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陆上扬起一川晴 > 第25章 泰晤士日报实习

陆上扬起一川晴 第25章 泰晤士日报实习

作者:山川2000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4:34:24 来源:文学城

在伦敦政经新闻系二十人的班级里,温晴晴是唯一的中国面孔。

每个破晓时分,图书馆台阶上都定格着她专注啃读专业书籍的身影;夜深人静时,她的邮箱总躺着用三个文档反复比对润色后的学术邮件。

在千篇一律的三明治与咖啡陪伴下,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悄然流逝。

次年二月,当她的毕业论文《后脱欧时代英国移民群体的媒介失语与赋权路径》被选为优秀范本时,史蒂芬教授摘下木质眼镜,“温,你的论文让我眼前一亮。”

镜片后的目光满是赞赏,“尽管英语不是你的母语,但这篇论文的深度和视角,在班级里排名第一。”

温晴晴站在礼堂木门前深呼吸,冷冽的风里裹着早春初绽的水仙香。

冬末的阳光穿透天赫斯纪念楼的雕花玻璃,在温晴晴黑色的毕业礼服上流淌成金色的河。

她轻声道:“史蒂芬,今天是这座城市少有的晴天。”

“连天气都在为你喝彩,今天,你就是硕士毕业生了。”

史蒂芬教授抬手轻拍她的肩膀,“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前段时间参加了不少面试,最终选择去泰晤士日报实习。”

“那可是出了名的难进!” 教授眼中闪过惊喜,

“他们认可你的实力,我就知道你一定行!祝你在那里一切顺利。

礼堂内传来悠扬的进行曲,她与同学们和教授紧紧拥抱,然后走向拨穗礼台。

温晴晴转身时眼眶已泛起泪光,这泪水里,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伦敦霍德登街区)

泰晤士日报编辑部的角落,温晴晴的工位被成摞的稿件与速记本淹没。

打印机吐出的油墨味混着咖啡冷掉的酸涩,在闷热的午后愈发浓烈。

“温!总编让我们去霍德斯登街区跑个社区新闻。”

同批入职的实习记者 Naomi 晃着采访本,耳饰随着动作轻轻摇晃,发梢还沾着早晨赶地铁时蹭到的雨渍,

“说是公告栏有个牙科诊所的通知。”

街边公告栏的塑料膜被晒得发烫,温晴晴眯着眼读上面的告示,

“Dentality Hoddesdon, Naomi,你看 ——

这家诊所近三个月给 600 名患者发信,说医疗器材消毒出问题。”

“感染风险?这事儿可不小!”

Naomi 的钢笔尖在本子上沙沙作响,咬着下唇思索,

“上个月隔壁街区好像也有类似传闻……”

温晴晴突然按住她记录的手,指甲在阳光下泛着淡粉:

“公告落款是七月三号,但我记得患者论坛里,最早出现症状的病例是六月中旬。”

她翻开手机备忘录,密密麻麻的时间轴赫然在目,“时间线对不上,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Naomi 的蓝眼睛睁大:

“要不要上报总编?”

“先别声张。”

温晴晴撕下便签纸草草写下诊所地址,

“这三周我们白天装成患者去蹲点,晚上查医疗规范文件。”

她抬头望向阴沉的天空,远处传来闷雷,

“如果真有问题,光靠一封道歉信可糊弄不过去。”

诊所档案室的霉味混着油墨气息扑面而来,温晴晴跪在积灰的纸箱堆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手电筒的光束扫过泛黄的文件,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库房里回荡:

“Naomi!快过来!今年第三季度的卫生检查报告,这里有个批注!”

“检查日期被划掉重写了?”

Naomi 凑近细看,手指蹭到文件边缘的霉斑,惊讶地捂住嘴,

“这…… 这明显是篡改痕迹!”

她突然扯开另一个纸箱,一叠采购合同哗啦散落,

“还有这个!诊所和‘蓝天消毒’的供货协议,单价只有市场价的三分之一!”

温晴晴的手指抚过合同条款,纸页间的灰尘簌簌落下:

“为降低成本,长期使用次等消毒产品……”

她突然想起暗访时那个欲言又止的年轻牙医,

“难怪当时医生说‘有些事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他们根本是被逼着用劣质器材!”

暴雨砸在报社玻璃窗上的声响里,温晴晴最后一次核对稿件。

这篇揭露牙科诊所黑幕的报道见报当日,泰晤士河畔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

温晴晴在报道结尾写下:

“每一位患者都应被认真对待,医疗行业的真相不该被掩埋。我们有权利知晓,也有责任守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泰晤士河畔玛莎超市)

温晴晴包里那份泛黄的伦敦地图,总摞着被咖啡渍晕染的采访本。

当编辑部同事都在追踪脱欧协议谈判时,她却被 “物价抗议” 传单吸引 ——

面包店的法棍涨了 30 便士,蔬果摊的番茄裹着 “进口税激增” 的告示。

“以前每周能收到法国运来的新鲜奶酪,现在都断货了。”

街角肉店老板擦拭着 “暂时歇业” 的橱窗,金属门帘在穿堂风里叮当作响。

温晴晴翻开笔记本,记下货架上残留的价签:同一款果酱,两个月前的价格还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二。

她决定跟拍跨境运输司机,去探探物价飞涨的原因。

凌晨四点的多佛港,集装箱卡车排成长龙,司机猛灌着咖啡抱怨:

“以前通关半小时,现在光查文件就要耗上半天。上周我拉的冷冻牛肉,到目的地时都开始解冻了。”

温晴晴裹紧大衣,眼睛扫过挡风玻璃上层层叠叠的报关单,那些密密麻麻的表格,像无形的枷锁,锁住了流动的货物。

温晴晴挤在人群中,捕捉到一位波兰裔护士泛红的眼眶:

“我在国家卫生中心工作五年,现在却要重新申请签证,仿佛成了这座城市的陌生人。”

收集素材后她便开始写报道。

她的文章《脱欧后,泰晤士河畔的生活褶皱》没有宏大的政治论述,而是用面包店涨价的小票、卡车司机的工作日志、老人颤抖的养老金申请表,拼凑出普通人生活的巨变。

见报那天,总编在早会上读着报纸:

“这才是脱欧真正的模样 —— 是每个街角都在发生的故事。”

(泰晤士日报社)

半年的实习期结束,总编将全职邀约书推到她面前:

“温晴晴,实习这半年,你做的每一篇报道都很出色。报社希望你能正式成为我们的记者。”

温晴晴的目光掠过邀约书上 “资深记者” 的头衔,窗外渡轮的汽笛声隐约传来。

她想起海德公园里,那群中国留学生说起长三角区建设时,眼里迸发的炽热光芒,仿佛要将伦敦的阴云都驱散:

“我很享受在这里的工作,也爱团队的氛围。每一次和同事挖掘新闻真相,每一个写稿的夜晚,都让我成长。”

她顿了顿,“但我的家在中国,那里有更多故事等着我去发掘,我想回国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总编靠回皮质座椅,镜片后的目光透着理解,轻轻点了点头:

“我尊重你的选择。新闻人的理想不分国界。”

他起身伸出手,“如果有一天你想回伦敦,泰晤士日报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温晴晴郑重地握住那只手:

“谢谢您这半年的指导。若有缘,我们会再见。”

走出办公室时,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工位,开始收拾那摞记录着无数新闻理想的稿件 ——

是时候,带着在英国积累的经验,回国工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