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 第21章 第 21 章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第21章 第 21 章

作者:酒酿狮子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03 18:22:04 来源:文学城

姜迎花觉得刘矮子或许并不需要别人给他出卖媳妇的这个主意。

一个曾经卖田卖地,典卖各种家当的人,再做起‘买卖’来,哪里需要别人提醒呢?

家务事本就清官难断,他第二任媳妇已经身亡下葬,死无对证,是从从外地买来的,也没有娘家人为她喊冤。

姜迎花突然有些悲观。

“刘矮子既然逼死了第二任媳妇,那前头那个,真是被卖掉了么……”山野乡间,掩藏一具尸体何其容易。

“你大舅舅在沂水县见过她,是被卖掉了。”寡言少语的大舅母回答了她。

二舅母也说:“是的,前年你两个舅舅被人喊去沂水县做活的时候遇到的。”

两位舅母对望一眼,竟然不约而同叹了气。

“那媳妇前半生好苦的命,被卖了倒是走了运,过上了好日子。”

那媳妇姓王,名八妹,娘家在李花村。

王八妹的娘总共生了十三个孩子,十二个闺女,一个儿子。

生她前,家里孩子已经有七个了,生她后,她娘还继续生了那么多个。

王八妹夹在中间长大,嫁给刘矮子这门亲事在姐妹中竟然还不算最差的。

“有个嫁到山里头去了,公婆不善,妯娌不合,丈夫也没本事,日子过得比她还窝囊,两姊妹见面时还劝她珍惜眼前福!”

尽管娘家姐妹众多,但都嫁到了周边甚至远处的村子里,各过各的日子,年头到年尾都不一定见得上一面。

王八妹被卖掉后她爹娘没来找过麻烦,只有两个姐姐上门找刘矮子要过说法。

可她们来得太晚,那时王八妹都不知道卖了多久了,自然也要不到说法的。

“你舅舅说买她的是沂水县县城边上的一个孤寡老婆子,他们进县城路上,王八妹把你两个舅舅认了出来,毕竟是邻村的乡邻,把他们叫进家喝了碗水,还聊了几句。

这才知道王八妹跟着那个买她的婆子学了纺布,有了这门好手艺,以后下地的那些重活是再也不用干了。”

姜迎花也觉得很好,王八妹有了吃饭的手艺,后半辈子都安稳了。

二舅母说:“去刘家村做生意还是缓一缓再做吧,刘矮子第二个媳妇生下来的女娃没人带,他正想找第三个媳妇呢。”

“好。”

姜迎花去了一趟茅房,回来就跟两位舅母告辞。

“太晚了恐怕进不了城,舅母,我先回去了。”

“叫你舅舅送你一程!”

“不用,反正过不了两天又会再来的。山路乘风都带我走了一遍了,我认路了,舅母放心。”

来时已经劳累家里人准备了一桌饭菜,走时没必要大张旗鼓了。

姜迎花执意不让叫舅舅们起床,两位舅母便结伴送了她一段。

还是走陈乘风领她走的那条近道。

带着心事,姜迎花紧赶慢赶回了城。

进了家门,被拴起来的大黑狗吠了几声。

听见院门响动,姜承香在里头扬声问:“小妹,是你回来了?”

“是!大哥。”

几十里山路可不是开玩笑的,尽管腿酸肩软,姜迎花还是撂下担子第一时间进了主屋。

自己选的路不能太抱怨,而且今天前半程担子基本都是陈乘风替她担的,所以进门前她揉肩抻腿,进门后倒是笑意吟吟,没表现得很疲倦。

“大哥,爹,我回来了!”

出了陈家,外祖母给的糖她就放到了担子里,免得在怀里捂得融化掉。

现在拿着进来,一下就递给了姜承香。

“外祖母叫我带给你吃的糖。”

姜老汉躺床上也盼着她回呢,眼巴巴地望着姜迎花。

“爹,这是给你的!”

粗布荷包她拿了出来,坐在姜老汉床沿上,当着两人打开。

好几块碎银子,还有一些铜板。

姜迎花掂了掂,问姜老汉,“爹,你说这些银子有几两?”

姜迎花更乐意数铜钱,她做的生意天天和铜板打交道,银子除了去钱庄兑换,平时是不会有入账的。给她她还要拿个称,称一称,不然真不知道多重。

“你放下来看看。”

姜迎花听老江湖的话,一块一块摆在床边。

“约莫六七两。”

“噢,那铜板还有三百四十一个,都是外祖母给的。”

“外祖母怎么拿了这么多钱给爹?”可不是小数目,姜承香想。

“爹这些年给外祖父、外祖母的银钱他们都记着呢,一分没用……”姜迎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姜老汉无可奈何地深叹一口气,“你都拿回家里来了,往回再还回去,你外祖母怎么会肯收?”

