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满月归途之凤隐锦书 > 第6章 第 6 章

满月归途之凤隐锦书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极闲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8:05:54 来源:文学城

一同出了高府后,陈晋这武将一甩衣袖径自离去,显然不屑于靠一个女人在御前为他美言。

讨厌的人这下子又多了一个。

归家时已是深夜,我推开寝室的门,一脚刚踏进去,一柄寒光凛冽的长剑便横上了我的脖颈。

借月色看去,那黑衣人露出的双眼如鹰隼般锐利冰冷。他无声绕至我身后,轻巧地合上门,手中剑锋却未离开一丝。

“最好乖乖听话,否则休怪我剑下无情。”漆黑的室内,男人沙哑低沉的声音贴着我耳边响起。

“徐鸮呢?”

男人反手将我按坐在桌前,冷笑道,“你在高府没见到他?”

我心底一沉,“你们究竟是什么人?先是设计牙子诱拐莺儿、伏击徐鸮,今日行刺高佑未遂,竟又闯我家来——”

蒙面人缓缓揭下面纱,一张陌生却凌厉的俊美面容蓦然映入眼帘。

我向来不愿以“美”形容男人,这词常柔化了他们骨子里的侵略性。可眼前这人,却美得近乎虚幻。

不同于赵明途的飒爽清朗、少年意气,他的美中渗着一种幽微的阴柔,宛如暗夜里诡艳的花,明明动人,却无端教人心生寒意。

“等他们回来,你亲自问他不就知道了?”男人把玩着一柄匕首垂眼轻笑,又道,“哦,我忘了——那叛徒未必有命回来。他中了毒。”

我猛地起身揪住这刺客的衣领,“卑鄙!以毒胁迫徐鸮与你们一同行刺高佑?他若有事,我绝不放过你们!”

男人反手扣住我手腕,笑中渗着阴沉,“还真是主仆情深。一个为不牵累你甘心服毒任人摆布,一个明知身边人有异却佯装不知……啧啧,实在感人。”

此时门外忽传老异响。男人敛笑收起匕首推门而出,只见徐鸮亦是一身黑衣立于院中,手中还拎着另一个受伤的刺客。

“说好不将她牵扯进来,你食言了,崔椋羽。”

徐鸮将受伤的刺客甩向那名叫崔椋羽的男子,声线是我从未听过的愠怒。

“你这叛徒有何脸面提‘食言’二字?”受伤的黑衣人被崔椋羽搀住——竟是那名善使银针的女子。而她的容貌,几乎与崔椋羽一模一样。

这是一对孪生兄妹。

“雪客,我从未背叛你们。”徐鸮快步走向我,低声问,“可受伤了?”

我此刻所忧心的远非自身安危。若这二人正是阿苏胡图未能擒获的刺客,高佑绝不会善罢甘休,怕是会将锦州翻了个遍。

而崔椋羽竟偏选我家藏身……我大致猜出徐鸮与他们乃是旧识。崔椋羽以我为要挟,逼徐鸮服毒行刺,承诺不牵涉于我,却食言了——这个坏家伙转身便躲入我家。

果然,李大爷仓惶来报,官兵持令搜捕刺客,正逐户盘查。

行刺当朝宰相,能是小事儿嘛!

“你们先进屋,我去把人打发了。”

“慢着!”崔椋羽一把扣住我的手腕,声音压得极低,“你若出卖我们,徐鸮一样死路一条。”

我甩开他的手,冷笑一声,“放心,他可比你们值钱多了。”

我将头发揉乱,作出中夜披衣、仓促起身的模样,匆匆向大门走去。

来人是顺天府左路巡官。我将方才在高府与高佑一同遇刺之事择要说了,言语间不忘提及高佑对我的回护之意。

左路果然是个识趣的,只道会加派人手在附近巡守,便客气告辞。我暗松一口气——幸好来的不是艾卿那等油盐不进的愣头青,否则今夜定难收场。

回到院中,但见月华如水,徐鸮默然伫立夜色之中,如同一尊沉默的石像。

崔椋羽早已不客气地占了我的卧房,正为崔雪客清理伤口。

时近三更,月明星稀。

我翻出金疮药与洁净纱布,替雪客包扎好肩伤,又寻了两套常服递给兄妹二人。

待一切忙毕,只觉浑身酸软,我不由暗叹为何每一天都如此漫长。转念一想,无非是世事艰难,度日如年八个大字罢了。

徐鸮将他的屋子让与我歇息,这屋子简陋得惊人,一床一桌一椅,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唯有枕衾间还残留着屋主人身上清冽的气息。

“睡会儿吧,我在。”

我躺在床上叹息道,“他们不会放过你,也不会放过我,只要我还是你的主人。”

“对不起。”

我太累了,忍不住闭起眼睛,“没关系阿鸮,我原谅你。”

