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恋爱脑会传染吗 > 第53章 密雨斜侵薜荔墙(三)

恋爱脑会传染吗 第53章 密雨斜侵薜荔墙(三)

作者:通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21:56:29 来源:文学城

醒来时我正在自己的帐子里,也不知是如何回来的。赵祾当然已不在了,他只在薜萝寺留了片刻,如此短暂,甚至让我以为是场安慰般的幻梦。但起来之后,阿姝递给我一封他留下的信,我才意识到他原来真的来见过我。

头还有些晕,我只能抱着头在床上又坐了片刻。平月煮了粥来给我,闻见食物的香味,我才发觉自己饥肠辘辘,甚至已经不记得上次吃饭是什么时候了。

随着粥来的,还有一则顶好的消息,我那说着永别、叫我勿念的师父亦来了荆台,现下刚到薜萝寺。我听闻,瞬时有种找到主心骨的感觉,几口把粥喝完,就连忙穿好衣裳要去见他。

听平月说师父正在兄长那里,我开心得连招呼也忘了打,就直接掀帘进去了,一见真是师父,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我还未说话,岑景明先口快道:“瞧瞧你的样子,才多久不见,便成了这样,别到时候人还没治好,自己先倒了。”

孔祯在旁边笑:“是啊,得亏医圣来,否则我们是劝不住她的。”他今天的神色也比往常松快了很多,想来同我一样,师父的到来令我们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师父看起来对兄长的话很是受用:“得了,瞧你们紧张的样子。今次我沿路找到了不少药材,还带了些孤本老书来,沱郡这疫病同里面描述的类似,说不准有用。百丈谷虽避世,此番也为黎民百姓做了许多,为师岂能落于人后?”

虽然他说是为百姓而来,但我知道,若我不在这里,依他的乖僻性子,或许也就扔下那几本医书便走了,并不会亲涉。

我只暗叹自己当不得大事,他人加诸我身的期许令我喘不过气,但现下我又将这重担无形中移给了师父,他瞧起来却比我松快了太多。

师父既来了,我就拿过之前试的药方子给他,又与他去见了几次之前答应试药的病人,细细问了症状之后,他翻阅了那些孤本,换上了几味更常见的药材。

我与兄长照着此方熬药,几天之后发觉药效较我之前的那版要差些,但这些药材好寻得多,反而能令更多人都好转起来。

师父瞧我的样子,颇为满意地拍了拍我的肩头:“倒不是初至荆台时那个说不出几句话的丫头了。”

因着药方已拍定了,我绷了好几月的弦终于松下不少,甚至有心思同人玩笑,故作不满地朝师父撇了撇嘴:“师父,我那时倒也没有如此不中用吧。”

他挥一挥手,示意我赶紧去写信,这是不听我辩解的意思。

我分别写了信给爹爹和堂叔,麻烦他们尽力多找这些药材之后,就把方子散了下去,通判也遣人将药方送去给了沱郡其余的城镇。

如此一来,药材倒好找了不少,一旦有药和药方,自然也就没有那么难办,过了些时日,医棚里病人的境况稳定了不少,师父的方子虽见效慢些,但就算重疾,也少有人因此而死了,只是每日还有不少新染病的人送来。

薜萝寺原本便已住不下了,这下连带着旁边的空地上也搭满了临时医棚。

我本奇怪,按理说药方已有了,缘何人数不降反增,询问之下才晓得许多人害怕,连日门窗紧闭,原以为这样能够幸免,却不曾想反而更易染病了。

免不了又拜托通判与知县派人劝诫,因着赵祾之前打过招呼,他们待我都算客气,行事亦方便了不少,不过平民百姓愿不愿听,又是另一码事,毕竟有些东西实在很难解释,而更多人更宁可求神拜佛。

百丈谷送来的第二批药材到时,已入了春,荆台城的情况终于稳定了下来,我好不容易才能喘口气。阿姝回府里将往年的春衣带来给我们,我这才发现自己这些日子倒真有些衣带渐宽,难免苦笑了一下。

