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剔透而热烈,毫无保留地倾泻在省公安警官学院的报名处。空气里弥漫着新修剪草坪的湿润气息,以及一种无声的、即将被纪律塑造前的躁动。四处是穿着崭新作训服或还未换下便装的新生,脸上带着相似的憧憬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洛雨就是在这片略显嘈杂的橄榄绿洪流中,第一次看见江游的。
她刚刚办完手续,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正准备寻找宿舍楼的方向。行李箱的轮子却不合时宜地卡在了路沿的石缝里,任她如何用力,都纹丝不动。她微微蹙眉,正打算弯腰去抬——
“同学。”
一个声音在她侧后方响起,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在一片喧哗中清晰地落入她耳中。
洛雨下意识回头。
一个男生站在那里,同样穿着还未缀上任何标志的崭新作训服,衬得他身姿格外挺拔。他手里只拎着一个简单的黑色行李包,看起来轻便得不像来报到,倒像是来参观的。他的样貌极为出挑,眉骨很高,鼻梁挺直,下颌线利落得像刀锋裁过。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眼神沉静,甚至有些疏淡,正落在她卡住的行李箱上。
没等洛雨回应,他已经几步上前,单手随意地一拎一抬,那只顽固的行李箱便轻巧地脱离了困境,轮子重新顺畅地转动在柏油路面上。动作轻松得仿佛只是拂开一片落叶。
“谢谢。”洛雨道谢,声音里还带着点刚才用力的微喘。
他这才抬眼看她,目光在她脸上短暂停留了一瞬。那眼神里没有常见的惊艳或打量,更像是一种……快速的、下意识的观察和判断。
“不客气。”他应道,声音依旧平淡。随即,他的视线越过洛雨的肩膀,望向报名处旁边立着的巨大宣传栏。那上面贴着本届缉毒专业的优秀新生简介和红头录取通知。
洛雨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正好看到“江游”两个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标注着某类竞赛的特等奖。她心头一动,难道……
再回头时,那男生已经拎着他的黑色行李包,径直朝着缉毒专业报到的摊位走去了。背影挺拔,步幅稳健,很快便融入了人群。
阳光正好,落在他宽阔的肩背上,镀上一层浅金。周围是鼎沸的人声,是崭新的未来开始的序曲,而那个沉默、利落,带着一丝神秘观察力的背影,就像一枚突如其来的楔子,悄无声息地钉入了洛雨关于警校生涯初始的记忆画布里。
风掠过学院上空高悬的旗帜,猎猎作响。
她的警校生活,在这一天,这一刻,与一个名叫江游的名字,不期而遇。青春的篇章,在汗水与荣光尚未真正来临前,于这个平静又躁动的秋日,写下了第一个注脚。
行李箱的轮子重新顺畅地转动在洛雨手中,那个叫江游的男生却已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消失在熙攘的橄榄绿人群里。洛雨收回目光,指尖还残留着刚才用力过猛的一丝微麻,心底那点因他利落动作和沉静眼神泛起的微小涟漪,也很快被初入警校的庞大新鲜感与琐碎事务覆盖。
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上下铺,蓝色的床单,豆腐块似的被子叠放在床头。舍友们陆续到来,互相自我介绍,带着点拘谨和兴奋。洛雨迅速整理好内务,她的动作有条不紊,带着一种天生的严谨。窗外,操场上传来阵阵口号声,那是高年级学生在训练,声音洪亮,穿透力极强,像无形的鼓点,敲在每一个新生的心上。
下午是新生集合,领取作训服、学习用品,熟悉校园环境。警校的布局方正、简洁,处处透着纪律部队特有的硬朗。训练场、障碍场、格斗馆、图书馆……每一处都似乎在无声地宣告着未来四年将要面对的挑战。
洛雨在去往教学楼的路上,又一次看到了江游。他走在人群里,依旧是一个人,步伐不疾不徐,背挺得很直,目光平静地扫过周围的建筑和标识,不像其他新生那样左顾右盼,带着好奇,更像是在冷静地评估和记忆。他似乎感觉到了洛雨的视线,目光不经意地转过来,与她对上一瞬,随即又平淡地移开,仿佛上午那个小小的插曲从未发生。
这种彻底的“无视”,让洛雨心里莫名生出一丝微妙的不服气。她下意识地挺直了背,加快了脚步。
