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临沧海 > 第2章 心理训练和模拟任务

临沧海 第2章 心理训练和模拟任务

作者:幕雨怀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7:26:41 来源:文学城

冰雪消融,春意染绿了警校的训练场,但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并未随之缓和。基础的体能和技能训练步入正轨后,更具挑战性的课程接踵而至。其中,“警务心理与犯罪心理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行为训练,成为了许多学员新的“噩梦”。

授课的是一位名叫秦月的女教授,气质温婉,眼神却仿佛能洞穿人心。她讲话不急不缓,却总能将最复杂的犯罪心理动机剖析得淋漓尽致。

“缉毒工作,不仅是与毒贩斗勇,更是斗智,斗心。”秦教授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专注的脸,“你们未来面对的,可能是穷凶极恶的亡命徒,也可能是伪装成普通人的高智商罪犯,甚至是试图用金钱、美色、或者情感来腐蚀你的内部蛀虫。了解犯罪心理,首先是了解人性;而抵御诱惑和压力,前提是认清你自己内心的弱点。”

江游依旧是那副沉静的样子,但在秦教授的课上,他偶尔会微微前倾身体,听得格外专注。洛雨注意到,当秦教授讲到某些特定类型的罪犯心理画像时,江游的指尖会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过简短的、难以辨识的线条。

理论课程之后,是更为直接的心理行为训练。训练在一个特殊的模拟审讯室进行,单面镜、录音录像设备一应俱全,环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第一项训练是“抗压审讯”。学员轮流扮演被审讯者,面对由教官和心理助教扮演的“审讯者”轮番施压,问题尖锐刻薄,不断质疑其动机、能力,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和疲劳轰炸。

一个平时体能出色的男学员,在连续一个小时的语言施压和暗示其家人可能受到牵连后,情绪崩溃,红着眼眶几乎要砸桌子。

轮到洛雨。她努力保持着镇定,逻辑清晰地反驳无端指责,但当“审讯者”冷笑着暗示她选择缉毒专业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英雄主义的虚荣,并精准地提及她某个不为人知的、幼时因疏忽导致的小意外时,她的心脏还是猛地一缩,呼吸出现了瞬间的紊乱。她意识到,教官们事先对他们每个人都做了足够的“功课”。

“你的冷静是伪装的,洛雨。”“审讯者”逼近一步,声音低沉而充满压迫,“你内心深处渴望被认可,这种渴望会让你在关键时刻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你根本不适合一线!”

洛雨攥紧了拳头,指甲陷进掌心,用疼痛强迫自己冷静。“我的动机和能力,不需要向你证明。我的选择,源于我的信念。”

虽然最终坚持了下来,但走出模拟审讯室时,她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那种被全方位剖析、弱点被精准打击的感觉,比体能极限更让人疲惫。

她靠在走廊的墙壁上平复呼吸,看见江游从隔壁观察室走出来,他的训练在她之前就结束了。

“怎么样?”洛雨忍不住问,声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江游看了她一眼,眼神里没什么波澜,只淡淡说了句:“还好。”

洛雨有些气结,这人永远是这样,深不见底。但她很快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江游在面对审讯时,几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无论对方如何挑衅、恐吓甚至试图用虚构的“证据”诱导他,他都像一块浸不透水的石头,回答简洁、逻辑严密,甚至偶尔会反过来抓住“审讯者”话语里的逻辑漏洞,让对方一时语塞。

第二项训练是“角色扮演与情境抉择”。场景设定更加复杂,模拟卧底接头的忐忑,面对毒贩试探的危机,甚至是被自己人误解时的委屈与愤怒。

在一个模拟“卧底交易失败,被双方追杀”的情境中,学员需要在一分钟内做出抉择并陈述理由。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寻求上级支援或试图解释。

轮到江游时,场景是:他扮演的卧底身份暴露,毒贩头目用枪指着他的头,而同时,不明真相的队友正从远处赶来,很可能落入圈套。

江游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对着模拟毒贩头目的教官冷静开口:“你可以开枪。但你的交易记录和藏货地点,我已经通过预设程序发送了出去。我死了,你损失更大。不如谈谈怎么解决眼前的麻烦——外面来的,未必是警察,也可能是想黑吃黑的另一伙人。”

