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聊斋白话一 > 第8章 狐女遇劫:书生寻遍天下为她求药

聊斋白话一 第8章 狐女遇劫:书生寻遍天下为她求药

作者:姚现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13:44:05 来源:文学城

清河镇的春天总带着湿软的风,吹得镇外白云山的桃花簌簌落,落在沈砚秋和胡九娘的青砖小院里,也落在他们相视而笑的眉眼间。这是他们成婚的第五年,儿子念安已经能提着小竹篮跟着胡九娘上山采草药,女儿念溪刚满周岁,咿呀学语时总爱扯着沈砚秋的衣袖,把软糯的小脸贴在他手背上。

沈砚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失意避世的书生,他在镇上开的私塾里坐满了求学的孩童,三字经的琅琅书声能飘到半里外的河边。胡九娘依旧是那副温婉模样,只是眼角多了些温柔的细纹,她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闲时便带着念安采药,用狐族的秘法配制药膏,免费送给镇上有伤痛的人。清河镇的人早就忘了她是狐妖的传闻,只记得这位胡娘子心善手巧,沈先生温文尔雅,他们一家的日子,就像院角的井水,清甜又安稳。

变故发生在那年盛夏。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连下了七日,山洪冲垮了山脚下的几间民房,也惊扰了白云山深处沉睡的千年蛇妖。那蛇妖修行数千年,本在山底闭关,山洪冲毁了它的洞穴,让它怒火中烧,竟循着人气杀向了清河镇。

那天沈砚秋正在私塾讲课,窗外突然刮起黑风,天色暗得像泼了墨。学生们吓得啼哭起来,沈砚秋刚安抚好孩子们,就听见镇外传来凄厉的呼救声。他心中一紧,抓起桌上的砚台就往外跑——他最牵挂的,是在家中照顾念溪的胡九娘。

狂风卷着沙石,把街道上的幌子吹得粉碎。沈砚秋看见一条水桶粗的黑蛇盘踞在镇口的老槐树上,鳞片泛着幽蓝的光,蛇口吐着分叉的信子,腥臭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几个村民倒在地上,不知生死,而不远处,胡九娘正抱着念溪,用身体挡在受惊的念安身前,她素白的衣裙已经被划破,嘴角渗着血丝,显然已经和蛇妖交过手。

“九娘!”沈砚秋嘶吼着冲过去。

胡九娘回头看见他,眼中闪过一丝惊慌:“砚秋,你带着孩子走!这蛇妖厉害,你对付不了!”

那蛇妖显然被打扰了兴致,巨大的头颅猛地转向沈砚秋,蛇口一张,一道黑色的毒液射了过来。胡九娘毫不犹豫地扑到沈砚秋身前,毒液正中她的后背。她闷哼一声,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怀里的念溪吓得放声大哭,念安也哭喊着“娘”,紧紧抓住胡九娘的衣袖。

“九娘!”沈砚秋抱住倒下的妻子,只觉得她的身体烫得惊人,后背被毒液侵蚀的地方,皮肤已经发黑溃烂,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他红着眼睛抬头,看向蛇妖,眼中满是绝望的怒火,可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连靠近蛇妖都做不到。

就在这时,胡九娘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怀中摸出一枚莹白的狐毛玉佩,塞进沈砚秋手里:“这是……狐族至宝,能护你和孩子周全……蛇妖怕……怕极寒之地的冰莲、西漠的千年雪莲、东海的鲛珠……三味药引……能解我身上的蛇毒……砚秋,活下去,带着孩子……”

话还没说完,胡九娘就眼前一黑,昏死过去。蛇妖见胡九娘倒下,又要扑上来,沈砚秋怀中的玉佩突然发出一道柔和的白光,形成一个结界,将他们一家护在其中。蛇妖撞在结界上,痛得嘶吼一声,不甘心地瞪了他们一眼,转身钻进了茫茫雨幕,逃回了白云山深处。

沈砚秋抱着昏迷的胡九娘,泪水混着雨水滚落。他把孩子们托付给邻居张婶,自己背着胡九娘回到家中。胡九娘的体温越来越高,后背的溃烂面不断扩大,气息也越来越微弱。沈砚秋按照胡九娘平时制药的方法,找来各种解毒的草药,熬成汤药喂她喝下,可那些草药根本压制不住蛇毒,胡九娘依旧昏迷不醒,连呼吸都变得微弱。

