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梨云梦远,顾念成双 > 第2章 顾念的日记 2

梨云梦远,顾念成双 第2章 顾念的日记 2

作者:拾云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09:22:30 来源:文学城

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日星期四晴

五年。整整五年。

时间像被偷走了一样。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办公室窗台上的绿萝枯了又荣,荣了又枯。

我似乎还停留在原地,守着这方寸之地,守着某些早已腐烂发酵、不敢示人的回忆。

陶梨。

这个名字像心口一道隐秘的烙印,平时刻意忽略,一旦触碰,便是燎原的疼。

她走了。在那年高考结束后,像一阵风,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告别,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我只知道,她考得很好,非常好。以她的分数,去那所她心心念念的邶城大学,绰绰有余。

她是否成了我想象中的模样?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或者也成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她……应该早已忘了我这个懦弱又无趣的高中语文老师了吧?忘了那段于她而言,或许只是年少懵懂、不合时宜的谬误。

这样最好。她该有她的锦绣前程,光明人生。而不是困在这潮湿沉闷的小城,和一个不敢言爱的人纠缠不清。

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四日星期一 阴

今天语文教研组安排与今年来的新老师正式见面。

我坐在办公桌,心不在焉地翻着写好的教案。

窗外的冬青树蒙着一层灰霾的绿,看得人心里也闷闷的。

下一位自我介绍的是个应届毕业生,听说很优秀。门被推开,冷风裹挟着一道纤细的身影卷入。

我下意识抬头。

时间,在那一刻猛地凝固、倒流、然后狠狠砸回现实!

嗡的一声,大脑一片空白。指尖的笔猝然滚落,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发出清晰的脆响,引来旁边老师侧目。我慌忙低头去捡,手指抖得厉害,几次都没抓起来。

是她。

陶梨。

褪去了少女的青涩,身形依旧单薄,穿着合体的黑色大衣,衬得肤色愈发冷白。

长发束成低马尾,露出清晰的下颌线和饱满的额头。她站在办公室的中间,侧脸线条冷静而专注。

怎么会是她?无数个问号在脑海里炸开,炸得我心脏骤缩,呼吸困难。

她开始自我介绍,低沉、舒缓声音从她口中传来,带着一种陌生的成熟和知性,不再是记忆中那带着南方软糯口音的、偶尔会紧张结巴的少女嗓音。

她介绍自己时,目光平静地扫过所有人,似乎并没有刻意在我这里停留。

我却在她目光掠过的一刹那,仓惶地低下头,死死盯着手中的教案,心跳如擂鼓,震得耳膜发疼。

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进我心里。

她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她拼尽全力想要逃离的地方?回到这个充满痛苦回忆的小城?回到……我的面前?

她明明成功了,她明明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

难道……

一个不敢深思的念头浮起,又被我狠狠摁下。

不,不会是因为我。

我不配。

她回来,或许只是巧合,或许有其他原因。

我不能再自作多情。

今天的新老师见面会,我如坐针毡。

她的表达能力好,我一点也不意外。她本就敏感早慧,对文字有着超乎常人的领悟力。

只是,当她讲到自己曾经也是凉城一中的学生时,那微微停顿的瞬间,那似乎无意中投向我的、短暂得如同错觉的一瞥,让我几乎窒息。

那眼神,深处似乎还藏着五年前那未燃尽的、灼人的热意,只是表面上,已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冰冷的霜。

自我介绍结束时,掌声响起。她微微鞠躬,表情疏离而礼貌。我跟着鼓掌,手心是一片冰凉的汗。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七日星期一 小雨

她正式入职了,成为语文组的新老师。

更让我无措的是,学校的教师宿舍紧张,新老师的宿舍被安排在了我对面。

那扇门,曾经她多少次抱着作业本或是我叫她来吃饭时,怯生生地敲响。如今,那扇门后,住进了她。

隔着一条不宽的走廊,两扇门遥遥相对。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她搬来的那天,我正好出门。看见她拖着行李箱,一个人吃力地上楼。

那一刻,身体比大脑更快反应,我几乎就要像过去那样,自然而然地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箱子,说:“我来吧。”

但我的脚步刚动,她就察觉了。

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过来,点了点头,语气客气得像对待任何一个陌生同事:“顾老师。”

一声“顾老师”,瞬间将我钉在原地。所有试图伸出的触角,所有不合时宜的关切,都被这礼貌又疏远的三个字,狠狠打了回来。

我僵硬地回了句:“需要帮忙吗?”

