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励精图治的我怎么会亡国[历史直播] > 第17章 017

励精图治的我怎么会亡国[历史直播] 第17章 017

作者:天争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6 02:48:48 来源:文学城

从直播间里,朱翊钧意识到,若如那方世界一般,让母妃、冯保和张居正成功组成政治联盟,自己下场也会如同那方世界一般:

在内廷,一举一动被冯保及他的爪牙监视,有丝毫不如生母李贵妃的意,自己便面临重罚,这其中虽然有生母为他好的因素,但他终归是个独立个体,也是有想法、有尊严的。

在外廷,因为生母李贵妃对张居正的信任,张居正和冯保联合,张居正独揽大权,是真正的摄政大臣。对于帝王来说,这是大忌讳。

直播间曾说过,那一方世界海瑞评价过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他相信张居正治国才能,但不代表他要将所有权力让出。

至于冯保,他不想要一个时时刻刻监视他的人在身边。但以他对李贵妃的了解,李贵妃绝对不会轻易将冯保调离他身边。

冯保办事谨慎,平日照顾自己周全,轻易抓不住他的错处。作为从小陪伴自己的人,若毫无道理赶走冯保,无法服众,只会让宫人心寒,以后再无人真心实意替自己办事。

深宫之中,自己再如何神通广大,没人可用只会举步维艰。

所以他一直在等一个契机。

他看了眼跟在孝安皇后身后的两个太监——孙海和客用。

他们俩还算有眼力劲,也算得上忠心。

身边哪些忠心可信,只有在危机出现时才能判断,这次正好是个机会。

又看了眼晕倒在地上,嘴巴里塞满手帕、无人管的孟小忠,他已经经过了几次考验,是几个年轻太监里最忠心的一个了。

宗亲权力有限,但宗亲也是舆论最重要的一环。

李贵妃爱面子,这是她的弱点。

人主没了威严,下面的人就容易生乱子。

朱翊钧绝对不允许他们因他年幼而踩在他头上,就算是自己亲生母亲也绝对不行。

因此他做了两手准备。

孙海和客用从冯保去了永和宫便意识到不对劲,随时关注永和宫动静,最终在李贵妃一行人气势汹汹往太子寝宫过来的时候,便按照太子提前部署,一个去找孝安皇后,一个去请几位在名单上的宗亲。

有太子手谕,他们十分顺利,总算来得及。

他们偷偷看了眼太子,太子一副十分委屈样子。若是他们不知太子今日部署,他们也会被太子这副可怜模样给骗了。

孝安皇后在门口看到朱翊钧一个人孤零零站在中间。十岁年纪,身量还未长开,在李贵妃和宫女惜言面前显得十分弱小无助。

她没有亲生孩子,一直将太子看作亲子,只是碍于李贵妃,她十分克制,懂得分寸。

她冷眼旁观,李贵妃不是厌恶太子,只不过为人父母很难一碗水端平,总有自己偏爱的那个。潞王是隆庆帝登基后出生,后宫完全由李贵妃做主,潞王便一直跟在李贵妃身边,由李贵妃亲手带大,母子二人感情更深厚。

朱翊钧自小被立为太子,当时李贵妃只有他一个儿子,母凭子贵,自然寄以厚望。

裕王府众人战战兢兢地在嘉靖帝手下讨生活,一贯低调谨慎。后来隆庆帝登基,不到三十岁,自古以来,被废太子比比皆是,李贵妃不得不对太子严格管教,防止太子失宠于隆庆帝。

太子自小畏惧李贵妃,对她言听计从,李贵妃十分享受。如今太子有了主见,她一时难以接受。

无论从感情上,或是大局上,不能让未来天子失了威仪,孝安皇后暗暗叹息。

看了一眼朱翊钧,稍作抚慰。走到李贵妃跟前,神色微敛,“妹妹,母子之间有什么不能好好言说,闹出这么大动静又是何必?”

李贵妃怒气未消,坐到一边,缓了缓才说:“姐姐,不是我不愿意好好说话,太子如今不知被何人蛊惑,行事叛逆,哪有当皇帝的样子。我不管教他,以后出了大事要如何向先帝、大臣和天下百姓交代?”

边说边狠狠拍了拍桌子。那种怒其不争的架势和学堂里的夫子教导最愚笨的学生如出一辙。

孝安皇后坐下,看着李贵妃眼睛,问:“妹妹认为太子行事叛逆,是指太子不愿遵传统三请三拒再登大位?”

李贵妃不愿提母子隔阂,顺着孝安皇后的话,语气委屈道:“监察院那些御史上奏,一个说得比一个难听。真是丢死人了!”

“太子性情大变,我原以为他是小孩子心性,想一出做一出。如今才知,是有人教他如此行事。太子不知,姐姐总应该知道这紫禁城里的生活哪有那么容易的。以往有先帝和我们盯着,太子行事稳妥,如今他要继承大位,那些魍魉鬼魅都显出原形了。”

“今日我得了消息,太子躲在小书房看那些不怀好意人的信件,想着来个出其不意揪出那人,让他无法影响太子。太子失了心性,一心和我作对,我只能出此下策。”

孝安皇后颇有耐心,听李贵妃将事情前因后果道来,然后看向太子,语气不变,问:“太子,你怎么说?”