“不急不急,我多赚点银子。以后知道咱家日子过好了,外祖母肯定就愿意收了。”

姜老汉不再说什么。

毕竟是撑起一个家的女儿,他有什么好多说的呢?

昨天陈二舅跟姜老汉说陈家一切都好,姜老汉却还是要问一问女儿,是否属实。

他自己生了大病,于是格外关心两位老人家。

“说来话长,我先给你翻个身,边按腿边跟你吧。”

被同巷子的张氏算计了一遭,姜迎花越来越看重亲人之间的感情,深知保住姜老汉姜承香父子俩,一家三口安安稳稳的,才能有好日子过。

于是在心里头定了计划,不仅要给姜老汉换更好的药来治疗,还要亲力亲为多为他做做康复训练,这种基础的按摩以后每天都不能断了。

郑屠夫的事情,她很想用忿忿不平地语气说出来,可姜老汉不宜情绪激动,姜迎花就只能用平稳地语气讲一讲了。

一路见闻的说了,陈家的情况说了,郑屠夫、刘矮子的事说了。

姜迎花很想叹一声她来得不是时候。

小姜迎花晕血,但是她不晕血,早半年来,其实接手姜家肉摊也不错。

麻花和豆腐生意都是小生意,在于薄利多销,两个生意加起来一个月也只能入账十几两银子。

那会儿姜家肉摊一个月能净赚三十多两,如果把持住了,姜家日子好过一些。

她也没这么辛苦。

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姜迎花一拍手,又燃起了熊熊斗志。

关关难过关关过,她不能消沉!

打起精神,抓紧些!她要赶紧带着姜家父子俩过上好日子。

姜承香看到姜迎花突然一下精气神就变了。

“……小妹,我来给爹按腿,你去忙别的吧。”

“哎!我上街买点东西。”

姜承香挪着凳子行动已经很熟练了,一点也不用姜迎花担心。

于是她把荷包揣在袖子里,潇洒地大步流星上了街,轻车熟路地进了回春馆。

姜老汉的病回回都是请回春堂的王大夫诊治的,只是买一两味香料,没道理去别的医馆做这门生意。

负责抓药的是一名老大夫,姜迎花客客气气地问了价,发现是能承受的价格,便说:“劳驾,胡椒、小茴香各称一斤。”

回姜家后姜迎花摸了摸早上用过洗干净了的石磨,一天过去,已经干了。

她当即开磨,胡椒和茴香分别磨成了粉末,各自封存好。

接下来就不急了,天快黑了,她做饭,姜承香熬药。

用了饭,借着最后一丝落日余晖,打了井水搓洗了姜老汉父子昨天换下来的衣服。

至于备货,昨天陈乘风出了大力气,帮她烧火、和面,表姐弟两个昨天就把今、明两天要卖的麻花备好了。

次日,姜迎花在城里做生意,隔了一天没在城里转,货物到底抢手些。

早早忙完,她又开始研制新品了。

面粉、鸡蛋、盐、一把茴香粉和少许胡椒,加水和成一个面团。

面粉、鸡蛋、酱,加水和成一个颜色略深的面团。

两个面团各自醒发一阵,分别擀成一样大小的两个薄面饼。

有技术含量的步骤到此就结束了,接下来把深色的面饼放在上方,白色面饼放在下方,沿边卷起来,卷紧一些。

快刀把团紧的面卷切成薄片,油烧开,一块一块下入油锅,两面金黄时一把捞出,成色好,酥脆,比麻花多了两种别样的香味,香飘十里。

姜迎花尝了三块,对这个味道有八分满意,两分遗憾。

做小花片,一白一红两个面饼,红色的面饼应该用红糖水上色,可哪里买得到红糖哦!

要是不把一张面饼染红,小花片的‘花’从哪里来?

用酱来调色,做这个创新,她真的是做好了砸锅的准备。

这东西不压秤,看着一大包,实际上并不重。

到时候买一些油纸回来,包成小包,一包装半斤,卖十五文。

守门的大黑喉间发出一声低吼,门口响起了“笃笃”两声轻轻地敲门声。

姜迎花把手上沾的油抹干净,快步去开门。

“迎花姨~”

是朱伯娘的孙子铁杆。

姜迎花和颜悦色地问他有什么事。

“我想买两根麻花。”他食指和中指比了个‘耶’,手掌打开,里面有四个铜板。

在手里摩挲了一天,铜钱边缘都光滑了呢!