不过睡了两个时辰,我便猛然惊醒。见徐鸮仍在廊下闭目休息,我上前轻轻推醒他,催他回房睡会儿。

府中仆从本就不多,昨夜凭空多出两个不走正门的“客人”,竟无人察觉异样——也是,徐鸮身为总管,自然会将这些痕迹抹平。

“你要进宫?”徐鸮去而复返,眼底乌青愈重,欲言又止。

“自然要去。”我将发髻随意一挽,“你好生休息,诸事待我回来再说。千万别冲动——”我顿了顿,压低声音,“说不定此刻城中已贴满了海捕文书。”

徐鸮喉结微动,似有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却只重重点点头。

一出门,远远望见锦州卫巡行而过。我正准备走,眼角余光却瞥见不远处一道似曾相识的身影——竟是金吾内卫统领郑修。

这人膀大腰圆,满面横肉,一双鹰目精光四射,此刻正朝我这边望来。还不及反应,又一个身影自他身后缓步而出。我顿时怔在原地。

竟是赵明途!

见我急忙跑上前来,那一袭深蓝常服的青年眉眼含笑,唇角扬起我再熟悉不过的弧度,“我还说等你再多睡会儿,再来找你。”

“你怎么私自出宫了?”我将赵明途拉到一旁,眼角扫过皆在不远处警惕环视四周的三四个常服金吾卫。

赵明途却委屈地扁了扁嘴,“不是你说要带我出宫玩一天么?”

我回想了一下,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可今天也不是休沐日啊!

明途拉住我的衣袖,眼中漾着明亮的光彩,“玩一天能误什么大事?我等不及要来见你,一刻也等不了。”

望着眼前这个笑得狡黠的家伙,我暗叹他总这是这样绵里藏针——分明是不动声色地行使着帝王的强势,却偏要作出一副纯良无辜的模样,叫人无可奈何。

我长长叹了一口气,罢了,去他的,玩就玩吧,横竖今天我也休息。

赵明途久居深宫,市井间的一切于他皆新鲜有趣。

我家离东市不远,每日清晨此地便人声鼎沸,喧闹非凡。赵明途紧握着我的手穿梭于人流之中,时而在货摊前驻足,时而侧耳听着商贩吆喝,眼中闪着孩子般的光。

果然不出所料,东市布告墙上已张贴出海捕文书。粗略扫过画像,我心下稍安——暂居我府上的那三位“刺客”,竟未露出半分真容。

赵明途显然已听闻昨夜风声。他凑近那□□头接耳的百姓,佯装无事,却听得极为专注,还不时插上几句,俨然一副知情人的模样。

相传,高佑相位权重、势倾朝野,早在高宗年间便借权施计,将众多政敌一一铲除,陈廷便是其中之一。世人皆道陈大学士为人刚正、敢于直谏,是难得的忠臣良臣。可即便如此铮铮铁骨,最终也不过成为高佑权路之上又一垫脚石。

然而身在朝中如我,却深知这其中从无纯粹的黑白对错——大多时候,不过是立场相左、取舍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罢了。

正出神间,忽觉耳垂一暖。赵明途轻抚过我日前受伤之处,倾身附耳低语,“玥儿,那三只飞入你院中的雀鸟…你如何处置?”

我心里一震,又转而释然。

登基后赵明途就设了点心档,当然,这个组织并不是做点心的,而是探听情报、暗中行事,只听命于他的组织,这些年这个组织愈发成熟壮大起来了。

周遭嘈杂喧嚣,我也不怕说的话被人听去了。

“暂且收留两天,还没搞清他们的来历。”

“嗯,但你要小心别被啄伤。我会心疼。”

我点头应允,“安啦,我会处理妥当。”

赵明途得到我的承诺,这才一扫忧虑,抚抚肚子,“哎,某人怎么也不尽地主之谊,不问问我饿不饿。”

这家伙,越大越不听话,没用早膳就跑了出来,我想了想带赵明途去喝馄饨汤吧。

乔娘看到我来,老远便招呼草帽儿收拾一张干净的桌子给我们。

很快,馄饨汤上桌,见草帽儿端给我的馄饨汤没有小葱,赵明途笑道,“深谙你的喜好,看来啊,你是常客了。”

“那当然,贵宾待遇。”

赵明途仿佛是真饿了,大口大口吃得很香。

宫里的人都知道当今圣上对吃食极为挑剔,没有什么饭菜能得到他的夸赞,他吃东西也十分随意,并没有自己的喜好。但只有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在吃东西这件事上残留着身体的本能反应:渴望又排斥。

草帽儿忙了一会,便背着一个破包要去学堂了,也不知他在广安堂学得怎么样。

等草帽儿走后不久,突然又冒出来一个身材结实,长相粗鄙的糙汉子帮乔娘打下手,我有些惊讶,那是谁?