张婶带着念安和念溪来看望,念安拉着沈砚秋的手,哭着说:“爹,娘什么时候能醒啊?我以后再也不调皮了,我帮娘采药、洗碗,只求娘能好起来。”念溪也似懂非懂地哭着,小手拍着胡九娘的脸颊,嘴里喊着“娘,娘”。

沈砚秋心如刀绞,他知道,只有找到胡九娘说的三味药引,才能救她的命。可极寒之地在哪里?西漠有多远?东海的鲛珠又该如何寻找?他一介书生,从未离开过清河镇和白云山的范围,天下之大,他连方向都摸不清。

可看着床上气息奄奄的妻子,看着孩子们哭红的眼睛,沈砚秋没有退路。他连夜收拾行囊,把家中的积蓄都换成了盘缠,又把私塾托付给镇上的老秀才。第二天一早,他跪在胡九娘的床前,轻轻抚摸着她苍白的脸颊:“九娘,等我,我一定会找到药引,回来救你。你一定要撑住,等着我和孩子们一起,再看院里的桃花开。”

他又嘱咐张婶好好照顾胡九娘和孩子们,把那枚狐毛玉佩留给了念安,让他贴身戴着,护得弟妹周全。然后,沈砚秋背着简单的行囊,拿着一张从老秀才那里借来的残缺地图,毅然踏上了寻药之路。

沈砚秋的第一站是极寒之地。根据地图上的标注,极寒之地在北方千里之外的苦寒山脉,那里终年积雪,鸟兽绝迹。他一路向北,越走越冷,身上的单衣早已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只能靠沿途打猎,用兽皮做成简陋的衣物保暖。他没有骑马,只能一步步步行,脚上的草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脚底布满了血泡,血泡破了又结茧,茧子又被磨破,疼得他每走一步都钻心。

可他不敢停下。每当夜里宿在山洞里,寒风呼啸着穿过洞口,他就会想起胡九娘温柔的笑容,想起念安和念溪期盼的眼神,便又有了力气。他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在微弱的火光下,给胡九娘写一封信,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寄回去,可他只想把自己的思念和决心,都写在纸上。

走了一个多月,沈砚秋终于抵达了苦寒山脉。这里的温度低得能把呼出的气都冻成冰,山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眼望不到顶。他按照打听来的消息,向着山脉深处走去,据说冰莲就长在千年冰川的裂缝中。

冰川上光滑难行,沈砚秋好几次都差点滑倒,摔进万丈深渊。有一次,他在攀爬一处陡峭的冰壁时,脚下的冰面突然碎裂,他整个人悬在了半空中,只能死死抓住一根冰柱。冰柱冰冷刺骨,冻得他的手指几乎失去知觉,他能感觉到冰柱在一点点断裂,下面是深不见底的黑暗。

“九娘……”他在心中默念着妻子的名字,“我不能死,我还没找到冰莲,我还没救你……”

求生的**让他爆发出惊人的力气,他一点点往上爬,手指抠进冰缝里,流出血来,血滴在冰上,瞬间就冻住了。终于,他爬上了冰壁,瘫倒在雪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休息了片刻,他又挣扎着站起来,继续寻找冰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冰川最深处的一道裂缝中,他看到了一朵冰莲。那冰莲通体雪白,花瓣晶莹剔透,像用寒冰雕琢而成,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晕。沈砚秋小心翼翼地爬进裂缝,生怕碰坏了冰莲。他摘下冰莲,用事先准备好的锦盒装好,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住了胡九娘的性命。

离开苦寒山脉时,沈砚秋已经瘦得不成样子,脸上布满了风霜,可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去西漠寻找千年雪莲。

西漠在万里之外的西方,那里黄沙漫天,寸草不生,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沈砚秋一路向西,走过繁华的城镇,也走过荒凉的戈壁。他的盘缠很快就用完了,只能靠给人写字、抄书换些粮食和水。有时遇上好心的商队,会让他搭个顺风车,给他一些食物;有时则只能忍饥挨饿,在沙漠中艰难跋涉。

