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 第22章 第 22 章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第22章 第 22 章

作者:酒酿狮子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0 03:38:46 来源:文学城

清明时节雨纷纷,北巷朱家,悄无声息的发生了一件足以让所有小孩儿匪夷所思、惊耳骇目的事儿。

那就是——铁杆存在家里的小零嘴全部都发霉啦!

藏零食小朋友们都懂的,但是!就算是藏起来被老鼠吃掉了也是有可能的,发霉?!为什么会发霉?

不得不说说铁杆了,他即是受害人也是当事人,还是悲剧的创造者。

他吃零食有个非常不卫生的坏习惯。

给他一块糕点,他会先拿到手里闻一闻,再舔一舔。攥在手里颠来倒去,直到手心发汗,泡软了糕点粘在手上。

舔舐干净手上的碎末末,又把一整块点心拿起嗦几口,嗦去了一层味道后,又吐出来收起,下次再重复以上步骤……

嗯……光这种做法就已经很不卫生了,他还把包零食的小碎布,收在阴暗潮湿的角落……

这次发霉的一捧小花片被他收了半个月了。

铁杆是很委屈的,一大捧麻花,他存了很久,并且只嗦过一块呢!

自从上次他奶奶叫他去迎花姨家买了麻花后,他每天都去帮迎花姨的忙呢!天天都有好吃的!

有时候是打包小花片后盆里剩下的细碎小末末,有时候迎花姨会给他拿几片小花片,偶尔迎花姨也饿了,就毫不犹豫地拿起一根大麻花掰成两半,有一半是给铁杆的呢!

他就这么每天扣扣搜搜的存一两块,终于存了这么多了。

过几天是爷爷生日,家里哥哥姐姐都要回来的,铁杆的目标是给每个人存两片,大前天晚上他都拿出来点过数的:大哥两片、堂哥两片,姐姐两片、二堂哥两片……铁杆当然也要有两片,他舔过的那块就是自己份额里面的。

他每天想啊想,睡之前要幻想好久爷爷生日当天因为分发小花片而受夸奖的画面。

以为自己打算得很好,结果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怎么办?

他一块块翻开了,竟然一块幸免于难的都没有。又尝试用手指头抹掉灰绿色的霉,结果掰开,霉菌都浸润到小花片里面去啦!

没办法了。

他嘴巴一瘪,把这些全部都碾碎,抹了一下眼睛,拿着出了门。

姜家大门轻轻一推就能打开,大黑狗悠哉地匍匐在地,看见铁杆没吠一声。

铁杆咽了几口唾沫,喉头哽咽的感觉压下去了一点。

声音带着一丝轻颤,朝主屋大喊:“承香叔!我来喂鸡啦!”

姜承香在屋里应了一声,没听出铁杆声音略带哽咽,只照常叮嘱他远离被拴起来了的大黑,小心它发怒咬人。

“知道啦!”

鸡笼的位置离守门的大黑挺远的,铁杆蹲下身,试探性地把碎末撒了一点在里面。

两只老母鸡来姜家五天了,铁杆基本上每天都过来给它们喂点食。

两方也算是熟悉了,奈何老母鸡长这么大没吃过这种灰绿色的碎末末呀。

它们歪头观察了一阵,隔了会儿才垂头试探性地啄了几下,等发觉好似能吃,下嘴速度才快了点。

铁杆一喜,把剩下的全撒了进去。

前几天蹲在鸡笼面前看着它们啄食是没有乐子,今天是想眼睁睁看着这些让他伤心的证据全部消灭。

……除了伤心,他也有一点害怕。

如果让爷爷奶奶和他爹娘知道了,大家都会觉得很可惜,甚至可能还会骂他一两句呢。

因此在老母鸡用鸡爪子把一堆碎末扒拉开,挠得到处都是后,铁杆又把散落的拢到一起。

反复几次,终于端起姜迎花放在鸡笼边上的碗,抓了一把切过的野菜碎撒进去,彻底掩盖住最后一点点痕迹。

姜迎花今天又去了城外做生意,不然中午喂鸡的事儿不用劳烦铁杆。她连着做了两天城外的生意。

因为清明将至,许多人从县城回乡祭祖。村里人家面对回乡的亲戚,一日三顿菜都会多置办一二,豆腐嘛,简直有点供不应求了。

今天生意结束得快,本来早就可以回城的,可姜迎花留在陈家吃了饭,陪外祖父、外祖母说了一阵话。

外祖母仅生了两儿一女,明天就是清明,老人家分外想念早逝的女儿,只能姜迎花多说一些宽慰的话了。

至于明天,姜迎花不做生意,也不能来樟树村。

她娘葬在城外,隔姜老汉父母的墓地不远,她明天得负责去给这三位扫墓。

算好关城门的时间,姜迎花从陈家告别离开。

今儿是个阴天,她和陈二舅瞅着都觉得没有下雨的迹象。因此路上看见一堆野菜,想着家里新养的母鸡,她放下担子采了不少。

走过了三个村子后,天空开始飘起了毛毛细雨,远处阴云汇聚,好似正往县城的方向聚集。

姜迎花加快脚程,抄了这段时间摸索出来的近道。

过了桃花村,雨停了,天色却一下暗了下来。

少顷,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走至城门处时,倾盆大雨哐当落下。

城门守卫往后挥挥手,路引看都没看,直接示意她进去。

姜迎花感激地道了一句谢。

街边店铺的屋檐下站了不少避雨的人,没打伞在街上冒雨行进的只有她一个。

有好心店家招呼她进去歇一歇,雨停再走,姜迎花微笑着都谢绝了。

几分钟而已,她已经淋成了一只落汤鸡,从头发到鞋袜无一不湿,避雨毫无意义,赶紧回家换衣服还不容易感冒些。

想了想,她抓住前后两只箩筐上系的绳,提速狂奔起来。

踏着水花过了主街,北巷从遥遥在望变成近在咫尺,拐个弯,马上就到了自家院门口。

姜迎花埋头一冲,猝不及防地与一个从巷子里出来的人相撞了!

