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周三,也就是两位新员工一起入职的那天,金希就发现自己是错的。
她能够很明显地看得出来成勇对于他们三人的态度完全不同。
比如成勇是亲自去他们工位上帮他们登录的各种账号,并且是在男生还没问的情况下,就主动发给他们资料让他们参考学习。
比如中午吃饭时,成勇自己不去食堂,却还记着喊另外一个人道:“老方啊,带上俩小伙子一起啊。”
金希不太能理解,难道自己有哪里表现得不够好,惹到主管了?
崔晓琳今天带饭了,不能跟她一起,于是她秉持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心态,道:“方工,不介意多我一个吧?”
方工的工是工程师的意思,金希目前除了对成勇表示尊敬称“勇哥”,以及对崔晓琳表示亲切喊“晓琳姐”之外,对其他所有同事一概用“姓氏+工”来称呼,这是一个无论怎样都不会出错的称呼。
方工乐呵呵道:“好啊,美女愿意加入当然欢迎。”
金希扯了扯嘴角。
两位新员工分别叫冯凯和陆浩淼,据说二人是同学,也是今年毕业的硕士,但院校档次比金希差一大截。
得知金希是Q大毕业的,二人难掩羡慕,甚至在吃完饭后悄悄避开方工问她:“那你薪资肯定比我们高了,能打听下吗?”
金希:“?”
不是大哥,我们很熟吗?
她笑了下道:“我们公司实行薪酬保密制度,HR没告诉你们吗?”
“所以私底下问问嘛,不说出去谁会知道,你要不放心我也可以告诉你我们的,我是……”
“打住。”金希紧急制止他,“不用告诉我,我不想知道。”
她非常怀疑这俩人脑子不好。
所以成勇到底喜欢他们哪里?她百思不得其解。
下午,按照之前所说,成勇和HR一起对三人进行了新员工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公司规章制度方面,毕竟技术层面的不是一时半刻能讲清楚的。
但所讲的这些金希这几天已经摸索得差不多了,因此在HR对他们说有问题尽管问时,金希发现自己并没有要问的了。
两位男生倒是杂七杂八问了不少。
成勇见状便道:“小姑娘不要不好意思啊。”
金希心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不好意思了?
笑了下道:“我真的暂时没有什么问题,alina讲得很清楚了。”
alina是HR的英文名,其实公司所有人都有个英文名,金希入职第一天就被要求取英文名字,她想了下取为sia,好记好写而且和她中文名的发音相近。
但她后来才知道除了人事部和业务部等涉及对外的部门外,其他部门同事的英文名不太能被叫得起来,取了也只是个摆设。
*
周五晚上,金希所在的研发7部组织了一次部门聚餐,名义上是为了欢迎三位新员工。
金希三人被按头坐在主管旁边的位置,挨个自我介绍。
冯凯说:“女士优先。”
金希看他一眼,倒也无所谓,自从改名后,她就再也不怕这种环节了,站起来不卑不亢地简短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年龄和学校,又道:“以后请大家多多关照。”
众人捧场地鼓掌。
金希以为这就算结束了,正要坐下却听方工喊了一句:“这就完了?不敬勇哥一杯吗?酒呢?快给她倒上。”
金希心中翻了个白眼儿,笑了下道:“不好意思我不会喝酒。”
说着端起面前的橙汁,道:“饮料代替吧,行吗勇哥?”