“不用了,谢谢顾老师,东西不多。”她拒绝得干脆利落,然后继续拖着箱子上楼,背影决绝。

我站在门口,看着她打开对面那扇门,走进去,然后关上门。砰的一声轻响,却像在我心里投下了一块巨石。

我们成了邻居,成了同事。却比世界上最遥远的陌生人,还要令人窒息。

她似乎真的把我当成了普通前辈和同事。在办公室遇到,会点头致意;教研会上,会公事公办地讨论问题;在走廊碰见,会客气地喊一声“顾老师”。

再无其他。

她表现得那样自然,那样无懈可击。仿佛我们之间那惊心动魄的过往,真的只是我一个人的臆想和错觉。

可我分明能感觉到,那平静表象下的暗流。她偶尔在我说话时,那过于专注的沉默;她经过我宿舍门口时,那几乎难以察觉的停顿;还有那次,我偶然提起以前的学生,提到“那年冬天”,她骤然收紧又缓缓松开的手指。

她记得。她什么都记得。

她只是,不再愿意让我知道她记得。

这是一种无声的惩罚。比任何指责和怨恨都更让我煎熬。她用这种看似正常的态度,在我周围筑起一道透明的墙。我看得见她,却再也无法触碰她。她就在我对面,却仿佛隔了千山万水。

这种“正常”,快要把我逼疯了。

二零二零年十月二十日星期三晴冷

今天批改学生作文,题目是《遗憾》。

看到那么多稚嫩的文字书写着考试失利、友谊翻船、梦想搁浅……我的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透不过气来。

我的遗憾是什么?

是五年前那个雨夜,松开的那只冰冷的手腕?是那句没能说出口的“别走”?还是后来无数个日夜,靠着回忆她那句“你不敢的”来反复凌迟自己?

最大的遗憾,或许是……我甚至没有资格去言说这份遗憾。一切的起点,是我的懦弱和退缩。是我先推开了她,又怎能奢望她还在原地?

下班回来,在走廊遇见她。她手里抱着一摞书,似乎是新领的教材。

“顾老师。”她依旧是那句称呼。

“陶老师。”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同样平静无波,“需要帮忙吗?”

问出口就后悔了。又是这句苍白的客套。她定然还是会拒绝。

然而,这次她却停下了脚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怀里那摞显然有些沉重的书,微微点了点头:“那就麻烦顾老师了。”

我愣住了,几乎是受宠若惊地,赶忙上前接过她怀里大半的书。指尖不可避免地触碰到她的手,冰凉依旧。

她拿出钥匙开门。我跟在她身后,走进那间我无比熟悉的宿舍。布局和我那间一样,只是更空旷冷清了些,带着刚搬进来的生硬气息。

她把书放在桌上,轻声道谢。

空气凝滞。我和她,单独处于这个密闭的空间里。五年的时光横亘其间,无数未竟的话语在胸腔里冲撞,却一句也吐不出来。

我该走了。我知道我该立刻转身离开。

可是脚像生了根。

我的目光贪婪地掠过她的眉眼,她似乎清瘦了些,下颌的线条更清晰了。但眼神里的那种力量感,比少女时期更甚。她不再是被命运压得喘不过气、需要我庇护的小女孩了。她长大了,强大到可以重新回到这片伤心地,面对所有过往,包括我。

而我,却似乎还停留在五年前,困在原地,从未走出。

“你……”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干涩得厉害,“为什么回来了?我以为……你会留在邶城。”

话一出口,我就恨不能咬掉自己的舌头。我问这个做什么?凭什么问?