新生大会在礼堂举行。主席台上,院校领导、各系主任正襟危坐,神情严肃。台下,新生们按照专业分区坐好,鸦雀无声,只有领导讲话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回荡在宽敞的空间里。
“……你们选择了这身警服,就是选择了责任、奉献与牺牲!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父母羽翼下的孩子,你们是预备警官!是未来守护人民安宁的盾牌,是刺向犯罪的利剑!……”
领导的讲话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重重砸在新生们的心上。洛雨感到胸腔里有一股热流在涌动,那是理想被点燃的感觉。她偷偷环顾四周,看到许多同学眼中都闪烁着和她一样的光芒,那是属于青春的无畏与赤诚。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飘向了缉毒专业的方向。江游坐在靠过道的位置,微微侧着头,似乎在认真听讲,但洛雨敏锐地注意到,他的手指在膝盖上极轻地、有节奏地敲击着,像是在模拟着什么,又或者,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思维活动。他脸上没有什么激动的表情,平静得近乎淡漠,与周围被鼓舞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真是个奇怪的家伙。”洛雨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大会结束后,是各专业内部会议。缉毒专业的教室里,指导员是一位面容黝黑、眼神锐利的中年警官,姓雷,大家都叫他雷指。雷指话不多,但句句带着分量,简单介绍了专业课程、纪律要求,以及未来将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缉毒,是公安战线中最危险、最复杂的领域之一。你们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格斗、射击、追踪这些硬技能,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面对诱惑时毫不动摇的意志力!”雷指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全班每一张年轻的面孔,“我希望四年后,你们都能成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缉毒尖兵!”
教室里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洛雨感到肩头沉甸甸的,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她偷偷看了一眼隔了几个座位的江游,他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眼神比刚才略微专注了一些。
真正的挑战从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开始。尖锐的哨声划破黎明,宿舍楼里瞬间鸡飞狗跳。三公里越野、队列训练、军姿定型……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许多养尊处优惯了的新生叫苦不迭。
洛雨身体素质不错,但一天下来,也感觉浑身像散了架。傍晚,她拖着疲惫的双腿去水房打热水,正好遇见江游从里面出来。他刚洗过脸,头发还湿漉漉地滴着水,作训服的领口微敞,露出线条清晰的锁骨。相比于其他人的狼狈,他看起来竟还算从容。
两人在水房门口擦肩而过。江游的目光掠过她因疲惫而略显苍白的脸,脚步微顿,忽然低声说了一句:“左脚脚跟,落地时重心稍微偏外,久了容易受伤。”
洛雨一愣,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脚。她今天跑步时确实感觉左脚踝有些不适,但以为只是普通的疲劳,没想到竟被他看了出来。他是怎么发现的?仅仅通过观察她走路?
等她回过神,江游已经走远了。那清瘦挺拔的背影融入走廊尽头昏暗的光线里,留下洛雨站在原地,心里五味杂陈。这算是关心?还是又一次不动声色的“观察”?