巨大的冲撞力使身材健壮的姜迎花都后退了半步,对方瘦小身材,体重也轻飘飘的,因此更是不得了,倒退四五步,脑袋上的斗笠撞到了墙才一下止住这股冲劲儿,最后一屁股墩坐在了地上。

“啪嗒。”两样被对方抱在怀里的东西从怀里掉落,像个‘八’字一样,一撇一捺地落在那人脚边,披在肩头的昏黄油纸也踩踏在地上,一半被坐在了屁股下。

“你没事吧?”姜迎花慌忙上前两步,抛下扁担时,连箩筐里放的大坛子摔出一道脆响都没管。

她弯腰去抓对方的手臂,准备把人扶起来。

可手指一再收拢,才隔着衣服握住对方细得不可思议的手臂。

好纤细!

姜迎花心里更怕,不知道撞的是个多大的孩子,有没有磕伤碰伤。

瞧这雨下的,这小孩披肩刚刚落下,密密麻麻的雨点就往身上落了,顷刻间衣服湿了一层,姜迎花烦恼,家里恐怕没有合适的衣服能让人换掉湿衣……

胡思乱想,乍然间,对上了一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脸。

竟然……竟然是……

怔愣间,她拂开姜迎花的手臂站了起来,很迅速地捡起一撇一捺散落的两把油纸伞和做雨披使用的油纸。

姜迎花湿哒哒的站在雨中。

傻愣愣地看着她伸出嫩白如豆腐的手,轻轻拂去油纸伞上脏兮兮的泥水,很珍惜地把伞抱在怀里,收拢入雨披中。

姜迎花惊愣于她的美貌、她的身份,却因为她又轻又温柔的动作而看痴了。

有人说,温柔一词如果具象的形容,就是用筷子夹豆腐,小心翼翼怕碎掉。

她只是拂去水珠,随意的举动却好像温柔的在夹一块豆腐,少了几分小心翼翼,多了一种漫不经心的风情。

姜迎花每天拿取豆腐几百次,无一次能做到这种轻柔间还带着风情的程度。

痴迷间,手指在空中拂了一下,竟是不由自主地模仿了她的动作。

不!

姜迎花猝然惊醒,她怎么在东施效颦?!

很难描述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几十年前学过的成语典故,好像自己成了其中的参与者?

沉鱼落雁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以貌美扬名的西施。

倒不是历史上、成语典故上的那位,而是北巷,因一个酸腐书生为她作诗一首而扬名整个汨阳县的西施,是郑屠夫的继女,姓许,名施。

记忆中有她,小时候小迎花和许施也曾在巷子里一起玩过,自许施美貌扬名后再没有来往。

两年过去,许施本人比记忆中更美了。

美到足以不分性别的勾魂摄魄,举手投足都饱含着一股别样的风情。

像姜迎花这样活了几十年的人,也仍旧会下意识地因为她的美而模仿其动作,就是为了使自身接近这份美,哪怕万分之一。

姜迎花心绪如麻,一些回忆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

“做豆腐就美?砍猪肉就贱?什么书生做的什么诗?凭什么说我貌无盐?”因为一首诗,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小迎花涕泗横流,暗自咬牙不平。

“爹,我不招婿,我能赚银子养活你们!我想卖豆腐!咱们跟郑家换吧。”姜老汉给了两个选择,小迎花跪在床边脚踏上,哐哐磕了三个头,求着换了豆腐方子。

“东西南北,东排在西的前面,我家住在郑家前面,我也要排在许施前面!”做生意之初,小迎花担着担子叫卖一天,晚上坐在药炉边,边为姜老汉熬药,边借着炉火,拿针挑脚上的水泡。

虽然痛,但她浑身都是劲儿。

又过了几天,她暗中觑看着郑家院门上挂着的牌匾,心里比量好了尺寸,拿着钱定做了一块比【西施豆腐坊】更宽更长的牌匾——东施豆腐坊。

……

人群熙攘的大街,担着东西叫卖的不止小迎花一个,唯独她含胸驼背,盯着脚尖叫卖。遇到买家时停下来,短促地抬起头笑一下。做完一笔生意,继续缩着肩膀往前走。

走到朱家的小铺子面前,朱伯娘给她端了一碗水,关怀地说:“花丫头,担不动就一趟少担点豆腐,年轻轻的压驼了背,以后就不好看了。”

小迎花答应地很勉强。

她起早贪黑、走街串巷,用尽最大的努力,一个月也只能收入七两银子,看完病买完药,不吃老本连买菜钱都凑不齐。

她做不到当时跪在姜老汉面前许下的承诺,养不活自己亲爹和大哥。

那些壮志凌云想要胜过许施的想法也是夸夸其谈,这些才是让她直不起背的全部因由。

最后她想,慢慢变成个驼背也很好,她不会比男人还高大,也没人能再看清她的脸,嘲她貌无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