他没有选择硬拼,也没有盲目求救,而是瞬间捏造了一个对“毒贩”更具威胁性的信息,并试图制造混乱,为可能到来的队友创造转机,也为自己争取生机。

观察室里一片寂静。连秦教授都微微颔首。

洛雨扮演的则是一个被毒贩用其亲人安全威胁,要求她透露一次无关紧要的行动信息的年轻警员。内心的挣扎无比真实,一边是铁的纪律,一边是至亲的安危。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做出“完美”抉择,痛苦地僵在原地。

训练结束后,秦教授进行了点评。

“江游,你的冷静和急智超出预期。你善于利用信息,甚至制造信息来扭转劣势。但是,”秦教授话锋一转,“你过于依赖逻辑和计算,忽略了情感因素在特定情境下的作用,也缺乏对‘同伴’的信任和依赖感,这在某些需要团队高度协作的时刻,可能会成为隐患。”

“洛雨,”秦教授看向她,“你的共情能力和正义感是你的优点,但过于重情,也可能成为你的软肋,被敌人利用。你需要学会在情感与职责之间,筑起一道更加坚固的防火墙。今天的僵局,恰恰暴露了你需要加强的地方。”

两人都陷入了沉思。江游微微蹙眉,似乎在消化“缺乏信任”这个评价。洛雨则握了握拳,意识到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最后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上,秦教授让所有人匿名写下自己内心最深的恐惧或担忧,投入纸箱。

纸条被随机抽取朗读。

“我怕死,更怕死得毫无价值。”

“我怕辜负身上的警服。”

“我怕面对毒害得家破人亡的场景时,会控制不住怒火。”

“我怕……有一天,我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这张纸条被读出来时,教室里格外安静。

当抽到一张写着“我怕失去观察力,那就像失去了眼睛”的纸条时,洛雨下意识地看向了江游。他垂着眼,看不清表情。

而洛雨写的是:“我怕我的坚持,在绝对的恶面前,不堪一击。”

分享和讨论的过程,像一次无声的心灵洗礼。大家发现,看似坚不可摧的同伴,内心都有着各自的脆弱和迷茫。这种共鸣,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课程结束时,秦教授说:“心理训练没有满分。今天的暴露和挣扎,是为了明天在真实战场上少流血。认清你的恐惧,然后,学会与它共存,甚至利用它。记住,一个真正强大的警察,不是没有软肋,而是知道自己的软肋在哪里,并把它淬炼成最坚硬的盾。”

傍晚,洛雨独自一人在训练场边散步,消化着这几天心理训练带来的冲击。她看到江游坐在不远处的台阶上,那个小本子摊在膝上,但他没有画,只是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出神。

洛雨犹豫了一下,走了过去,在他旁边隔着一个台阶坐下。

“秦教授说,过于重情是软肋。”洛雨轻声开口,像是对他说,也像是自言自语,“可如果完全没有了那些情感,我们和那些冰冷的犯罪机器,又有什么区别?”

江游沉默了片刻,晚风拂动他额前的碎发。

“情感不是弱点,失控才是。”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一些,“观察力也不只是寻找破绽,也包括……理解动机。”

他合上本子,转头看向洛雨,霞光给他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暖色。“你今天的僵局,不是因为情感受控,是因为你把‘保护’和‘违背纪律’放在了绝对对立的位置。也许存在第三条路,只是你当时没想到。”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与她探讨训练中的核心问题。

洛雨怔住了,细细品味着他的话。

“那你呢?”她反问,“秦教授说你缺乏信任。”

江游的目光重新投向远方,夜色渐渐弥漫开来。

“信任……”他轻轻重复了一遍,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那短暂的沉默里,洛雨似乎捕捉到了一丝不同于往常的、极其细微的波澜。

心理训练的硝烟散去,留下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多需要终生面对的课题。但在这个春日的傍晚,坐在逐渐亮起的星光下,洛雨觉得,她和江游之间,那层看不见的坚冰,似乎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他们开始尝试着,不只是作为对手和同伴,更是作为两个同样在迷茫中摸索前路的灵魂,进行一场关于内心深处的、笨拙而真诚的交流。

