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良禽 > 第7章 第七章

良禽 第7章 第七章

作者:书自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8 18:02:35 来源:文学城

西风飒飒,将卓罗的歌声吹散于天边。卫绛很难过,慕沙比她大七岁,因着如今也远离家乡不得归,感同身受,不由得湿了眼眶。

卓罗安抚了一下两个孩子,继续道:“我十二岁时,乌孙又来了一位公主,她叫解忧公主。这位公主与细君公主大不相同,她外柔内刚,十分强韧。来了乌孙后,依旧是我阿母为她的医官,她主动寻我阿母学习语言,我阿母不在时,便让我去相陪。

“她学得极快,不久,她成了我的老师。她为我描摹大汉的山川河流,万物风貌,告诉我许多我不曾知晓的知识,带我读书识字。她身边还有一位极为厉害的女子,姓冯。我唤她冯夫人,她武艺高强,刀法独步天下。”

“阿母的武艺,就是跟她学的?”

卓罗点头:“正是,解忧公主和冯夫人一文一武,都是我的老师。

“我与她们相处又五年,从她们那里知晓了汉武宏图。他通西域,连百越,似是要将版图扩张到天边去,要让这皇天后土之间的人都成为他的子民。老师教我礼仪汉制,诸子百家,我心驰神往,真想前往汉地亲自见识一番。

“也不知是否是上苍作弄。当时家中出了事,我阿父经手了匈人公主之子的医治,奈何那小儿难救活,终究还是没了。不曾想匈人公主将此事归罪于我阿父,在昆弥耳畔吹风,说是我阿父得了解忧公主钱财,故意毒死了那孩儿。昆弥偏信于她,我全家因此被诛杀,我在冯夫人的保护下,一路被送往汉地避难。

“那一年我十八岁,在长城边塞遇见了正受刑戍边的卫伉。他当时虽然是罚罪之徒,在边塞却颇有声望,守将时常还要寻他商议事务。他与解忧公主是旧相识,解忧公主将我托付于他,希望他为我谋个出路。

“我感念解忧公主与冯夫人相救之恩,发下宏愿,希望有生之年能助解忧公主归汉。只是解忧公主有她的追求,她到乌孙,就是为了联系乌孙助汉灭匈。我这宏愿要实现谈何容易,当年跟卫伉提及时,他却笑得张狂,道‘这有何难,驱逐匈奴便是,我来助你实现’。后来我便有了第二个愿望,便是嫁给你阿父,这个愿望已然实现了。”

说到此处,卓罗似是想起了那段岁月的种种,唇角带起一抹笑。但随即,她语调转沉,道:

“只是卫伉最终还是未能陪我走到那一步。他走得那般冤屈,我便有了第三个愿望,无论如何要替他找出巫蛊案的幕后推手,为他复仇。

“迎解忧公主归汉太过虚无缥缈,反倒是查巫蛊案更好着手。这事儿做起来并不容易。慕沙,这是我与绛儿的私事,我不要求你一定要相助于我。因而再问你一遍,你可愿随我们入汉?你可考虑清楚了,一旦入了关,要再出来可不容易,眼下反悔还来得及。”

慕沙道:“师尊,您何苦要说两家话。我是师尊的徒儿,师尊要做的事就是我要做的事。我本是个无所追求的人儿,没有师尊,我这一辈子也许就浑浑噩噩过去了,哪里能知晓如此多的事。我一身本事全赖师尊传教,为您分忧理所应当。”

“好。”卓罗万分欣慰,她眸光转向女儿卫绛,还未开口,卫绛就噗通跪在了她跟前,拱手道:

“阿母,儿为父查巫蛊案,为母迎解忧归汉,此乃孝道。”言罢,稽首而拜。

慕沙受她感染,也跟着跪在跟前下拜。

卓罗眸中盈泪,她拍了拍慕沙的肩头,又抚了抚卫绛的头顶,对卫绛道:

“去把阿母驮袋里的毡布包取来。”

卫绛依言行事,捧着毡布包重新跪到卓罗跟前,卓罗启开毡布包,取出一方木匣,推开匣盖,一柄锦缎软衬的汉剑出现在眼前。卓罗将其取出,把住剑柄,“锃”地抽出剑刃,比于目前。

剑身长约三尺七寸,精铁铸就,锋芒寒锐。乌木大漆鞘,错金银蟠螭纹,剑璏上还栓了一枚漂亮的坠玉,金乌形,以红锦络之。

卫绛眸光发直,经不住赞叹:“好漂亮的剑。”