昨晚上他奶奶就给了他四文钱,说:“你不是爱吃麻花吗?奶奶给你钱,明天你找隔壁的迎花姨买。四文钱买两根,迎花姨如果给你多的,你不准要。”

铁杆原地蹦着转了两圈,欢呼着应下来。

最近的日子过得太美了,前段时间迎花姨送的一碗麻花他吃到了三根,那天闻着肉香发馋,迎花姨又送了两碗肉来。

还以为他奶奶会隔好久才许他再买东西吃呢,没想到啊,他又要有好吃的了。

晚上抓着铜板睡觉,早上很早就醒来了。

不过,他是个聪明又有耐性的小孩。

尽管一早就馋得不行,巴不得在迎花姨出门做生意前就去买麻花的,但是呢,他觉得热乎的、刚做出来的更好吃啊。

硬生生流着口水攥着钱等到下半晌,在巷子里守着,从香味飘起到香味渐浓,又等到香味渐渐散了,才敲了姜家的门——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也知道不打扰人家做事。

“迎花姨,你的手艺越来越好啦!香味飘了几条街呢!”

姜迎花先炸的麻花,后炸的小花片。

小花片放了胡椒和小茴香,如果先炸后面的麻花会串味。

以后这两种也只能分开炸了,不能用同一锅油。

铁杆只知道香得迷糊,并不知道姜迎花是做了新品小花片,里头加了两种香料。

至于这说姜迎花手艺好的话,铁杆是鹦鹉学舌,学了自家店铺的熟客,夸他奶奶做的菜时说过的话。

姜迎花笑眯眯地牵着他进了灶屋。

“哇!”铁杆目瞪口呆地一声惊叹。

麻花装在两个大坛子里冒了尖儿,一个大木盆里不知道装的什么吃的,一片一片的,满满一盆。

姜迎花给他安排了一条矮凳,等他坐下后眼疾手快地塞了一把小花片到他手里。

“帮迎花姨尝一尝新口味。”

“奶奶不准——”

“这也是报酬。”

“啊?!”

姜迎花解释:“我要上街买点东西,你帮迎花姨坐在这里守着这些吃的,别让猫或者老鼠蹿出来偷吃了。”

油纸要尽快买回来,在这些小花片凉了之后马上就包起,否则要不了多久就受潮不脆了。

在家不喜欢干活,在外头铁杆还是很勤快和懂事的,“那我等迎花姨回来了,一起帮忙包。”

“好!”

朱家其他孩子要么大了在当学徒学手艺,要么寄养在朱家两个儿媳的娘家。铁杆是朱家最小的一个孩子,也是唯一一个养在县城里的。

见了几面,姜迎花察觉这是个鬼灵精怪很讨人喜欢的小孩。

这不,她拿着纸、绳子回来时,铁杆已经端端正正坐在板凳上了,手洗白白了安分地放在膝盖上,张开的指缝里还有没干的水渍。

他真心要帮忙,姜迎花也不会假意客气。

“你把油纸一张一张摆开放在那里。”姜迎花指着揉面的门板,上面已经收拾干净,没有东西了。

“摆开后,我把这些称了重的倒在油纸上,你把油纸合拢包成方方正正的样子,开口朝下放着,待会儿我来绑绳子。”

为免他不会包,姜迎花包了一份做了示范。

“我知道了!迎花姨。”

铁杆应得响亮,事儿也做得漂亮。

姜迎花还担心他力气小,绑绳子绑不紧,到时候会散开,结果他包得似模似样的。

“迎花姨,你明天还要包吗?我还能帮你。”

姜迎花手掌宽大,抓的那一把小花片可不少,铁杆觉得自己白吃了东西,压根没出什么力气。

“明天你还愿意来?”

铁杆认真地点头,“我天天来都愿意呢!”

姜迎花犹豫了一下,“我问问你奶奶,如果你奶奶同意,那就行。”

这么小一个孩子,在家也不见得做多少事情,姜迎花肯定不能跟他家里一个招呼都不打,直接让孩子天天来帮她做事。

“你刚刚尝了小花片?觉得好吃吗?”

因为放了酱油上色,姜迎花害怕酱油的味道盖过香料的味儿,或者说,因为放了酱油,所以做出来的小花片味道奇怪。

她自己什么异味都没尝出来,小孩子味觉更灵敏一些,所以她要问问铁杆的意见。

“好吃!比麻花还香,有时候咬到一个很香的粒粒,嘴巴都辣辣的。”

“噢——”姜迎花想了一圈,应该是胡椒没有磨碎,大颗粒的胡椒嚼起来确实会有点辣味,下次磨碎一点就好。

“行,很好的一个意见。”姜迎花喜爱地拍拍铁杆的脑袋。

“你买的麻花,迎花姨拿给你。这是分装多余下来的小花片,咱俩一人一半,吃了吃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 2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