师父连日帮着我们忙前忙后,我竟也没找着机会单独和他说过话,更没空问我娘的事情。近来空了些,我终于分得出心去留意此事,好不容易瞅准了一个机会,逮到一个我与他都闲暇的时间。

我进他帐篷的时候,他正坐在火盆前看书,见我来,仿佛并不觉得意外。

我在他旁边坐了下来,来之前想说的话很多,脑子里想的东西更多,但此时反而不知该说些什么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翻过一页书去,依然未作声,我便知道这话头还是得我来启,于是深吸口气,叫了一声:“舅舅。”

他眼角抽动了一下,放下书来,面上溢出一抹复杂的神色,这还是他头回露出这种表情。他道:“我本以为应该不会听到这个称呼的。”

“既然你不喜欢我这么叫,那就算了。师父,想必我想问些什么,你都清楚吧?”

他捏了捏鼻梁,仿佛有些无奈:“有些东西就如信里所写,没什么好说的。我起初并不赞同她嫁给你爹,后来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直到她……”

我深吸口气:“她是什么样的人?”

他不答,反问道:“你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

这话问倒了我,我并没有关于她的记忆。

于是与她相关的一切,我都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从爹爹、明姨、大哥那里,从百丈谷的其余长辈那里,我像收集碎陶片一样,逐渐勉强拼凑出一个人的样子,但还是太遥远了,甚至母亲这个称呼,对于我来说都很陌生。

师父道:“我只能说,你和她很像。”

“很像?”

“很像,不管是样貌,还是性格。你小时候长得像你爹,现在反而越来越像她,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恍惚以为见到了年少的妹妹。”他的眼神飘忽了一瞬,我知道他是从我看到了我娘,“你也跟她一样,傻的令人发指。她眼里只有你爹,你眼里也只有姓赵的小子。傻呀,太傻了。

“你娘本身身体便不好,她分明知道这件事,却无论如何都想在世上留下些什么,于是执意要个孩子。她的死算不上意外,我知道这些年他们都如何同你说的,从此以后,你不必再为此愧疚。”

母亲的想法我不大能理解,但我也无法指责,毕竟若非她,我兴许也不会来到这世上了。

他见我样子,摇了摇头:“罢了,你是这个样子,想来也不是你的错。”

听到这里,我朝他撇撇嘴:“啊呀,师父,你有时候说话真的很难听。”

他往我额头上重重按了几下,冷笑道:“才多久不见,还学会顶嘴了。知道你娘是我妹妹之后就有恃无恐了?要我说,你们一家子真正聪明的反而是素明那丫头,知分寸进退,又不动心动情,相敬如宾,一生顺遂,你娘呢?偏生落得如此。”

他又在借我娘讽喻,赵祾休妻之后,师父就一直不赞成我的行为,只是拗不过我,就跟我爹的想法如出一辙。我虽选择一条道走到黑了,却能理解他们,又觉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实在没必要争论个对错,只道:“我有数的师父,我不是没有底线、只晓得忍耐的傻子,也不是什么不求回报的圣人。”

说到此处,我又想起了绀县时遇到的事,觉得果真还是忍耐太过,实在没脸在这里大放厥词,便收了声。

他看我的样子,知道我有话没说出来,也不追问,只挑眉道:“你晓得便好。你祖父从前就爱和人话他自己那些以德报怨的事,他确实做到了,但也不该要求人人如此。孔圣人尚且认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更何况你我。怀柔,我与你娘全部的期望说到底只有一点:希望你能遵循自己的心意,自在快活。既然你已认定赵祾,倘使他无劣行,你偏袒他些也无妨,左右常人这辈子也就几十年,我只劝你,但如何过,还是要看你自己。在当年你娘的事上,我已知道一味反对是没用的。”

头回听人用这样的语气说起祖父,师父此番话实在宽慰了我,是了,有没有翻过祖父提及的那座山,于我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问心无愧,问的也不过是我自己的心。