她正背对着我整理书籍,动作顿了一下。没有立刻回答。

寂静在房间里蔓延,每一秒都像是在被拉长、煎熬。

良久,她才缓缓转过身,看着我,嘴角牵起一个极淡、极复杂的弧度,那笑容里掺杂着太多我看不懂的情绪,或许有嘲讽,有苦涩,有无力。

“顾老师觉得,”她轻声问,每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我心上,“待在邶城,就会有更好的生活么?”

我怔住,无法回答。

她移开目光,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飘忽得像叹息:“在邶城学了几年,才知道自己当年有多天真,知道这世上多的是无奈。”

她的话里带着一种深深的疲惫和幻灭感,刺痛了我。那个曾经眼神灼亮的女孩,是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吗?这些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想问,却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关心和探询的资格。

“做老师……也挺好。”我讷讷地说,苍白的安慰连自己都觉得可笑。

“是啊。”她收回目光,重新落在我脸上,那眼神深不见底,“至少,能清楚地知道界限在哪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她的话,像一把精准的匕首,直直刺入我最深的痛处。

我脸色煞白,再也无法待下去。

“你……早点休息。我先回去了。”几乎是落荒而逃。

回到自己的宿舍,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心脏还在疯狂地跳动,带着难以言喻的钝痛。

她回来了。以一种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带着满身的谜团和显而易见的改变,重新闯入我的生活。

她不再是我记忆里那个脆弱无助、需要我呵护的少女陶梨。她是陶老师,冷静、疏离、话语里藏着机锋。

而我,却好像还是那个顾念,那个胆小、犹豫、被责任和情感拉扯得四分五裂的顾老师。

甚至,更加不堪。

我竟然可耻地发现,经过五年时光的沉淀,经过再见后的种种煎熬,那份被我强行压抑的情感,非但没有熄灭,反而在看到她如今的模样后,以一种更加凶猛、更加无法忽视的姿态,卷土重来。

伴随着更深的绝望。

我知道,新一轮的、更加漫长的凌迟,开始了。而这一次,我连远远守望她幸福的资格,都没有了。

她就住在对面。我们之间,只隔着一条几步就能跨过的走廊。却隔着她五年未知的时光,隔着我无法弥补的懦弱过往,隔着她如今冰冷审视的目光,隔着身份、性别、世俗……以及,我永远无法克服的,内心巨大的恐惧和卑微。

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窗外一片凄迷的寒。就像我的心,看不到半点春光。

二零二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五 除夕阴冷

二零二零年终究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慌中仓皇落幕。新闻里每天都在更新着触目惊心的数字,全国封城,疫情像无形的巨兽,悄无声息地蔓延,最终连我们这座偏远的南方小城凉城也无法幸免。

学校早已停课,改为线上教学。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空无一人,只剩下呼啸而过的寒风,以及偶尔响起的、宣传防疫知识的广播车的声音,冰冷而重复,听得人心头发慌。

春节将至,年味却被冲得七零八落。担心远在东北的父母,电话打过去,姐姐接的,声音疲惫却强装轻松,说老家情况还好,只是邻里间有老人没熬过去……万幸,爸妈身体都还硬朗,只是不能出门,憋闷得慌。我握着电话,千里之遥,无力感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反复叮嘱他们保重。

我也被困在这小小的教师宿舍里,每日对着电脑屏幕给学生们上网课,批改电子作业。窗外是死一般的沉寂,对面那扇门,也总是紧闭着。

我知道,陶梨也在里面。我们共享着同一片令人窒息的空间,呼吸着同一栋楼里消毒水气味日渐浓重的空气,却依旧隔着无法逾越的距离。

每周会有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送来有限的物资,放在楼下,我们再错峰去取。每次取回东西,我都会在门口迟疑片刻,幻想着对面那扇门会打开,她会出来,我们能有一个短暂的对视,哪怕只是点头之交的寒暄。

