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恋爱基本公理 > 第12章 压力的阈值

恋爱基本公理 第12章 压力的阈值

作者:钱乌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14:36:28 来源:文学城

时令已至深冬最酷烈的阶段,呼啸的北风仿佛裹挟着西伯利亚冰原最原始的寒意,日夜不停地侵袭着这座城市。天色总是阴沉着,难得见到阳光,即便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时辰,日头勉力从厚重的云层后探出脸来,那光线也是苍白无力的,像重病患者虚弱的目光,毫无温度地洒在冰冷的大地上,无法驱散丝毫寒意,反而更添一种寂寥之感。校园里的空气似乎都被冻得凝固了,行走其间,能感到那寒意如同细小的冰针,无孔不入地刺穿着衣物,直透骨髓。

压力,如同这不断下降的气温,无声无息,却在持续地、不容抗拒地累积、叠加。它源自那高悬的唯一保送名额所带来的巨大诱惑与不确定性,源自日益临近的、关乎未来的关键选拔,也源自两人之间那层日益厚重、却始终未被捅破的微妙隔阂。这压力像不断注入密闭容器的气体,压强持续攀升,寻找着任何一个可能的宣泄口。

终于,在高校夏令营选拔笔试的前一晚,这压力达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如同绷紧至极限的弓弦,只需一丝最轻微的扰动,便会彻底断裂。

地点依旧是图书馆那个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角落。窗外是沉沉的、不见星月的冬夜,室内则被日光灯惨白的光线笼罩,显得格外清冷。两人正对区域复赛答辩稿进行最后一次核对,焦点集中在关于“直觉在数学发现中作用”这一关键论述段落上。空气中原本就漂浮着一种因连日紧张准备而带来的疲惫感,以及那层心照不宣的回避所制造的凝滞。

争论,起初仍是他们之间常见的学术碰撞模式。

阮溪白身体坐得笔直,指尖点着论文草稿上的几行字,语气是惯常的、不容置疑的冷静:“我认为此处的表述需要更精确。所谓的‘直觉’,根据认知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更大概率是大脑在意识层面之下,对已有知识、经验模式进行非自觉的、高速并行处理运算后,所呈现的一种优化结果。其本质,仍然可以归因于某种复杂的、尚未被完全解析的生物学算法过程。使用‘灵感’或‘超越性’这类词汇,不够严谨。”

江宥礼揉了揉因长时间阅读而有些干涩的眼睛,试图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和:“我理解你的科学视角。但哲学意义上讨论的‘直觉’,强调的是其突破现有逻辑框架、涌现出新知的那种创造性和超越性。它并非否定大脑的物质基础,而是指认其产生的结果,无法被简单地、完全地还原为一条条冷冰冰的、可预测的计算过程。这里面存在着质的飞跃。”

这原本是他们可以深入探讨、甚至激辩数小时而乐在其中的话题。但今夜,气氛明显不同。连日积累的压力,对明日考试的隐忧,以及各自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言说的、关于未来与彼此的焦虑,像一层易燃的油污,漂浮在意识的表层。

不知是哪一句话,哪一个词,成为了那粒致命的火星。话题在激烈的交锋中,悄然、却又无可挽回地滑向了一个远比数学哲学更为危险、更为核心的领域。

江宥礼感觉胸腔里有一股无名火在灼烧,一种急于证明什么、又害怕失去什么的焦躁,驱使着他。他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不自觉地拔高,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及分辨的尖锐和挑衅:“如果按照你的逻辑,一切情感,一切所谓的灵光一闪,最终都可以被量化、被拆解成神经元放电和化学递质的变化,被归结为某种复杂的算法输出……那么,‘爱’呢?”

他死死地盯着阮溪白,仿佛要从对方那张永远波澜不惊的脸上,抠出一点不一样的痕迹:“‘爱’是否在你看来,也仅仅只是一个满足特定生理条件、社会变量输入后,由大脑这个生物计算机运行出的一个必然算法输出?是否也因为其无法被完全观测、无法被仪器精准量化,就不具备真实的、超越物质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这个问题,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直刺阮溪白此刻最为脆弱和封闭的防御核心。他正处于高度紧张的备考状态,思维模式如同进入了最高级别的安全警戒,极度追求纯粹、排除一切干扰。面对这个突然转向的、充满情感张力的非学术性质问,他的第一反应是构建起更坚固的逻辑壁垒进行防御。他推了推眼镜,语速甚至比平时更快,更像是在背诵某种科学教条,试图用理论的冰冷来抵御情感的炙烤:

“从严格的科学实证主义角度出发,任何无法被观测、无法被重复实验验证、无法被现有科学工具量化的对象或现象,我们无法在科学范畴内讨论其客观真实性。所谓的‘爱’,”他刻意重复了这个词,仿佛要剥离其情感色彩,“根据现有研究,很可能是由多巴胺、□□、内啡肽等特定神经递质和激素共同作用,在大脑特定区域产生奖赏效应,并结合社会学习、依恋机制等复杂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其产生、维系乃至消退,都有其潜在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理论上,如果能够完全解析这些机制,构建足够精细的模型,并非没有模拟的可能性……”

这番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将人类最复杂情感彻底“祛魅”的论述,像一盆混合着冰碴的冷水,对着江宥礼当头泼下。他看着阮溪白那张依旧平静、甚至因为专注于学术辨析而显得有些漠然的脸,仿佛他们讨论的只是一个与彼此毫不相干的抽象概念。一种混合着巨大失望、深切受伤和被冒犯的愤怒,如同失控的洪水,猛地冲垮了他所有的理智堤坝。

“所以在你看来,”江宥礼的声音骤然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可怕的、近乎碎裂的平静,他打断阮溪白的话,目光死死锁住对方,“我们之间……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有……争论、合作、甚至……甚至那些我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的关注和在意……” 他的声音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血丝,“……最终,也都只是你大脑里某些化学反应和神经算法的模拟结果?是你用那套坚不可摧的逻辑,一砖一瓦构筑起来、用来防备一切不可控因素,包括……包括我在内的,一座冰冷的堡垒?!”

最后几个字,他几乎是吼出来的,积压了数周,甚至数月的委屈、不安、渴望和恐惧,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错误的、却无比猛烈的宣泄口。

阮溪白被他眼中那剧烈翻腾的、几乎要将他吞噬的情绪风暴彻底震慑了。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江宥礼——那个总是温和的、带着哲思般沉静的江宥礼,此刻像一头受伤的困兽,充满了攻击性和绝望。阮溪白混乱的内部系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海量非逻辑数据的冲击,CPU过载,散热风扇在脑海中疯狂嗡鸣,却无法立刻处理这种纯粹的情感攻击。在自我保护的本能驱动下,他只能选择维护自己最熟悉、也最依赖的认知体系,用一种更加强硬的、甚至带着指责意味的语气回击:

“我只是在陈述一种基于现有科学知识的客观观点!江宥礼,你不能……你不能因为无法在逻辑层面上说服我,就诉诸于这种……这种情感绑架!这是不理性的!”

“情感绑架?” 这个词像一根烧红的针,精准地刺入了江宥礼最痛的神经。他像是被这句话狠狠地烫伤了,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动作之大,使得椅子腿与光滑的地面摩擦,发出极其刺耳、令人牙酸的“吱嘎——”声,在这寂静的图书馆角落里显得格外惊心动魄。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依旧坐在那里、脸色有些发白的阮溪白,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痛楚和一种近乎绝望的愤怒。

“阮溪白,”他一字一顿,声音嘶哑,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问出了那个盘旋在他心头已久、却始终不敢触碰的问题,“你、到、底、有、没、有、心?”

说完这句,他不再看阮溪白任何反应,仿佛多停留一秒都会让他彻底崩溃。他一把抓过摊在桌上的笔记本和几本重要的参考书,甚至顾不上将它们整齐地塞进书包,就那么胡乱地抱在怀里,转身,几乎是逃离一般,踉跄着冲出了图书馆阅览区。他的背影在惨白的灯光下,显得如此仓促、决绝,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脆弱。

空荡荡的座位上,只剩下阮溪白一个人,如同被瞬间抽走了所有灵魂,僵硬地、一动不动地留在原地。图书馆的灯光冰冷地照在他身上,在他脚下拉出一道长长的、孤寂的影子。江宥礼最后那句“你有没有心”,像一道带着无尽毁灭力量的终极病毒代码,瞬间击穿了他所有防火墙,侵入核心系统。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不是平静的空,而是所有进程崩溃、所有数据丢失、所有指令失效后那种死寂的、令人恐惧的空白。他甚至无法理解“心”在这个语境下的准确含义,是那个泵血的器官,还是某种他无法定义的、象征着情感与感知的隐喻?无论哪一种,他都无法给出答案。他只觉得周身冰冷,仿佛连血液都凝固了,只有耳边还残留着椅子腿摩擦地板的尖锐噪音,和江宥礼离去时那决绝的脚步声,在空荡的脑海里反复回响,放大。

冷战,就以这样一种猝不及防、又无比惨烈的方式,拉开了帷幕。图书馆依旧安静,只有书页被风吹动的细微声响,和远处其他学生隐约的翻书声,衬得这个角落,格外的死寂,格外的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