没等沱郡的疫病结束,晋王便已起事,雷厉风行一般,天下迅速易主,消息传到我这里的时候,一切已尘埃落定。

我不晓得是双方想法不谋而合,还是晋王暗中派人鼓动了齐王,只听闻是齐王先起了兵,直接杀进了宫闱。天子震怒,下旨令晋王姬秉白带兵勤王。

醴京城高七雄,隅高九雄,其上又有四角楼,东方角楼名为鼓琴。听闻两方兵马最终在鼓琴楼交汇厮杀,那夜喊声不绝,血流漂橹,就算过了小半月,城墙砖石上仍有暗红血迹,颇为触目惊心。

晋王殿下重伤,但终于还是于混战中斩杀叛臣敌首齐王,护驾御前。此后,陛下感召天意,言及晋王有龙章凤姿,又有大功在身,择日立为太子。

转眼之间,醴京已换了天。

齐王已伏诛,但陛下与新太子有仁德,只斩了协助他谋反的舅父与生母李氏等人及其府中男丁,又赶上大赦天下,陛下不累及罪臣女眷,只将他们降为庶人,博得了一个好名声。

齐王在朝中的党羽也被迅速剪除,其中便有赵氏。世人都传荆台赵氏的家主分明就快迎娶天家血脉,飞上枝头做凤凰了,转眼之间却落得这么个下场。

在外人口中,说得好听些,赵祾是自己上书致仕,说得难听些,便是朝堂再也容不得他这个差点成为齐王金龟婿的家伙。

我不得不承认,姬秉白此事做得十分干净利落,虽然终究是偷天换日之举,但一夜之间便把控了朝政,反倒让平民百姓免吃了许多苦难。

许多年后,此事还被戏班子谱成了戏来唱,果真如玄武门之变一样,文人骚客将之命名为鼓琴楼事变,多在此着墨。

不过赵祾说,这出戏对昔日的晋王、当今的太子多有美化,将他写成了完全的受害者与卫道者,而齐王一脉,则成为了有谋逆之心的反贼。但个中秘辛与真相,终究已因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成为了一抔黄土。

师父见荆台事态已稳定下来,已然动了离去的念头。之前他既已说了不再见,如今又回来见我,这便罢了,若再见了赵家众人,他更觉面子上过不去,临走前又再三叮嘱我们莫将他来过的事情告诉别人。

我一边应下,一边偷笑。但真见他要离开,又有些不舍起来。

他重重弹了我额头一下:“我早说了多思无益,就算真是再也不见,又有什么?每个人都是他人命中的过客,不过是与对方同行一段或长或短的日子,就算是最亲近的人,亦是如此。少在那里伤春悲秋,想些依依惜别之词。”

“如果你之前说赵祾有苦衷,指的是这事,这回算你没看错人,不过对你对他,这都是一场豪赌,你也不能指望次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下回遇见了,还是远远逃开罢。”

来回就会念这么些事!我捂着额头看他,闷闷回道:“我知道了。”

“知道了就做给我看,如果你没做到,我少不得要专程来嘲笑你。”

这人怎么这样!他说的话虽听来有些荒唐,但他这样说,确然叫我感到若无意外,这或许已是此生最后一面,我无法想象他到底如何送走了母亲,恐怕师父也并不如表面上瞧起来这样全然看淡生与死,否则他应该也不会将我看得这样重要,又给予了我这么多的关照。

师父离开那日,我专程将他送到了长亭,临走前他扔给了我一个锦囊,要我找个无人的地方拆开。我笑他怎么学诸葛丞相使锦囊妙计,他听完冷笑一声,道:“这是为你那薄如蝉翼的面皮子着想,若你不觉得尴尬,就在此处拆了也没什么,为师不在乎。”

他此话既出,我就知道不妙,乖乖地把那锦囊收好了,才目送他离开。

待晚间找着了机会,才把锦囊拆开。这一看不得了,锦囊里其实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只有一纸药方子,旁人或许一头雾水,但我扫了两眼,便猜到具体是做什么的了——避子药。

药方子下面还有一段师父留下的话,言及这是他无意间从一本医书上看到的,比别的方子好很多,这才专程誊给我。

想到他白日里说的话,我觉得他让我找个无人的地方启开的建议,确实有道理,若在人前,保不准我会挖个地缝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