但一次都没有。

直到今天,除夕。

楼下教音乐的李木子和教英语的宋千结伴上来敲门,隔着门问我要不要一起凑合吃点东西,也算过年。

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拒绝了。疫情当前,聚集太危险。而且,我内心深处,抗拒着任何可能冲淡这份“独自一人”感受的热闹。

仿佛只有保持这种孤独,才配得上对面那扇门后的寂静。

她们走了。走廊恢复安静。

然而,某种冲动却像藤蔓一样疯狂地缠绕住我的心臟。一下,一下,撞击着我的理智。

除夕夜啊。她一个人。在那个冷清的宿舍里。

五年前奶奶去世后,她是不是每一个春节,都是这样一个人过的?那时候,她是否也曾渴望过一点温暖?而我,又在做什么?

恍惚间,我走到了对面。抬起手,指尖冰凉,犹豫了足足十几秒,才轻轻敲了下去。

心跳声大得盖过了一切。

过了好一会儿,门才打开。

她站在门后,似乎刚洗过澡,发梢还带着微微的湿气,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甜的花香,像是某种沐浴露或身体乳的味道,和她以往清冷的气质有些不同,莫名地…撩人。

她穿着一身舒适的浅灰色家居服,勾勒出不再青涩、而是属于成熟女性的纤细却有力的线条。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站在我面前的,早已不是那个需要我俯身呵护的女孩。

她长大了,是一个有着独立灵魂和魅力的女人。这个认知让我的呼吸一滞,大脑有瞬间的空白。

“顾老师?”她微微挑眉,似乎在询问我的来意。

我猛地回神,脸颊有些发烫,慌忙道:“那个……李老师她们刚来过,问要不要一起吃年夜饭……我,我想着疫情不方便聚集,就拒绝了……但是,想着你也是一个人……要不要……来我这边一起吃一点?我准备做几个菜。”

语无伦次。心跳快得几乎要蹦出胸腔。

她安静地听着,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几秒,那眼神深邃,看不出情绪。

就在我以为她会像之前无数次那样,客气而疏离地拒绝时,她却轻轻点了点头。

“好。谢谢顾老师。”

她同意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回屋拿了点东西,跟着我走进了我的宿舍。熟悉的格局,却因为她的踏入,空气瞬间变得不同,弥漫着那若有似无的花香,和我自己宿舍里熟悉的、却仿佛一瞬间变得陈旧的气息交织在一起。

我系上围裙,开始在厨房里忙碌。物资有限,领到的菜不多,一块冻肉,几颗鸡蛋,一把有些蔫了的青菜,还有几个土豆。

但我几乎是本能地,把它们做成了她以前喜欢的口味——糖醋的,清淡的,少放辣。

她带来的几罐啤酒和鲜花饼放在桌上。她安静地坐在小客厅的椅子上,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没有玩手机,也没有主动说话。

沉默在我们之间流淌,却不似往常那般冰冷尴尬,反而因为窗外世界的寂静和节日的特殊,滋生出一丝诡异的、脆弱的温馨感。

我偷偷看她。她侧脸的轮廓在傍晚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长睫垂下,投下一小片阴影。

这一刻,恍惚间像是回到了五年前,在我这小小的宿舍里,我做饭,她安静等待的日子。

饭菜很快做好了。三菜一汤,摆上那张小桌。我用电脑打开了春晚直播,喧闹欢腾的音乐声瞬间充斥了小小的房间,与窗外死寂的世界形成了荒诞的对比。

我们相对而坐。我习惯性地拿起筷子,给她夹了一块最大的糖醋排骨,几乎要脱口而出“你还在长身体,多吃点”。

话到嘴边,猛地哽住。我僵硬地收回手,尴尬地扒拉自己碗里的饭。

她看着碗里的排骨,沉默了一下,然后伸手,打开了一罐啤酒。“咔哒”一声轻响,拉环被扯开。

几乎是条件反射,我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和……曾经的惯性的管教:“小孩子不能喝酒。”

话一出口,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连电脑里春晚的喧闹都似乎被按下了静音。

我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我在说什么?!