接下来的日子,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和繁重课程。队列、体能、格斗、射击、法律基础、犯罪心理学……警校的生活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严格地运转着,打磨着每一个人的意志和体魄。
江游和洛雨,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在班级里都显得有些“突出”。洛雨是那种标准的“好学生”,认真、刻苦,各项训练和课程都力求完美,格斗时即使被摔得浑身青紫也咬牙坚持,文化课笔记做得一丝不苟。而江游,则是一种另类的“突出”。他的体能和技能训练成绩无可挑剔,尤其是在障碍越野和射击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动作流畅得像经过千锤百炼。但他身上总有一种疏离感,不太合群,休息时常常一个人待在角落,有时看着天空发呆,有时则继续在他的小本子上写写画画。
关于他的传闻也开始在同学间悄悄流传。有人说他家庭背景不一般,有人说他性格孤僻不好接近,也有人说他其实是个天才,过目不忘。
在一次战术基础课上,教官讲解车辆查控的要点。教官扮演嫌疑人,需要一名学员上前演示接近和问话。
“江游。”教官点了名。
江游出列,步伐沉稳。他走到模拟的车辆驾驶座旁,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目光极快地扫过车窗贴膜、轮胎磨损、车内后视镜的角度,甚至驾驶员(教官)手腕上那块表的反光。整个过程可能只有一两秒。
然后,他才按照规程,低沉地开口:“警察临检,请熄火,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压迫感,眼神锐利地锁定着“嫌疑人”,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而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
教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配合地完成了演示。课后,教官特意留下江游,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
洛雨在一旁看着,心里那种复杂的感觉又涌了上来。她不得不承认,江游在专业上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和冷静。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要努力超越他的念头。
机会很快来了。班级进行第一次小组对抗演练,模拟街区搜索与抓捕。洛雨和江游恰好分在了对抗组。洛雨带领防守方,负责隐蔽和保护“目标”;江游带领进攻方,负责在限定时间内找出并“抓捕”。
演练开始,洛雨利用对模拟街区的熟悉,巧妙地布置了防线和疑阵,她自信自己的安排足够缜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进攻方似乎毫无头绪。
就在洛雨以为胜券在握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江游冷静的声音:“A区三楼第二个窗口,花盆位置移动了五厘米。B区巷口垃圾桶,新增的脚印深度与防守方鞋底花纹吻合。目标转移路线,大概率经由地下管道,出口在C区广场东侧下水道盖。”
他的语速平稳,却像一颗颗精准的子弹,击穿了洛雨自以为完美的布置。他不仅发现了那些微小的、连她自己都没太在意的细节破绽,甚至准确预判了她的最终转移路线!
当江游带着进攻方队员,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在C区广场,将正准备转移的“目标”堵个正着时,洛雨看着他那张在战术头盔下依旧没什么表情的脸,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挫败感,以及一种被完全看透的无力。
演练结束,双方列队讲评。教官着重表扬了江游细致的观察力和精准的逻辑推理。江游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反应。
解散后,洛雨心情低落地整理着装备。江游走到她身边,递过来一瓶水。
洛雨愣了一下,没有接。
江游的手也没有收回,只是看着她,忽然说:“你的布防思路很清晰,疑阵也设得不错。”
洛雨抬眼看他,有些意外他会这么说。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她因演练而沾了些灰尘的脸上,“你太想‘完美’复刻教案上的范例,忽略了环境本身的动态变化。那片街区早上刚洒过水,有些痕迹会被强化,有些会被掩盖。还有,你选择地下管道转移是对的,但忽略了管道入口附近新留下的车辙印,那说明可能有无关车辆近期停靠过,增加了暴露风险。”
他的分析冷静而客观,没有任何嘲讽的意味,更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可这事实,却让洛雨的脸颊微微发烫。她确实只专注于执行自己的计划,没有像他那样,将周围一切细微的动态都纳入观察和计算的范畴。
“观察,不仅要看‘有什么’,还要想‘为什么有’,以及‘可能带来什么’。”江游说完,将矿泉水轻轻放在她旁边的装备箱上,转身离开了。