卓罗“唰”地收剑,将剑递到卫绛手中:“这是你阿父的佩剑,继承自你祖父大将军卫青。靠近剑格处,刻着‘青锋’二字。这金乌坠是你阿父襁褓封侯时,汉武所赐,寓意初升朝阳,光芒耀目。阿母当下就将这二物传给你,你好好保存。”

卫绛捧着剑,心头滚热。

“阿母……儿不舍得用。”她道。她刚刚拥有自己的佩刀,那是一柄锋利的环首刀,是卓罗送给她的及笄礼。

卓罗笑了:“傻孩儿,存着,待必要时再用。”

她又从匣子内取出了一小卷简牍,其上有干裂的封泥,残留着卫伉的篆印。

“这是你阿父给我的诀别书,你看看罢。”

卫绛展开简牍,简牍只有三片木片,其上以隶书写着十来个字:【妻宥吾!吾子名绛。携子远徙,全而抚之。勿返,竟尔途,成尔志。伉。】

卫绛倏然泪目,她哽咽片刻,收卷简牍。将剑、玉、简敛回匣内,小心抱在怀里,竟一时舍不得放回自己的驮袋中。

“去罢。”卓罗催她。卫绛终于起身去了自己的马边。

卓罗抹去眼角泪花,趁此时机对慕沙道:“慕沙,为师没甚么能给你的,我那医箧,还有楼兰城里的藏书,以后都给你了。”

“师尊,您已经教了我很多了!我甚么都不要。”慕沙急了,今夜卓罗如交代后事似的,让她深感不安,早知如此,她就不该好奇问那些事。

“不,卓罗家族的医道,以后就靠你传承了。绛儿不是学医的料,她……”卓罗欲言又止,慕沙似是隐约明白了师尊未尽之意,再次郑重拜下。

待卫绛终于磨磨蹭蹭回来,卓罗一拍手,道:“好了孩儿们,时辰不早了,早些休息,明日一早,我们入关!”

……

要入关并不容易,自外入关者多是均输官与特许商队,亦或是使团附属商人,持有符传、市籍等证明。这些证明,卓罗、卫绛与慕沙显然是没有的。她们若想顺利入关又不打草惊蛇,便得寻得一支愿意带他们入关的商队才行。

好在卓罗为此早已筹谋多年,此番虽出行仓促,来不及早寻商队,她仍有办法。自边贸开市以来,时有汉商欺诈胡商之事发生,只因胡商所卖货物多不及汉地货物有价值,胡商学汉语也十分困难,因而常被压价。

胡商之中翻译奇缺,卓罗身为通晓汉话和西域各地语言的通才,她只需在旁观察一会儿,便知晓哪支胡商队伍缺翻译,上去攀谈片刻,便得到对方欣然应允,得以加入商队。

不过,胡商仍需修改符传,将三人添上去。好在这符传所录粗疏,只记录人数,并未详细描述商队中所有人的样貌。因此,胡商私改符传是常有之事,边关时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束未有特别严苛。

不过,卓罗突然想到了关键,与卫绛、慕沙商议道:

“入汉地后,我们的样貌会十分醒目,汉人比较警惕胡人,因而咱们最好还是以纱布覆面,低调行事。若有人问及姓名,咱们要以化名行事。绛儿,你的姓氏太过醒目,往后就跟我姓卓。慕沙,你就姓穆,有了汉名,汉人对我等会亲近不少。”

“卓?卓绛?听起来怪怪的。”卫绛挠头。

“那就叫卓孺狼,如何?”慕沙笑而打趣。

“去!”卫绛不悦。

“那师尊,您叫什么?”慕沙又问。

“卓依,外人多半会称呼我卓娘子。”

商定,卓罗带着二人去见胡商头目,对方一眼就被卫绛那高大的身形,还有佩刀弓箭所慑,小心问道:

“卓娘子,这是令郎?”

“这是小女,卓孺狼。”卓罗言笑晏晏。

卫绛抚肩躬身行礼,眸光不悦。她此时蒙头裹面,身上又穿着厚厚的裘皮猎装,丝毫不见女儿家的样态,不开口时也怪不得外人认错。

“这是我徒儿穆沙。”她又介绍慕沙,慕沙随礼。

“即如此,人到齐了,咱们这就入关。一切就仰仗卓娘子了。”胡商头目说着话,还瞟了两眼卫绛,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即便如此,毕生都不曾见过这般高大的女人,这真是女人吗?