沙漠里的白天酷热难耐,沙子烫得能烤熟鸡蛋,沈砚秋的嘴唇干裂起皮,流出血来,他只能小口小口地喝着随身携带的水,珍惜每一滴救命之水。夜晚的沙漠又冷得刺骨,他只能蜷缩在沙丘后面,靠着单薄的兽皮取暖。更可怕的是沙尘暴,一旦遇上,漫天的黄沙会把一切都掩埋,沈砚秋就曾被沙尘暴卷走,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沙丘底部,行囊不见了,只有装着冰莲的锦盒还紧紧抱在怀里。

他在沙漠中迷路了,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水喝完了,粮食也吃完了,他头晕眼花,几乎要支撑不住。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片绿洲,绿洲中有一汪清泉,泉边长着许多奇异的植物。他跌跌撞撞地跑过去,趴在泉边大口喝水,甘甜的泉水滋润了他干涸的喉咙,也让他恢复了一些力气。

在绿洲中,他遇到了一位游牧老人。老人见他可怜,便收留了他,给他食物和水,还告诉他,千年雪莲长在西漠最深处的雪山上,那座雪山终年被云雾笼罩,而且有猛兽守护,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

沈砚秋谢过老人,休息了几日,便又出发了。他按照老人指引的方向,向着雪山走去。雪山脚下,他遇到了一群野狼,那些野狼眼神凶狠,围着他不断嘶吼。沈砚秋没有武器,只能捡起地上的石头,奋力抵抗。他想起了胡九娘,想起了孩子们,心中的勇气让他无所畏惧。他与野狼周旋了整整一夜,身上被野狼抓伤了好几处,鲜血淋漓,终于赶跑了野狼。

爬上雪山,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沈砚秋小心翼翼地前行,寻找着千年雪莲的踪迹。他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处悬崖边,看到了那朵千年雪莲。雪莲长在悬崖峭壁上,花瓣呈淡紫色,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与周围的冰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采摘雪莲,必须爬上陡峭的悬崖。沈砚秋没有绳索,只能用手抠着岩石的缝隙,一点点往上爬。悬崖上的岩石锋利无比,把他的手划得鲜血直流,可他不敢松手,一旦松手,就会粉身碎骨。他凭着惊人的毅力,终于爬到了雪莲旁边,摘下了那朵千年雪莲。

就在他准备下来的时候,脚下的岩石突然松动,他整个人往下坠去。沈砚秋下意识地把装着雪莲和冰莲的锦盒紧紧抱在怀里,闭上眼睛,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可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被一双有力的手接住了。他睁开眼睛,看到一位身穿白衣的老者,老者须发皆白,眼神清澈,带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质。

“年轻人,你为何如此拼命,要采摘这千年雪莲?”老者问道。

沈砚秋如实回答:“我妻子被蛇妖所伤,身中剧毒,只有千年雪莲、极寒之地的冰莲和东海的鲛珠才能救她的命。我不能让她死,我还有孩子要照顾,我们一家人还等着团聚。”

老者听完,点了点头:“你一片深情,实属难得。这雪山之上,有我守护,若不是你心怀执念,又心存善念,根本不可能找到雪莲。我送你一程,助你早日找到鲛珠。”

说完,老者衣袖一挥,沈砚秋只觉得一阵风袭来,等他再次睁开眼睛,已经到了东海之滨。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轰鸣。老者已经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鲛珠在东海龙宫深处,需以真心换之。

沈砚秋感激涕零,对着大海深深鞠了一躬。他知道,要进入龙宫,绝非易事,可他已经走了这么远,经历了这么多,绝不能半途而废。他在海边找了一艘渔船,恳求渔民带他出海。渔民们听说他要去龙宫寻鲛珠,都劝他放弃,说东海深处波涛汹涌,还有各种海怪,进去就是死路一条。

可沈砚秋心意已决,他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块玉佩送给了渔民,恳求他们帮帮忙。一位老渔民被他的深情打动,说:“年轻人,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没见过像你这样痴情的人。我带你去,能不能找到龙宫,就看你的造化了。”

渔船出海了,越走越远,岸边的景物渐渐模糊。大海的脾气变幻莫测,前一刻还风平浪静,下一刻就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渔船在海浪中颠簸,像一片叶子一样随时可能被打翻。沈砚秋紧紧抓住船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鲛珠,救回九娘。

不知过了多久,渔船驶入了一片奇异的海域。这里的海水是深蓝色的,清澈见底,能看到海底五彩斑斓的珊瑚和游动的鱼儿。老渔民说:“这里就是龙宫的外围了,我只能送你到这里,再往前,我也不敢去了。”