洛雨看着那瓶水,又看看他离开的背影,心里的挫败感奇异地慢慢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以及更加旺盛的斗志。她拿起那瓶水,拧开,喝了一大口。微凉的水滑过喉咙,让她冷静下来。
她明白了,江游的强大,不在于他有多“天才”,而在于他那近乎变态的观察力和时刻保持的、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警惕性。这是一种她需要学习和追赶的能力。
从那天起,洛雨训练得更加拼命。她开始有意识地模仿江游,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动作,而是更加注重观察细节,思考背后的逻辑。跑障碍时,她会留意每个着力点的摩擦系数;练习射击时,她会记录不同光线、风速对弹道的影响;甚至在日常走路时,她也会下意识地观察路人的神态、衣着和可能的职业。
她也不再刻意回避江游。有时在图书馆遇到,她会看到他不是在啃厚厚的专业书籍,就是在看一些看似无关的,比如建筑结构、心理学微表情甚至地方民俗的杂书。他的那个小本子,似乎永远带在身上,上面不再是简单的哈巴狗或Q版人物,偶尔洛雨瞥见,上面画满了各种复杂的符号、结构图,或者是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串联。
他们之间依旧没有过多的交流,但一种奇妙的竞争与默契,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学习中悄然滋生。格斗对练时,他们会是彼此最难缠的对手,招式凌厉,毫不留情;小组合作时,他们又能成为互补的搭档,一个心思缜密、执行果断,一个观察入微、善于破局。
时光在嘹亮的军号声、汗水的咸涩、书本的墨香中悄然流逝。秋去冬来,警校的梧桐树落光了叶子,只剩下遒劲的枝干指向天空,像极了他们日益坚毅的骨骼。
在一个飘着细雪的下午,缉毒专业进行了一次综合模拟考核。模拟场景是一个废弃的工厂区,学员们需要分组协作,找到隐藏的“毒品”并逮捕“嫌疑人”。这次,洛雨和江游被分在了同一组。
工厂区内环境复杂,线索真假难辨。小组一度陷入僵局。洛雨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判断“嫌疑人”可能藏匿在西南角的仓库。但江游却蹲在地上,用手指捻起一点几乎看不见的彩色粉末,又在空气中嗅了嗅。
“不对,”他站起身,眼神锐利,“这是工业染料,附近有印刷作坊废弃的原料。嫌疑人有反侦察意识,可能在误导我们。真正的交易点,应该在东北角那个通风良好的旧车间,那里靠近铁路,便于紧急撤离,而且……”他指了指远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有新的鸟类惊飞痕迹,时间不久。”
他的判断大胆而颠覆。小组其他成员有些犹豫,看向作为组长的洛雨。
洛雨看着江游那双沉静却笃定的眼睛,又迅速回想了一遍自己发现的线索,确实存在一些解释不通的疑点。电光火石间,她做出了决定。
“听江游的,目标东北角旧车间!行动!”
事实证明,江游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成功在旧车间拦截了“交易”,并凭借默契的配合,制服了负隅顽抗的“嫌疑人”。考核结束,他们小组获得了最高评价。
从模拟场出来,细雪依旧纷纷扬扬。汗水混着雪水浸湿了作训服,贴在身上冰凉,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红光。
江游和洛雨落在队伍最后。周围是同学们兴奋的讨论声和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声。
“刚才,谢谢你的信任。”江游忽然开口,声音在雪天里显得格外清晰。
洛雨转过头,看到他侧脸上沾了点雪花,很快融化成细小的水珠。她笑了笑,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氤氲开:“是你判断得对。”
江游也微微勾了下嘴角,那弧度很浅,转瞬即逝,却像投入冰湖的一颗石子,在他向来平静的脸上漾开了一圈真实的涟漪。他从作训服口袋里掏出那个熟悉的小本子,快速翻到一页,撕下来,递给洛雨。
洛雨接过,借着路灯昏黄的光线看去。纸上画的不是场景复盘,也不是结构分析,而是一个简单的速写:一个女学员,戴着警帽,眼神专注而坚定,正伸出手,指向风雪弥漫的前方。线条简洁,却生动地捕捉到了她刚才下令行动时的那股决断力。
雪花落在纸面上,晕开一点点湿润的痕迹。
洛雨捏着那张纸,看着身边这个并肩作战的同伴,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有并肩作战的信任,有棋逢对手的欣赏,或许,还有一些在严苛训练和共同理想下悄然滋生的、更为复杂和温暖的东西。
警校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危险。但此刻,在这片银装素裹的校园里,两个年轻的灵魂,因为共同的信念而相遇,在汗水、竞争与一次次并肩中,逐渐靠近。
青春的篇章,关于理想,关于成长,关于那份朦胧而炽热的情感,正在这所铸造忠诚与热血的金色盾牌的摇篮里,一页一页,被认真而坚定地书写下去。风雪终将停止,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篇是与AI共同完成的文章,其中含有部分AI成分[彩虹屁][竖耳兔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初识所见,日常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