朱翊钧诚恳道:“母后、母妃,儿臣不知母妃听何人说的,但确实无人在儿臣身边行挑拨之事。至于继位,儿臣说的是实话,儿臣不愿玩那种虚伪把戏,只想社稷安稳,让天下百姓早日安心。”

“哼!”李贵妃冷哼,“到现在还嘴硬。”

孝安皇后问:“何人向妹妹告状?”

冯保跪在地上,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一大耳光。他跟随隆庆帝和李贵妃多年,李贵妃足智多谋,雷厉风行,宫中威望极深,外廷口碑极好,是个有手段的主子。可是,今日却出了意外。

是的,他以为这一切只是一场意外,孝安皇后从来不插手李贵妃和太子母子之事,宗亲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

李贵妃下巴朝向冯保意思再明显不过。

孝安皇后面露不悦,质问冯保:“你亲眼见太子和外人联系?”

冯保嘴巴里发苦,今日若找到证据还好;若找不到,挑拨贵妃和太子母子关系的罪名必定落到自己头上。

可孝安皇后和宗亲过来了,必然不会让他们搜查下去,证据更是无从说起。

“奴婢……奴婢只是怀疑。这几个月来,殿下回了寝宫不让我们伺候,躲到小书房一待就是一晚上,实在怪异,奴婢看着殿下长大,心里着急又无计可施,只好……只好请贵妃娘娘做主。”冯保斟酌后回道。

“你这……”孝安皇后想要骂他,但教养让她说不出脏字,“今日之事皆因你起。”

“儿臣每日功课繁多,回了寝宫也需温习功课,在小书房清静,这也有错?”朱翊钧不服,反驳道。

太子读书有多用功众所皆知,孝安皇后见他一双眼睛已经湿润,心里越发不好受。当初隆庆帝驾崩,嘱咐她要护着太子,她为了避嫌,一直不想插手太子的事情,如今看来,有些人就是恃宠而骄,欺负她们孤儿寡母心软好骗。

忍不住出声责备:“妹妹你看。就因奴婢的一句话,你让太子受多大委屈。”

李贵妃不傻,孝安皇后没来之前,太子虽委屈,但一直语气强硬。孝安皇后来了,太子变脸飞快。他以为孝安皇后会一直是他的靠山,太可笑了。

朱翊钧顺势而为,道:“母后、母妃,大伴一片好心,你们不要责怪他。”

太子不说这句话还好,一说孝安皇后就又来气,太监欺主容不得,“你啊你!冯保以后不用再来太子身边伺候了,回东厂管事。”

冯保原本就掌管东厂。

“姐姐——”李贵妃心里不舒服。

孝安皇后打断:“妹妹,你和太子太念旧不是好事,纵得他们欺负起主子了。”

冯保边磕头边道:“求皇后娘娘、贵妃娘娘收回成命。奴婢一直陪着太子长大,一心一意为了太子,忠心日月可鉴。”

孝安皇后见朱翊钧低头,没有反驳,暗暗点头。做帝王的,不能心软。

李贵妃不赞同孝安皇后的话,但事情闹到如此地步,冯保再留在太子身边已经没了意义,太子不会再信任他了。

“钧儿,今日是母妃的不是,听了冯保的一面之词,你要怪母妃,母妃不会有怨言的。只盼着你体谅母妃一片苦心。”李贵妃很久没有唤太子小名,神色激动,双眸垂泪。

朱翊钧连忙上前,拿出手帕,垫起脚来替李贵妃擦泪,“母妃折煞儿臣了。儿臣怎么可能怪母妃,儿臣心里清楚母妃都为了儿臣好。”

两人俱是流泪,又相互安慰一番。

没有必要再待在这里,李贵妃道:“叔伯嫂子他们还在外面候着,钧儿请他们回去吧。”

朱翊钧乖巧应答:“是,母妃。”

这么晚请他们过来,六位宗亲十分纳闷,但太子近侍拿着太子手谕请他们进宫,他们不可不来。

凳子还未坐热,太子又遣人让他们回去,他们一头雾水回去了。

翌日,太子登基,年号万历,次年定为万历元年。

这是钦天监根据《周易》中的“乾元大宝”卦象选定,朱孝孝的直播间早就剧透给了朱翊钧。

他没有刻意避开这个年号,他想知道在他努力下,这方世界的大明能不能走上不同道路。

宫中发生的事情没有传到外廷,但内阁三位阁老有自己渠道,皆有耳闻。

朱翊钧:听说我很弱?

小太监们暗暗摇头。

人设前面已经提示过啦

今天我们省高考分数和分数线出来了,帮亲戚选学校专业,好累,又好担心没有选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01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