沈砚秋谢过老渔民,纵身跳入了海中。他并不会游泳,可就在他落水的瞬间,怀里的狐毛玉佩再次发出白光,包裹着他,让他能在水中自由呼吸,像鱼儿一样游动。他按照纸条上的提示,向着海底深处游去。

海底深处,一座宏伟的龙宫出现在眼前,宫殿由珍珠和珊瑚砌成,闪闪发光。龙宫门口有虾兵蟹将守卫,见到沈砚秋,立刻举起武器阻拦。沈砚秋说明了来意,虾兵蟹将却不相信他,要把他赶出去。

“我妻子危在旦夕,我寻遍天下,只为求得鲛珠救她性命。若不能拿到鲛珠,我宁愿死在这里!”沈砚秋声嘶力竭地喊道,眼中的泪水与海水混在一起。

他的真情打动了龙宫的龟丞相,龟丞相进宫禀报了龙王。龙王召见了沈砚秋,见他虽然衣衫褴褛,满身风霜,却眼神坚定,心中颇有好感。龙王说:“鲛珠是我龙宫至宝,能解百毒,可不能轻易给你。我有一个条件,你若能通过我的考验,我就把鲛珠送给你。”

“请龙王吩咐,无论什么考验,我都能承受!”沈砚秋毫不犹豫地说。

龙王带他来到龙宫的试炼场,试炼场中有三道关卡,分别考验勇气、智慧和真情。第一关是穿越火海,火海中的火焰是龙宫的三昧真火,普通人一旦靠近,就会化为灰烬。沈砚秋想起了胡九娘,想起了孩子们,他咬紧牙关,纵身跳入火海。奇怪的是,那三昧真火并没有烧伤他,反而被他身上的狐毛玉佩发出的白光挡在了外面。原来,这玉佩不仅能护身,还能抵挡邪火。

第二关是破解迷阵,迷阵中充满了幻象,能让人迷失心智。沈砚秋进入迷阵后,看到了胡九娘醒过来的样子,看到了孩子们围着他欢笑的场景,还看到了自己高中状元、荣华富贵的画面。可他知道,这些都是幻象,他的心中只有救回胡九娘的念头。他凭着坚定的意志,走出了迷阵。

第三关是考验真情,龙王变出了一个和胡九娘一模一样的女子,让他在女子和鲛珠之间做出选择。女子哭着说:“砚秋,我已经好了,我们回家吧,不要管什么鲛珠了。”沈砚秋看着女子,眼中满是思念,可他知道,这不是真正的胡九娘,真正的胡九娘还在清河镇等着他。他对着女子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我必须拿到鲛珠,救回我真正的妻子。”

龙王见他通过了所有考验,哈哈大笑:“好一个重情重义的书生!鲛珠归你了,希望你能救回你的妻子,好好过日子。”

沈砚秋拿到鲛珠,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龙王连连道谢。他带着鲛珠,在龟丞相的指引下,离开了龙宫,游回了海面,登上了老渔民的渔船,向着清河镇的方向驶去。

归途依旧漫长,可沈砚秋心中充满了希望。他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耽搁。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他终于回到了清河镇。

刚到镇口,他就看到张婶带着念安和念溪在等他。念安看到他,立刻飞奔过来,扑进他怀里:“爹!你回来了!娘……娘她还在等你!”

沈砚秋的心一紧,连忙问道:“你娘怎么样了?”

张婶叹了口气:“胡娘子一直昏迷不醒,气息越来越弱,我们都快撑不住了……”

沈砚秋再也顾不得休息,抱着念安,拉着念溪,飞快地向家中跑去。推开家门,他看到胡九娘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纸,气息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他心中一痛,连忙拿出锦盒,取出冰莲、千年雪莲和鲛珠,按照胡九娘之前说的方法,熬成了一碗汤药。

他小心翼翼地扶起胡九娘,把汤药一点点喂进她的嘴里。汤药刚喂完,胡九娘的睫毛忽然轻轻颤了颤,像是初春解冻的湖面泛起微澜。沈砚秋屏住呼吸,掌心的汗浸湿了衣角,他不敢动,生怕惊扰了这丝微弱的生机。

念安和念溪趴在床边,小身子绷得紧紧的,念溪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轻轻碰了碰胡九娘的脸颊,细声细气地喊:“娘……”

