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猎户家的八卦夫郎 > 第17章 秀河村17

猎户家的八卦夫郎 第17章 秀河村17

作者:棠梨煎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3 08:42:58 来源:文学城

另一头,姜宁定下了亲事,终于在父母兄长的陪伴下进城了,快快乐乐给自己置办起了嫁妆。

买买买!

今天也是他们家往城里送货、收租的日子。姜家的几间铺子都租了出去,每月单凭租金,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唯独留了两间,雇了人做自家的生意。

他们家是摆摊卖吃食发的家,这自家的生意如今也是卖吃食,开的是两间面馆。这会儿临近正午,来店里吃饭的人挺多,一个妇人手脚利落地往开水锅里丢入一块面饼,开水滚了两下便捞出来,再舀上一大勺汤汁浇在上面。最后根据客人要求,放上烫过的蔬菜或者煎蛋。

也有客人自己盛上一碗热汤,拿了面饼泡在里面,用碟子盖住。过了片刻掀开,搅一搅就能吃。

店里人声鼎沸,香飘十里。

没错,这是一家方便面店……名字有点太超前了,招牌上写的是姜氏油面店。

方便面可不就是油炸过的面吗?

姜家脱贫致富后,姜父姜母便想回乡下,不在县城做生意了。姜宁想了许久,觉得雇人卖方便面,还是比单租铺子出去划算的。他们每旬只花一天时间制作面饼、熬底料,雇来的员工只需要机械下面就行了。

有的客人爱吃泡面,还喜欢自己动手,更省人力。

因此店里只雇了两个人,一个下面一个收银兼收拾桌子,十分省工钱。

这方便面馆开了好几年,生意一直很好。许多人本没打算来吃,走在路上闻到那香味,也忍不住脚下往这里拐。关键这面店开了好几年,至今技术也无人能破解,整个符水县只有姜家自己开的两家分店。

有些人倒是看出来是油炸过的面饼,打算效仿之,结果缺少了蒸的环节,炸的火候又不对,最后做出了类似炸馓子的东西……

加上姜宁有密制汤底,更加难以效仿。姜宁严重怀疑,那王土根想娶他,就是看上他们家的秘方了。

不过王土根和那些觊觎秘方的人并不知道,这油面店的收入还是其次,或者说倘若从世面上买油,恐怕这店的收益就要砍一多半。

姜家真正赚钱的,是他们家的油坊。

宋代以前,豆油的榨油技术不成熟,出油率极低,百姓普遍用动物油,猪油、羊油、鹅油之类的,只有富人才用得起植物油,也多是胡麻油(即芝麻油)和紫苏油,油炸类的食物更是只有宫廷、贵族和祭祀的时候才会做。

宋以前很多所谓“炸”的食物,实际上更类似于煎,因为油是真的很贵。像那家无意中做出馓子的人家,后来也并没有做这行生意,因为这生意实在是划不来。

姜宁还去买过两次炸馓子,后来那家不做了,大感可惜。

而宋代时发明了炒坯法,豆油榨油技术突破,豆油才渐渐进入到了百姓生活中,并且随着宋代冶铁技术的提高,铁锅的升级和普及,逐渐诞生了“炒菜”。

姜宁所处的这个时代,豆油和冶铁大概都还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姜宁通过姜安未来的岳家定做了一批好用的铁锅,姜家的油坊先一步使用上了炒坯法榨豆油,这才能供上方便面店的消耗。

姜宁也是其他厨子还在摸索“炒”这一做法时,已经对炒菜非常熟练的厨哥儿了,这也是他身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走在时尚的前端。

同时,县城许多与姜家相熟的铺子,都在姜家油坊买油,又是一批不菲的进账。

姜水生带着儿子们把炸好的面饼放进库房里,指着这家店铺对姜宁道:“这间就给你做嫁妆,还有靠近码头的一间也给你。下个月租客到期,你自己做打算,是继续租出去,还是收回来自己做些小买卖?”

姜定在一旁插嘴道:“收回来自己做买卖吧,宁宁做的萨琪玛和猪肉脯、蝴蝶酥啥的,都卖得很好,那里又离码头近,不如就开一间卖萨琪玛的铺子,还有你在后院烤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点心,都能放进去一块卖。”

姜宁这段时间闷在家里做了好些萨琪玛和猪肉脯,一多半卖给了返程的梁顺发,剩下的被其他船队给抢购一空,简直供不应求,姜定觉得这是一桩好买卖。

另外姜宁还用面包窑烤了很多奇怪但美味的食物出来,姜定一边感慨好怪啊,一边吃得喷香。

卖萨琪玛,或者说卖适合远途出行的“干粮”,倒确实是个好主意。萨琪玛、猪肉脯和方便面的炸面饼一样,都是不用防腐剂也能存得住的东西,可以一次做好多,放着慢慢卖。

不过姜宁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成亲后再说吧。”

他还不知道那沈大郎是个什么脾性呢。虽然这几天沈大郎日日来找他,还总送他东西,看起来对他很上心的样子。但他还是打算多了解一些沈大郎,再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自己做生意。

唉,成亲了就是和单身的时候不一样,那不得商量着来。

姜家一家来送货,不少老食客都向他们打招呼,还有许多人问姜宁最近怎么不来县城了:一些年老的食客,也算看着姜家姐弟几个长大的。

姜宁羞答答低头,倒是没提之前王员外的糟烂事,只道:“定亲了,下个月就成亲,这些日子要在家里备婚事,成了亲再来。”