成勇自然不会说不行。
金希便弯腰同成勇碰了下杯,抿了口橙汁。
方工却拍着成勇的肩膀开起玩笑道:“啧,勇哥还是老喽,美女都不愿意陪你喝酒了。”
崔晓琳骂他:“老方你又喝多了吧?嘴上没个把门儿的。”
金希向晓琳姐投去感激的目光。
接下来便轮到冯凯和陆浩渺,二人比金希放得开,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等,冯凯说自己擅长打游戏,大家可以找他一起玩,他带上分。
陆浩渺就说自己喜欢摄影,被成勇当场要求给大家拍了张合照。
介绍完毕后,俩人还一起端着酒杯围着桌子挨个敬酒,连喝十几杯,把众人哄得心花怒放,方工一手搂着一个道:“这才叫后生可畏。”
成勇感慨着以后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金希还是在默默坐着吃菜喝橙汁,她想如果非得会喝酒会说好听的才能被领导看重的话,那这种看重她不要也罢。
她是来上班的,又不是来讨好领导的,她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在不违背自己本心的情况下维持住还能过得去的人际关系,便足够了。
*
从第二周开始,金希正式接触项目。
不过交到她手上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模块,远不如她读研阶段在导师那里做的更深入。
她总算是理解了何为“螺丝钉”,她根本见不到整个项目的全貌,只需要按部就班重复机械性地做好自己小模块的仿真便足够。
不到两个月,她便开始觉得无聊,找成勇问自己还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的。
她知道成勇很忙,最近经常带着冯凯和陆浩淼一同加班到晚上十点钟,但不知什么原因却不愿交给她,只道:“目前没有,你手头的做完了就自己总结下。”
金希忙道:“我总结好了,还写了PPT,您要不要看一下?”
“我现在没空看,先放着吧。”成勇道。
金希沉默了会儿,实在没忍住道:“勇哥,我认为自己能力不比冯凯和陆浩渺差,有什么是他们能帮得上忙我却不能的吗?”
“我没这个意思。”成勇语气都没变一下道,“只是目前确实不缺人了。”
金希有些无奈,还要再争辩几句时,听见崔晓琳轻咳两声道:“那个……勇哥,我这几天有点忙不过来了,要不让希希来帮我吧。”
成勇无可无不可道:“也行,那以后金希就归你带吧。”
金希松了口气,回到自己的工位,低声对崔晓琳说了声谢谢。
这天中午她又和崔晓琳一同吃饭,崔晓琳安慰她道:“勇哥那人就这样,别跟他较真儿。”
既然是崔晓琳先提了这事儿,金希索性顺势问道:“晓琳姐,我入职后是哪里做的不好吗?我实在不懂勇哥为什么这样。”
崔晓琳神色复杂地叹气道:“不是你的问题。”
她看了眼周围,见没有相熟的同事,才压低声音道:“跟你说句实话吧,冯凯是他侄子,懂了吧?”
她没说出口的是,当初他们部门原计划是只招两个应届生的,冯凯通过成勇的关系拿到了offer,又内推了自己的好兄弟陆浩淼,还没来得及往上报,金希这边却先一步过五关斩六将地拿到了offer。
因为她的简历实在优秀,成勇也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舍弃她去选陆浩淼,只好回家跟劝自己侄子放弃帮助陆浩渺。
谁知冯凯跟他急了,说自己已经把牛吹出去了,舅舅不帮他会让他没面子。
后来的事崔晓琳也不清楚,也不知成勇走了谁的门路,竟又扩招了一人。
原定的两个人的工作变成了三个人,金希自然就成了那个“闲人”。
金希心中油然而生出一股浓烈的厌烦,索性不去管成勇对自己的看法了,专心跟着崔晓琳做项目。
但崔晓琳也不是项目leader,没办法,她们这行太重经验了,以崔晓琳的资历而言,或许出去小微型企业是足够管理整个项目的,但在大厂,依然只是一颗螺丝钉,比金希这些应届生高级一些的螺丝钉。
她们不需要真正去设计自己的电路,更多是把别人做好的IP拿过来用,在那基础上去整合并按照客户需求增添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
再通俗一点来说,就像是在搭积木,那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小方块是公司定好的一套标准,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用。
金希也只需要按照图纸,用这些小方块去搭好每一个不同的作品。
即便如此,依然出了点问题。
准确点来说,是某个“小方块”出了问题。
金希是在仿真时发现的,她反复确认多次自己所做的每一个步骤,非常确定都没问题,但就是得不到想要的波形。
怀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那些“积木小方块”。
这一查还真让她发现了问题所在,某个小模块内部噪声问题根本就没有处理。
她不可思议地去问崔晓琳:“这套IP不是前仿后仿都通过了,甚至量产过才拿来用的吗?怎么会有这么低级的问题出现?”
崔晓琳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她找出了最近两年的流片记录,仔细对比查阅后发现,有问题的那个小模块,还真没流片过,它所要实现的是研发7部没太接触过的新功能,因此是前两个月成勇从研发6部那边借过来用的。
是6部主管亲自给他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4章 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