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天际刚泛起鱼肚白,林初夏已经站在了厨房里。
周昀那条短信像一道无声的军令状,让她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期望。她必须把握住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
昨晚临睡前,她仔细复盘了陆寒洲这几日的饮食记录。他对于清淡、鲜美的食物接受度最高,对软烂易消化的粥品似乎情有独钟。而且,连续几天相对正常的进食后,他的肠胃需要一个持续温和的养护。
于是,她决定今天早餐做一道费时但极其暖胃的广式生滚粥。
这粥的妙处在于“生滚”——用预先熬好的绵密粥底,在现场用猛火瞬时灼熟新鲜食材,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鲜嫩和原味,粥底则吸收了食材的精华,滚烫鲜甜。
她先将上好的丝苗米洗净,用少许油盐拌匀腌制备用。接着开始熬制粥底,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米和水的比例、火候的控制都至关重要。她选用了一个厚重的砂锅,小火慢熬,期间需要不停搅拌,防止粘底,直到米粒完全开花,与水充分融合,形成一层细腻的“米油”。
在熬粥底的同时,她开始处理配料。鲜活的基围虾剥壳取肉,用刀在虾背上轻轻划一刀,剔除虾线,这样滚熟后虾肉会自然卷成漂亮的球状。猪肝切成薄如蝉翼的片,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去除血水和腥气,然后加入少许姜丝、料酒和淀粉抓匀腌制。最后是嫩滑的鱼片和几根切段的油条。
当粥底熬制得恰到好处时,时间刚好指向七点十分。
林初夏将砂锅端到餐厅旁备好的小电磁炉上,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所有的生鲜配料都放在精致的白瓷碟里,一字排开,旁边放着切好的姜丝、葱花和香菜。
七点二十五分,楼梯上传来脚步声。
陆寒洲今天穿着一身浅灰色的家居服,似乎比平时少了几分凌厉。他走下楼梯,目光习惯性地先投向餐厅,当看到餐桌上那不同于往常的景象时,他的脚步明显顿住了。
没有预先盛好的粥碗,只有一个冒着袅袅热气的砂锅,和几碟生鲜食材。
林初夏系着干净的围裙,站在桌边,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陆总,早上好。今天早餐是生滚粥,您喜欢什么配料,我帮您现场滚熟。”
陆寒洲的目光在那几碟新鲜的虾仁、猪肝、鱼片上扫过,最后落在她自信而从容的脸上。他没有说话,走到主位坐下,算是默许了这种新形式。
“先从虾仁和鱼片开始好吗?比较易熟。”林初夏建议道。
陆寒洲几不可察地点了一下头。
林初夏用大勺舀起滚烫的粥底,倒入一个小一点的单柄锅里,放在便携式卡斯炉上,调大火力。粥底瞬间剧烈沸腾,她迅速将虾仁和鱼片倒入,用长筷轻轻搅散。
不过十几秒的时间,虾仁变红卷曲,鱼片变白。她立刻关火,将滚熟的粥倒入一个预热过的厚壁碗中,撒上姜丝、葱花,最后滴上几滴她自酿的酱油。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烹饪特有的美感,而那股被热力瞬间激发出的、混合着米香、海鲜鲜香和葱姜辛香的浓郁香气,也霸道地弥漫在整个餐厅。
“您请用。”林初夏将碗轻轻放在陆寒洲面前。
粥还在碗里微微翻滚,热气扑面。虾仁粉嫩Q弹,鱼片洁白滑嫩,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令人食指大动。
陆寒洲拿起勺子,舀起一勺,吹了吹气,送入口中。
滚烫的粥滑入食道,带来一股暖意。粥底绵滑,米香浓郁,虾仁和鱼片的鲜甜被完美地锁定其中,口感嫩滑得几乎不需要咀嚼。自酿酱油的那一点点咸鲜,更是将所有的味道提升了一个层次。
他沉默地吃着,一勺接着一勺,速度比平时稍快,显然对这温度和味道都很受用。
一碗很快见底。
“要试试猪肝吗?很嫩,一点腥气都没有。”林初夏适时地问道。
陆寒洲看了一眼那碟粉嫩的猪肝片,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林初夏如法炮制,将猪肝片倒入滚粥中,短短几秒,猪肝变色立刻捞出,保证了极致的嫩滑口感。
这一碗猪肝生滚粥,他也安静地吃完了。
最后,他将撕碎的油条泡进剩下的粥里,看着油条吸饱汤汁,变得软韧,也慢慢吃了下去。
整个过程,他没有离开餐桌,没有像往常一样边看平板电脑边吃,更没有端着咖啡匆匆上楼。他只是安静地、专注地享用完了这顿早餐。
李伯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眼眶竟有些微微发热。他伺候陆寒洲饮食多年,从未见过他在早餐桌上停留如此长的时间,并且吃下如此多的食物。
林初夏看着空了的砂锅和碗碟,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种现场烹饪的方式,似乎更能激发他的食欲。
早餐结束,陆寒洲用餐巾擦了擦嘴角,并没有立刻起身。
他抬起眼,看向正在收拾餐具的林初夏,忽然开口,问了一个让林初夏和李伯都意想不到的问题:
“你外婆,”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做生滚粥,也喜欢用油条收尾吗?”
林初夏的动作瞬间僵住,心脏猛地一跳!
他怎么会知道?!这确实是外婆的习惯!外婆常说,一碗生滚粥的最后,必须用一口吸饱了粥汁的油条来收尾,才算圆满。这是连她母亲都不太清楚的细节!
他到底……对她外婆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