着一个美食爱好者最纯粹的好奇与敬意。

她拿出手机,对着父亲的笔记拍了张照,轻声说:“爸,我替你问到了。这汤的秘密,是鳝骨和酒酿。”

(下)

圆了一个心愿,苏晚的心情格外轻松。她开始真正地享受在苏州的慢时光。她知道,秋天来苏州,还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大闸蟹,可惜整蟹的吃法还没有完全到季节。

“秋风起,蟹脚痒”,苏州人对大闸蟹的热爱,已经融入了骨血。但比起整只清蒸,苏州人更擅长将蟹的鲜美,以一种更精致、更不费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苏晚走进了一家藏在园林深处的苏帮菜馆。她点了一道最能代表秋日风味的菜——蟹黄豆腐。

这道菜,看似简单,却是“不时不食”的极致体现。只有在秋天,雌蟹的黄最满,入冬后,雄蟹的膏最肥(因为气候的原因,南方的大闸蟹要比北方的大闸蟹成熟周期晚一个月左右。),才能做出这道菜的精髓。

菜品端上来,金黄灿烂,香气扑鼻,让整个人的心情都明亮了起来。一盘雪白的嫩豆腐,被切成均匀的小丁,完整地保持着形状。外面裹着一层金黄浓郁的芡汁,那芡汁,完全是由纯粹的蟹黄和蟹膏炒制而成,上面还点缀着几颗碧绿的豆苗。

苏晚用勺子舀起一勺。嫩滑的豆腐,裹挟着浓郁的蟹粉,一同滑入口中。

豆腐的清淡与豆香,完美地中和了蟹黄的丰腴油润。蟹黄的颗粒感在舌尖上微微摩擦,释放出浓缩了整个秋天精华的极致鲜美。芡汁调得恰到好处,咸鲜中带着一丝微甜,将豆腐与蟹黄的味道完美地黏合在一起。整道菜,吃起来既有蟹的霸道鲜美,又有豆腐的温润清爽,华丽而又不失内敛。

如果说枫镇大面是一首清雅的诗,那这蟹黄豆腐,便是一曲雍容华贵的咏叹调。它们共同构成了苏州味道的AB面,一面是精心调制的复合之鲜,一面是食材本味的极致呈现。

回到客栈,洒满桂花香气的晚风从窗外吹入。苏晚在灯下摊开笔记本。

她写道:“苏州,秋。我吃到了你笔记里的枫镇大-面,也尝到了这个季节最肥美的蟹黄豆腐。一碗面,让我完成了与你的对话;一盘豆腐,让我读懂了苏州人对‘不时不食’的坚持。爸,这次旅行,我开始学会在你的指引和自己的探索之间,寻找新的乐趣。这种感觉,真好。”

她想,枫镇大面的汤头在家难以复制,但那酥烂入味的苏式焖肉,却是可以尝试的。而蟹黄豆腐的鲜美,更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秋日餐桌上的亮点。

注:【晚晚的厨房笔记·家常蟹黄豆腐】

(把秋天的“软黄金”搬上餐桌)

食材准备:

主角: 10月-12月购买新鲜母大闸蟹2-3只(其余时间买的现成蟹粉),内酯豆腐(或嫩豆腐)1盒。

去腥增香:姜末(大量的),葱花,料酒。

调味:盐,少许糖,白胡椒粉,水淀粉。

油脂:猪油(或植物油)。

制作步骤:

处理食材:

如果是整蟹,蒸熟后耐心拆出蟹黄、蟹膏和蟹肉。

内酯豆腐切成1cm见方的小丁,放入淡盐水中浸泡,既能去除豆腥味,也能让豆腐不易碎。

炒蟹粉:

锅中放猪油(或植物油),烧热后下入大量的姜末,小火煸炒出香味。

下入蟹黄、蟹膏,用锅铲轻轻搅散,烹入一大勺料酒去腥。小火慢炒,直到蟹黄出油,颜色变得金黄油亮。

核心步骤·烩豆腐:

在炒好的蟹粉中,加入一小碗开水(或高汤),烧开。

将泡好的豆腐丁沥干水分,轻轻滑入锅中。不要用锅铲大力翻炒,而是用勺子或铲子的背面,轻轻地将豆腐推开,使其均匀地浸在蟹粉汤中。

调味勾芡:

转小火,让豆腐“咕嘟”2-3分钟,使其入味。

加入适量盐、一小撮糖(提鲜)和少许白胡椒粉调味。

最后,分次淋入水淀粉,轻轻推匀,直到汤汁变得浓稠,能均匀地挂在每一块豆腐上。

出锅:盛入盘中,撒上碧绿的葱花点缀。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蟹黄豆腐就完成了。用它来拌饭,每一口都是秋天的味道!

有想复刻晚晚菜谱的读者,随时联系小编[烟花][烟花][烟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苏州的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