就这一声轻唤,胡九娘的眼皮缓缓掀开了。那双曾映着桃花、映着星辰的眸子,此刻蒙着一层水汽,先是茫然地望着帐顶,随即缓缓转动,落在沈砚秋布满风霜的脸上。

“砚秋……”她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像惊雷般炸响在沈砚秋心头。他再也忍不住,一把将她揽进怀里,泪水汹涌而出,滴落在她苍白的颈窝。

“我回来了,九娘,我回来了……”他语无伦次地重复着,声音哽咽,“药……药我带来了,你好了,我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了。”

胡九娘抬手,指尖抚过他眼角的皱纹、脸颊的伤疤,泪水顺着眼角滑落,混着他的泪,咸涩却温暖。“你瘦了……也黑了……”她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却藏不住心疼,“苦了你了。”

“不苦,”沈砚秋握住她的手,贴在自己脸上,“只要你能醒过来,再苦也值得。”

接下来的几日,沈砚秋寸步不离地守着胡九娘。每日亲自熬药,喂她喝下,用温水为她擦拭身体,讲他一路上的见闻——苦寒山脉的冰莲如何在裂缝中绽放,西漠的绿洲如何在黄沙中显露出生机,东海的龙宫如何在碧波下闪耀着珠光。

胡九娘的气色一日比一日好,后背的溃烂处渐渐收口,黑色褪去,露出新生的粉嫩肌肤。念安每天都要采来院角的野花,插在床头的陶罐里;念溪则总爱趴在床边,听爹娘说话,偶尔咿咿呀呀地插上一句,惹得两人笑出泪来。

半月后,胡九娘已经能下床走动了。那天午后,阳光正好,沈砚秋扶着她走到院中,念安和念溪在桃树下追逐嬉闹。桃花虽已谢尽,枝头却缀满了青涩的小果子,像极了孩子们懵懂的笑脸。

“你知道吗,”胡九娘靠在沈砚秋肩头,轻声说,“我昏迷的时候,总听见你在喊我,喊得那么急,那么疼……我就想着,我不能走,我得等着你,等你回来,一起看孩子们长大。”

沈砚秋收紧手臂,将她拥得更紧:“我也是,每次快撑不住的时候,一想到你还在等我,就觉得浑身都是力气。”

清河镇的人听说胡九娘醒了,都来看望。有人提着自家种的蔬菜,有人带来刚蒸好的馒头,七嘴八舌地说着感激的话——毕竟,胡九娘曾用她的药膏,治好了多少人的伤痛。

那蛇妖后来再也没敢出现。据说,它被狐毛玉佩的灵力所伤,又忌惮沈砚秋寻来的药引带着天地正气,只能缩回白云山深处,再也不敢踏近清河镇半步。

日子又回到了往日的安稳。沈砚秋的私塾里,读书声依旧朗朗;胡九娘偶尔还是会带着念安上山采药,只是不再走得太远。傍晚时分,青砖小院里总会飘出饭菜的香气,孩子们的笑声混着晚风,能飘出很远。

有天夜里,沈砚秋整理行囊时,翻出了一路上写给胡九娘的信。那些信纸早已被风雨打湿,字迹模糊,可他还是一张一张抚平,读给她听。

“……今日在苦寒山脉见到冰莲,它开得那样干净,像你初遇我时穿的白裙……”

“……西漠的沙子烫脚,可想到你会为我包扎伤口,就觉得不疼了……”

“……东海的浪真大,可我知道,你在等我,我就一定能漂回去……”

胡九娘靠在他怀里,听着听着,眼泪又落了下来。她知道,这世上最珍贵的,从不是什么冰莲雪莲,也不是鲛珠玉佩,而是那个为了她,敢踏遍千山万水、敢与天地相争的人,那份藏在风霜里、浸在血泪中的深情。

后来,念安长大了,也成了一名书生,常常在私塾里听父亲讲起那段寻药的往事。念溪则继承了母亲的巧手,学着配制药膏,继续帮衬着镇上的人。

而沈砚秋和胡九娘,总会在桃花盛开的时节,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看着孩子们的身影,相视而笑。风吹过,落英缤纷,像极了他们初遇时的模样,也像极了那段跨越山海、终得圆满的时光。

世人都说,书生文弱,可清河镇的人都知道,沈砚秋的骨头里,藏着比山还重、比海还深的勇气——那是为了挚爱,敢踏破万水千山的决心,是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