夜色渐深,训练场边的路灯逐一亮起,在渐浓的春夜里晕开一团团暖黄的光晕。洛雨和江游之间那短暂的、关于内心软肋与信任的对话,似乎并未立刻改变什么,却又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了细微而持续的涟漪。

接下来的团体战术课上,教官布置了一项需要高度协同的“室内近距离战斗”(CQB)模拟任务。小队需要突入一个模拟复杂结构的“匪巢”,在限定时间内解救人质并清除威胁。江游因其出色的观察和判断力被推选为突击手,而洛雨则负责殿后警戒和策应。

行动开始,江游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清除前进路径上的障碍,他的每一个手势都精准传达意图,对潜在威胁点的判断几乎无可挑剔。队伍顺利推进到核心区域。

就在江游即将突入最后一个房间时,异变陡生。扮演“人质”的助教按照预设剧本,突然情绪“失控”,挣脱了原本束缚他的“匪徒”,尖叫着冲向门口,正好挡住了江游的射界,而那名“匪徒”则趁机举枪瞄准了混乱中暴露身形的江游!

电光火石之间,位于侧后方的洛雨,几乎没有经过思考,身体先于大脑做出了反应。她一个箭步上前,不是去拉那个“人质”,而是猛地将江游向侧后方一撞,同时自己侧身抬臂格挡,用训练匕首(模拟武器)精准地架开了“匪徒”模拟枪支的枪口,另一只手迅速将其手腕锁住,低喝道:“控制!”

整个过程发生在两秒之内。江游被她撞得一个趔趄,稳住身形时,战斗已经在洛雨迅捷的反应下结束。他看着洛雨利落地将“匪徒”制服,又冷静地安抚受惊的“人质”,那双总是沉静无波的眼眸里,第一次清晰地掠过一丝愕然,随即是深沉的思索。

演练结束复盘,教官重点表扬了洛雨的临场应变和果断处置。“在突发情况下,洛雨没有拘泥于既定角色,而是根据瞬息万变的现场,做出了最有利于团队和任务的选择!这种主动补位和承担风险的精神,值得肯定!”

解散后,江游走到正在整理装备的洛雨身边。

“刚才,谢谢。”他的声音依旧平淡,但目光却比平时专注。

洛雨抬起头,擦了擦额角的汗,笑了笑:“总不能看着‘最佳突击手’出局吧。而且,秦教授不是说了吗,信任和依赖同伴。”

她的话带着点轻松的调侃,眼神却清澈而坦诚。

江游看着她,沉默了几秒,然后极轻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一下头。“你的判断很准确。”他顿了顿,补充道,“反应也很快。”

这大概是他能说出的、最高程度的认可了。洛雨心里微微一动,像是被羽毛轻轻拂过。

春意渐浓,警校迎来了春季运动会。这不仅是体能和技能的比拼,更是意志与团队精神的较量。洛雨报名了女子组障碍越野和格斗项目,而江游,则出人意料地参加了被认为最考验耐心和专注力的“精度射击”以及“战场救护”(包含复杂地形下的伤员搬运)。

精度射击场上,江游端枪的姿态稳定如山,呼吸调整到几乎微不可闻。每一次击发,子弹都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命中靶心,甚至在移动靶环节,他也能在高速运动中捕捉到那转瞬即逝的时机。成绩毫无悬念地遥遥领先。

而在战场救护的赛场上,情况则复杂得多。这项比赛模拟战场环境,参赛者需要背负沉重的模拟伤员(重达几十公斤的假人),在泥泞、障碍、甚至模拟的烟雾和声响干扰下,以最快速度到达安全点。

江游的体能和技巧依旧出色,但在背负“伤员”通过一段低洼泥泞地带时,他过于追求速度和路径的绝对精准,忽略了“伤员”在剧烈颠簸下的“舒适度”和“安全”,导致一次险些失去平衡,虽然最终稳住,却浪费了宝贵时间,还被裁判扣了分。

最终,他在这个项目上只拿到了中游的成绩。当他在终点线放下“伤员”,看着泥浆沾染了他干净的作训服,额发也被汗水浸湿,贴在额角,那向来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难得地出现了一丝几不可察的……困惑?或者说,是对某种“不完美”结果的不适应。