她握着啤酒罐的手顿在半空中,抬起头,眼神里先是掠过一丝错愕,随即,那错愕迅速冷却、沉淀,转化为一种极其复杂的、带着明显嘲讽和冰冷的笑意。

她勾了勾嘴角,那笑容却未达眼底,反而让周围的空气瞬间降到了冰点。

“顾老师看我还是小孩么?”她的声音很轻,却像冰锥一样扎进我的耳朵,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

我浑身一哆嗦,慌忙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我想说我是担心她,是习惯使然,可所有的话语在她那双冰冷的眼睛注视下,都显得苍白可笑。

她没等我说完,仰头喝了一大口啤酒。喉间微微滑动,然后她的目光,越过我,落在了我身后书架上的那个相框上。

我的心跳骤然漏跳了一拍。

那是……我和她唯一的合照。她高二那年秋天,学校运动会结束后,在我宿舍里,我举着手机自拍的。照片里,她穿着蓝白色的校服,脸上还带着运动后的红晕,有些羞涩地站在我身边,嘴角弯着浅浅的、真实的弧度。我则笑得没心没肺,对着镜头比着俗气的剪刀手。

后来我把照片洗了出来,买了一个白色的相框装好,一直摆在书架上。

这五年,无论我搬到哪里,这个相框始终跟着我。每天擦拭,不让它落上一丝灰尘。仿佛这样,就能留住点什么,证明那段时光并非我的臆想。

她显然也注意到了相框的光洁如新。她的目光在那上面停留了很久,久到空气都仿佛凝固了。然后,她收回视线,又喝了一口啤酒,脸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不知是因为酒精,还是因为情绪。

“顾老师觉得,”她忽然开口,声音有些低哑,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我为什么要回到凉城?”

来了。这个我一直不敢深思、不敢触碰的问题,终于被她如此直接地抛到了面前。

我的心猛地一紧,下意识地避开她的目光,开始语无伦次地罗列那些我早就想好的、冠冕堂皇的、自欺欺人的理由:“凉城……发展也挺好的,离家近?哦不对……你父母……嗯……当老师稳定,适合女孩子……这里生活节奏慢……”

我说得磕磕绊绊,每一个字都像在凌迟我自己。我多想直视着她的眼睛,问出那个盘桓在我心底五年、几乎要将我逼疯的问题——你,是因为我回来的吗?

可我不敢。我害怕听到否定的答案,那意味着我最后的念想彻底破灭。我更害怕听到肯定的答案,那意味着我当年的懦弱和逃避,是何等可笑和残忍的辜负!

我的虚伪和怯懦,似乎终于耗尽了她最后的耐心。

她忽然打断我,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和清晰,一字一句,砸在我的心上:

“我就是因为你,才回来的。”

……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停滞了。

电脑里春晚的欢歌笑语变得遥远而模糊,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整个世界的声音都褪去,只剩下她那句话,在我耳边反复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惊雷,炸得我神魂俱颤。

我猛地抬起头,撞进她的眼睛里。

那里面不再有嘲讽,不再有冰冷,只剩下一种近乎悲壮的坦率,和五年积压的、几乎要喷涌而出的情感洪流。那灼热的眼神,几乎和五年前一模一样,甚至因为岁月的沉淀而变得更加浓烈、更加不容忽视。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血液仿佛瞬间冲上头顶,又瞬间冻结。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任何一个音节。

因为我……回来的?

所以,她放弃了邶城大学,放弃了在邶城的生活,回到了这个她曾经拼命想要逃离的小城,选择回到这所高中,做着和她当年理想毫不相干的工作……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排山倒海般的恐慌和……难以言喻的、锥心刺骨的痛楚。

“为……为什么?”我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你不该……你不该这样的!你的梦想呢?你明明可以有更好的生……”

“梦想?”她嗤笑一声,打断我,眼神里带着浓浓的疲惫和一丝自我厌弃,“顾念,你告诉我,什么是更好的?”