这可是烫新闻,熟客们立刻热烈的讨论起来,有的恭喜姜宁,有的惊叹姜宁成亲之早,有的遗憾自家有适龄的小子呢,早知道姜宁要成亲,他们也该来提亲试试。

总之这消息没一会儿,就生了翅膀一般传了出去。这正是姜宁想要的效果,却没想到如今那王员外全然没精力关注他了。

昨日晚间,王员外府出了大事。

苏玉绢曾经是符水县小有名气的绣娘。她从小就喜欢摆弄针线,四五岁时打个补丁,就比成年的妇人夫郎打的还像样。她爹娘敏锐的察觉到,苏玉绢怕是在这针线一事上颇有天赋,于是托了人送她去县城的绣坊做个小学徒。

果然因她手格外灵巧,得到了成年绣娘的赏识,悉心教导,出师之后更是直接留在了绣坊做工。

可这一切都在她被那该死的王员外掳走之后变了。

苏玉绢揉了揉眼睛,已经深夜了,屋里只围着她点了三盏油灯,光线晃得她眼睛疼、脑子晕。然而她刚停下没一会儿,旁边坐着的一个老妪便骂到:“死丫头,又偷懒!你知道这三盏油灯围着你,耽搁一会儿要浪费多少钱?”说着还要上手掐苏玉绢。

苏玉绢缩着身子躲:“嬷嬷,实在是眼睛疼的受不了,唯恐绣错了毁了绣作。这等也晃得眼睛难受,如今天亮的早,不若让我先歇下,明日早早起来,借着天光绣。”

她心里酸涩难当。从前在绣坊,也是要辛苦做活儿,但便是绣坊老板,也知道好绣娘的真贵,不让她们伤了眼睛。夏日更怕汗渍污了绣品,卖不上价。可这王员外家什么也不懂,只一味磋磨着她,若是绣品被挑拣,回来还要打骂。

不愿伤了她的手,便用竹条抽小腿,拧腿上的肉。

那老妪却冷笑道:“老爷平日里还是太宽容了,惯的你这小娘皮净想着偷懒!你该庆幸自己还有这么一样本事,还有些用处。隔壁的你也知道吧?气儿就剩一口了,你要是不想干活,想和他一样,我也成全你!”

老妪起身剪了剪灯芯,倒是比之前略亮了些。苏玉绢眼中流下两滴眼泪,是难过的,也是眼睛难受的。但也只能抹了抹,继续刺绣。

她知道隔壁,是一个和她一样被掳来为妾的哥儿。和她不一样,那哥儿自己没手艺,只是家里开了两间布行。如今他家里的生意都被王员外吞并,家里人也都没了,没了用处,王家人巴不得这哥儿早死了,连饭菜也不好好给他送。

还是苏玉绢偶尔给他塞点馒头饼子,才苦熬到现在。

可是他们就得这样熬这么?苏玉绢感觉眼睛一阵刺痛,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哭什么?!要是眼泪水滴在了绣品上,影响了价格,可仔细你的皮!”老妪话音未落,忽然听到正院响起一声惨叫,她神色一变,连忙出了屋子朝正院张望。

正院很快亮起了灯,然后喧喧闹闹的,有人喊了几声“请大夫”。

这下老妪也顾不得监管苏玉绢了,把小院的门一锁,忙不迭的往正院去了。

沈云舟在墙根下听了半天,听这老妪如何磋磨这小姑娘,这下是实打实信了周婶和孙老板的话,这王员外果然是个为害乡里的恶人。

他没再继续听,而是到了正院墙外。正赶上王员外起夜,沈云舟操纵着窗台上的一株花苗,趁着黑夜给他膝盖捅了个对穿。

又趁着府里下人都忙着往正院跑,翻入了苏玉绢隔壁的房间里。

那房间里果然躺着一个小哥儿,呼吸微弱,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这就是小哥儿,果然和那姜宁一样,眉心有一点红色的痣……

听说这红痣叫孕痣,代表着哥儿的生育能力,孕痣越红越大,越好生养。那个姜宁的孕痣,倒是比眼前这哥儿的要红些,他长得又好,红痣点再眉间更添了艳色……

沈云舟愣了下神,这当口还有空想什么有的没的!赶紧收回思绪,用了一点木系异能给这小哥儿治疗。

他重生之后异能降级,如今治疗能力微乎其微,也只能勉强保住这哥儿的命罢了。沈云舟又把自己买的胡饼留了两个塞在那哥儿的枕头旁,这才离开了。

而不久之后,苏玉绢也摸了过来。她手里端了一碗温水,和半个饼子,进屋看见小哥儿枕头旁边放着的胡饼,也是十分意外。

难不成这府里还有看不过眼的好心人?

苏玉绢也来不及多想,赶忙将饼子泡在温水里,泡软了给小哥儿塞进嘴里。

……

王家正院里已经乱成了一团。这王土根自从原配夫人去世之后,无论是续弦还是纳妾都是图财,倒是不图色,因此他一直自己住在正院里,也无人看见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他起夜,黑暗中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倒、又不知道撞到了什么东西上,膝盖直被穿透了一个铜钱大的血窟窿。

待他的惨叫声唤来了下人,却发现他摔倒的地方明明什么也没有,既没有绊倒他的东西,也没有扎伤他的东西,只有窗台上一株指头长的花苗,叶片上沾满了血。

我这周居然忘记申榜了……人怎么能捅这么大篓子呜呜呜呜,我哭死

于是是没有榜的一周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汪的一声哭出来[爆哭][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秀河村1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