赵明途饶有兴致地观察着二人——男人与女人虽忙碌,但却眼波流转。他下结论,那汉子定是对乔娘有意思。听完我的讲述,他沉默了一番喟然长叹,若西境再起波澜,又有多少人失去丈夫儿子还有父亲。

“别担心,陈晋尚有些本事,卑陆元气大伤,必不会轻易犯边。”

赵明途点点头,忧郁的眼神停留在繁华的玉京河畔。

我又陪赵明途在马行街的各色铺面间穿梭,买下许多在他看来极有趣的小物件。宫中何缺奇珍异宝,他却向来不喜欢那些——赏赐臣下时极为大方,自身用度反倒简朴异常,诸多珍宝,最终都成了他笼络人心的工具。

漫步多时,赵明途忽而问我是否累了。我顺势提议去广安堂,正好查验草帽儿近日学业。

他问我为何对这小子格外上心。我沉默片刻,轻声告诉他,每次见到草帽儿与糖葫芦兄妹,总会想起从前…想起我们相依为命的日子。

赵明途没有答话,只将我的手握得更紧,眼中掠过一丝哀戚与追忆。

广安堂经扩建后已宽敞许多。如今不仅收容孤儿,也接纳了不少贫家子弟。

守门的王大脑袋一见我便忙推开大门,待要询问我身旁气度非凡的公子是何人,却被郑修一记冷眼骇得噤声。

堂中书声琅琅,一位身着粗布长衫、蓄须清癯的先生正执教孩子们诵读,声调沉静平稳。

见赵明途驻足凝听,神情专注,我为他搬来木凳,奉上清茶,自家却溜到廊下偷闲——同他不一样,我可不要听先生叽里咕噜讲书。

“一正!”一旁走来一位系着围裙、手上还沾面粉的女子,见状掩口轻笑,“好久不见你来了!”

这女子名叫玄华,二十有七,因右脸一片胎记屡遭退亲,曾投河自尽,被王大脑袋救下后便留在堂中帮厨。孩子们皆亲切唤她“玄华姑姑”。

我望着玄华温言道,“如今孩子越发多了,忙不过来便多添个人手,不必累着自己。”

玄华连连摆手,只说能省则省,方能多收容几个无依的孩子。

我随她到厨房一看,两位在此就读孩童的母亲正帮忙煮午饭。她们笑言孩子读书未曾收费,得了空便来搭把手。见她们相处融洽,和睦互助,我心中欣慰——这才是广安堂存在的真义。

近午时分,我转回前院,只见赵明途正与教书先生低声交谈。

江鸣之——天元初年高中榜眼却被革去功名的书生,这在大梁开国以来尚属首例。奈何身为罪人之后,满腹锦绣终成空谈。

见我近前,江鸣之执礼相见,“一正大人,许久未见。不知今日有贵客莅临,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孩童喧闹声中,江鸣之将我们引道自己的居室。一碗粗茶,满架诗书,案头尚余燃尽的烛泪。虽是陋室,却窗明几净,别有清气。

赵明途在书案前细细观摩,而江鸣之则神色安然地垂袖静立一侧。

“先生如何看待当今大梁局势?”

“草民以为,大梁立国虽七十载,犹处中兴之时。极盛之世,或在不远。”

“然朝中文官皆道奸佞当道、西境不宁、夷蔺动荡,似有天塌之危。既如此,何来中兴之望?”

江鸣之身姿如松,岿然不动,“若天下太平,文官又何来针砭时弊之机,又如何取信于陛下?”

我自知不宜久留,悄然退至门外。

这一等,竟直至午后。吃了简单的饭菜,赵明途便显困倦,江鸣之遂请他在此小憩。

江鸣之悄然关了门,坐在檐下,沉思良久方道,“明公子身心俱疲,当常健体魄,方能耳聪目明。”

我苦笑一声,无意识地揉着左臂。我何尝不知,他又何尝不愿?只是有时,活着已需竭尽全力,又何暇他顾。

静默许久,江鸣之忽由衷长叹,清瘦的面容浮现笑意,“天赐大梁一位仁君,你要好好辅佐他。”

江鸣之是个聪明人,一早便看出来赵明途绝非凡夫俗子,起身拂去衣衫上的灰尘,他又朝孩子们当中去了。

望着他的背影,我不由想起当初挽留他的情形。

江鸣之幼年失怙,其母为供他读书耗尽心血,因偷取祭品馒头被施鞭刑二十,累他失去榜眼资格。较之功名,世人的讥嘲更令他心灰意冷。

他返乡前我曾出言挽留,广安堂尚缺一位教书先生,可他当时头也不回地离去。

徐鸮曾说,或许读书人的尊严于他重过一切。

然而两日后,江鸣之去而复返,问我可否接母亲同住,还变卖所有藏书凑了一笔银钱给我。

此后母子二人便安顿于此,可惜去年春时,徐大娘安然离世,江鸣之便只剩一人。

好在广安堂还有一身武艺但就是喜欢看门的王大脑袋,以及温柔能干的玄华姑姑,又怎能说“只剩一人”呢。

[无奈][无奈][无奈][无奈]修文,删除一些繁冗的情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