她第二次如此连名带姓地叫我,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情绪。

“更好的就是离开这里,去一个没有你的地方,假装一切都过去了,然后按照别人觉得好的方式过一辈子吗?”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我试过了!顾念,我试过了!”

“这五年,我在邶城,我努力读书,我拼命想忘记这里的一切,忘记你!可是我做不到!每次看到下雪,我就会想起你说东北的雪有多大;每次吃到甜的菜,我就会想起你做的糖醋排骨;每次看到李商隐的诗……每次……”

她的情绪有些失控,猛地别开脸,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再转回来时,眼圈已经泛红,但眼神却执拗地盯着我。

“我带着录取通知书去学校报道那天,站在邶城熙熙攘攘的街头,只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那个曾经支撑我熬过最痛苦日子的梦想,突然变得轻飘飘的,毫无意义。我才可悲地发现,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挣扎,最终指向的,不过是想变成一个足够好、足够强大的人,然后……回到你面前。”

“我知道我傻,我知道我疯了!我知道你可能早就忘了我,有了新的生活,甚至觉得我的感情很恶心,很负担!但我控制不了!我就是想回来,我想看看你,哪怕只是远远看着,哪怕你依旧像以前那样躲着我,用‘顾老师’的身份把我推开!”

她的眼泪终于还是没能忍住,无声地滑落下来,她却毫不在意,只是死死地看着我,像是要把积压了五年的委屈、不甘、爱恋和痛苦,一次性全部倾泻出来。

“现在,我回来了。顾老师,我就站在你面前了。”她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你呢?你还要继续当你的‘顾老师’吗?你还要继续告诉我,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吗?”

我僵在原地,像被一道又一道惊雷劈中,浑身冰冷,动弹不得。

眼前是她流泪的脸庞,耳边是她泣血般的控诉和告白。五脏六腑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然后狠狠撕扯,痛得我几乎无法呼吸。

原来我这五年自以为是的“为她好”的守望和愧疚,在她这五年的挣扎和孤注一掷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如此苍白,如此……卑劣。

我才是那个最残忍的人。

我用我的懦弱和所谓的原则,一次又一次地,将她的真心碾碎。甚至在她鼓足勇气,抛弃一切回到我面前时,我还在用“小孩子不能喝酒”这种可笑的借口来试图划清界限。

巨大的悔恨和心疼像海啸一样将我吞没。

我看着她的眼泪,那眼泪仿佛不是落在她的衣襟上,而是落在我心上,滚烫的,带着灼烧一切的痛楚。

“对不起……”我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嘶哑得厉害,带着无法抑制的哽咽,“陶梨……对不起……”

除了对不起,我还能说什么?

说我不是故意的?说我也一直想着她?说我的书架上至今只摆着和她的合照?说我这五年做的菜都是她喜欢的口味?

这些苍白的辩解,在她沉重的、几乎赌上一生的爱面前,轻飘飘得不堪一击。

我看着她,看着她通红的眼睛,看着她脆弱却又倔强的神情,积压了五年的情感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我所有的理智和防线。

我再也忍不住,伸出手,颤抖着,想要擦去她脸上的泪痕。

我的指尖即将触碰到她脸颊的瞬间,她却猛地偏过头,避开了。

她的手握紧了啤酒罐,指节泛白。

“顾念,”她的声音带着哭过后的沙哑,却异常冷静,“一句对不起,够吗?”

她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依旧僵坐在椅子上的我,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爱,有恨,有绝望,还有一丝我不忍解读的……决绝。

“如果你还是只会说对不起,还是只会躲在你‘老师’的身份后面……那就当我今晚什么都没说过。”她深吸一口气,“这顿年夜饭,谢谢了。”

说完,她转身,毫不犹豫地向门口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