洛雨刚结束了自己项目的比拼,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

“精度射击很厉害。”她由衷地说。

江游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目光还停留在刚才那片泥泞的赛道上。

“救护……没那么简单。”他低声说,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洛雨说,“要考虑的变量太多。”

“尤其是当你背负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洛雨轻声接话,“不仅仅是到达目的地,还要尽量保证‘他’的安全和状态。这大概就是秦教授说的,不能只依赖逻辑和计算。”

江游转过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有反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沾了泥点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运动会结束后,紧锣密鼓展开的是更为专业的毒品识别与检验课程。实验室里,各种形态、包装的模拟毒品样本琳琅满目。需要记住的不仅仅是外观,还有特性、常见的掺杂物质、以及使用不同试剂的快速检验方法。

洛雨对气味格外敏感,一些微小的差异她都能敏锐捕捉到,但在记忆繁杂的化学分子式和检验流程时,却感到有些吃力。她看到江游在实验室里,几乎是过目不忘,对各种检验方法的原理和局限性如数家珍。但他似乎对某些特定类型毒品的包装方式、以及在某些特定环境(如潮湿、高温)下的性状变化,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甚至会拿出那个小本子,快速记录下一些细节。

“你对这些……很了解?”一次实验间隙,洛雨忍不住问道。

江游合上本子,语气平淡:“信息越详细,误判的概率越低。”

他的回答依旧简洁,但洛雨隐约觉得,这背后似乎有更深的原因。她想起报名日那天,宣传栏上关于他获得某个竞赛特等奖的模糊介绍,似乎与化学有关?

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电闪雷鸣。宿舍楼因为线路老旧,部分区域出现了跳闸,洛雨她们宿舍恰好在一片黑暗之中。几个女生有些慌乱地找出手电筒。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轻微的敲门声。打开门,外面站着的是浑身湿透的江游,他手里拿着一个强光手电和几个独立包装的荧光棒。

“楼下备用物资领的。”他言简意赅,将东西递给开门的洛雨,目光快速扫过黑暗的室内,“电路维修需要时间,先用这个。”

说完,不等洛雨道谢,他便转身又冲进了雨幕中,身影很快消失在楼梯口。

洛雨握着手电筒,上面还残留着他掌心的些许湿意和温度。她看着窗外瓢泼的大雨,又看了看手里照明设备,心里某个角落,仿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无声的关怀,微微照亮了。

她想起他说的“缺乏信任”,想起他在泥泞赛道上困惑的表情,想起他此刻冒雨送来的光亮。这个看似冷漠疏离的江游,似乎正在以一种极其笨拙、甚至他自己都未必察觉的方式,尝试着打破那层坚冰,尝试着去……依赖,或者说,回应周围的世界。

第二天,电路修复,阳光重新普照。仿佛昨夜的风雨和那短暂的交集只是一场幻梦。训练照常,课程继续。

在又一次的毒品识别实操考核中,洛雨面对一份伪装成普通糖果的模拟毒品,凭借对包装纸细微折痕和气味的一丝异样感觉,提出了质疑,并坚持进行了更复杂的检验,最终证实了她的判断。而江游,则在分析一批“查获”的混合样本时,不仅准确指出了主要成分,还根据微量掺杂物的种类和比例,推断出了其可能的产地和流通路径,让负责考核的专业课□□都为之侧目。

考核结束,两人在实验室门口相遇。

“恭喜。”江游看着洛雨,忽然开口。

洛雨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指的是自己坚持找出伪装毒品的事。“你也是,”她笑了笑,“你的推断很厉害。”

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将两人的影子拉长,短暂地交汇在一起。

他们依旧是对手,在训练场上毫不留情;依旧是同伴,在任务中默契配合。但有些东西,确实在悄然改变。像春泥下的种子,汲取着水分和养料,静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青春的画卷上,色彩的层次愈发丰富。不仅有橄榄绿的坚毅,汗水与泪水的咸涩,硝烟与尘土的气息,还添了更多内心的挣扎、无声的试探、笨拙的靠近,以及那在共同理想照耀下,悄然萌发的、名为理解与信任的嫩芽。

因为作者对警校的训练不太了解,所以有AI部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心理训练和模拟任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