身为做布匹生意的商人他眼尖,估算卫绛这身量,少说也得有七尺八左右,完全是一个高大的成年男子的身量。而且,怎起得“孺狼”这样的名,也未免有些骇人了。

过关时,玉门关守卫门卒勘验符传市籍,起初并未有异常,直到见到卫绛时,开始止不住打量她。大约是起了疑心,门卒让卫绛摘帽解巾,露出容貌。

卫绛不得不照做,摘下狐皮帽和围巾后,众人才看清她容颜。真是个漂亮的年轻女子,脸颊上还带着几分稚气,肤色雪白,乌发如墨,浓眉深目,翡翠眼瞳,长发自耳上结成双绺辫,在脑后合束成长辫,被她缠在脖颈上,裹在裘袍中。发辫中还混编着五彩丝线,颇为好看。

守将卫兵、来往商旅皆盯着她瞧,着实太过惹人瞩目。卫绛叉手行汉礼,彬彬然道:“这位材官,小女可有不妥之处?”

守将闻听她一口地道的关中凡语,顿感亲切,想来此女虽然样貌迥异,当是归义胡族。于是收回震惊的目光,故作镇定地指着卫绛拴在马侧的武器问:

“你这弓箭与刀,可有录簿?”

汉地盐铁专营,铁器中,刀兵更受管束,戈戢、矛槊、弩机、甲胄都是管制兵器,民间禁绝私藏。猎弓与寻常刀剑在民间可以使用,但需在地方官府报备录簿。所谓录簿,实际就是官营铁匠铺在出售铁兵时,于其上烙刻的编号,每出售一把,购买者之名籍便会对应记录在册。不过后续这些刀兵之流转,官府就很难追索了,但凡这些刀兵涉及大案要案,会被追索到的只有初购此兵之人,因而民间武器的私下贩**较谨慎,数量极少,售价高昂。

卫绛的弓箭是楼兰匠人所制,不受汉地管束,其形制与汉地弓箭不同,一瞧便知。但卓罗赠给卫绛的环首刀,则是高价购得,乃是只有汉地才能出产的好刀。

卫绛不慌不忙答道:“有录簿,其上有官印。”说着她将环首刀上的官府烙刻展示给守将看。一旁慕沙有些着急紧张,屡次看向师尊。卓罗却始终未曾开口言语,只在旁观望女儿行举。

守将勘验后终于放行。他们并未查得很仔细,因此藏在驮袋内的剑匣,也就不曾翻查。

胡商暗暗松了口气,此前他还猜测这卓娘子三人怕不是甚么西域大盗,好在并无嫌疑。

这一队胡商市籍在敦煌,因此过所至敦煌止。商队将在敦煌边市将手中货物出清,再进货回返,不会再深入汉地。玉门距敦煌不算特别远,两三日可达。

行路间,胡商头目越发震惊于卓孺狼之奇,尤其震惊于其食量。他亲眼见此女一顿吃下一整只羊腿,两大张馕饼,酪浆三大壶,实在惊人。

奇怪的是,吃下如此多吃食,也不见她肚鼓。她只是高壮,却不臃肿。腹平身修,猿臂蜂腰。那些吃食下了肚,也不知去了哪儿,真是怪奇。

只可惜,等不及他想明白其中奥秘,敦煌倏忽间便至。卓娘子践行诺言,助胡商译谈了几笔重要生意,让胡商获得了比以往更丰厚的收益。随后,三人便与胡商辞别,她们还要继续往东去。只是少了胡商的符传、过所,三人一路东行便不大能入城了,只能在乡野间穿行。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城是自由长于塞外的卫绛与慕沙见过的最繁盛壮大的城池,比一整个楼兰城都要壮美。她们惊叹于这座城的繁华,还未及仔细领略,却被卓罗催促上路:

“这就被慑住怎可奈何,待去了长安,尔等才知甚么是壮阔繁盛。走!”

1、汉代一尺的实际长度约为23厘米至23.7厘米,我是取了整数23厘米来算,因此卫绛身高七尺八大概值相当于180cm。

2、材官是汉军中预备役的称谓,亦可用以称呼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此外还是一种山地步兵的统称。

3、归义胡族,顾名思义,就是归顺了汉朝的胡人的统称。

4、市籍,是商人能够落脚做生意的集市籍贯,拿到什么市籍,就只能在哪儿落脚做生意。

过所,通过关戍时必备的通行证。

符传,是古代重要的行政与军事凭证,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出入关隘的通行文书,用于身份核验与税收管理;另一方面特指兵符,象征军事指挥权,用于军队调遣。

打个比方,过所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个人护照签证,符传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派护照和工作证,可免税免役。市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营业执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七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